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54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工件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永磁吸盘,旨在解决现有永磁吸盘操作不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盘、固定磁极、移动磁极;所述固定磁极沿底盘径向固定于底盘上;所述移动磁极设置于相邻固定磁极之间且沿底盘径向滑动于底盘;所述固定磁极及移动磁极均由若干磁钢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移动磁极,在使用时只需要调整其位置,即可实现吸盘的吸附或者释放,操作简单易行。

A kind of permanent magnet su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永磁吸盘
本技术涉及金属工件加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永磁吸盘。
技术介绍
永磁吸盘又名磁力吸盘,是一种机械厂、模具厂等机加工领域广泛应用的磁性夹具,可以大大提高导磁性钢铁材料装夹效率。永磁吸盘是以高性能的稀土材料钕铁硼(N>40)为内核,通过改变吸盘内部钕铁硼的磁力系统,达到吸持或释放加工工件的目的。公开号为CN108381416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永磁吸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两个圆孔,两个圆孔通过隔块隔离;各圆孔中均安装有一个转轴,转轴平行内嵌有两个条形磁体,两个条形磁体的侧面通过第一隔磁片隔离设置;第一隔磁片两侧的条形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在条形磁体的充磁方向上,转轴的两侧均设有两个轴扁身;外壳内嵌有两个镶块,两个镶块通过第二隔磁片隔离设置,两个镶块的上表面为圆孔的内壁面,两个镶块的下表面为吸附面;第一、二隔磁片均由绝磁材料制成,转轴、隔块和镶块均由导磁材料制成。该方案在操作时需要同时转动多个转轴,实际过程中会产生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磁吸盘,通过设置移动磁极,在使用时只需要调整其位置,即可实现吸盘的吸附或者释放,操作简单易行。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永磁吸盘,包括底盘、固定磁极、移动磁极;所述固定磁极沿底盘径向固定于底盘上;所述移动磁极设置于相邻固定磁极之间且沿底盘径向滑动于底盘;所述固定磁极及移动磁极包括若干磁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移动磁极的位置,使得移动磁极相对于固定磁极滑动,磁钢的两端分别为N极与S极,当移动磁极上的磁钢移动至与固定磁极上的磁钢相互吸引的位置时,移动磁极的磁钢的N极对着固定磁极的磁钢的S极,使得移动磁极与固定磁极的磁场线形成一个大的闭合回路,由于移动磁极与固定磁极相互吸引,使得吸盘的磁力消失,无法吸附物件;再次调节移动磁极位置,使得移动磁极的磁钢滑动至与固定磁极的磁钢相互抵触的位置,移动磁极的磁钢的N极对着固定磁极的磁钢的N极,移动磁极的磁钢的S极对着固定磁极的磁钢的S极,移动磁极与固定磁极之间同名磁极相对,相互排斥,此时吸盘产生磁力,从而达到吸附物件的目的;整体的过程调节简单,移动磁极的移动距离短,操作方便,并且磁钢均匀分布于整个底盘上,使得吸盘磁力分布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齿轮轴、齿条;所述齿轮轴沿底盘径向转动于底盘;所述齿条沿移动磁极长度方向固定于移动磁极底端且与齿轮轴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齿轮轴,使其带动齿条移动,进而驱使移动磁极往返运动,过程中操作简单,并且实用性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轮轴环绕自身周壁开设有缺槽;所述底盘沿自身轴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抵接缺槽的螺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齿轮轴安装进底盘之后,为了防止齿轮轴沿底盘径向滑动,通过设置螺钉,将螺钉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并且抵接于缺槽侧壁,从而使得齿轮轴无法沿底盘径向滑动;同时,缺槽是环绕齿轮轴周壁开设,螺钉抵接于缺槽侧壁时,不会影响齿轮轴转动,保证移动磁极的正常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轮轴一端环绕自身周壁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同轴转动有抵接于底盘的圈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圈体与齿轮轴同轴转动,不会妨碍齿轮轴的正常转动,同时,圈体抵接于底盘内,封闭底盘内部构件与外界的直接接触,防止外界的污染物质进入底盘内,影响齿轮轴及齿条的运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盘上设置有覆盖固定磁极及移动磁极的极面板,所述极面板由隔磁片和极片间隔设置而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极面板一方面能够防止杂质吸附于磁钢上,同时保护安装于底盘上的固定磁极及移动磁极;另一方面,由于磁钢本身也具有磁性,为减少日常不使用时的不便,通过设置隔磁片能够部分消磁,但是又不影响吸盘工作时的整体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盘上同轴连接有与极面板相插接的极面钢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极面板在安装时,直接插接于极面钢环中,隔磁片与极片间隔插接,最终隔磁片与极片将极面钢环表面全部填满,极面板整体稳定安装于极面钢环中,从而达到提高极面板结构牢固性、防水性以及增加吸盘整体寿命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磁钢之间设置有隔磁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减少相邻磁钢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防止其影响整体的吸盘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轮轴一端开设有多边形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边形的凹槽有利于工作人员使用工具转动齿轮轴,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通过设置移动磁极,在使用时只需要调整其位置,即可实现吸盘的吸附或者释放,操作简单易行;其二,通过设置齿轮轴及齿条,方便地实现移动磁极的移动过程;其三,通过设置缺槽及螺钉,使得齿轮轴能够稳定地转动于底盘内;其四,通过设置极面钢环,使得隔磁片及极片能够稳定地覆盖于移动磁极及固定磁极上,有利于延长吸盘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座的剖视图;图4为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盘;11、容纳槽;12、螺纹孔;2、固定磁极;3、移动磁极;31、移动板;32、磁钢;33、隔磁销;4、齿条;5、齿轮轴;51、凹槽;52、缺槽;53、环槽;54、圈体;6、螺钉;7、极面钢环;8、极面板;81、隔磁片;82、极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永磁吸盘,如图1、图2所示,包括底盘1、固定磁极2、移动磁极3;通过设置移动磁极3,在使用时只需要调整其位置,即可实现吸盘的吸附或者释放,操作简单易行。固定磁极2设置有三组且由若干磁钢32组成,其中一组沿底盘1的直径设置,另外两组平行于中间一组;磁钢32沿底盘1径向设置且彼此之间相互平行,相邻磁钢32的阴极与阳极交错设置,并且相邻磁钢32之间设置有隔磁销33;移动磁极3有移动板31及磁钢32组成,移动磁极3设置于相邻固定磁极2之间;移动板31的横截面呈“T”型,移动磁极3的磁钢32与固定磁极2的磁钢32排列方式相同。如图3、图4所示,移动板31底端固定有齿条4;底盘1侧壁沿自身径向开设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内转动连接有齿轮轴5;齿轮轴5的一端为齿轮状且与齿条4啮合,并且齿轮轴5的齿轮部分的中央环绕自身周壁开设有缺槽52;底盘1的底端沿自身轴向开设有螺纹孔12,螺纹孔12内螺纹连接有螺钉6,螺钉6插入底盘1之后抵接于缺槽52侧壁,但是由于缺槽52环绕齿轮轴5开设,因此不会影响齿轮轴5的正常转动;齿轮轴5的另一端为平滑端,并且环绕自身周壁开设有环槽53,环槽53内同轴连接有圈体54,圈体54侧壁抵接于容纳槽11内,用于支撑齿轮轴5转动,同时,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固定磁极(2)、移动磁极(3);所述固定磁极(2)沿底盘(1)径向固定于底盘(1)上;所述移动磁极(3)设置于相邻固定磁极(2)之间且沿底盘(1)径向滑动于底盘(1);所述固定磁极(2)及移动磁极(3)包括若干磁钢(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固定磁极(2)、移动磁极(3);所述固定磁极(2)沿底盘(1)径向固定于底盘(1)上;所述移动磁极(3)设置于相邻固定磁极(2)之间且沿底盘(1)径向滑动于底盘(1);所述固定磁极(2)及移动磁极(3)包括若干磁钢(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轮轴(5)、齿条(4);所述齿轮轴(5)沿底盘(1)径向转动于底盘(1);所述齿条(4)沿移动磁极(3)长度方向固定于移动磁极(3)底端且与齿轮轴(5)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永磁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5)环绕自身周壁开设有缺槽(52);所述底盘(1)沿自身轴向开设有螺纹孔(12),所述螺纹孔(12)内螺纹连接有抵接缺槽(52)的螺钉(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波汪勇
申请(专利权)人:桐庐科祥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