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638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包括壳体、支撑柱、移动板、高度调节组件、气缸、打磨组件和固定组件;前端敞口的壳体底端设置支撑柱;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移动板滑动连接壳体的内壁;用于调节移动板位置的高度调节组件安装在壳体上;打磨组件左右滑动连接移动板的底端,且打磨端竖直朝下;水平安装在移动板上的气缸设置两组,分别位于打磨组件的两侧,每组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打磨组件;用于夹持机械零部件的固定组件设置在壳体的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高度调节组件、气缸、打磨组件和固定组件的配合作用,实现对打磨位置的精准调节,打磨效率高、效果好,避免传统打磨费时、费力和误差大的缺点。

An efficient grinding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mechanical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fficient grinding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mechanical parts,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support column, a moving plate, a height adjusting component, a cylinder, a grinding component and a fixed component; a support column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end of the shell with an open front end; a moving plate moving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slides to connect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a height adjusting component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oving plate is installed on the shell ; the left and right grinding components slide to connect the bottom end of the moving plate, and the grinding end faces down vertically; two groups of cylinders installed horizontally on the moving plate are set, respectively on both sides of the grinding components, and the piston rod end of each group of cylinders is connected with the grinding components; the fixed components used to clamp the mechanical parts are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precise adjustment of grinding position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height adjustment component, air cylinder, grinding component and fixed component, with high grinding efficiency and good effect, avoid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grinding, such as time-consuming, laborious and large err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零部件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零部件是构成机械的基本元件,是组成机械和机器的不可分拆的单个制件,在机械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打磨,已达到产品要求,传统人工打磨的方式费时、费力、误差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工业高效率、高精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统人工打磨的方式费时、费力、误差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工业高效率、高精度的要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通过高度调节组件、气缸、打磨组件和固定组件的配合作用,实现对打磨位置的精准调节,打磨效率高、效果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包括壳体、支撑柱、移动板、高度调节组件、气缸、打磨组件和固定组件;前端敞口的壳体底端设置支撑柱;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移动板滑动连接壳体的内壁;用于调节移动板位置的高度调节组件安装在壳体上;打磨组件左右滑动连接移动板的底端,且打磨端竖直朝下;水平安装在移动板上的气缸设置两组,分别位于打磨组件的两侧,每组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打磨组件;用于夹持机械零部件的固定组件设置在壳体的底端;高度调节组件包括丝杠、皮带和第一电机;丝杠竖直设置两组,且分别位于壳体内腔的左右两端,每组丝杠的上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壳体,丝杠的上端穿过壳体,且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安装在壳体的顶端;移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丝杠匹配的第一螺纹孔,移动板与两组丝杠螺纹连接;打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安装座和打磨盘;第二电机滑动连接移动板的底端,且两侧分别连接对应侧气缸的活塞杆;用于安装打磨盘的安装座连接第二电机的主轴;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架、螺纹杆、移动件、夹持件、旋紧件和固定件;位于打磨组件下方两侧的固定架设置两组,固定架安装在壳体上;螺纹杆水平设置在两组固定架之间,且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的固定架;移动件活动设置在螺纹杆上,且与壳体滑动连接;固定件安装在螺纹杆上;夹持件设置两组,且分别设置在移动件和固定件相对的一端上;用于紧固移动件的旋紧件上设置有与螺纹杆匹配的第二螺纹孔,旋紧件螺纹连接螺纹杆,且位于移动件的左侧。优选的,移动板的上端连接有多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为剪刀结构,上端连接壳体的顶端。优选的,气缸的活塞杆外套接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靠近气缸的一端与气缸的缸体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机。优选的,壳体对应移动件的运动轨迹设置有滑槽;移动件的底端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连接滑槽,滑块右侧水平设置有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靠近固定件的一端连接滑槽,另一端连接滑块。优选的,夹持件的夹持面上设置有防滑垫。优选的,壳体上安装有除尘组件;除尘组件包括抽风管和抽风机;具有拉伸结构的抽风管设置多组,抽风管穿过移动板,下端的除尘端对准打磨组件的位置,上端的抽风端连接抽风机;抽风机安装在壳体上。优选的,壳体的敞口端上安装有隔离门;隔离门包括固定门和移动门;固定门安装在敞口的上端侧壁上;设置在敞口下端的移动门滑动连接固定门的内壁。优选的,支撑柱的底端连接有减震垫。本技术中,在进行打磨前,向左拉动移动件,将零部件放置在移动件和固定件之间,松开移动件,在第三弹性件的回弹作用下,零部件被夹持固定,再配合旋紧件作用,固定效果好,提高了打磨的效率,固定完成后,启动第一电机,由于丝杠与第一电机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丝杠转动,与丝杠螺纹连接的移动板向下移动,同时启动气缸,气缸带动打磨组件左右移动,直至打磨盘位于零件待打磨位置的上方,第一电机继续工作,调节打磨盘的高度,打磨组件的位置调节结束后即可启动第二电机开始打磨工作,在打磨过程中,启动抽风机,抽风管将打磨时产生的粉尘吸走,避免了粉尘干扰,影响工作人员的视野,以保证打磨的效率,本技术通过高度调节组件、气缸、打磨组件和固定组件的配合作用,实现对打磨位置的精准调节,打磨效率高、效果好,避免传统打磨费时、费力和误差大的缺点。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减小移动板上下移动时的震动,使其移动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减小气缸的活塞杆左右移动时的震动,保护第二电机;通过设置防滑垫与零部件接触,避免零部件在打磨过程中移位,保证了打磨的效果;通过设置减震垫缓冲装置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保护装置。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隔离门,保证了工作过程中装置与外界的隔离,也避免发生意外,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中打磨组件和气缸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支撑柱;3、移动板;4、高度调节组件;5、气缸;6、打磨组件;7、固定组件;8、丝杠;9、皮带;10、第一电机;11、第二弹性件;12、第二电机;13、安装座;14、打磨盘;15、固定架;16、螺纹杆;17、移动件;18、夹持件;19、防滑垫;20、滑槽;21、第三弹性件;22、旋紧件;23、固定件;24、第一弹性件;25、抽风管;26、抽风机;27、减震垫;28、固定门;29、移动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中打磨组件和气缸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参照图1-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包括壳体1、支撑柱2、移动板3、高度调节组件4、气缸5、打磨组件6和固定组件7;前端敞口的壳体1底端设置支撑柱2;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移动板3滑动连接壳体1的内壁;用于调节移动板3位置的高度调节组件4安装在壳体1上;打磨组件6左右滑动连接移动板3的底端,且打磨端竖直朝下;水平安装在移动板3上的气缸5设置两组,分别位于打磨组件6的两侧,每组气缸5的活塞杆端连接打磨组件6;用于夹持机械零部件的固定组件7设置在壳体1的底端;高度调节组件4包括丝杠8、皮带9和第一电机10;丝杠8竖直设置两组,且分别位于壳体1内腔的左右两端,每组丝杠8的上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壳体1,丝杠8的上端穿过壳体1,且通过皮带9传动连接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安装在壳体1的顶端;移动板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丝杠8匹配的第一螺纹孔,移动板3与两组丝杠8螺纹连接;打磨组件6包括第二电机12、安装座13和打磨盘14;第二电机12滑动连接移动板3的底端,且两侧分别连接对应侧气缸5的活塞杆;用于安装打磨盘14的安装座13连接第二电机12的主轴;固定组件7包括固定架15、螺纹杆16、移动件17、夹持件18、旋紧件22和固定件23;位于打磨组件6下方两侧的固定架15设置两组,固定架15安装在壳体1上;螺纹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支撑柱(2)、移动板(3)、高度调节组件(4)、气缸(5)、打磨组件(6)和固定组件(7);/n前端敞口的壳体(1)底端设置支撑柱(2);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移动板(3)滑动连接壳体(1)的内壁;用于调节移动板(3)位置的高度调节组件(4)安装在壳体(1)上;打磨组件(6)左右滑动连接移动板(3)的底端,且打磨端竖直朝下;水平安装在移动板(3)上的气缸(5)设置两组,分别位于打磨组件(6)的两侧,每组气缸(5)的活塞杆端连接打磨组件(6);用于夹持机械零部件的固定组件(7)设置在壳体(1)的底端;/n高度调节组件(4)包括丝杠(8)、皮带(9)和第一电机(10);丝杠(8)竖直设置两组,且分别位于壳体(1)内腔的左右两端,每组丝杠(8)的上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壳体(1),丝杠(8)的上端穿过壳体(1),且通过皮带(9)传动连接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安装在壳体(1)的顶端;移动板(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丝杠(8)匹配的第一螺纹孔,移动板(3)与两组丝杠(8)螺纹连接;/n打磨组件(6)包括第二电机(12)、安装座(13)和打磨盘(14);第二电机(12)滑动连接移动板(3)的底端,且两侧分别连接对应侧气缸(5)的活塞杆;用于安装打磨盘(14)的安装座(13)连接第二电机(12)的主轴;/n固定组件(7)包括固定架(15)、螺纹杆(16)、移动件(17)、夹持件(18)、旋紧件(22)和固定件(23);位于打磨组件(6)下方两侧的固定架(15)设置两组,固定架(15)安装在壳体(1)上;螺纹杆(16)水平设置在两组固定架(15)之间,且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的固定架(15);移动件(17)活动设置在螺纹杆(16)上,且与壳体(1)滑动连接;固定件(23)安装在螺纹杆(16)上;夹持件(18)设置两组,且分别设置在移动件(17)和固定件(23)相对的一端上;用于紧固移动件(17)的旋紧件(22)上设置有与螺纹杆(16)匹配的第二螺纹孔,旋紧件(22)螺纹连接螺纹杆(16),且位于移动件(17)的左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用高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支撑柱(2)、移动板(3)、高度调节组件(4)、气缸(5)、打磨组件(6)和固定组件(7);
前端敞口的壳体(1)底端设置支撑柱(2);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移动板(3)滑动连接壳体(1)的内壁;用于调节移动板(3)位置的高度调节组件(4)安装在壳体(1)上;打磨组件(6)左右滑动连接移动板(3)的底端,且打磨端竖直朝下;水平安装在移动板(3)上的气缸(5)设置两组,分别位于打磨组件(6)的两侧,每组气缸(5)的活塞杆端连接打磨组件(6);用于夹持机械零部件的固定组件(7)设置在壳体(1)的底端;
高度调节组件(4)包括丝杠(8)、皮带(9)和第一电机(10);丝杠(8)竖直设置两组,且分别位于壳体(1)内腔的左右两端,每组丝杠(8)的上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壳体(1),丝杠(8)的上端穿过壳体(1),且通过皮带(9)传动连接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安装在壳体(1)的顶端;移动板(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丝杠(8)匹配的第一螺纹孔,移动板(3)与两组丝杠(8)螺纹连接;
打磨组件(6)包括第二电机(12)、安装座(13)和打磨盘(14);第二电机(12)滑动连接移动板(3)的底端,且两侧分别连接对应侧气缸(5)的活塞杆;用于安装打磨盘(14)的安装座(13)连接第二电机(12)的主轴;
固定组件(7)包括固定架(15)、螺纹杆(16)、移动件(17)、夹持件(18)、旋紧件(22)和固定件(23);位于打磨组件(6)下方两侧的固定架(15)设置两组,固定架(15)安装在壳体(1)上;螺纹杆(16)水平设置在两组固定架(15)之间,且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的固定架(15);移动件(17)活动设置在螺纹杆(16)上,且与壳体(1)滑动连接;固定件(23)安装在螺纹杆(16)上;夹持件(18)设置两组,且分别设置在移动件(17)和固定件(23)相对的一端上;用于紧固移动件(17)的旋紧件(22)上设置有与螺纹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