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973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伞状太阳能板的充电桩;所述伞状太阳能板包括蜗杆状的主臂、所述主臂上带有内斜螺纹的连接件、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的短骨、与所述短骨的另一端铰接的长骨、以及设置在所述长骨上的柔性太阳能板;所述主臂的底端与充电桩本体的顶部通过方位电机的输出轴构成铰接,并作为蜗杆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柔性太阳能板、方位电机和蜗杆电机分别与充电桩的蓄电池连接;所述方位电机和蜗杆电机分别连接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可以灵活开启、关闭以及调整光照角度的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太阳能充电解决方案,其能够尽可能最大化利用太阳能及新能源,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和系统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新生产物。当前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新汽车项目实施。但现有新能源电动汽车出现了充电桩少、充电慢等问题;充电桩行业反应前期建设投入成本大、商业模式模糊、盈利困难等使得充电桩发展举步维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伞状太阳能板的充电桩;所述伞状太阳能板包括蜗杆状的主臂、所述主臂上带有内斜螺纹的连接件、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的短骨、与所述短骨的另一端铰接的长骨、以及设置在所述长骨上的柔性太阳能板;所述主臂的底端与充电桩本体的顶部通过方位电机的输出轴构成铰接,并作为蜗杆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柔性太阳能板、方位电机和蜗杆电机分别与充电桩的蓄电池连接;所述方位电机和蜗杆电机分别连接控制器。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连接设置在充电桩本体表面的太阳辐射传感器。优选地,所述充电桩本体包括形状为梯形框架的基座;所述控制器和蓄电池分别固定在基座内侧上部和下部。优选地,所述太阳辐射传感器有多个,多个所述太阳辐射传感器呈环状固定设置在基座上。优选地,提供了一种与之相配套的充电系统,还包括太阳集热器发电系统和沼气发电系统;所述太阳集热器发电系统包括相连接的太阳能集热器和汽轮发电机;所述沼气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生物沼气池、燃气轮机和发电机;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通过蒸汽通道连接生物沼气池;所述汽轮发电机和发电机分别连接蓄电池。本技术提供了可以灵活开启、关闭以及调整光照角度的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太阳能充电解决方案,其能够尽可能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节能环保,并且可以在不适合太阳能工作的天气环境下收起,以减小设备因故损坏的可能性。在本技术提供的优选方案当中,提供了判断外部光照环境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系统的智能判断,通过较为简单的逻辑即可实现最佳太阳能利用。此外,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采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耦合供电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在供电系统当中的利用比例,运营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伞状太阳能板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伞状太阳能板;2-蜗杆电机;3-方位电机;4-铰接块;5-控制器;6-基座;7-蓄电池;11-长骨;12-短骨;13-连接件;14-主臂;15-柔性太阳能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首先,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带有伞状太阳能板1的充电桩,充电桩本体包括形状为梯形框架的基座6;其设置有控制器5和蓄电池7,分别固定在基座6内侧上部和下部。伞状太阳能板1包括蜗杆状的主臂14、主臂14上带有内斜螺纹的连接件13、一端与连接件13铰接的短骨12、与短骨12的另一端铰接的长骨11、以及设置在长骨11上的柔性太阳能板15。主臂14的底端与充电桩本体的顶部通过方位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铰接块4构成铰接,并作为蜗杆电机2的输出轴。由于主臂14与连接件13之间形成蜗轮蜗杆配合,则通过蜗杆电机2的正反转带动连接件13上升及下降,从而能够控制整个伞状体的打开和收起。柔性太阳能板15、方位电机3和蜗杆电机2分别与充电桩的蓄电池7构成电性连接,形成充电与供电的关系;方位电机3和蜗杆电机2分别连接控制器5,其转动受控制器5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5可以采用单片机实现。为了实现整体太阳辐照度的感测和太阳角度的计算,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器5连接设置在充电桩本体表面的多个太阳辐射传感器实现。作为一种优选,多个太阳辐射传感器可以呈环状固定设置在基座6上。基于以上装置,通过循环执行的以下步骤,即可实现控制伞状太阳能板1的打开和收起,以及调整至最合适的光照角度:步骤A1:控制器5根据太阳辐射传感器传输的太阳辐射值判断是否启动伞状太阳能板1:当太阳辐射值大于阈值时,控制器5驱动蜗杆电机2正向旋转,打开伞状太阳能板1,并执行步骤S2;当太阳辐射值小于阈值时,控制器5驱动蜗杆电机2反向旋转,收起伞状太阳能板1;步骤A2:控制器5根据太阳辐射传感器传输的太阳辐射值计算太阳角度值,并根据太阳角度值驱动方位电机3使伞状太阳能板1的角度与太阳角度值匹配,即在伞状太阳能板1打开的情况下,使伞状太阳能板1上的柔性太阳能板15朝向太阳。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上述装置相配套的充电系统,以进一步提升新能源供能的比重,加入了太阳集热器发电系统和沼气发电系统。其中太阳集热器发电系统包括相连接的太阳能集热器和汽轮发电机;沼气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生物沼气池、燃气轮机和发电机;太阳能集热器通过蒸汽通道连接生物沼气池;汽轮发电机和发电机分别连接蓄电池7。其使用状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B1:将水输送至太阳能集热器;步骤B2: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的水蒸汽分别输送至汽轮发电机和生物沼气池;步骤B3:生物沼气池产生的沼气输送至燃气轮机;步骤B4:汽轮发电机和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输送至蓄电池7。通过以上系统,借用光热发电原理,使用太能能集热器收集太阳热能并产生蒸汽,结合汽轮发电机实现发电。生物质上,太阳能集热器中部分水蒸汽流入生物质沼气池加快生物质化解,提高效率,产生的沼气提供给燃气轮机燃烧,通过机械传动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存储在蓄电池7。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保障了充电桩的供电不受天气的影响,而且可以提供大量电能,实现每个充电点能自给自足。本专利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专利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它各种形式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和系统,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伞状太阳能板的充电桩;所述伞状太阳能板包括蜗杆状的主臂、所述主臂上带有内斜螺纹的连接件、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的短骨、与所述短骨的另一端铰接的长骨、以及设置在所述长骨上的柔性太阳能板;所述主臂的底端与充电桩本体的顶部通过方位电机的输出轴构成铰接,并作为蜗杆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柔性太阳能板、方位电机和蜗杆电机分别与充电桩的蓄电池连接;所述方位电机和蜗杆电机分别连接控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伞状太阳能板的充电桩;所述伞状太阳能板包括蜗杆状的主臂、所述主臂上带有内斜螺纹的连接件、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的短骨、与所述短骨的另一端铰接的长骨、以及设置在所述长骨上的柔性太阳能板;所述主臂的底端与充电桩本体的顶部通过方位电机的输出轴构成铰接,并作为蜗杆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柔性太阳能板、方位电机和蜗杆电机分别与充电桩的蓄电池连接;所述方位电机和蜗杆电机分别连接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连接设置在充电桩本体表面的太阳辐射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珍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