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淬火用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608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铝合金淬火用循环系统,包括至少两组淬火设备,淬火设备包括淬火槽和设于其上方的热处理炉,淬火槽内设有加热元件,相邻淬火槽之间设有混合器,混合器包括混合器本体,混合器本体由第一进液腔、第二进液腔、混合腔和出液腔组成;第一进液腔设置为“L”型结构,其进液口与第一管路接通,出液口接入第二进液腔内,且腔口位于第二进液腔的中心线位置;混合腔内安装有螺旋叶片与出液腔相连。混合器的设置,实现了相邻淬火槽内水的混合和循环使用,一方面,通过混合实现了快速升温或降温节省电耗的目的,另一方面,经混合器混合后进入淬火槽的水流获得均匀的湍流场,能减少由淬火不均产生的应力和应变。

A circulating system for quenching aluminum allo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淬火用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铝合金
,具体为一种铝合金淬火用循环系统。技术背景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以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焊接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铝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随之深入。目前,铝合金是应该最为广泛的合金之一,铝合金在加热后需要淬火,所谓淬火就是把铝合金铸件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一般在接近于共晶体的熔点,多在500℃以上),保温2h以上,使合金内的可溶相充分溶解。然后,急速淬入60~100℃的水中,使铸件急冷,使强化组元在合金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溶解并固定保存到室温。这种过程叫做淬火,也叫固溶处理或冷处理。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铝合金淬火时的效能利用率低,每次淬火都要将淬火槽中的水加热到所需温度保温,待温度恒定后才能将待淬火的铝合金放入淬火槽中,整个过程不仅耗时,而且耗能,大大增加了淬火工序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通过巧妙的设计,将若干台淬火设备组合在一起使用构成淬火系统,在相邻的淬火槽之间构建管路设置混合器,实现淬火槽之间水的混合或循环,以降低加热冷却水所需的能耗,同时节省冷却水的升温时间。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合金淬火用循环系统,包括至少两组淬火设备,所述淬火设备包括淬火槽和设于其上方的热处理炉,所述淬火槽内设有加热元件,相邻淬火槽之间设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分别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左右两侧淬火槽底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三管路通过双向控制阀与连接左右两侧淬火槽顶部进水口的第四管路相连,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上均安装有水泵,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连接左右两侧淬火槽出水口的位置设有控制阀,所述第四管路连接左右两侧淬火槽进水口的位置设有控制阀。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器包括混合器本体,混合器本体由第一进液腔、第二进液腔、混合腔和出液腔组成;所述第一进液腔设置为“L”型结构,其进液口与第一管路接通,出液口接入第二进液腔内,且腔口位于第二进液腔的中心线位置;所述混合腔内安装有螺旋叶片与出液腔相连。当第一进液腔的水与第二进液腔的水接触后一起冲进混合腔内,受混合腔中螺旋叶片的剪切力作用,两股水流能混合的更加均匀。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液腔出液口的端部设有喷嘴部件,能将注入的水进行喷晒或者喷淋到第二进液腔内,在进入混合腔前将两股水流进行预混合,进一步提高了混合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热处理炉顶部设有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的一端与位于热处理炉内部的料框连接,另一端位于热处理炉外部与升降机构相连,所述热处理炉的底部设有可开启的炉门。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由横梁、驱动电机和卷扬机组成,所述驱动电机悬挂于横梁的下方,所述卷扬机悬挂于驱动电机的下方,驱动电机驱动卷扬机转动,所述卷扬机钢丝绳的顶端与悬挂机构伸出炉体的末端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元件为加热管,设置在淬火槽左右两侧靠近内壁的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通过在相邻淬火槽之间设置混合器,实现了相邻淬火槽内水的混合和循环使用,一方面,通过混合实现了快速升温或降温节省电耗的目的,另一方面,经混合器混合后进入淬火槽的水流获得均匀的湍流场,能减少由淬火不均产生的应力和应变。此外,加热管的设置保障了水温的控制效果,混合后的水在达不到所需水温时,通过加热管进行加热升温处理,进一步实现了对淬火槽中水温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悬挂机构,2、热处理炉,3、料框,4、炉门,5、加热元件,6、淬火槽,7、控制阀,8、水泵,9、第一管路,10、第二管路,11、混合器,12、第三管路,13、第四管路,14、双向控制阀,111、第一进液腔,112、第二进液腔,113、混合腔,114、出液腔,115喷嘴部件,116、螺旋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铝合金淬火用循环系统,包括至少两组淬火设备,所述淬火设备包括淬火槽6和设于其上方的热处理炉2,所述淬火槽6内设有加热元件5,相邻淬火槽6之间设有混合器11,所述混合器11分别与第一管路9、第二管路10和第三管路12连接,所述第一管路9和第二管路10分别与左右两侧淬火槽6底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三管路12通过双向控制阀14与连接左右两侧淬火槽6顶部进水口的第四管路13相连,所述第一管路9、第二管路10上均安装有水泵8,所述第一管路9、第二管路10连接左右两侧淬火槽6出水口的位置设有控制阀7,所述第四管路13连接左右两侧淬火槽6进水口的位置设有控制阀7。通过在相邻淬火槽6之间设置混合器11,实现了相邻淬火槽6内水的混合和循环使用,一方面,通过混合实现了快速升温或降温节省电耗的目的,另一方面,经混合器混合后进入淬火槽6的水流获得均匀的湍流场,能减少由淬火不均产生的应力和应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器11包括混合器本体,混合器本体由第一进液腔111、第二进液腔112、混合腔113和出液腔114组成;所述第一进液腔111设置为“L”型结构,其进液口与第一管路9接通,出液口接入第二进液腔112内,且腔口位于第二进液腔112的中心线位置;所述混合腔113内安装有螺旋叶片与出液腔114相连。当第一进液腔111的水与第二进液腔112的水接触后一起冲进混合腔113内,受混合腔113中螺旋叶片116的剪切力作用,两股水流被混合的更加均匀,有利于铝合金产品的淬火过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腔111出液口的端部设有喷嘴部件115,能将注入的水进行喷晒或者喷淋到第二进液腔内,在进入混合腔前将两股水流进行预混合,进一步提高了混合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处理炉2顶部设有悬挂机构1,所述悬挂机构1的一端与位于热处理炉内部的料框3连接,另一端位于热处理炉外部与升降机构相连,所述热处理炉2的底部设有可开启的炉门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由横梁、驱动电机和卷扬机组成,所述驱动电机悬挂于横梁的下方,所述卷扬机悬挂于驱动电机的下方,驱动电机驱动卷扬机转动,所述卷扬机钢丝绳的顶端与悬挂机构伸出炉体的末端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5为加热管,设置在淬火槽6左右两侧靠近内壁的位置。加热管的设置保障了水温的控制效果,混合后的水在达不到所需水温时,通过加热管进行加热升温处理,进一步实现了对淬火槽6中水温的控制。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2所示,如左边淬火槽6中的水是经淬火后的水,具有较高的水温,右边淬火槽6中装有待加热的冷水,现要同时启动左右两侧的淬火槽6对铝合金产品进行淬火处理,首先打开第一管路9和第二管路10上的控制阀7,打开第四管路13上双向控制阀14左右两侧的阀门和连接左右两侧淬火槽6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淬火用循环系统,包括至少两组淬火设备,所述淬火设备包括淬火槽和设于其上方的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槽内设有加热元件,相邻淬火槽之间设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分别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左右两侧淬火槽底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三管路通过双向控制阀与连接左右两侧淬火槽顶部进水口的第四管路相连,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上均安装有水泵,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连接左右两侧淬火槽出水口的位置设有控制阀,所述第四管路连接左右两侧淬火槽进水口的位置设有控制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淬火用循环系统,包括至少两组淬火设备,所述淬火设备包括淬火槽和设于其上方的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槽内设有加热元件,相邻淬火槽之间设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分别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左右两侧淬火槽底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三管路通过双向控制阀与连接左右两侧淬火槽顶部进水口的第四管路相连,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上均安装有水泵,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连接左右两侧淬火槽出水口的位置设有控制阀,所述第四管路连接左右两侧淬火槽进水口的位置设有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合金淬火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包括混合器本体,混合器本体由第一进液腔、第二进液腔、混合腔和出液腔组成;所述第进液腔设置为“L”型结构,其进液口与第一管路接通,出液口接入第二进液腔内,且腔口位于第二进液腔的中心线位置;所述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尧证邓新江杨泽黄亚东张雨谢旭东陈初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集思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