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牛国亮专利>正文

一种全液压起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7770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液压起重架,属于起重设备。包括由四根立柱和固定在立柱顶端的顶架组成的支架,每根立柱的上部固定有顶紧油缸,顶紧油缸的顶部固定有顶紧帽,立柱底端固定有两根底梁,底梁的两端通过销轴固定有两支推移油缸,推移油缸的上端安装有油缸卡板和地锚,每根立柱下部固定有起重油缸,起重油缸的顶端固定有设有锚链的起重梁,起重梁可以通过固定在立柱上的滑块上下滑动;每个油缸的液压管路的进液管、回液管分别与液化液泵站的管路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好,且能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起重设备,涉及一种用于采煤工作面设备的起重架,具体涉及一种全液压起重架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和采煤机配套的运输设备刮板输送机的体积大、质量重,工作面作业空间狭小,不能使用大型专业化的起重设备,在安装和拆卸时,传统的方法是用人工手拉葫芦起吊作业,因运输设备部件较多,质量、体积都较大,手拉葫芦的吊挂位置难以和重物重心重合,必须作业人员近距离作业,在设备起重装卸过程中极易发生人员和设备事故,给工作面设备搬迁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其主要危害有以下几方面:一、设备部件起吊时,人工接动手拉葫芦时只能在煤帮或支架侧作业,部件重量一般都在几吨,又由于作业空间狭小,一旦部件转动、倾覆等,容易伤及作业人员;二、手拉葫芦的不可靠性,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经常发生起吊卡链、大链断裂、链盘打滑、捆帮绳断裂等造成的重物倾覆事故;三、手拉葫芦吊挂时,一般选择液压支架前梁底面上的吊装环上吊挂,其重心是固定的,无法按起吊重物的重心进行调整,多数时间处于斜吊状态,起吊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极差;四、手拉葫芦起吊速度慢,工作效率非常低,劳动强度大,起吊一节刮板机槽子到放置平板车上,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左右,作业人员体力消耗大、作业频率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节能高效、劳动强度小、作业人员不近距离作业的工作面起重装置,保障作业人员身体安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起吊效率,避免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全液压起重架,以达到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全液压起重架,包括由四根立柱和固定在立柱顶端的顶架组成的支架,每根立柱的上部固定有顶紧油缸,顶紧油缸的顶部固定有顶紧帽,立柱底端固定有两根底梁,底梁的两端通过销轴固定有两支推移油缸,推移油缸的上端安装有油缸卡板和地锚,每根立柱下部固定有起重油缸,起重油缸的顶端固定有设有锚链的起重梁,起重梁可以通过固定在立柱上的滑块上下滑动;每个油缸的液压管路的进液管、回液管分别与液化液泵站的管路对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立柱为分段拆接式,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工作面空间使用需要。所述的进液管上串接一个溢流阀和压力表,用于控制系统压力和观察压力数值,回液管上串接一个单向阀,用于保证进回液方向和系统的稳定。所述的顶紧油缸油路中各装设一组双向液压锁。当起重架工作时,先操作操纵阀使顶紧油缸伸出,由顶紧帽与顶板接触严实,再依次操作其余三个顶紧油缸,分别使之与顶板接顶,顶紧帽与顶板接触力度以接顶后起重架坚固不动为宜;此时,起重油缸在最低位置,将起重专用卡具卡入要起吊的器物上,同时操作操纵阀,使起重油缸伸出,给了起重梁一个垂直向上的推力,迫使起重梁在滑块的限制下,沿立柱的滑道作垂直向上运动,同时固定在起重梁上的锚链、专用卡具等牵引器物向上运动,达到起吊高度后,将起重换向阀手把打在零位,提升停止,重物静止不动;为了防止重物在高空停止后意外下滑,特在起重油缸液压回路中装设了液控单向阀,只有操纵换向阀在上升或下降工作时,液控单身阀才相对开闭,换向阀在零位时液控单向阀由于无动力,只能处于关闭状态,进回液同时关闭保持液路静止;使重物在空中相对静止不动,以保证作业人员的辅助作业的安全;当起重和下放结束,起重锚链与重物分离后,需要移动起重架时,先松开顶紧油缸至最短位置,人工放下推移油缸,使推移油缸顶部的地锚卡在底板上,同时操作换向阀,用油缸伸缩来完成起重架的推移工作,一个工作循环结束。本技术是由螺栓连接固定的可拆结构,最大不可拆卸件重量小于100kg,最大单件长度为2m,宽度为0.5m,所有部件运输到工作地点后可方便的组装;立柱为分段拆接式,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工作面的空间使用需要;按起重架的结构和油缸的工作阻力,最大起重力矩为180KN,一次性最大起吊高度为1.5m,除可起吊刮板机槽外,拆除专用卡具,用锚链进行捆帮,还可起吊刮板机头和其它设备部件,如果采用二次支垫方法,最大起吊高度可达到2m左右;将操纵阀组放置在起重架外,使作业人员离开重物一定的安全距离进行操作控制,能够万无一失地保证人员不受伤害,这是传统手拉葫芦人工起吊所无法比拟的。本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好,且能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技术起吊重物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的液压控制原理图;图中:1_顶架、2-顶紧油缸、3-立柱、4-顶紧帽、5-底梁、6-销轴、7-推移油缸、8-油缸卡板、9-地锚、10-起重油缸、11-锚链、12-起重梁、13-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2、3所示的一种全液压起重架,包括由四根立柱3和固定在立柱3顶端的顶架I组成的支架,每根立柱3的上部固定有顶紧油缸2,顶紧油缸2的顶部固定有顶紧帽4,立柱3底端固定有两根底梁5,底梁5的两端通过销轴6固定有两支推移油缸7,推移油缸7的上端安装有油缸卡板8和地锚9,每根立柱3下部固定有起重油缸10,起重油缸10的顶端固定有设有锚链11的起重梁12,起重梁12可以通过固定在立柱上的滑块14上下滑动;每个油缸的液压管路的 进液管、回液管分别与液化液泵站的管路对应连接。立柱为分段拆接式,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工作面空间使用需要;所述的顶紧油缸油路中各装设一组双向液压锁;进液管上串接一个溢流阀和压力表,用于控制系统压力和观察压力数值,回液管上串接一个单向阀,用于保证进回液方向和系统的稳定。起重架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工作前的固定方法:当起重架放置到工作地点,按设计要求组装紧固可靠后,在起重工作前首先要将架体底梁基本支垫平整,确保底梁的两端接底严实,两个底梁的四个端头要基本在一个平面内,且接地比压基本一致,当遇到某一个端头接底不实时,要用木板支垫平整;操作顶紧换向阀,先将顶架上的一个顶紧油缸伸出,使油缸顶紧帽与工作面顶板接触(要在顶紧帽上方垫一块面积大于顶紧帽平面的硬木板),然后依次将其余三个顶紧油缸伸出顶紧顶板,顶紧力矩不得小于油缸的工作阻力。顶紧油缸油路中各装设一组双向液压锁 ,当换向阀在零位时,双向液压锁闭锁,可防止回路中某一个顶紧油缸松动,只有操作换向阀时,相应回液方向的液压锁被压力液打开,回液通道开启,顶紧油缸才能正常伸缩,确保顶紧油缸的工作可靠和稳定。起重架固定牢固后,起重梁以及吊具均在最低位,将重物用专用卡具装夹牢靠和基本重心平衡,操作起重换向阀,此换向阀为2组,每组分别控制一对起重油缸,应控制两对油缸的升降速度基本一致,当某一对油缸升降速度快时,要适当松开对应的换向阀,降低速度,应保持两组油缸升降高度基本平衡,重物的升降速度,靠操作人员调整换向阀的手把角度来控制,一般应保持均匀速度。速度过快容易发生滑块卡阻,重物倾斜等隐患。在起重油缸油路中,分别装设2组液控单向阀,当重物起吊到空中停止时,换向阀回零位,此时起重油缸理论上应该静止不动,但由于液压元件、阀类的内漏等原因,有可能造成油缸在重物向下力的作用下,产生自由下坠,给作业人员带来安全隐患,为了排除这种隐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液压起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四根立柱(3)和固定在立柱(3)顶端的顶架(1)组成的支架,每根立柱(3)的上部固定有顶紧油缸(2),顶紧油缸(2)的顶部固定有顶紧帽(4),立柱(3)底端固定有两根底梁(5),底梁(5)的两端通过销轴(6)固定有两支推移油缸(7),推移油缸(7)的上端安装有油缸卡板(8)和地锚(9),每根立柱(3)下部固定有起重油缸(10),起重油缸(10)的顶端固定有设有锚链(11)的起重梁(12),起重梁(12)可以通过固定在立柱上的滑块(14)上下滑动;每个油缸的液压管路的进液管、回液管分别与液化液泵站的管路对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国亮
申请(专利权)人:牛国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