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式液控自动压力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925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馈式液控自动压力调节阀,该调节阀包括阀体及其内部的推力油缸、锥阀、单向阀和压力调节螺塞,在阀体上设有进油口a、回油口b和出油口c;进油口a通过油道与锥阀连通,并穿过锥阀连接到单向阀的启闭口;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油道分别与出油口c和推力油缸的右端连通,回油口b通过油道与锥阀的启闭口连接,推力油缸的推力活塞穿过该油道与锥阀的密封锥体连接;压力调节螺塞与锥阀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车辆的液压系统结构简单,成本降低,性能提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调节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反馈式液控自动压力调节器。
技术介绍
当车辆上一些液压系统(如电液控制式机械自动变速器)直接采用发动机驱动油泵产生油压力时,由于发动机运行的转速变化范围较大,使油泵出油流量和压力也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内变动。为恒定压力,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在溢流阀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卸截电磁阀构成一个压力调节系统实现对压力的控制。这样,使系统结构复杂,需用两个液压元件,且还需另加压力传感器和相关电路实现电液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个结构简单的反馈式液控自动压力调节阀来取代上述复杂的压力调节系统,无论发动机运转速度如何,油泵输出油流量是大是小,本技术均能保证将压力控制在设定值附近较小范围内。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馈式液控自动压力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该调节器包括阀体及其内部的推力油缸、锥阀、单向阀和压力调节螺塞,在阀体上设有进油口a、回油口b和出油口c;进油口a通过油道与锥阀连通,并穿过锥阀连接到单向阀的启闭口;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油道分别与出油口c和推力油缸的右端连通,回油口b通过油道与锥阀的启闭口连接,推力活塞缸的推力活塞穿过该油道与锥阀的密封锥体连接;压力调节螺塞与锥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锥阀内包括阀芯和密封锥体,在阀芯上套接有回位压簧和导向环,导向环上套有密封圈;压力调节螺塞、导向环、回位压簧及密封锥体依次连接。所述的推力油缸内包括推力活塞与位于其右的限位螺钉,将推力活塞限位在连通单向阀的油道的左端,推力活塞上套有密封圈。所述的单向阀内包括密封钢球、弹簧和卡环并依次连接。在出油口C处设置一个接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车辆的液压系统结构简单,成本降低,性能提高。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装配图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一种反馈式液控自动压力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该调节器包括阀体1及其内部的推力油缸2、锥阀3、单向阀4和压力调节螺塞5,在阀体1上设有进油口a、回油口b和出油口c;进油口a通过油道与锥阀3连通,并穿过锥阀3连接到单向阀4的启闭口;单向阀4的另一端通过油道分别与出油口c和推力油缸2的右端连通,回油口b通过油道与锥阀3的启闭口连接,推力油缸2的推力活塞2-1穿过该油道与锥阀3的密封锥体3-2连接;压力调节螺塞5与锥阀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锥阀3内包括阀芯3-1和密封锥体3-2,在阀芯3-1上套接有回位压簧3-3和导向环3-4,导向环3-4上套有密封圈3-5;压力调节螺塞5、导向环3-4、回位压簧3-3及密封锥体3-2依次连接。所述的推力油缸2内包括推力活塞2-1与位于其右的限位螺钉2-2,将推力活塞2-1限位在连通单向阀4的油道的左端,推力活塞2-1上套有密封圈2-3。所述的单向阀4内包括密封钢球4-1、弹簧4-2和卡环4-3并依次连接。使用时,首先旋转压力调节螺塞5调定预设压力值,当压力油通过进油口a进入调节阀后,经过油道推开密封钢球4-1,经单向阀4后由出油口c进入液压系统管道,同时,压力油通过横向油道反馈至推力活塞2-1右端的缸体内,作用于推力活塞2-1上,产生一个向左的推力,使推力活塞2-1顶在密封锥体3-2上。当系统中的油压低于设定值时,推力活塞2-1的推力不足以顶开锥阀3,油压力不会降低。当系统出油口C的压力高于设定值时,作用于推力活塞2-1的压力足够大,使其左移克服回位压簧3-3,推开锥阀3,进入进油口a的油通过开启的锥阀3的密封口,卸入回油口b,使压力降低,回到设定值附近,从而使油压恒定。为方便与液压系统连接,在出油口C处配套设置了一个接头6。权利要求1.一种反馈式液控自动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该调节阀包括阀体(1)及其内部的推力油缸(2)、锥阀(3)、单向阀(4)和压力调节螺塞(5),在阀体(1)上设有进油口a、回油口b和出油口c;进油口a通过油道与锥阀(3)连通,并穿过锥阀(3)连接到单向阀(4)的启闭口;单向阀(4)的另一端通过油道分别与出油口c和推力油缸(2)的右端连通,回油口b通过油道与锥阀(3)的启闭口连接,推力油缸(2)的推力活塞(2-1)穿过该油道与锥阀(3)的密封锥体(3-2)连接;压力调节螺塞(5)与锥阀(3)的另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液控自动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阀(3)内包括阀芯(3-1)和密封锥体(3-2),在阀芯(3-1)上套接有回位压簧(3-3)和导向环(3-4),导向环(3-4)上套有密封圈(3-5);压力调节螺塞(5)、导向环(3-4)、回位压簧(3-3)及密封锥体(3-2)依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液控自动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力油缸(2)内包括推力活塞(2-1)与位于其右的限位螺钉(2-2),将推力活塞(2-1)限位在连通单向阀(4)的油道的左端,推力活塞(2-1)上套有密封圈(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液控自动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4)内包括密封钢球(4-1)、弹簧(4-2)和卡环(4-3)并依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液控自动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在出油口C处设置一个接头(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反馈式液控自动压力调节阀,该调节阀包括阀体及其内部的推力油缸、锥阀、单向阀和压力调节螺塞,在阀体上设有进油口a、回油口b和出油口c;进油口a通过油道与锥阀连通,并穿过锥阀连接到单向阀的启闭口;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油道分别与出油口c和推力油缸的右端连通,回油口b通过油道与锥阀的启闭口连接,推力油缸的推力活塞穿过该油道与锥阀的密封锥体连接;压力调节螺塞与锥阀的另一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车辆的液压系统结构简单,成本降低,性能提高。文档编号F16K31/122GK2869487SQ200520010248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3日专利技术者杨志刚 申请人:重庆交通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馈式液控自动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该调节阀包括阀体(1)及其内部的推力油缸(2)、锥阀(3)、单向阀(4)和压力调节螺塞(5),在阀体(1)上设有进油口a、回油口b和出油口c;进油口a通过油道与锥阀(3)连通,并穿过锥阀(3)连接到单向阀(4)的启闭口;单向阀(4)的另一端通过油道分别与出油口c和推力油缸(2)的右端连通,回油口b通过油道与锥阀(3)的启闭口连接,推力油缸(2)的推力活塞(2-1)穿过该油道与锥阀(3)的密封锥体(3-2)连接;压力调节螺塞(5)与锥阀(3)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