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气两用化油器上的新型燃气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84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气两用化油器上的新型燃气腔,涉及化油器技术领域,包括下盖和燃气腔壳体,所述下盖的下端固定接有上连接管,所述上连接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胶管,所述连接胶管的下端连接有下连接管,所述燃气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燃气腔,且燃气腔壳体的内部位于下连接管的一端位置处贯通连接有放油腔,所述放油腔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油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连接管、下连接管和连接胶管的配合设计,将两连接管的相对距离缩短,减少了连接胶管的使用长度,同时也减少零件的用料,采用内置式油路设计,解决了传统外置式油路设计,由于连接胶管长期暴露在高温的作业环境下,造成油路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的问题。

A new type of gas cavity used in oil gas carbure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gas cavity for an oil gas dual-purpose carburetor,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carburetor, including a lower cover and a gas cavity shell, the lower end of the lower cov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upper connecting pipe, the lower end of the upper connecting pip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rubber pipe,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ubber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lower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gas cavity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gas cavity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gas chamber shell is located at one end of the lower connecting pipe, through which the oil drain chamber is connected,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oil drain chamber is through connected with the oil pipeline. The utility model shortens the relative distance of the two connecting pipes, reduces the use length of the connecting rubber pipes and reduces the material consumption of the parts through the matching design of the upper connecting pipe, the lower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connecting rubber pipe. The internal oil circuit design is adopted to solve the traditional external oil circuit desig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il circuit is obtained due to the long-term exposure of the connecting rubber pipe to the high temperature working environment No guarante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气两用化油器上的新型燃气腔
本技术涉及化油器
,具体是一种用于油气两用化油器上的新型燃气腔。
技术介绍
化油器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化油器作为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它利用吸入空气流的动能实现汽油的雾化的。它对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可以称之为发动机的“心脏”,而本技术就是一种油气两用的化油器。目前市面上的油气两用化油器所用的燃气腔均是采用外置油路,油路通道是通过油管上套有的连接胶管,且两连接管的相对距离较远,从而导致连接胶管的长度更长,由于该连接胶管长期暴露在高温的作业环境下,故为了隔热需求,需在连接胶管外套上一根对应长度的胶管弹簧。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传统的燃气腔,对放油部件的用量要求更多、材料耐油耐热耐磨要求更严,并且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油气两用化油器上的新型燃气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油气两用化油器上的新型燃气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油气两用化油器上的新型燃气腔,包括下盖和燃气腔壳体,所述下盖的下端固定接有上连接管,所述上连接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胶管,所述连接胶管的下端连接有下连接管,所述燃气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燃气腔,且燃气腔壳体的内部位于下连接管的一端位置处贯通连接有放油腔,所述放油腔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油路管,且放油腔与油路管的连接处安装有放油件,所述油路管的一端连通有出油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连接管与下连接管之间设置有连接胶管,且上连接管与下连接管通过连接胶管贯通连接,所述下连接管的一端与连接胶管贯通连接,且下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放油腔贯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油腔的一端通过放油件贯通连接于出油口,且出油口的一端贯通连接油路管,所述油路管为一种内置式构件,且油路管安装于燃气腔壳体的内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胶管为一种耐油、耐热、耐磨性能较强的橡胶材质的构件,所述下盖通过连接胶管、下连接管、上连接管与放油腔贯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燃气腔壳体与燃气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燃气腔壳体为一种隔热性高、且密封性强的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上连接管、下连接管和连接胶管的配合设计,将两连接管的相对距离缩短,减少了连接胶管的使用长度,同时也减少零件的用料,由于油路的缩短,且连接管的位置通过调整远离发动机的工作面,故不存在烫伤、磕碰连接胶管的现象,所以也不需要再套上用于防烫、防磕碰的胶管弹簧,更节约成本;2、采用内置式油路设计,且该油路是靠加工成型保证,避免传统结构上的弊病,可靠性更佳,解决了传统外置式油路设计,由于连接胶管长期暴露在高温的作业环境下,造成油路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的问题;3、本技术不仅成本低、效率高,而且放油更简便、更彻底、密封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油气两用化油器上的新型燃气腔的主视图;图2为一种用于油气两用化油器上的新型燃气腔中A-A的剖视图。图中:1、下盖;2、连接胶管;3、下连接管;4、上连接管;5、燃气腔壳体;6、出油口;7、燃气腔;8、放油腔;9、放油件;10、油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油气两用化油器上的新型燃气腔,包括下盖1和燃气腔壳体5,下盖1的下端固定接有上连接管4,上连接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胶管2,连接胶管2的下端连接有下连接管3,燃气腔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燃气腔7,且燃气腔壳体5的内部位于下连接管3的一端位置处贯通连接有放油腔8,放油腔8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油路管10,且放油腔8与油路管10的连接处安装有放油件9,油路管10的一端连通有出油口6,燃气腔壳体5与燃气腔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燃气腔壳体5为一种隔热性高、且密封性强的构件。上连接管4与下连接管3之间设置有连接胶管2,且上连接管4与下连接管3通过连接胶管2贯通连接,下连接管3的一端与连接胶管2贯通连接,且下连接管3的另一端与放油腔8贯通连接,放油腔8的一端通过放油件9贯通连接于出油口6,且出油口6的一端贯通连接油路管10,油路管10为一种内置式构件,且油路管10安装于燃气腔壳体5的内部,连接胶管2为一种耐油、耐热、耐磨性能较强的橡胶材质的构件,下盖1通过连接胶管2、下连接管3、上连接管4与放油腔8贯通连接,采用下连接管3、连接胶管2和上连接管4的配合设计,可以将两连接管的相对距离缩短,减少了连接胶管2的使用长度,并且由于油路的缩短,且下连接管3和上连接管4的位置通过设计调整到远离发动机的工作面,故不存在烫伤、磕碰连接胶管2的现象,解决了传统的连接管需要套接胶管弹簧的问题,进而节约了成本。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工作时,通过将下盖1中的存油利用上连接管4导出,经过连接胶管2到达燃气腔壳体5上的下连接管3,进而流入放油腔8内,再通过调节放油件9的开启(放油操作),可以使油从内置式油路管10输送到出油口6处,进而由出油口6流出,本设计一方面采用下连接管3、连接胶管2和上连接管4的配合设计,可以将两连接管的相对距离缩短,减少了连接胶管2的使用长度,并且由于油路的缩短,且下连接管3和上连接管4的位置通过设计,调整到远离发动机的工作面,故不存在烫伤、磕碰连接胶管2的现象,解决了传统的连接管需要套接胶管弹簧的问题,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采用内置式油路设计,该油路是靠加工成型保证,避免传统结构上的弊病,可靠性更佳。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油气两用化油器上的新型燃气腔,包括下盖(1)和燃气腔壳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的下端固定接有上连接管(4),所述上连接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胶管(2),所述连接胶管(2)的下端连接有下连接管(3),所述燃气腔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燃气腔(7),且燃气腔壳体(5)的内部位于下连接管(3)的一端位置处贯通连接有放油腔(8),所述放油腔(8)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油路管(10),且放油腔(8)与油路管(10)的连接处安装有放油件(9),所述油路管(10)的一端连通有出油口(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气两用化油器上的新型燃气腔,包括下盖(1)和燃气腔壳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的下端固定接有上连接管(4),所述上连接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胶管(2),所述连接胶管(2)的下端连接有下连接管(3),所述燃气腔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燃气腔(7),且燃气腔壳体(5)的内部位于下连接管(3)的一端位置处贯通连接有放油腔(8),所述放油腔(8)的下端贯通连接有油路管(10),且放油腔(8)与油路管(10)的连接处安装有放油件(9),所述油路管(10)的一端连通有出油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气两用化油器上的新型燃气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管(4)与下连接管(3)之间设置有连接胶管(2),且上连接管(4)与下连接管(3)通过连接胶管(2)贯通连接,所述下连接管(3)的一端与连接胶管(2)贯通连接,且下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明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大立通用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