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红密孔菌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255497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尤其涉及一种一种血红密孔菌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血红密孔菌新菌株采自福建武夷山,经鉴定为血红密孔菌,并且组织分离获得原始菌株,命名为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HMGIM‑140415,于2019年7月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514。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菌株,已经实现人工驯化栽培,并且与同种的其他菌株相比,对肿瘤和葡萄球菌都表现出更加强烈和显著的抑制率。

A new strain of hemopora and its artificial cultiv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w strain and its artificial cultivation method and use, in particular to a new strain of haemorrhagic porus and its artificial cultivation method and use. The new strain of haemoporus sanguineus of the invention is selected from Wuyishan, Fujian Province, and identified as haemoporus sanguineus. The original strain is obtained by tissue isolation, named as haemoporus sanguineus hmgim \u2011 140415. It was deposited in China typical culture preservation center on July 3, 2019, with the preservation number of CCTCC No: M 2019514. The new strain of the invention has realized artificial domestication and cultivation, and has a stronger and significant inhibition rate on tumor and Staphylococcus compared with other strains of the same k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红密孔菌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尤其涉及一种一种血红密孔菌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目前,食药用菌的产业发展迅猛,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7年我国食药用菌的产量达到3712万吨,比2016年增长了3.21%,产值为2721.92亿元,我国占全球75%以上,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食用菌产业在种植业中排在除了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位,超过了茶叶和蚕桑。在食药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珍稀食药用菌品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原有的珍稀品种逐渐被驯化,如竹荪、茶薪菇、离褶伞、羊肚菌等。但是也有大批的野生食药用菌由于未能被人类认识,没有得到研究。据研究,目前世界上约有300多万种真菌物种,仅仅有1%的物种被认识,其中已知的大型真菌约14000种,国内已确认的食用菌有1789种,药用菌798种,而当中又只有不到100种的野生食药用菌被人类驯化,规模化栽培的品种更只有30多种。人类距离大型真菌的研究与利用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上升,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而大型真菌由于其富含具有营养及功能作用的各种成分,包括真菌多糖、三萜类、甾醇等,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血红密孔菌分布广泛,通常在夏、秋两个季节采收,采后烘干。该菌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止痒、止血、生肌、顺气等,其子实体含有多孔蕈素(polyporin),多孔蕈素对革兰氏阴、阳性菌有抑制作用,而且该菌还可用于消炎。血红栓菌经济用途广泛,药用价值明显,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但至目前为止,未有规模栽培及应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抑菌作用的野生的珍稀药用菌品种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新菌株及其人工驯化栽培方法和用途。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血红密孔菌新菌株采自福建武夷山,经鉴定为血红密孔菌,并且组织分离获得原始菌株,命名为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HMGIM-140415,于2019年7月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为:中国武汉),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5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CCTCCNO:M2019514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制作母种,制作生产母种,制作生产种,栽培培养及栽培管理,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栽培料包括杂木屑37-41%、棉籽壳18-20%、玉米芯18-20%、麦麸16-18%、玉米粉2-3%、石灰1-2%。在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红密孔菌新菌株CCTCCNO:M2019514或其提取物的应用,用于抗肿瘤或者抗细菌引起的相关疾病。在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红密孔菌新菌株CCTCCNO:M2019514或其提取物的应用,用于制备抗肿瘤或者抗细菌引起的相关疾病的药物。在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肿瘤或者抗细菌引起的相关疾病的药物,包括血红密孔菌新菌株CCTCCNO:M2019514或其提取物和载体。本专利技术的新菌株,已经实现人工驯化栽培,并且与同种的其他菌株相比,对肿瘤和葡萄球菌都表现出更加强烈和显著的抑制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的野生子实体图。图2为实施例2的人工驯化的血红密孔菌子实体图。图3为实施例2的人工驯化的血红密孔菌子实体图。图4为实施例1的ITS序列。图5为实施例4的划线培养分区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4的抑金黄色葡萄球菌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血红密孔菌新菌株采自福建武夷山,经鉴定为血红密孔菌,并且组织分离获得原始菌株,命名为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HMGIM-140415,于2019年7月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为:中国武汉),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514。对采集的原始菌株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并且进行ITS测序,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进行序列Blast,发现与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L.)Murrill相似性高达近100%,结合形态学鉴定,该真菌标本宏观特征和显微特征与Pycnoporussanguineus描述一致,鉴定结果为Pycnoporussanguineus。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属于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是血红栓菌Trametessanguinea的现名,子实体一年生,革质,菌盖扇形、半圆形或肾形,外伸可达3cm,宽可达5cm,基部厚可达1.5cm;表面新鲜时浅红褐色、锈褐色至黄褐色,后期褪色,干后颜色几乎不变;边缘锐,颜色较浅,有时波状。孔口表面新鲜时砖红色,干后颜色几乎不变;近圆形,每毫米5~6个;边缘薄,全缘。不育边缘明显,杏黄色,宽可达1mm。菌肉浅红褐色,厚可达13mm。菌管红褐色,长可达2mm。担孢子3.6~4.4×1.7~2μm,长椭圆形至圆柱形,无色,薄壁,光滑,非淀粉质,不嗜蓝。夏秋季单生或簇生于多种阔叶树倒木、树桩和腐木上,造成木材白色腐朽。药用。各区均有分布。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CCTCCNO:M2019514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制作母种,制作生产母种,制作生产种,栽培培养及栽培管理,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栽培料包括杂木屑37-41%、棉籽壳18-20%、玉米芯18-20%、麦麸16-18%、玉米粉2-3%、石灰1-2%。优选的,上述栽培料的料水比为1:1.1-1.3。优选的,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栽培料包括39%杂木屑、20%棉籽壳、20%玉米芯、17%麦麸、3%玉米粉、1%石灰,料水比:1:1.1-1.3。优选的,所述栽培培养包括:将生产种转接至栽培料中,25-26℃恒温、遮光培养,湿度60%-70%,菌丝长满菌袋进入栽培管理。优选的,所述栽培管理包括:待栽培袋中的菌丝长满袋中栽培料后,继续遮光后熟培养15天,进入出菇阶段,控制温度在23-27℃,并加大通风量,保持空间二氧化碳含量在1%以下,空气相对湿度调整至90%以上,经5-7天后,去除菌盖,菌丝开始扭结并形成鲜红色米柆状原基;原基生长至0.5cm后,继续控制温度在23℃-27℃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90%之间,每天光照9小时,光照强度300-500lx,并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350~1500ppm,保持空气湿润,经30天左右,在此期间,每天向幼菇喷施水雾1-2次,直至子实体大小基本不变,子实体已成熟,采收。优选的,所述制作母种包括:将分离的菌种转接至母种培养基,置于25℃恒温暗培养,待菌丝生长而细菌尚未生长时进行尖端菌丝的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红密孔菌新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红密孔菌新菌株为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HMGIM-140415,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5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红密孔菌新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红密孔菌新菌株为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sanguineus)HMGIM-140415,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514。


2.一种血红密孔菌新菌株CCTCCNO:M2019514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作母种,制作生产母种,制作生产种,栽培培养及栽培管理,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栽培料包括杂木屑37-41%、棉籽壳18-20%、玉米芯18-20%、麦麸16-18%、玉米粉2-3%、石灰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栽培料包括39%杂木屑、20%棉籽壳、20%玉米芯、17%麦麸、3%玉米粉、1%石灰,料水比:1:1.1-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培养包括:将生产种转接至栽培料中,25-26℃恒温、遮光培养,湿度60%-70%,菌丝长满菌袋进入栽培管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管理包括:待栽培袋中的菌丝长满袋中栽培料后,继续遮光后熟培养15天,进入出菇阶段,控制温度在23-27℃,并加大通风量,保持空间二氧化碳含量在1%以下,空气相对湿度调整至90%以上,经5-7天后,去除菌盖,菌丝开始扭结并形成鲜红色米柆状原基;原基生长至0.5cm后,继续控制温度在23℃-27℃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90%之间,每天光照9小时,光照强度300-500lx,并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350~1500ppm,保持空气湿润,经30天左右,在此期间,每天向幼菇喷施水雾1-2次,直至子实体大小基本不变,子实体已成熟,采收。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惠萍刘远超梁晓薇莫伟鹏卓丽君史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