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491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乘用车悬架用空气弹簧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包括气囊体,所述气囊体的上端部设有上附加气室组件,所述上附加气室组件上设有进气嘴、进气孔和上电磁阀,所述气囊体的下端部设有下附加气室组件,所述下附加气室组件上设有下电磁阀。该空气弹簧可实现汽车车身高度、刚度的多级调节,大大增加了空气悬架刚度和阻尼的可调范围,并可依据不同路况进行空气弹簧的刚度匹配,充分发挥空气弹簧优越的减震性能,提高车辆的舒适性能。

An Air Spring with Adjustable Double Additional Chamb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
本技术属于乘用车悬架用空气弹簧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空气弹簧主要有三种类型:囊式空气弹簧、膜式空气弹簧和袖式空气弹簧。其中,袖式空气弹簧主要应用于轿车、中卡和重卡的驾驶室悬架中的弹性元件(即空气弹簧或其他弹簧)对驾驶员的舒适性起到核心作用,这对弹簧的隔振效果要求比较高,相比螺旋弹簧或钢板弹簧,空气弹簧具有绝对优势,而带可调的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可实现多级刚度可调,根据不同的路况调节车辆减震的舒适性,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可以弥补现有单个附加气室空气弹簧无法实现多级可调的不足。因此,研发可调的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对改善轿车、中卡和重卡的减震效果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具体公开一种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该空气弹簧可实现汽车车身高度、刚度的多级调节,大大增加了空气悬架刚度和阻尼的可调范围,并可依据不同路况进行空气弹簧的刚度匹配,充分发挥空气弹簧优越的减震性能,提高车辆的舒适性能。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包括气囊体,所述气囊体的上端部设有上附加气室组件,所述上附加气室组件上设有进气嘴、进气孔和上电磁阀,所述气囊体的下端部设有下附加气室组件,所述下附加气室组件上设有下电磁阀。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附加气室组件包括上塑料件和上塑料底盖,所述上塑料件与上塑料底盖螺纹连接,所述进气孔置于上塑料件上,所述进气嘴安装在所述进气孔的端口处,所述上塑料底盖中心轴位置设有上节流孔。作为上述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体的上端口通过上压环扣压在上塑料件的底部位置。作为上述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塑料件、上塑料底盖及上电磁阀两两之间接触面均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配合。作为上述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电磁阀连接有上电线接头。与上述上附加气室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本技术中,所述下附加气室组件包括下塑料件和下塑料底盖,所述下塑料件与下塑料底盖螺纹连接,所述上塑料底盖中心轴位置设有下节流孔。作为上述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体的下端口通过下压环扣压在下塑料件的顶部位置。作为上述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塑料件、下塑料底盖及下电磁阀两两之间接触面均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配合。作为上述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电磁阀的底部连接有下电线接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述的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由于设置有上下两个附加气室,通过在满足使用空间以及承载要求的前提下,极大地发挥了双附加气室对本空气弹簧的刚度调节功能,当路况发生急剧变化时,气囊体内的主气室中的气压随之变化,压缩空气进入两附加气室,通过上下两电磁阀控制气压变化,各个气室间的内压值变换,压缩气体由高到底流动,通过上下节流孔时摩擦产生可控制阻尼,从而吸收部分振动能量,起到衰减冲击的作用;本技术所述的双附加气室空气弹簧,附加气室正是通过此原理进行调节空气弹簧的刚度,使得空气弹簧的固有频率变化幅度更加小,进一步改善行驶车辆舒适性。(2)本技术所述的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其有效地采用上下两电磁阀调节气压与对应的节流孔的衰减作用,提高了吸收能量的效率,同时调节阻尼与刚度,满足汽车在通过不同路况时相应的减振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图1是技术所述的可调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上塑料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上塑料底盖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下塑料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下塑料底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包括气囊体1,所述气囊体1的上端部设有上附加气室组件2,气囊体1内部空腔为主气室I,所述上附加气室组件2内部空间为上附加气室II,所述上附加气室组件2上设有进气嘴3、进气孔4和上电磁阀5,所述气囊体1的下端部设有下附加气室组件6,所述下附加气室组件6上设有下电磁阀7。由图1至图3可知,所述上附加气室组件2包括上塑料件21和上塑料底盖22,所述上塑料件21与上塑料22底盖螺纹连接,所述进气孔4置于上塑料件21上,所述进气嘴3安装在所述进气孔4的端口处,所述上塑料底盖22的中心轴位置设有上节流孔221。在本技术中,所述气囊体1的上端口通过上压环8扣压在上塑料件21的底部位置。所述上塑料件21、上塑料底盖22及上电磁阀5两两之间接触面均通过O型密封圈11、12、13密封配合。具体是,所述上塑料底盖22的外螺纹与上塑料件21内螺纹连接处设用O型槽,O型密封圈11受力变形密封;所述上电磁阀5的电线端与上塑胶件21的接触处外壁设有环形槽内装有O型密封圈12,所述上电磁阀5的下端与上塑料底盖22的接触处外壁设有环形槽内装有O型密封圈13,该两O型密封圈12、13受力变形后密封,使上附加气室II被隔断密封,确保其较好的密封性能。在本技术中,所述上电磁阀5上连接有上电线接头10,保证上电磁阀5的工作性能。此外,如图1、图4、图5所示,本技术中,所述下附加气室组件6的组成与上附加气室组件2的结构大致相同,所述下附加气室组件6包括下塑料件61和下塑料底盖62,该上附加气室组件2内部空间为上附加气室III,所述下塑料件61与下塑料底盖62螺纹连接,所述上塑料底盖62中心轴位置设有下节流孔621。此外,所述气囊体1的下端口通过下压环9扣压在下塑料件61的顶部位置,确保结构的稳固性能。在本技术中,为了具有较佳的密封性能,所述下塑料件61、下塑料底盖62及下电磁阀7两两之间接触面也是均通过O型密封圈14、15、16进行密封配合。具体是,所述下塑料底盖62的外螺纹与下塑料件61内螺纹连接处设用O型密封圈14,该O型密封圈14受力变形密封;所述下电磁阀7的电线端与下塑胶件61的接触处外壁设有环形槽内装有O型密封圈15,所述下电磁阀7的上端与下塑料底盖62的接触处外壁设有环形槽内装有O型密封圈16,该两O型密封圈15、16受力变形后密封,使下附加气室组件6被隔断密封,确保其较好的密封性能。在本技术中,所述下电磁阀7的底部连接有下电线接头20,确保下电磁阀7正常使用。以下具体说明本技术所述的的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的工作原理:当路况发生急剧变化时,气囊体1内的主气室I中的气压随之变化,压缩空气进入上下附加气室II和下附加气室III,通过上电磁阀5和下电磁阀7控制气压变化,各个气室间的内压值变换,压缩气体由高到底流动,气体流经过上节流孔221、下节流孔621时摩擦产生可控制阻尼,从而吸收部分振动能量,起到衰减冲击的作用;双附加气室空气弹簧,附加气室正是通过此原理进行调节空气弹簧的刚度,使得空气弹簧的固有频率变化幅度更加小,进一步改善行驶车辆舒适性。通过电磁阀调节气压与节流孔的衰减作用,提高了吸收能量的效率,同时调节阻尼与刚度,满足汽车在通过不同路况时相应的减振效果,使得在满足使用空间以及承载要求的前提下,极大地发挥了双附加气室对本空气弹簧的刚度调节功能,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对本技术的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体,所述气囊体的上端部设有上附加气室组件,所述上附加气室组件上设有进气嘴、进气孔和上电磁阀,所述气囊体的下端部设有下附加气室组件,所述下附加气室组件上设有下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体,所述气囊体的上端部设有上附加气室组件,所述上附加气室组件上设有进气嘴、进气孔和上电磁阀,所述气囊体的下端部设有下附加气室组件,所述下附加气室组件上设有下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附加气室组件包括上塑料件和上塑料底盖,所述上塑料件与上塑料底盖螺纹连接,所述进气孔置于上塑料件上,所述进气嘴安装在所述进气孔的端口处,所述上塑料底盖中心轴位置设有上节流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体的上端口通过上压环扣压在上塑料件的底部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调双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塑料件、上塑料底盖及上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全吴辉亮马国华何江华庞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