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113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后横梁和与后横梁连接的纵梁,还包括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上同时设置有后横梁连接部和纵梁连接部。所述转向器支架包括一开口朝向后横梁中心的U形的座体,所述座体上同时设置有后横梁连接部、纵梁连接部和转向器连接部。所述纵梁连接部为一体成型于座体底边的翻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转向器支架安装构造进行优化,提高支架本身刚度,来保证支架焊接强度和整体刚度。

Front subframe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ont subframe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rear crossbeam and a longitudinal beam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crossbeam, and a steering gear bracket. The steering gear bracket is simultaneously provided with a rear crossbeam connection part and a longitudinal beam connection part. The steering gear bracket includes a U-shaped seat body with an opening toward the center of the rear cross beam. The seat body is simultaneously provided with a rear cross beam connection part, a longitudinal beam connection part and a steering gear connection part. The longitudinal beam connecting part is an integral flanging formed at the bottom edge of the seat body. The utility model optimizes the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the steering gear bracket, improves the rigidity of the bracket itself, and ensures the welding strength and the overall rigidity of the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副车架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副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前副车架是汽车上一个独立的结构件,目前已被大量使用在现代汽车上;在前副车架上装配有前三角摆臂、前横向稳定杆、方向机以及发动机的后悬置支架等部件,前副车架的使用不仅能够为上述零部件提供一个装配模块化集成的平台,也能够提高车身整体的强度和刚度,有效提高碰撞安全性和操控性;同时能够隔离部分由悬架系统、发动机和变速器传来的振动和噪声,提高车辆舒适性。目前副车架上转向器支架设计时,为了方便焊接及保证焊接质量,通常会直接将转向器支架焊接在副车架后横梁上,结构简单,但支架的安装构造存在强度及刚度不足风险、且对后横梁的强度要求较高,后面严重可能支架及后横梁疲劳开裂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对转向器支架安装构造进行优化,提高支架本身刚度,来保证支架焊接强度和整体刚度。本技术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后横梁和与后横梁连接的纵梁,还包括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上同时设置有后横梁连接部和纵梁连接部。进一步,所述转向器支架包括一开口朝向后横梁中心的U形的座体,所述座体上同时设置有后横梁连接部、纵梁连接部和转向器连接部。进一步,所述纵梁连接部为一体成型于座体底边的翻边。进一步,所述翻边沿后横梁向所述纵梁延伸且搭接至所述纵梁表面。进一步,所述后横梁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翻边的避让结构。进一步,所述避让结构为设置在后横梁上的缺口,所述缺口设置在后横梁与纵梁连接一端的端部。进一步,所述转向器支架还还包括从座体的开口处伸入座体内的连接板,所述座体的侧边及连接板上均设有转向器连接部。进一步,所述后横梁上设置有转向器支架定位部。进一步,所述转向器支架定位部为设置于后横梁上的转向器支架定位孔。进一步,所述后横梁与纵梁连接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横纵梁搭接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针对转向器支架安装构造进行优化,将转向器支架同时焊接在后横梁及纵梁上,且对翻边进行优化跟随纵梁板型加长,以方便支架翻边焊接到纵梁上且能够保证足够的焊接强度,同时后横梁对支架翻边进行避让,并延伸横梁翻边结构实现横梁与纵梁的完美搭接,最终实现转向器支架安装构造的整体刚度、强度、模态及疲劳开裂的优化解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后横梁与纵梁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后横梁与纵梁的连接示意图。本技术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后横梁1和与后横梁1连接的纵梁2,还包括转向器支架3,所述转向器支架3上同时设置有后横梁连接部和纵梁连接部。本实施例通过在转向器支架3上同时设置后横梁连接部和纵梁连接部,可将转向器支架3同时焊接在后横梁1及纵梁2上,最终实现转向器支架安装构造的整体刚度、强度、模态及疲劳开裂的优化解决。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器支架3包括一开口朝向后横梁中心的U形的座体,所述座体上同时设置有后横梁连接部、纵梁连接部和转向器连接部。本实施例中,所述纵梁连接部为一体成型于座体底边的翻边4,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边4沿后横梁1向所述纵梁2延伸且搭接至所述纵梁2表面。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翻边4,且对翻边4进行优化跟随纵梁板型加长,以方便支架翻边4焊接到纵梁2上且能够保证足够的焊接强度,所述后横梁1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翻边4的避让结构。所述避让结构为设置在后横梁上的缺口5,所述缺口5设置在后横梁1与纵梁2连接一端的端部。同时后横梁1对支架翻边4进行避让,并延伸后横梁1翻边结构实现后横梁1与纵梁2的完美搭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器支架3还还包括从座体的开口处伸入座体内的连接板6,所述座体的侧边及连接板6上均设有转向器连接部。连接板6设置在U想的座体内,属于现有技术,起到与转向器连接的作用,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横梁1上设置有转向器支架定位部。所述转向器支架定位部为设置于后横梁上的转向器支架定位孔7,用于在安装转向器支架3时进行定位,提高了汽车零部件的一致性和安装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横梁1与纵梁2连接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横纵梁搭接结构8,可以加强两者的连接刚度。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后横梁和与后横梁连接的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上同时设置有后横梁连接部和纵梁连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后横梁和与后横梁连接的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器支架,所述转向器支架上同时设置有后横梁连接部和纵梁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支架包括一开口朝向后横梁中心的U形的座体,所述座体上同时设置有后横梁连接部、纵梁连接部和转向器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连接部为一体成型于座体底边的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沿后横梁向所述纵梁延伸且搭接至所述纵梁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翻边的避让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培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