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庆俊专利>正文

电热区域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82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热区域控制阀,包括阀体、阀杆、热电阻、热敏元件、弹簧、外罩、连接体、换向阀体,双面密封圈、密封圈、温控器组件等。换向阀体装设于阀体内,换向阀体与阀体上对应开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换向阀体下端装设接头,上端装设连接体,连接体的上端装设外罩。外罩、连接体及换向阀体共同限定的内腔中装设热电阻、热敏元件、阀杆及弹簧,阀杆上装设双面密封圈,双面密封圈位于换向阀体的上端面与接头的上端面之间,温控器组件位于电热区域控制阀的外部,并与热电阻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自动控制区域流量,从而达到该区域温度自动调节的目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阀,尤其涉及一种为供暖及制冷系统进行温度自动控制的电热区域控制阀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域供暖及制冷的方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供暖及制冷系统是通过控制阀的启闭来控制区域流量,以此达到区域温度调节的目的。然而,目前使用的控制阀需手动操作来控制区域流量,在使用时不够方便,逐渐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区域控制阀,可以自动控制所在区域的流量,进而达到温度自动调节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电热控制阀包括阀体及阀杆,阀体上开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电阻、热敏元件、弹簧、卡圈、外罩、连接体、换向阀体,双面密封圈、温控器组件,换向阀体装设于所述阀体内,换向阀体上对应阀体上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开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换向阀体下端装设接头,上端装设连接体,连接体的上端装设外罩,外罩、连接体及换向阀体共同限定的内腔中装有所述热电阻、热敏元件、阀杆、弹簧及双面密封圈,热敏元件与热电阻接触,阀杆与热敏元件连接,阀杆上装设卡圈,弹簧设于阀杆上,一端抵顶阀杆上的卡圈,另一端抵顶换向阀体,阀杆上装设双面密封圈,该双面密封圈位于换向阀体的上端面与接头的上端面之间,温控器组件位于电热区域控制阀的外部,该温控器组件与热电阻电性连接。如上所述,本技术在传统控制阀的基础上增设了温控器组件、热电阻、热敏元件、弹簧、双面密封圈以及与该等元件配合的换向阀体、接头、连接体及外罩,使得本技术无需人为操作便可以自动控制所在区域的流量,进而达到温度调节的目的。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电热区域控制阀的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说明压紧螺丝1、隔热片2、热电阻3、热敏元件4、外罩5、连接体6、阀杆7、卡圈8、弹簧9、密封圈10、密封圈11、密封圈12、密封圈13、阀体14、接头15、密封圈16、双面密封圈17、换向阀体18、温控器组件19、电源线20、流体入口21、流体出口22、流体出口23、上端面151及上端面181。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附图所示,一种电热控制阀包括压紧螺丝1、隔热片2、热电阻3、热敏元件4、外罩5、连接体6、阀杆7、卡圈8、弹簧9、密封圈10、密封圈11、密封圈12、密封圈13、阀体14、接头15、密封圈16、双面密封圈17、换向阀体18、温控器组件19及电源线20。以下结合附图对各元件结构及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外罩5装设于该电热区域控制阀的上部,外罩5下方装设连接体6,连接体6下方装设换向阀体18,换向阀体18下方装设接头15,换向阀体18外部装设阀体14。外罩5、连接体6及换向阀体18共同限定的内腔中装有压紧螺丝1、隔热片2、热电阻3、热敏元件4、阀杆7、卡圈8、弹簧9及双面密封圈17。其中,外罩5内装有压紧螺丝1,压紧螺丝1下方装有隔热片2,隔热片下方装有热电阻3,热电阻3下方装有热敏元件4,热敏元件4下端伸入连接体6内。热敏元件4下端在连接体6内与阀杆7的一端连接,阀杆7的中部套设有卡圈8,下端套设弹簧9,弹簧9一端抵顶卡圈8,另一端抵顶换向阀体18。阀杆7下端伸入换向阀体18内,该阀杆7的下端装有双面密封圈17。双面密封圈17位于换向阀体18的上端面181与接头15的上端面151之间。本技术的换向阀体18与阀体14之间装有密封圈10、密封圈12及13,阀杆7与换向阀体18之间装有密封圈11,换向阀体18与接头15之间装有密封圈16。所述温控器组件19位于该电热区域控制阀的外部,通过电源线20与热电阻3电性连接。请继续参阅附图,阀体14及换向阀体18左侧对应开设有流体入口21,阀体14及换向阀体18右侧开设流体出口22,阀体14及换向阀体18下端亦开设流体出口23。所述接头15装设于下端的流体出口23处。本技术于使用时,当温控器组件19感测到环境温度需要改变时,便控制电源线20自动接通电源,接通电源后,热电阻3发热,热敏元件4内置有感温腊,感温腊膨胀推动阀杆7下移,阀杆7上装设的双面密封圈17也随阀杆7下移,当到了一定行程后,双面密封圈与换向阀体18上的接头15的上端面紧密接触,从而截断了流体入口21和下端流体出口23的通路,而开启了流体入口21和右端流体出口22的通路(为便于理解,附图中用两条虚线分别指示出流体入口21与右端流体出口22及下端流体出口23之间的通路)。当温控器组件19感测到环境温度需要与上述相反的改变时,便使电源线20自动断开,电源断开后,热电阻3停止工作,热敏元件4中的感温腊由于温度降低便开始收缩,此时弹簧9推动阀杆7上的卡圈8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阀杆7及双面密封圈17向上移动,从而开启了流体入口21和下端流体出口23的通路,截断了流体入口21和右端流体出口22的通路。如上所述,本技术通过温控器组件19、热电阻3及热敏元件4之间的配合,自动控制阀杆7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阀杆7下端装设的双面密封圈17在特定区域内上下移动,双面密封圈17移动到一定程度时,便会截断或开启相应的流体通路。本技术无需人为操作便可以自动控制所在区域的流量,进而达到温度调节的目的。本技术中,热电阻3上端装有隔热片2,并通过压紧螺丝1压紧而装于外罩5内,如此使得热电阻3的热量不易散失,充分供给热敏元件4。另外,换向阀体18与阀体14之间的密封圈10及换向阀体18与阀杆17之间的密封圈11用于防止流体从电热区域控制阀的上部泄出。换向阀体18与阀体14之间的密封圈13及换向阀体18与接头15之间的密封圈15用于防止流体从电热区域控制阀的下部泄出。而换向阀体18与阀体14之间的密封圈12用于防止流体上下串通。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区域控制阀,包括阀体及阀杆,阀体上开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电阻、热敏元件、弹簧、卡圈、外罩、连接体、换向阀体,双面密封圈、温控器组件,换向阀体装设于所述阀体内,换向阀体上对应阀体上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开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换向阀体下端装设接头,上端装设连接体,连接体的上端装设外罩,外罩、连接体及换向阀体共同限定的内腔中装有所述热电阻、热敏元件、阀杆、弹簧及双面密封圈,热敏元件与热电阻接触,阀杆与热敏元件连接,弹簧设于阀杆上,阀杆上装设卡圈,弹簧一端抵顶阀杆上的卡圈,另一端抵顶换向阀体,阀杆上装设双面密封圈,该双面密封圈位于换向阀体的上端面与接头的上端面之间,温控器组件位于电热区域控制阀的外部,该温控器组件与热电阻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区域控制阀,其特征是所述换向阀体与阀体之间装有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区域控制阀,其特征是阀杆与换向阀体之间装有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区域控制阀,其特征是换向阀体与接头之间装有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区域控制阀,其特征是该电热区域控制阀还包括隔热片及压紧螺丝,隔热片装于外罩内热电阻的上方,压紧螺丝装于外罩内隔热片的上方。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电热区域控制阀,包括阀体、阀杆、热电阻、热敏元件、弹簧、外罩、连接体、换向阀体,双面密封圈、密封圈、温控器组件等。换向阀体装设于阀体内,换向阀体与阀体上对应开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换向阀体下端装设接头,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区域控制阀,包括阀体及阀杆,阀体上开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电阻、热敏元件、弹簧、卡圈、外罩、连接体、换向阀体,双面密封圈、温控器组件,换向阀体装设于所述阀体内,换向阀体上对应阀体上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开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换向阀体下端装设接头,上端装设连接体,连接体的上端装设外罩,外罩、连接体及换向阀体共同限定的内腔中装有所述热电阻、热敏元件、阀杆、弹簧及双面密封圈,热敏元件与热电阻接触,阀杆与热敏元件连接,弹簧设于阀杆上,阀杆上装设卡圈,弹簧一端抵顶阀杆上的卡圈,另一端抵顶换向阀体,阀杆上装设双面密封圈,该双面密封圈位于换向阀体的上端面与接头的上端面之间,温控器组件位于电热区域控制阀的外部,该温控器组件与热电阻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庆俊
申请(专利权)人:谢庆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