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弹簧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978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包括上盖(1)、气囊(2)、外弹性体(3);所述气囊(2)设置于上盖(1)与外弹性体(3)之间,所述外弹性体(3)上设有贯穿其上端的空腔(8);所述空腔(8)内固定有内弹性体(5);所述外弹性体(3)上端设有外支撑件(4),所述内弹性体(5)上端设有内支撑件(6),所述内支撑件(6)套设于外支撑件(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件(6)与内弹性体(5)上端连接形成环状的凹槽(7);所述外支撑件(4)包括第一卡板(41),所述第一卡板(41)位于凹槽(7)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空气弹簧的稳定性、部件利用率及安全性能。

An Air Spring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弹簧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车辆减振设备
,具体提出一种空气弹簧及车辆。
技术介绍
空气弹簧安装在车体和转向架之间,作用为传递垂向载荷、横向载荷以及扭矩等,吸收垂向和横向振动,提供水平复原力等,对车辆的平稳性和舒适度具有较大的影响。空气弹簧包括上盖、气囊及橡胶堆等部件,其中上盖位于车体或摇枕的下方,起密封及传递载荷的功能,气囊位于上盖的下方,橡胶堆位于气囊的下方,在空气弹簧正常充气的状态下,气囊起主要的减振作用,同时橡胶堆起辅助的减振作用,在空气弹簧因气囊失效等原因无气时,橡胶堆起主要的减振作用,以保证车辆在限速状态下行驶,同时气囊不再起作用。专利申请CN108518441A公开了一种空气弹簧,包括上盖、气囊、第一橡胶堆及第二橡胶堆,气囊设置于上盖及第一橡胶堆之间,第一橡胶堆中空设置,以形成腔室,第一橡胶堆的腔室沿竖直方向贯穿第一橡胶堆的顶部,第一橡胶堆的顶部连接有外支撑件,外支撑件的顶部与上盖对应,以在当气囊无气时与上盖接触;第二橡胶堆固定套设于第一橡胶堆腔室的内部,第二橡胶堆的顶部连接有内支撑件,内支撑件的顶部与上盖对应,以在当气囊无气时与上盖接触,气囊有气时内支撑件顶部与外支撑件顶部之间具有高度差Δh,Δh≠0。以上申请的空气弹簧在无气的情况下使用时,低载工况下橡胶堆刚度较小,能够保证车辆具备较高的乘坐舒适性;同时在重载工况下橡胶堆刚度较大,能够避免因车体的下沉而损坏其他部件的现象发生。然而,以上的空气弹簧产品采用两个橡胶堆并联的结构形式,由于并联的两个橡胶堆相互独立,因此存在高度尺寸增大的趋势,而增大空气弹簧高度尺寸导致空气弹簧重心升高,降低空气弹簧的整体稳定性及减振效果;另一方面,以上空气弹簧有气状态下只有一个橡胶堆起垂向承载作用,即在有气状态下仅一个橡胶堆及气囊承载;而另一个橡胶堆不承担额外载荷,该另一个橡胶堆仅在气囊受损时才起作用,仅在备用时起作用;以上设置导致浪费第二橡胶堆功能,同时有气状态下易因受力过大而发生故障。有鉴于此,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弹簧,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包括上盖、气囊、外弹性体;所述气囊设置于上盖与外弹性体之间,所述外弹性体上设有贯穿其上端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固定有内弹性体;所述外弹性体上端设有外支撑件,所述内弹性体上端设有内支撑件,所述内支撑件套设于外支撑件内;所述内支撑件与内弹性体上端连接形成环状的凹槽;所述外支撑件包括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位于凹槽内。优选的,充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板和凹槽下槽壁之间的间隙为D1,D1=0。优选的,充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内弹性体处于压缩状态。优选的,充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板和凹槽下槽壁之间的间隙D1,D1>0。优选的,无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内支撑件顶部高于外支撑件顶部,所述内支撑件顶部与外支撑件顶部的高度差为A0,A0>0。优选的,无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板和凹上槽壁之间的间隙为C0,C0>0。优选的,无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内支撑件顶部低于外支撑件顶部,所述内支撑件顶部与外支撑件顶部的高度差为A0,A0<0。优选的,无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板和凹槽下槽壁之间的间隙D2,D2>0。优选的,无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内支撑件顶部与外支撑件顶部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内支撑件顶部与外支撑件顶部的高度差为A0,A0=0。优选的,所述内支撑件包括挡肩,所述挡肩沿所述第一卡板的外边沿设置,所述挡肩突出于第一卡板上侧。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为以上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弹簧。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外支撑件上设置第一卡板,内支撑件与内弹性体连接形成凹槽,并使外支撑件上的第一卡板安装于凹槽内,能够使外支撑件与内支撑件其中之一带动另一个,从而实现不同载荷下,由不同的承载件承载,有效提高了空气弹簧的稳定性、部件利用率及空气弹簧使用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结构中,充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板和凹槽下槽壁之间的间隙为D1,D1=0,能够使充气状态下,始终由外弹性体、内弹性体及气囊共同承载,由于相互分担垂向载荷,减小了两个弹性体的受力,两个弹性体的受力状态较为良好,利于减少弹性体故障,有效提高了空气弹簧的稳定性及空气弹簧使用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结构中,充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内弹性体处于压缩状态。该设置能够使内弹性体在垂向方向的位移/尺寸受外弹性体的限制,降低了其高度尺寸,使空气弹簧更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结构中,充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板和凹槽下槽壁之间的间隙D1,D1>0。充气状态下,低载时,由外弹性体、气囊共同承载。重载时,由外弹性体、内弹性体及气囊共同承载。以上设置能够使充气状态下,低载与重载这两种不同工况下,由不同的承载件承载,以减少低载与重载工况下的挠度差,提高了空气弹簧的稳定性、空气弹簧使用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结构中,无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内支撑件顶部高于外支撑件顶部,所述内支撑件顶部与外支撑件顶部的高度差为A0,A0>0。此时,无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板和凹上槽壁之间的间隙为C0,C0=0时,无气负载状态下,始终由外弹性体、内弹性体共同承载。由于相互分担垂向载荷,减小了两个弹性体的受力,两个弹性体受力状态较为良好,利于减少弹性体故障,有效提高了空气弹簧的稳定性及空气弹簧使用的安全性能。C0>0时,无气负载状态下,低载时,由内弹性体承载;重载时,由外弹性体、内弹性体共同承载。以上设置能够使无气状态下,低载与重载这两种不同工况下,由不同的承载件承载,以减少低载与重载工况下的挠度差,提高了空气弹簧的稳定性、空气弹簧使用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结构中,无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内支撑件顶部低于外支撑件顶部,所述内支撑件顶部与外支撑件顶部的高度差为A0,A0<0。此时,无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板和凹槽下槽壁之间的间隙D2,D2=0时,无气负载状态下,始终由外弹性体、内弹性体共同承载。由于相互分担垂向载荷,减小了两个弹性体的受力,两个弹性体受力状态较为良好,利于减少弹性体故障,有效提高了空气弹簧的稳定性及空气弹簧使用的安全性能。D2>0时,无气负载状态下,低载时,由外弹性体承载;重载时,由外弹性体、内弹性体共同承载。以上设置能够使无气状态下,低载与重载这两种不同工况下,由不同的承载件承载,以减少低载与重载工况下的挠度差,提高了空气弹簧的稳定性、空气弹簧使用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结构中,无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内支撑件顶部与外支撑件顶部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内支撑件顶部与外支撑件顶部的高度差为A0,A0=0。以上结构在无气负载状态下,始终由外弹性体、内弹性体共同承载。由于相互分担垂向载荷,减小了两个弹性体的受力,两个弹性体受力状态较为良好,利于减少弹性体故障,有效提高了空气弹簧的稳定性及空气弹簧使用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结构中,所述内支撑件包括挡肩,所述挡肩沿所述第一卡板的外边沿设置,所述挡肩突出于第一卡板上侧。所述挡肩能够有效限制凹槽上槽壁的横向位移,提高空气弹簧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当气囊充气时,气囊将垂向载荷传递至外弹性体,外支撑件带动内外弹性体同时承受垂向载荷,由于相互分担垂向载荷,减小了每个弹性体的受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包括上盖(1)、气囊(2)、外弹性体(3);所述气囊(2)设置于上盖(1)与外弹性体(3)之间,所述外弹性体(3)上设有贯穿其上端的空腔(8);所述空腔(8)内固定有内弹性体(5);所述外弹性体(3)上端设有外支撑件(4),所述内弹性体(5)上端设有内支撑件(6),所述内支撑件(6)套设于外支撑件(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件(6)与内弹性体(5)上端连接形成环状的凹槽(7);所述外支撑件(4)包括第一卡板(41),所述第一卡板(41)位于凹槽(7)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包括上盖(1)、气囊(2)、外弹性体(3);所述气囊(2)设置于上盖(1)与外弹性体(3)之间,所述外弹性体(3)上设有贯穿其上端的空腔(8);所述空腔(8)内固定有内弹性体(5);所述外弹性体(3)上端设有外支撑件(4),所述内弹性体(5)上端设有内支撑件(6),所述内支撑件(6)套设于外支撑件(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件(6)与内弹性体(5)上端连接形成环状的凹槽(7);所述外支撑件(4)包括第一卡板(41),所述第一卡板(41)位于凹槽(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充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板(41)和凹槽(7)下槽壁之间的间隙为D1,D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充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内弹性体(5)处于压缩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充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板(41)和凹槽(7)下槽壁之间的间隙D1,D1>0。5.根据权利要求1-4其中一项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无气且空载状态下,所述内支撑件(6)顶部高于外支撑件(4)顶部,所述内支撑件(6)顶部与外支撑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鹏丁高鹏聂显鹏宋红光王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