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吹胀板铆接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821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面吹胀板铆接结构及方法,双面吹胀板铆接结构其至少包括一底座及复数个双面吹胀板;该底座的表面开设复数个相邻的沟槽,每一双面吹胀板均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垂直底座的表面竖向延伸,本体的两侧均形成有吹胀结构,该本体的底部竖向延伸出有直形部,且直形部的底端至少向一侧反向折弯延伸出有反折部;通过设置直形部,于直形部的底端至少向一侧反向折弯延伸出有反折部,并配合反折部的至少一侧局部凸出对应吹胀结构之外侧面所在的平面之外,以供冲压冲头压铆,有效避免压铆过程中造成双面吹胀板折弯变形,同时也使得双面吹胀板嵌铆之后,相邻两双面吹胀板之间的平行度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使空气流动顺畅,从而提高产品的散热效率。

Rive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double-sided expanded pla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ive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double-sided inflatable plates, which at least comprises a base and a plurality of double-sided inflatable plates; the surface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djacent grooves, each double-sided inflatable plate includes a body, the body extends vertically to the surface of the base, both sides of the body form a inflatable structure, and the bottom of the body extends vertically The straight part extends out,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traight part at least extends to one side through reverse bending; by setting the straight part, the bottom end of the straight part extends to one side through reverse bending, and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reverse part is partially protruded out of the plane corresponding to the outer side of the inflation structure, so as to provide punching punch for riveting, 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causes in the process of riveting The double-sided expansion plate is bent and deformed, at the same time, after the double-sided expansion plate is riveted, the parallelism between the adjacent two double-sided expansion plates can be effectively guaranteed, so that the air flow is smooth, so as to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吹胀板铆接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器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双面吹胀板铆接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习知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与底座的结合,除了传统的焊接结合技术外,亦有利用冲压方式,将散热鳍片先插植于底座的预设沟槽或夹持凸座,再以冲压冲头进行冲压,而使散热鳍片被夹持结合于底座的沟槽(或夹持凸座),例如美国技术专利第5014776号案,就是使两侧的沟槽侧壁产生冲压推挤变形,进而可夹持散热鳍片,以达到散热鳍片与底座的结合目的。上述先前专利技术,只是利用沟槽两侧的挤压变形而达到夹持散热片根部的目的,但夹持作用力都集中在沟槽开口两侧的变形位置,仅具有两个点状的夹持力,因此,夹持效果不佳,不易确保其稳定结合,不仅各散热片可能发生参差不齐的不等高现象,而且散热片容易发生摇动或脱落情形。目前,出现了有在散热鳍片的端部直接折弯形成一反折部,利用冲压冲头对反折部进行冲压,使得散热鳍片与底座结合,例如中国技术专利201820031179.0公开的双面吹胀板以及双面吹胀板的嵌铆结构,双面吹胀板相当于散热鳍片,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双面吹胀板上具有颈部,颈部形成有一曲折构造,这种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避免双面吹胀板的吹胀结构遮挡冲铆位置,使得冲铆刀具能够下压进行冲铆,由于双面吹胀板需要成型带有曲折构造的颈部,在嵌铆过程中容易造成双面吹胀板折弯变形,同时也使得双面吹胀板嵌铆之后,相邻两双面吹胀板之间的平行度难以保证,对空气流动造成影响,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散热效率。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吹胀板铆接结构及方法,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双面吹胀板在嵌铆过程中容易折弯变形并且嵌铆之后相邻两双面吹胀板之间的平行度难以保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吹胀板铆接结构,其至少包括一底座及复数个双面吹胀板;该底座的表面开设复数个相邻的沟槽,以供分别对应插植各双面吹胀板,每一双面吹胀板均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垂直底座的表面竖向延伸,本体的两侧均形成有吹胀结构,该本体的底部竖向延伸出有直形部,直形部垂直于底座的表面,且直形部的底端至少向一侧反向折弯延伸出有反折部,该反折部的至少一侧局部凸出对应吹胀结构之外侧面所在的平面之外,直形部的底端和反折部供匹配植入底座的沟槽;利用上述的底座及复数个双面吹胀板,于双面吹胀板将反折部插入底座的沟槽后,再利用一冲压冲头对准反折部进行冲压,该冲压冲头涵盖反折部,经冲压后使反折部于沟槽内下压产生变形增大而迫紧结合于沟槽内,以完成双面吹胀板与底座的铆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折部为一段,其位于直形部之底端的一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折部为两段,其包括有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均位于直形部之底端的一侧,第一竖直段的下端与直形部的底端连接,第一竖直段的上端与第二竖直段的上端连接,且第二竖直段夹设于第一竖直段和直形部的底端一侧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折部为三段,其包括有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和第三竖直段,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均位于直形部之底端的一侧,第一竖直段的下端与直形部的底端连接,第一竖直段的上端与第二竖直段的上端连接,第三竖直段位于直形部之底端的另一侧,第三竖直段的下端与第二竖直段的下端连接。一种双面吹胀板铆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1)取一底座和复数个双面吹胀板,每一双面吹胀板均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垂直底座的表面竖向延伸,本体的两侧均形成有吹胀结构,该本体的底部竖向延伸出有直形部,直形部垂直于底座的表面,然后对每一双面吹胀板的根部进行折弯形成有反折部,反折部的至少一侧局部凸出对应吹胀结构之外侧面所在的平面之外;(2)将直形部的底端和反折部植入底座的沟槽;(3)利用一冲压冲头对准反折部进行冲压,该冲压冲头涵盖反折部,经冲压后使反折部于沟槽内下压产生变形增大而迫紧结合于沟槽内,以完成双面吹胀板与底座的铆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冲压冲头为可避过吹胀结构的斜滑块状结构,当冲压冲头碰到吹胀结构的底部时,冲压冲头做动位移至直形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折部为三段,其包括有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和第三竖直段,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均位于直形部之底端的一侧,第一竖直段的下端与直形部的底端连接,第一竖直段的上端与第二竖直段的上端连接,第三竖直段位于直形部之底端的另一侧,第三竖直段的下端与第二竖直段的下端连接;该冲压冲头为两个,两冲压冲头分别对称设置于双面吹胀板的两侧并分别对准反折部的两侧进行冲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设置直形部,于直形部的底端至少向一侧反向折弯延伸出有反折部,并配合反折部的至少一侧局部凸出对应吹胀结构之外侧面所在的平面之外,以供冲压冲头压铆,有效避免压铆过程中造成双面吹胀板折弯变形,同时也使得双面吹胀板嵌铆之后,相邻两双面吹胀板之间的平行度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使空气流动顺畅,从而提高产品的散热效率。二、通过采用冲压冲头为可避过吹胀结构的斜滑块状结构,当冲压冲头碰到吹胀结构的底部时,冲压冲头做动位移至直形部,使得冲压冲头更好地作用于反折部上,从而使得反折部更好的与底座铆合固定,结构也更加的稳固。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底座11、沟槽20、双面吹胀板21、本体22、吹胀结构23、直形部24、反折部241、第一竖直段242、第二竖直段243、第一竖直段244、第二竖直段245、第三竖直段201、平面30、冲压冲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双面吹胀板铆接结构的具体结构,其至少包括一底座10及复数个双面吹胀板20。该底座10的表面开设复数个相邻的沟槽11,以供分别对应插植各双面吹胀板20,该底座10为一铜、铝、铜基合金或铝基合金基座。每一双面吹胀板20均包括有本体21,该本体21垂直底座10的表面竖向延伸,本体21的两侧均形成有吹胀结构22,该本体21的底部竖向延伸出有直形部23,直形部23垂直于底座10的表面,且直形部23的底端至少向一侧反向折弯延伸出有反折部24,该反折部24的至少一侧局部凸出对应吹胀结构22之外侧面所在的平面201之外,直形部23的底端和反折部24供匹配植入底座10的沟槽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折部24为一段,其位于直形部23之底端的一侧。利用上述的底座10及复数个双面吹胀板20,于双面吹胀板20将反折部24插入底座10的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吹胀板铆接结构,其至少包括一底座及复数个双面吹胀板;该底座的表面开设复数个相邻的沟槽,以供分别对应插植各双面吹胀板,每一双面吹胀板均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垂直底座的表面竖向延伸,本体的两侧均形成有吹胀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底部竖向延伸出有直形部,直形部垂直于底座的表面,且直形部的底端至少向一侧反向折弯延伸出有反折部,该反折部的至少一侧局部凸出对应吹胀结构之外侧面所在的平面之外,直形部的底端和反折部供匹配植入底座的沟槽;/n利用上述的底座及复数个双面吹胀板,于双面吹胀板将反折部插入底座的沟槽后,再利用一冲压冲头对准反折部进行冲压,该冲压冲头涵盖反折部,经冲压后使反折部于沟槽内下压产生变形增大而迫紧结合于沟槽内,以完成双面吹胀板与底座的铆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吹胀板铆接结构,其至少包括一底座及复数个双面吹胀板;该底座的表面开设复数个相邻的沟槽,以供分别对应插植各双面吹胀板,每一双面吹胀板均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垂直底座的表面竖向延伸,本体的两侧均形成有吹胀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底部竖向延伸出有直形部,直形部垂直于底座的表面,且直形部的底端至少向一侧反向折弯延伸出有反折部,该反折部的至少一侧局部凸出对应吹胀结构之外侧面所在的平面之外,直形部的底端和反折部供匹配植入底座的沟槽;
利用上述的底座及复数个双面吹胀板,于双面吹胀板将反折部插入底座的沟槽后,再利用一冲压冲头对准反折部进行冲压,该冲压冲头涵盖反折部,经冲压后使反折部于沟槽内下压产生变形增大而迫紧结合于沟槽内,以完成双面吹胀板与底座的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吹胀板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折部为一段,其位于直形部之底端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吹胀板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折部为两段,其包括有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均位于直形部之底端的一侧,第一竖直段的下端与直形部的底端连接,第一竖直段的上端与第二竖直段的上端连接,且第二竖直段夹设于第一竖直段和直形部的底端一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吹胀板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折部为三段,其包括有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和第三竖直段,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均位于直形部之底端的一侧,第一竖直段的下端与直形部的底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崇贤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