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减震垫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491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橡胶减震垫圈,减震气囊位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并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连接,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减震气囊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减震气囊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橡胶减震垫圈,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分别用于与待减震设备和基座上,当设备发生振动时,减震气囊随设备的振动同步变形,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轻设备的振动幅度,相对于实心结构的减震垫圈,减震气囊允许的形变量更大,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在垂直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连线方向允许有相对移动,减震效果更好。

A rubber damping wash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ubber damping gasket, wherein the damping airbag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connecting body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body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body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body, the first connecting body, the second connecting body and the damping airbag are made of rubber materials,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body, the second connecting body and the damping airbag are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rubber damping gasket is proposed, The first connection body and the second connection body are respectively used on the equipment and the base to be damped. When the equipment vibrates, the shock absorption air bag deforms synchronously with the vibration of the equipment, so as to reduce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of the equipment. Compared with the shock absorption washer of the solid structure, the allowable shape variable of the shock absorption air bag is larger. The first connection body and the second connection body are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connection body and the second connection body The connection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connector allows relative movement, and the damping effect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减震垫圈
本技术涉及减震垫圈
,尤其涉及一种橡胶减震垫圈。
技术介绍
空调外机、洗衣机、冰箱压缩机等设备工作过程中会发生一定幅度的振动,为了减轻上述设备的振动幅度,提高使用寿命,一般都是采用在设备底部安装橡胶减震垫圈来减轻振动幅度,而现有的减震垫圈都是用实心结构,减震效果不够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橡胶减震垫圈。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橡胶减震垫圈,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减震气囊;减震气囊位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间并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连接;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减震气囊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减震气囊一体成型。优选地,第一连接体靠近第二连接体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限位凸起,第二连接体靠近第一连接体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二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在垂直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连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优选地,第一限位凸起呈环形结构包围在减震气囊外部,第二环形凸起呈环形结构包围在减震气囊外部。优选地,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在平行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连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优选地,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位于减震气囊内部。优选地,第一限位凸起上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二限位凸起延伸进入第一凹槽中,或,第二限位凸起上形成有第二凹槽,第一限位凸起延伸进入第二凹槽中,优选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连线长度小于减震气囊最大内径。本技术中,所提出的橡胶减震垫圈,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分别用于与待减震设备和基座连接,当设备发生振动时,减震气囊随设备的振动同步变形,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轻设备的振动幅度,相对于实心结构的减震垫圈,减震气囊允许的形变量更大,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在垂直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连线方向允许有相对移动,减震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橡胶减震垫圈第一种设计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橡胶减震垫圈第二种设计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橡胶减震垫圈第一种设计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橡胶减震垫圈第二种设计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橡胶减震垫圈,包括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和减震气囊3;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均呈圆形板状结构,减震气囊3位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之间并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连接,减震气囊3为回转体结构,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和减震气囊3同轴线设置,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上分别设有螺纹孔,第一连接体1上的螺纹孔和第二连接体2上的螺纹孔分别与待减震设备和外界基座配合;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和减震气囊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和减震气囊3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的减震垫圈安装在设备和基座之间,当设备发生振动时,减震气囊3会随着设备的振动同步变形,从而对设备起到缓冲作用,减轻设备的振动幅度。为了防止减震气囊3变形过大导致减震气囊3失效,在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上设有限位结构对减震气囊3的变形量进行限制;具体的,第一连接体1靠近第二连接体2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限位凸起11,第二连接体2靠近第一连接体1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二限位凸起21,第一限位凸起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在垂直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连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减震气囊3被压缩过程中,第一限位凸起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逐渐靠近,最终第一限位凸起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相抵靠,第一限位凸起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抵靠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之间的距离不能再减小,减震气囊3无法继续被压缩,从而减震气囊3的压缩量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而避免减震气囊3压缩变形量过大导致减震气囊3失效甚至破裂。参照图1,在限位结构的第一种设计方式上,第一限位凸起11呈环形结构并与第一连接体1同轴线设置,第一限位凸起11包围在减震气囊3靠近第一连接体1的端部,第二环形凸起呈环形结构并与第二连接体2同轴线设置,第二限位凸起21包围在减震气囊3靠近第二连接体2的端部,设备带动第一连接体1移动,最终第一限位凸起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相抵靠从而限制第一连接体1继续移动,减震气囊3不在继续被压缩。由于减震气囊3可以沿垂直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连线的方向变形,为了防止上述形式的变形过大,减震气囊3轴线偏移角度过大,而导致减震气囊3无法恢复原形,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凸起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在平行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连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体现为第二限位凸起21延伸进入第一限位凸起11所围成的空间内,第一限位凸起11靠近第二限位凸起21的一侧设有台阶面,第一限位凸起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相互靠近最终第二限位凸起21与所述台阶面相抵靠,再进一步地,第二限位凸起21靠近第一限位凸起11的一侧也设有台阶面,第一限位凸起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相互靠近最终第一限位凸起11与所述台阶面相抵靠;由于第二限位凸起21位于第一限位凸起11围成的空间内,减震气囊3沿垂直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连线方向的变形受到限制,减震气囊3轴线偏移角度不会过大,减震气囊3始终可以恢复原形。参照图2,在限位结构的第二种设计方式上,第一限位凸起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位于减震气囊3内部,设备带动第一连接体1移动,最终第一限位凸起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相抵靠从而限制第一连接体1继续移动,减震气囊3不在继续被压缩。由于减震气囊3可以沿垂直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连线的方向变形,为了防止上述形式的变形过大,减震气囊3轴线偏移角度过大,而导致减震气囊3无法恢复原形,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凸起21上形成有第二凹槽211,第一限位凸起11延伸进入第二凹槽211中,也可以是第一限位凸起11上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二限位凸起21延伸进入第一凹槽中,两种方式效果相同,第一限位凸起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相互靠近最终第一限位凸起11与第二凹槽211底部相抵靠,限制减震气囊3继续被压缩;由于第一限位凸起11延伸进入第二凹槽211内,减震气囊3沿垂直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连线方向的变形受到限制,减震气囊3轴线偏移角度不会过大,减震气囊3始终可以恢复原形。本实施例中,减震气囊3呈橄榄状,在另外一种设计方式上,与本实施例不同,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的连线长度小于减震气囊3沿垂直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连线方向的最大内径,这样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在垂直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连线方向上的相对偏移较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橡胶减震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和减震气囊(3);减震气囊(3)位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之间并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连接;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和减震气囊(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和减震气囊(3)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减震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和减震气囊(3);减震气囊(3)位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之间并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连接;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和减震气囊(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第一连接体(1)、第二连接体(2)和减震气囊(3)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减震垫圈,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体(1)靠近第二连接体(2)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限位凸起(11),第二连接体(2)靠近第一连接体(1)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二限位凸起(21),第一限位凸起(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在垂直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连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减震垫圈,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凸起(11)呈环形结构包围在减震气囊(3)外部,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甫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中信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