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异性结构域交换共有可变轻链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56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具有共同轻链的抗体的多特异性抗体。该多特异性抗体包含通过结构域交换而含有共同轻链可变结构域VL的修饰重链;和通过结构域交换而含有第一抗体(VH

Multispecific domain exchange common variable light chain antibod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ulti-specific antibody based on an antibody having a common light chain. The multi-specific antibody comprises a modified heavy chain containing a common light chain variable domain VL through domain exchange and a first antibody (VH) through domain ex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特异性结构域交换共有可变轻链抗体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共有可变轻链结构域(VL)和两个不同可变重链结构域(VH1和VH2)的修饰多特异性抗体、其制备和用途。
技术介绍
本领域已知诸如能够结合两种或多种抗原的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的改造蛋白质。这类多特异性结合蛋白质可以用细胞融合、化学缀合或重组DNA技术产生。最近发展了多种重组多特异性抗体型式,例如通过例如IgG抗体型式(format)和单链结构域的融合产生的四价双特异性抗体(参见例如Coloma,M.J.等,NatureBiotech.15(1997)159-163;WO2001/077342;和Morrison,S.L.,NatureBiotech.25(2007)1233-1234)。在一种方法中,用四源杂交瘤(quadroma)技术(参见Milstein,C.和Cuello,A.C.,Nature305(1983)537-540)产生了与天然抗体非常相似的双特异性抗体,该四源杂交瘤技术基于表达具有希望得到的双特异性抗体特异性的鼠单克隆抗体的两种不同杂交瘤细胞系的体细胞融合。由于两种不同抗体重链和轻链在所得到的杂种杂交瘤(或四源杂交瘤)细胞系内的随机配对,产生至多十种不同的抗体种类,其中只有一种是希望得到的功能性双特异性抗体。由于错配副产物的存在和显著降低的生产产率,需要用于复杂纯化流程的手段(参见例如Morrison,S.L.,NatureBiotech.25(2007)1233-1234)。一般而言,错配副产物的相同问题在使用重组表达技术时仍然存在。在WO98/50431中,在多特异性抗体中使用共同轻链以阻止轻链和重链的错配,但是,WO98/50431的方法使用通过所谓的“杵入臼”技术(Ridgway,J.B.,ProteinEng.9(1996)617-621;和WO96/027011)异二聚化的不同重链。在WO98/50431中,观察到高产率的具有异二聚化(“杵-臼”)重链的抗体。但是,也观察到了一些同二聚体形成(“臼-臼”或“杵-杵”)。通过用噬菌体展示法重塑两个CH3结构域的相互作用表面,并在两个CH3结构域之间引入二硫键来稳定异二聚体,可以进一步提高异二聚化重链的百分比(MerchantA.M等,NatureBiotech16(1998)677-681;Atwell,S.等,J.Mol.Biol.270(1997)26-35)。例如EP1870459A1中描述了使用杵入臼技术的原理的新方法。这种策略的一个重要限制是,两种亲本抗体的轻链必须100%一致,以防止错配和形成无活性分子。与从头产生的抗体相配的共同轻链的开发仍具有挑战。因此,此技术不适合用于从抗第一和第二抗原的两种不同抗体起始,容易地开发抗两种抗原的重组、双特异性抗体,因为必须优化这些抗体的重链和/或相同的轻链。WO2012/023053涉及使用共同重链的双特异性抗体。鉴于普遍存在的产生共同链的困难,以及尤其因为双特异性抗体的结合特性必须仅通过抗第一和第二抗原的两种不同轻链来赋予而没有重链的任何贡献,此方法甚至更受限而不是广泛适用。鉴于认为在大部分抗体中重链高变区尤其是例如重链的互补决定区3(CDR3-H)对抗体与其靶抗原的结合特性很重要这一事实,这是明显的限制。WO2009/080252涉及二价、双特异性抗体,其中在两个抗体臂的仅一个中,交换了重链可变结构域(VH)和轻链可变结构域(VL),以通过产生由不同结构域建立的轻链来防止轻链错配。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共同可变轻链结构域(VL)和两个不同可变重链结构域(本文中分别称为第一结合特异性的可变重链结构域的VH1和第二结合特异性的可变重链结构域的VH2)的修饰多特异性抗体、其制备及其用途。本专利技术提供多特异性抗体,其中该抗体包含:a)两条修饰重链,其中各重链按C端至N端方向包含重链恒定结构域3至1(CH3、CH2和CH1,按此顺序)和轻链可变结构域(VL),其中该轻链可变结构域(VL)是共同轻链的可变结构域;b)一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确切地为一条修饰轻链,其中该修饰轻链按C端至N端方向包含κ同种型的恒定轻链结构域(CL)(本文称为“CLκ”)和源自特异性结合第一抗原的抗体的可变重链结构域(VH1);和c)一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确切地为一条修饰轻链,其中该修饰轻链按C端至N端方向包含λ同种型的恒定轻链结构域(本文称为“CLλ”)和源自特异性结合第二抗原的抗体的可变重链结构域(VH2)。在本专利技术的抗体内,该可变结构域VH1和VL形成特异性结合第一抗原的第一抗原结合部位,该可变结构域VH2和VL形成结合第二抗原的第二抗原结合部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多特异性抗体是二价、双特异性抗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多特异性抗体属于IgG同种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多特异性抗体属于IgG1或IgG4亚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多特异性抗体属于IgG1亚类。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编码本专利技术的多特异性抗体的核酸。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包含该核酸的表达载体,其中该表达载体能够在原核或真核宿主细胞中表达该核酸。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包含该表达载体的原核或真核宿主细胞。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用于制备本专利技术的多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其包括步骤:a)用包含编码本专利技术的多特异性抗体的核酸分子的表达载体转化宿主细胞;b)在允许合成该多特异性抗体分子的条件下培养该宿主细胞;和c)从该培养物回收该多特异性抗体分子。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包含本专利技术的多特异性抗体和至少一种可药用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用作药物的多特异性抗体。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用于治疗癌症的本专利技术的多特异性抗体。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本专利技术的多特异性抗体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多特异性抗体在制备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用于治疗需要治疗的患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该患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本专利技术的多特异性抗体。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用于产生基于特异性结合第一抗原的第一抗体和特异性结合第二抗原的第二抗体的多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抗体和该第二抗体包含共同轻链,该方法包括步骤:a)通过用源自该第一抗体的重链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1)取代轻链可变结构域(VL)和可选地用κ同种型的恒定轻链结构域取代原来的恒定轻链结构域,来修饰源自该第一抗体的轻链,以获得按C端至N端方向包含κ同种型的恒定轻链结构域(CLκ)和重链可变结构域(VH1)的轻链;和b)通过用源自该第二抗体的重链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2)取代轻链可变结构域(VL)和可选地用λ同种型的恒定轻链结构域取代原来的恒定轻链结构域,来修饰源自该第二抗体的轻链,以获得按C端至N端方向包含λ同种型的恒定轻链结构域(CLλ)和重链可变结构域(VH2)的轻链;及步骤c)和d)中的一个或两个:c)通过用源自该第一抗体的轻链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特异性抗体,其包含:/na)两条修饰重链,其中各重链按C端至N端方向包含重链恒定结构域3、2和1(CH3、CH2和CH1),及轻链可变结构域(VL),其中轻链可变结构域(VL)是共同轻链的可变结构域;/nb)一条修饰轻链,其中修饰轻链按C端至N端方向包含κ同种型的恒定轻链结构域(CL),和源自特异性结合第一抗原的抗体的可变重链结构域(VH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011 EP 13188283.91.多特异性抗体,其包含:
a)两条修饰重链,其中各重链按C端至N端方向包含重链恒定结构域3、2和1(CH3、CH2和CH1),及轻链可变结构域(VL),其中轻链可变结构域(VL)是共同轻链的可变结构域;
b)一条修饰轻链,其中修饰轻链按C端至N端方向包含κ同种型的恒定轻链结构域(CL),和源自特异性结合第一抗原的抗体的可变重链结构域(VH1);和
c)一条修饰轻链,其中修饰轻链按C端至N端方向包含λ同种型的恒定轻链结构域,和源自特异性结合第二抗原的抗体的可变重链结构域(VH2);
其中可变结构域VH1和VL形成特异性结合第一抗原的第一抗原结合部位,且其中可变结构域VH2和VL形成结合第二抗原的第二抗原结合部位。


2.权利要求1的多特异性抗体,其中抗体是二价、双特异性抗体。


3.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的多特异性抗体,其中抗体属于IgG种类。


4.权利要求3的多特异性抗体,其中抗体属于IgG1或IgG4亚类。


5.核酸,其编码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多特异性抗体。


6.包含权利要求5的核酸的表达载体,其能够在原核或真核宿主细胞中表达所述核酸。


7.原核或真核宿主细胞,其包含权利要求6的表达载体,其中所述宿主细胞不是作为植物繁殖材料的植物细胞。


8.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多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a)用包含编码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多特异性抗体的核酸分子的表达载体转化宿主细胞;
b)在允许合成所述多特异性抗体分子的条件下培养所述宿主细胞;和
c)从所述培养物回收所述多特异性抗体分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布鲁恩克尔C·耶格尔C·克莱因E·默斯纳W·舍费尔
申请(专利权)人: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