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段凸轮驱动的可变几何压缩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920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段凸轮驱动的可变几何压缩比装置,包括凸轮轴、进气门和凸轮切换机构;凸轮轴外表面沿轴向交叉设有一对小凸轮和一对大凸轮;进气门内部设有一单杆活塞,单杆活塞内部设有一单向液压节流通道;单杆活塞可沿进气门内壁上下相对运动,并与进气门之间形成液压腔;利用凸轮切换机构,使大小凸轮沿凸轮轴轴向运动,改变大小凸轮与进气门以及单杆活塞之间的配合规律,实现气门升程与几何压缩比同时可变,结构与控制简单,气缸盖占用空间小,不影响充气效率,有利于工程化应用。

A variable geometric compression ratio device based on multi segment cam driv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ariable geometric compression ratio device driven by a multi segment cam, including a camshaft, an intake valve and a cam switching mechanism; a pair of small cams and a pair of large cams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amshaft; a single rod piston is arranged inside the intake valve, and a one-way hydraulic throttling channel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ingle rod piston; the single rod piston can move up and down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take valve relatively By using the cam switch mechanism, the large and small cams move along the axis of the camshaft, changing the matching law between the large and small cams and the intake valve and the single rod piston, realizing the valve lift and the geometric compression ratio can be changed simultaneously, the structure and control are simple, the cylinder head takes up less space, does not affect the charging efficiency,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段凸轮驱动的可变几何压缩比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内燃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多段凸轮驱动的可变几何压缩比装置。
技术介绍
内燃机至今仍然是热效率最高、单位体积和单位重量功率最大的原动机,应用非常广泛,然而随着世界能源的逐渐短缺以及环境资源的不断恶化,我们需要内燃机满足更严格的经济性与排放法规。采用节气门调节负荷的传统汽油机在中低负荷下,由于节气门开度小,泵气损失大,有效热效率低,油耗增加,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可变进气门升程装置取代节气门进行汽油机负荷控制。如专利1(一种凸轮滑动式发动机制动装置,申请号:201810428991.1)中所描述的,通过控制电磁阀与螺旋槽配合的凸轮切换机构,可以使多段凸轮沿凸轮轴轴向运动,实现不同升程型线切换。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希望在中低负荷适当提高几何压缩比来进一步改善油耗,而在高负荷工况下降低几何压缩比避免爆燃,实现更高功率输出。目前公知的变几何压缩比方式有偏心衬套方式、气缸盖活动方式、多连杆方式、可变活塞方式、燃烧室容积可变方式。其中燃烧室容积可变方式是通过设置在气缸内的副活塞往复运动改变燃烧室容积,但由于占用了气缸盖底板面积,导致进排气门面积降低,对充气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实现不同气门升程与几何压缩比,上述技术的简单联合应用必然会导致整体机构与控制复杂,不利于技术工程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基于多段凸轮驱动的可变几何压缩比装置,以实现气门升程与几何压缩比同时可变,且结构与控制简单,气缸盖占用空间小,不影响充气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多段凸轮驱动的可变几何压缩比装置,包括凸轮轴、进气门和凸轮切换机构;所述进气门的内部设有可沿其内壁上下相对运动的单杆活塞,相对运动过程中单杆活塞的活塞端与气门端之间可形成液压腔;所述单杆活塞的内部设有单向液压节流通道,一端可与低压油源入口相通,另一端的端口设置于单杆活塞的活塞杆底部,在液压腔形成后可与之相通;所述进气门的气门杆中部套有气门弹簧;所述凸轮轴的外表面沿轴向交错设有一对小凸轮和一对大凸轮,所述凸轮轴在所述凸轮切换机构的作用下沿轴向运动,实现当小凸轮与进气门顶部配合时,大凸轮与所述单杆活塞顶部配合;当大凸轮与进气门顶部配合时,小凸轮与单杆活塞顶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单向节流通道可使液压流体从外界流进所述液压腔时无节流,而从所述液压腔流出时节流。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门的顶部设有一凹槽,凹槽的宽度大于大凸轮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大凸轮和所述小凸轮的凸起端方向相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利用凸轮切换机构,改变凸轮与进气门以及气门内部单杆活塞之间的配合规律,实现气门升程与几何压缩比同时可变,结构与控制简单,气缸盖占用空间小,不影响充气效率,有利于工程化应用。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处于进气门关闭、单杆活塞与进气门无相对距离时的示意图(低升程+高几何压缩比);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处于进气门开启时的示意图(低升程+高几何压缩比);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处于进气门关闭、单杆活塞与进气门有相对距离时的示意图(低升程+高几何压缩比);图4是图1中凸轮机构的左视图;图5是图1中单杆活塞的主视图;图6是图1中气门的主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处于进气门关闭时的示意图(高升程+低几何压缩比);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处于进气门开启时的示意图(高升程+低几何压缩比)。附图标记说明:1.凸轮轴,2.单杆活塞,3.进气门,4.气门座,5.气门弹簧,11.小凸轮,12.大凸轮,21.单向液压节流通道,22.低压油源入口,23.液压腔,3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装置包括凸轮轴1、进气门3和凸轮切换机构;所述凸轮轴1的外表面沿轴向交错设有一对小凸轮11和一对大凸轮12,一对小凸轮11分别为第一小凸轮和第二小凸轮,一对大凸轮12分别为第一大凸轮和第二大凸轮;所述小凸轮11和所述大凸轮12可以在所述凸轮切换机构的作用下沿所述凸轮轴1的轴向运动;所述进气门3的内部设有一单杆活塞2,所述单杆活塞2内部设有一单向液压节流通道21;所述单杆活塞2可沿所述进气门3内壁上下相对运动,并与所述进气门3之间形成液压腔23;所述液压节流通道21一端与低压油源入口22相通,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单杆活塞2的活塞杆底部,在液压腔23形成后与通过油口与之相通;所述进气门3的气门杆中部套有气门弹簧5,提供弹簧回复力;当所述小凸轮11与所述进气门3顶部配合时,所述大凸轮12可与所述单杆活塞2顶部配合;当所述大凸轮12与所述进气门3顶部配合时,所述小凸轮11与所述单杆活塞2顶部配合,所述的配合方式为接触或非接触。优选实施例,所述单向节流通道21可使液压流体从外界流进所述液压腔23无节流,而从所述液压腔23流出节流。优选实施例,所述进气门3的顶部设有一凹槽31,可防止所述进气门3运动过程中与所述大凸轮12干涉。所述小凸轮11和所述大凸轮12沿所述凸轮轴1轴向运动可以通过传统的凸轮切换机构实现。所述大凸轮12比所述小凸轮12具有更大的凸起高度和凸起角度。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假设凸轮轴1顺时针旋转(图4)。在图1中,两个所述小凸轮11的基圆分别与所述进气门3顶部两侧配合,所述第一大凸轮的基圆与所述单杆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段凸轮驱动的可变几何压缩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轴(1)、进气门(3)和凸轮切换机构;/n所述进气门(3)的内部设有可沿其内壁上下相对运动的单杆活塞(2),相对运动过程中单杆活塞(2)的活塞端与气门端之间可形成液压腔(23);所述单杆活塞(2)的内部设有单向液压节流通道(21),一端可与低压油源入口(22)相通,另一端的端口设置于单杆活塞(2)的活塞杆底部,在液压腔(23)形成后可与之相通;所述进气门(3)的气门杆中部套有气门弹簧(5);/n所述凸轮轴(1)的外表面沿轴向交错设有一对小凸轮(11)和一对大凸轮(12),所述凸轮轴(1)在所述凸轮切换机构的作用下沿轴向运动,实现当小凸轮(11)与进气门(3)顶部配合时,大凸轮(12)与所述单杆活塞(2)顶部配合;当大凸轮(12)与进气门(3)顶部配合时,小凸轮(11)与单杆活塞(2)顶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段凸轮驱动的可变几何压缩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轴(1)、进气门(3)和凸轮切换机构;
所述进气门(3)的内部设有可沿其内壁上下相对运动的单杆活塞(2),相对运动过程中单杆活塞(2)的活塞端与气门端之间可形成液压腔(23);所述单杆活塞(2)的内部设有单向液压节流通道(21),一端可与低压油源入口(22)相通,另一端的端口设置于单杆活塞(2)的活塞杆底部,在液压腔(23)形成后可与之相通;所述进气门(3)的气门杆中部套有气门弹簧(5);
所述凸轮轴(1)的外表面沿轴向交错设有一对小凸轮(11)和一对大凸轮(12),所述凸轮轴(1)在所述凸轮切换机构的作用下沿轴向运动,实现当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宇杨震寰黄树和李研芳梁红波田永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