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滑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34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心滑阀结构,包括阀壳和柱塞,所述阀壳上分别开设第一工作连接口、第二工作连接口和工作排出口,所述柱塞与阀壳之间形成滑动配合结构,所述柱塞上形成连接通道,所述阀壳与柱塞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环形缺口、第二环形缺口和第三环形缺口,所述第一环形缺口与第二环形缺口通过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三环形缺口与工作排出口连通,在连接通道与第三环形缺口之间设置第二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柱塞与阀壳之间的相对滑动,可使中心滑阀实现3种工作模式,以实现低介质压力需求;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可变气门正时调节系统中时,不仅能提高充油效率,还能提高气门正时调节速度。

A structure of center slide valv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entral slide valv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valve shell and a plunger. The valve shell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working connection port, a second working connection port and a working discharge outlet. A sliding matching structure is formed between the plunger and the valve shell, a connecting channel is formed on the plunger, and a first annular gap, a second annular gap and a third annular gap are respectively formed between the valve shell and the plunger The first annular notch and the second annular notch are communicated through a connecting channel, the third annular notch is communicated with a working discharge port, and a second one-way valv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onnecting channel and the third annular notch. Through the relative sliding between the plunger and the valve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ree working modes of the central slide valve, so as to realize the demand of low medium pressure; when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variable valve timing regulation system,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oil filling efficiency, but also improve the valve timing regulation sp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心滑阀结构
本技术涉及中心滑阀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应用于可变气门正时调节系统的一种中心滑阀结构。
技术介绍
可变气门正时调节技术是指在特定的发动机工况下,通过控制内燃机进、排气门开启角度的时机,改变进、排气门重叠角的大小,从而实现增大进气充量和效率,更好地组织进气涡流,调节气缸爆发压力与残余废气量,最终获得发动机的功率、扭矩、排放、燃油经济性等综合性能改善。现有的可变气门正时调节系统主要采用油泵向中心滑阀体输出油压为驱动力进行工作,其中心滑阀结构复杂,对介质压力(油压)依赖度高、耗油量大,进而对发动机油泵系统提出更高的油压及泵油量需求,导致发动机系统结构更复杂,而且必须依靠高驱动油压比来补偿机油泄漏;另外,在低温工况条件下,由于机油粘度高,导致可变气门正时调节系统的响应速度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低介质压力需求的中心滑阀结构。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中心滑阀结构,包括阀壳和柱塞,所述阀壳上开设工作排出口、第一工作连接口和第二工作连接口,所述柱塞与阀壳之间形成滑动配合结构,所述柱塞上形成连接通道,所述阀壳与柱塞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环形缺口、第二环形缺口和第三环形缺口,所述第一环形缺口与第二环形缺口通过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的第三环形缺口与工作排出口连通,在连接通道与第三环形缺口之间设置第二单向阀。优选地,所述的柱塞包括前柱塞盘、芯轴和后柱塞盘,所述的前柱塞盘、后柱塞盘分别与芯轴固定连接,在前柱塞盘与后柱塞盘之间形成连接通道。优选地,所述的连接通道内安装第二单向阀。优选地,所述的芯轴上分别形成排气孔和中心通道,所述中心通道与排气孔连通。优选地,所述的柱塞、阀壳上分别形成定位凹槽,所述的定位凹槽相对而立且共轴设置,在相对的定位凹槽之间设置弹簧。优选地,所述的阀壳与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的滤网覆盖阀入口。优选地,所述阀壳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止挡件,所述的止挡件上开设供柱塞一端贯穿的通孔,由止挡件与阀壳共同限定柱塞的滑动行程。优选地,所述阀壳的一端形成螺纹连接部。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环形缺口与阀入口之间设置第一单向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可以使中心滑阀实现3种工作模式,第一种工作模式是:当第一环形缺口与第一工作连接口连通时,第二工作连接口与第三环形缺口、工作排出口连通、且通过第二单向阀选择性地与连接通道连通;第二种工作模式是:当第二环形缺口与第二工作连接口连通时,第一工作连接口与第三环形缺口、工作排出口连通、且通过第二单向阀选择性地与连接通道连通;第三种工作模式是:第三环形缺口与第二工作连接口、第一工作连接口都不连通。因此,在柱塞与阀壳之间的相对滑动过程中,可以使中心滑阀在上述的3种工作模式之间切换,从而实现低介质压力需求,不仅结构更简单、实施成本低,而且本中心滑阀应用于可变气门正时调节系统中时,可以将凸轮轴扭矩能量产生的压力油大量地重新引入至第一环形缺口或第二环形缺口,再重新进入气门正时调节系统,使之能够在气门正时调节器两个压力腔之间循环,从而使油泵只需泵入少量机油即可进行补偿,而压力油的循环利用不仅提高了充油效率,还提高了气门正时调节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中心滑阀结构的剖面图(工作模式1)。图2为本技术一种中心滑阀结构的剖面图(工作模式2)。图3为本技术一种中心滑阀结构的剖面图(工作模式3)。图4为图1-图3中的柱塞的剖面图。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止挡件,2-滤网,3-弹簧,4-第一单向阀,5-第一环形缺口,6-第二单向阀,7-阀壳,8-第二环形缺口,9-柱塞,10-连接通道,11-第三环形缺口,71-阀入口,72-第一工作连接口,73-第二工作连接口,74-工作排出口,75-螺纹连接部,91-排气孔,92-中心通道,93-前柱塞盘,94-芯轴,95-后柱塞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中心滑阀结构,主要包括阀壳7、柱塞9,所述的阀壳7上分别开设阀入口71、第一工作连接口72、第二工作连接口73和工作排出口74,所述的柱塞9上形成连接通道10。通常,所述的柱塞9包括前柱塞盘93、芯轴94和后柱塞盘95,所述的前柱塞盘93、后柱塞盘95分别与芯轴94固定连接,在前柱塞盘93与后柱塞盘95之间形成连接通道10,如图4所示,以便更好地降低中心滑阀的加工成本。所述的柱塞9安装在阀壳7的中空内腔中、且柱塞9与阀壳7之间形成滑动配合结构,在柱塞9与阀壳7之间设置弹簧3。通常,在柱塞9、阀壳7上分别形成定位凹槽,所述的定位凹槽相对而立且共轴设置,在相对的定位凹槽之间设置弹簧3,以保证柱塞9与阀壳7之间的相对滑动更加顺畅,提高中心滑阀的工作灵敏度。所述的阀壳7与柱塞9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环形缺口5、第二环形缺口8和第三环形缺口11,所述第一环形缺口5与第二环形缺口8通过连接通道10连通,所述的第三环形缺口11与工作排出口74连通。通常,可以直接在前柱塞盘93上加工出第二环形缺口8,也可以直接在后柱塞盘95上加工出第一环形缺口5,并通过前柱塞盘93与后柱塞盘95共同形成第三环形缺口11,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环形缺口5与阀入口71之间设置第一单向阀4,流体从阀入口71流入,当阀入口71的介质压力大于第一环形缺口5中的介质压力、且两者之间的压力差超过第一单向阀4的设定打开压力范围时,所述的第一单向阀4打开;当阀入口71的介质压力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环形缺口5中的介质压力时,所述的第一单向阀4关闭。在连接通道10与第三环形缺口11之间设置第二单向阀6,为了结构更加紧凑,通常可以将第二单向阀6直接固定安装在连接通道10内。当第三环形缺口11中的介质压力大于连接通道10中的介质压力、且两者之间的压力差超过第二单向阀6的设定打开压力范围时,所述的第二单向阀6打开;当第三环形缺口11中的介质压力小于或者等于连接通道10中的介质压力时,所述的第二单向阀6关闭。本技术通过柱塞9相对于阀壳7滑动,可以使中心滑阀实现如下3种工作模式,具体地:第一种工作模式:当第一环形缺口5与第一工作连接口72连通时,第二工作连接口73与第三环形缺口11、工作排出口74连通,所述第二工作连接口73通过第二单向阀6选择性地与连接通道10连通。也即,当第二工作连接口73中的介质压力大于连接通道10中的介质压力、且两者之间的压力差超过第二单向阀6的设定打开压力范围时,所述的第二单向阀6打开;当第二工作连接口73中的介质压力小于或者等于连接通道10中的介质压力时,所述的第二单向阀6关闭。第二种工作模式:当第二环形缺口8与第二工作连接口73连通时,第一工作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心滑阀结构,包括阀壳(7)和柱塞(9),所述阀壳(7)上开设工作排出口(74),所述柱塞(9)与阀壳(7)之间形成滑动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7)上开设第一工作连接口(72)和第二工作连接口(73),所述柱塞(9)上形成连接通道(10),所述阀壳(7)与柱塞(9)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环形缺口(5)、第二环形缺口(8)和第三环形缺口(11),所述第一环形缺口(5)与第二环形缺口(8)通过连接通道(10)连通,所述的第三环形缺口(11)与工作排出口(74)连通,在连接通道(10)与第三环形缺口(11)之间设置第二单向阀(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心滑阀结构,包括阀壳(7)和柱塞(9),所述阀壳(7)上开设工作排出口(74),所述柱塞(9)与阀壳(7)之间形成滑动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7)上开设第一工作连接口(72)和第二工作连接口(73),所述柱塞(9)上形成连接通道(10),所述阀壳(7)与柱塞(9)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环形缺口(5)、第二环形缺口(8)和第三环形缺口(11),所述第一环形缺口(5)与第二环形缺口(8)通过连接通道(10)连通,所述的第三环形缺口(11)与工作排出口(74)连通,在连接通道(10)与第三环形缺口(11)之间设置第二单向阀(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心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塞(9)包括前柱塞盘(93)、芯轴(94)和后柱塞盘(95),所述的前柱塞盘(93)、后柱塞盘(95)分别与芯轴(94)固定连接,在前柱塞盘(93)与后柱塞盘(95)之间形成连接通道(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心滑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通道(10)内安装第二单向阀(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心滑阀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敬刚赵军唐俊张林张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