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85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起吊重物领域,具体为一种起重器,包括壳体,壳体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永磁铁、第二永磁铁、用于驱动第二永磁铁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用于安装第二永磁铁的安装块、沿竖直方向穿设且固定于安装块的转轴、套设于转轴的手柄、用于锁定转轴和手柄相对位置的锁定件,安装块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壳体,手柄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转轴,第一永磁体和壳体底面之间呈间隔设置。通过转动手柄使得第二永磁铁转动,改变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上的同名磁极的对应关系,进而来实现重物的吸吊和卸载。结构简单、体积小且操作方便。

A c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器
本技术涉及起吊重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器。
技术介绍
电磁起重工具作为一种搬运工具,在机械、钢铁、货运码头、港口的货物装卸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电磁吊在吊运钢铁材料时,一直通电以保持磁力,通电时间长,电流大,耗电量大。在钢材吊运过程中若瞬间断电,则钢材掉落,常常发生事故。而永磁吸吊器是利用永磁铁的剩磁工作特点,即永磁材料在磁化磁场去掉以后,在较长的时间内仍然保持较强和稳定磁场,永磁铁的剩余磁场对软磁材料有吸附作用。由于它不需要电力及电缆,常用于重量不大的导磁金属材料的搬运,较起重电磁铁更灵活,是节能、环保、安全的一种起重工具,在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88204502.4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永磁式磁力吸盘,能吊运货物,在吊运物体时液压机构活塞柱下移,永磁铁组件向下运动与导磁板相接,即可吸起钢铁物件,而当卸物时液压机活塞柱上移,永磁铁组件脱离导磁板,并由上、下磁屏蔽板进行屏蔽。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使用液压机构控制,使得整体结构复杂、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器,结构简单且体积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器,包括壳体,壳体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永磁铁、第二永磁铁、用于驱动第二永磁铁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用于安装第二永磁铁的安装块、沿竖直方向穿设且固定于安装块的转轴、套设于转轴的手柄、用于锁定转轴和手柄相对位置的锁定件,安装块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壳体,手柄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转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永磁铁上的磁力线都是从永磁铁的N极流S极。吸吊重物时,将壳体移动至重物重心位置处。用锁定件将手柄和转轴锁定在一起。转动手柄后,转轴随手柄一起转动。固定于转轴的安装块转动,使得安装于安装块的第二永磁铁转动。当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上的同名磁极同侧时,它们之间相互排斥。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上流出的磁力线都从N极出发经过被吸重物流回到S极。此时,两个磁系在工作磁极面与被吸重物间的磁场强度加倍。操作人员拿起手柄将重物移到指定位置。之后,将锁定件从手柄和转轴上撤离,使得手柄能够相对转轴能够转动。如此,不管如何转动手柄,转轴都不能转动,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卸除重物时,通过锁定件将转轴和手柄锁定在一起。转动手柄,使得第二永磁铁转动180度,第二永磁铁和第一永磁铁的同名磁极不同侧,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上流出的磁力线在两个磁系中形成闭合回路,两磁系在工作磁极面上所产生的磁场强度相抵消,磁力线不再经过被吸重物。重物被从下壳上卸除。如此,永磁吸吊装置不需要电、或者液压缸就能吸吊重物,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锁定件为沿转轴轴向穿设于转轴和手柄的锁定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销沿转轴径向穿设于转轴和手柄,如此,限制了转轴相对手柄的转动。确保了转轴和手柄锁定在一起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锁定件包括沿转轴径向穿设且连接于手柄的安装座、沿转轴径向穿设于安装座的锁定杆、固定于锁定杆伸出安装座一端的转动块、用于使锁定杆沿转轴径向穿设于转轴的复位件,安装座靠近转动块一端的侧壁开有嵌入槽,转动块上固定有与嵌入槽配合的转动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安装座连接到转动件上。要将锁定转轴和手柄时,操作人员转动转动块使得转动凸起与嵌入槽对应。再将转动凸起推进到嵌入槽中,此时,固定于转动块的锁定杆朝向转轴运动,使得锁定杆一端穿出安装座并穿设于转轴。在撤掉外力后,锁定杆在复位件的作用下,保持穿设转轴状态。要将转轴和手柄解锁时,将转动块向远离转轴方向拔出,再转动转动块,使得转动凸起与嵌入槽错位,转动凸起与安装座端面抵接。此时,锁定杆随转动块做远离转轴运动,使得锁定杆退出转轴。由于复位件使得锁定杆不脱离安装座,所以在操作人员释放转动块后,转动块不会脱离安装座,即不会脱离手柄。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复位件为套设于锁定杆的复位弹簧,复位件两端分别固定于安装座内壁和锁定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定杆做远离转轴运动后,复位件被拉伸。如此,复位件给与之固定在一起的锁定杆朝向移动杆的力。在操作人员释放转动块后,锁定杆受到复位件的力而不会脱离安装座。当锁定杆伸入转轴时,复位件仍被拉伸,使得锁定杆保持穿设转轴状态。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转轴侧壁连接有限制凸起,壳体上开有限制槽,限制凸起在限制槽中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转动带动第二永磁铁转动180度,使得起重器有起重和卸重两种状态。限制凸起随转轴转动,在限制槽中滑动。当限制凸起一端与限制槽的槽壁抵接时,转轴将不再转动,此时,转轴位于其中一种状态。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壳体上标有用于表示起重和卸重两种状态的两个标记凸起,转轴伸出壳体一端的侧壁上连接有指示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示针随转轴转动,当指示针指向表示起重状态的标记凸起时,起重器为起重状态。当指示针指向表示卸重状态的标记凸起时,起重器为卸重状态。如此,可以直观体现起重器的状态。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壳体底端中心位置设有圆弧凹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起吊球状的工件,圆弧凹陷处和平面相比,能够增加与工件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吸附效果更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手柄呈L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L型设置的手柄,相比于直接转动,增加了力臂,在转动转动块时,更加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转动手柄使得第二永磁铁转动,改变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上的同名磁极的对应关系,进而来实现重物的吸吊和卸载。结构简单、体积小且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纵向立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螺钉连接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锁定件锁定手柄和转轴时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锁定件将手柄和转轴解锁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壳体;11、端盖;111、标记凸起;12、上壳;121、限制槽;122、第一转动槽;123、安装槽;13、基座;131、螺纹孔;132、第二转动槽;133、第一放置槽;134、快卸槽;135、圆弧凹陷;2、第一永磁铁;3、第二永磁铁;4、驱动组件;41、安装块;411、第二放置槽;42、转轴;421、限制凸起;422、指示针;43、手柄;44、锁定件;441、安装座;442、锁定杆;443、转动块;444、复位件;445、嵌入槽;446、转动凸起;5、第一安装孔;6、第二安装孔;7、周向凸起;8、垫片;101、螺栓;102、螺母;103、螺钉。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起重器,包括壳体1,壳体1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永磁铁2、第二永磁铁3、用于驱动第二永磁铁3转动的驱动组件4。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永磁铁(2)、第二永磁铁(3)、用于驱动第二永磁铁(3)转动的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用于安装第二永磁铁(3)的安装块(41)、沿竖直方向穿设且固定于安装块(41)的转轴(42)、套设于转轴(42)的手柄(43)、用于锁定转轴(42)和手柄(43)相对位置的锁定件(44),安装块(41)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壳体(1),手柄(43)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转轴(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永磁铁(2)、第二永磁铁(3)、用于驱动第二永磁铁(3)转动的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用于安装第二永磁铁(3)的安装块(41)、沿竖直方向穿设且固定于安装块(41)的转轴(42)、套设于转轴(42)的手柄(43)、用于锁定转轴(42)和手柄(43)相对位置的锁定件(44),安装块(41)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壳体(1),手柄(43)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连接于转轴(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器,其特征是:所述锁定件(44)为沿转轴(42)轴向穿设于转轴(42)和手柄(43)的锁定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起重器,其特征是:所述锁定件(44)包括沿转轴(42)径向穿设且连接于手柄(43)的安装座(441)、沿转轴(42)径向穿设于安装座(441)的锁定杆(442)、固定于锁定杆(442)伸出安装座(441)一端的转动块(443)、用于使锁定杆(442)沿转轴(42)径向穿设于转轴(42)的复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鹏石波
申请(专利权)人:桐庐科祥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