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身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48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骨架,包括底板骨架、顶盖骨架、左侧围骨架、右侧围骨架、前围骨架和后围骨架,所述底板骨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的底端,所述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顶盖骨架,所述底板骨架的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前围骨架,且底板骨架的上表面尾端固定连接有后围骨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传统的车身骨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力进行缓冲和分解的结构,提高了车身骨架抗撞击的能力,降低了乘员舱的变形程度,减小车身骨架受到撞击尤其是侧面撞击的时候对车内乘员造成的伤害。

A kind of automobile body framewor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body framework, which comprises a base plate framework, a top cover framework, a left side wall framework, a right side wall framework, a front wall framework and a rear wall framework.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base plate framework are respectively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ends of the left side wall framework and the right side wall framework, and the top ends of the left side wall framework and the right side wall framework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end of the top cover framework, and the bottom plate The front end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keleton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wall skeleton, and the rear wall skeleton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end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plate skeleton.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body skeleton, the utility model increases the structure of buffering and decomposing the force, improves the anti impact energy of the body skeleton, reduces the deformation degree of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and reduces the impact of the body skeleton, especially the side impact The injury to the passengers in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体结构
,具体领域为一种汽车车身骨架。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碰撞安全法规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厂家对汽车的安全性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车身作为汽车碰撞的主要承载结构,应当具备通过合理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和耗散碰撞力的功能,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目的。因此车身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成为影响汽车碰撞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常见的车身结构中,车身纵向由吸能盒、前机舱纵梁、前地板纵梁、地板小纵梁、门槛梁、前机舱上短梁和车身A柱等组成。碰撞中,特别是当车辆左侧或右侧发生碰撞时,由于车身加速度过高、乘员舱变形量过大等问题,容易给乘员造成较大的伤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车身骨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身骨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身骨架,包括底板骨架、顶盖骨架、左侧围骨架、右侧围骨架、前围骨架和后围骨架,所述底板骨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的底端,所述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顶盖骨架,所述底板骨架的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前围骨架,且底板骨架的上表面尾端固定连接有后围骨架,所述底板骨架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第一纵梁,且第一纵梁的左右两侧壁中部均设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和左侧所述第一横梁上侧形成第一乘员区,所述第一纵梁和右侧所述第一横梁上侧形成第二乘员区,所述第一纵梁和右侧所述第一横梁的上侧形成第三乘员区,所述第一纵梁和右侧所述第一横梁的下侧形成第四乘员区,所述第一乘员区的四角处均设有固定杆的一端,且四个固定杆的另一端分别插接在X形缓冲套的四个套管内,所述X形缓冲套的内部中心处设有多孔聚氨酯材料,所述固定杆的外壁均匀设有凸起,所述X形缓冲套的四个套管内均匀设有和凸起配合使用的弧形凹槽,所述固定杆和X形缓冲套的四个套管之间形成的区域内均设有三角加强板,所述第一乘员区、第二乘员区、第三乘员区和第四乘员区的内部结构相同,所述顶盖骨架上的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下表面均匀分布设有正U形管和倒U形管,所述正U形管的开口内设有倒U形管的一侧边管,且倒U形管的另一侧边管插入另一个正U形管的开口内,所述正U形管和倒U形管组成第二横梁缓冲带,所述左侧围骨架的C柱下方设有第三横梁的一端,所述右侧围骨架的C柱下方设有第四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三横梁的另一端和第四横梁的另一端均设有减震板。优选的,所述凸起和弧形凹槽的外表面上设有摩擦颗粒。优选的,所述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的B柱前后两侧外壁均设有加强板,且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的B柱内侧壁中部贯穿设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的A柱内侧壁中部贯穿设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前围骨架的左右内侧壁前端之间设有防撞板,所述防撞板的水平截面为弧形。优选的,所述防撞板的上下两侧壁均设有螺旋减震器的一端,且螺旋减震器为倾斜设置,所述螺旋减震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前盖和底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汽车车身骨架,通过底板骨架、顶盖骨架、左侧为骨架、右侧围骨架、前围骨架和后围骨架之间的相互连接组成了车身骨架主体,通过第一纵梁和两个第一横梁分割形成乘员区放置座椅,当车体受到撞击时,尤其是侧面撞击对车体进行冲击时,底板骨架受力变形将力传递到固定杆上,固定杆向X形缓冲套内移动,将力传递给多孔聚氨酯材料进行缓解,减小轿厢的变形程度,当顶盖骨架受到撞击时,第二横梁受力产生变形,通过第二横梁缓冲带的设置,可以将第二横梁受到的力进行分解,U形管可以分散力,当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受到撞击时,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会向内侧移动使减震板相互接触进行缓冲;通过凸起和弧形凹槽的外表面上设有的摩擦颗粒,可以增强凸起和弧形凹槽之间的摩擦力,在车架受到撞击的时候增大缓冲的效,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的B柱前后两侧外壁均设有加强板,且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的B柱内侧壁中部贯穿设有加强筋,可以防止B柱结构单薄,在受到正面和侧面撞击时B柱弯折甚至断裂对乘员造成伤害,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的A柱内侧壁中部贯穿设有的加强筋,可以防止A柱受到侧面撞击时向内侧弯折对驾驶位和副驾位的乘员造成伤害,或者A柱变形,造成车门无法打开影响救援,防撞板可以对正面撞击造成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减少对发动机舱的损坏,且弧形可以有效的将冲击力进行分散,通过螺旋减震器的倾斜设置可以将防撞板受到的冲击力分散到前盖和底盘,减少冲击力对驾驶位和副驾位造成伤害,减小轿厢变形程度。本技术在传统的车身骨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力进行缓冲和分解的结构,提高了车身骨架抗撞击的能力,降低了乘员舱的变形程度,减小车身骨架受到撞击尤其是侧面撞击的时候对车内乘员造成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板骨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杆和X形缓冲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正U形管和倒U形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板骨架、2-顶盖骨架、3-左侧围骨架、4-右侧围骨架、5-前围骨架、6-后围骨架、7-第一纵梁、8-第一横梁、9-固定杆、10-X形缓冲套、11-凸起、12-弧形凹槽、13-三角加强板、14-第二横梁、15-正U形管、16-倒U形管、17-第三横梁、18-第四横梁、19-减震板、20-加强板、21-加强筋、22-防撞板、23-螺旋减震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身骨架,包括底板骨架1、顶盖骨架2、左侧围骨架3、右侧围骨架4、前围骨架5和后围骨架6,所述底板骨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的底端,所述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顶盖骨架,所述底板骨架的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前围骨架,且底板骨架的上表面尾端固定连接有后围骨架,通过底板骨架、顶盖骨架、左侧为骨架、右侧围骨架、前围骨架和后围骨架之间的相互连接组成了车身骨架主体;请参阅图2,所述底板骨架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第一纵梁7,且第一纵梁的左右两侧壁中部均设有第一横梁8,所述第一纵梁和左侧所述第一横梁上侧形成第一乘员区,所述第一纵梁和右侧所述第一横梁上侧形成第二乘员区,所述第一纵梁和右侧所述第一横梁的上侧形成第三乘员区,所述第一纵梁和右侧所述第一横梁的下侧形成第四乘员区,通过第一纵梁和两个第一横梁分割形成乘员区放置座椅;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乘员区的四角处均设有固定杆9的一端,且四个固定杆的另一端分别插接在X形缓冲套10的四个套管内,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身骨架,包括底板骨架(1)、顶盖骨架(2)、左侧围骨架(3)、右侧围骨架(4)、前围骨架(5)和后围骨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骨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侧围骨架(3)和右侧围骨架(4)的底端,所述左侧围骨架(3)和右侧围骨架(4)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顶盖骨架(2),所述底板骨架(1)的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前围骨架(5),且底板骨架(1)的上表面尾端固定连接有后围骨架(6),所述底板骨架(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第一纵梁(7),且第一纵梁(7)的左右两侧壁中部均设有第一横梁(8),所述第一纵梁(7)和左侧所述第一横梁(8)上侧形成第一乘员区,所述第一纵梁(7)和右侧所述第一横梁(8)上侧形成第二乘员区,所述第一纵梁(7)和右侧所述第一横梁(8)的上侧形成第三乘员区,所述第一纵梁(7)和右侧所述第一横梁(8)的下侧形成第四乘员区,所述第一乘员区的四角处均设有固定杆(9)的一端,且四个固定杆(9)的另一端分别插接在X形缓冲套(10)的四个套管内,所述X形缓冲套(10)的内部中心处设有多孔聚氨酯材料,所述固定杆(9)的外壁均匀设有凸起(11),所述X形缓冲套(10)的四个套管内均匀设有和凸起(11)配合使用的弧形凹槽(12),所述固定杆(9)和X形缓冲套(10)的四个套管之间形成的区域内均设有三角加强板(13),所述第一乘员区、第二乘员区、第三乘员区和第四乘员区的内部结构相同,所述顶盖骨架(2)上的设有第二横梁(14),所述第二横梁(14)的下表面均匀分布设有正U形管(15)和倒U形管(16),所述正U形管(15)的开口内设有倒U形管(16)的一侧边管,且倒U形管(16)的另一侧边管插入另一个正U形管(15)的开口内,所述正U形管(15)和倒U形管(16)组成第二横梁缓冲带,所述左侧围骨架(3)的C柱下方设有第三横梁(17)的一端,所述右侧围骨架(4)的C柱下方设有第四横梁(18)的一端,所述第三横梁(17)的另一端和第四横梁(18)的另一端均设有减震板(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身骨架,包括底板骨架(1)、顶盖骨架(2)、左侧围骨架(3)、右侧围骨架(4)、前围骨架(5)和后围骨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骨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侧围骨架(3)和右侧围骨架(4)的底端,所述左侧围骨架(3)和右侧围骨架(4)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顶盖骨架(2),所述底板骨架(1)的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前围骨架(5),且底板骨架(1)的上表面尾端固定连接有后围骨架(6),所述底板骨架(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第一纵梁(7),且第一纵梁(7)的左右两侧壁中部均设有第一横梁(8),所述第一纵梁(7)和左侧所述第一横梁(8)上侧形成第一乘员区,所述第一纵梁(7)和右侧所述第一横梁(8)上侧形成第二乘员区,所述第一纵梁(7)和右侧所述第一横梁(8)的上侧形成第三乘员区,所述第一纵梁(7)和右侧所述第一横梁(8)的下侧形成第四乘员区,所述第一乘员区的四角处均设有固定杆(9)的一端,且四个固定杆(9)的另一端分别插接在X形缓冲套(10)的四个套管内,所述X形缓冲套(10)的内部中心处设有多孔聚氨酯材料,所述固定杆(9)的外壁均匀设有凸起(11),所述X形缓冲套(10)的四个套管内均匀设有和凸起(11)配合使用的弧形凹槽(12),所述固定杆(9)和X形缓冲套(10)的四个套管之间形成的区域内均设有三角加强板(13),所述第一乘员区、第二乘员区、第三乘员区和第四乘员区的内部结构相同,所述顶盖骨架(2)上的设有第二横梁(14),所述第二横梁(14)的下表面均匀分布设有正U形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计钊于勇潘怡梦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优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