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头及涂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406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布头,包括上模头、下模头、设于上模头与下模头之间的出料间隙和泄流机构,出料间隙包括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多段分间隙,泄流机构与分间隙一一对应,泄流机构和分间隙之间通过设于上模头上的第一通道连通,泄流机构能调节分间隙处的流量,以便调节分间隙处的出料量,进而调节基材上涂层的面密度,调节精度高;涂布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测厚装置和涂布头,测厚装置能检测涂层厚度,测厚装置和泄流机构均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提高了涂布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和涂布效率。

Applicator and applica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loth applicator,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head, a lower die head, a discharge clearance and a discharge mechanism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die head and the lower die head. The discharge clearanc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segmented gaps distributed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substrate to be coated. The discharge mechanism corresponds to the segmented gaps one by one. The first channel arranged on the upper die head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discharge mechanism and the segmented gaps. The discharge mechanism can Adjust the flow at the gap, so as to adjust the discharge at the gap, and then adjust the surface density of the coating on the substrate, with high adjustment accuracy; the coa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control system, thickness measuring device and coating head, can detect the coating thickness, and the thickness measuring device and discharge mechanism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system through communication, which improves the automation degree and coating efficiency of the co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布头及涂布装置
本技术属于涂布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涂布头及涂布装置。
技术介绍
涂布工艺广泛应用在轻工造纸、塑料加工、信息材料和电池制造等领域,涂布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因此提高涂布工艺中的涂布质量势在必行。在涂布过程中,为了提高涂布后的基材的性能,需要用涂布机给基材上均匀涂层,但是传统的涂布过程中,涂层面密度的调试大多为人工调试,人工调试不方便,调试的精度有限,难以做到更高精度的调整,调试时间周期长,调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调试人员的经验水平,并且无法根据生产过程中涂层厚度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如果一旦发生异常没有做调整这必将造成大量的浪费。由于这种人工调试涂层面密度的方式存在调整精度有限、调整周期长和浪费原材料的原因,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利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涂布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涂层面密度调节精度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涂布头,包括上模头、下模头和设于所述上模头与所述下模头之间的垫片,所述上模头和所述下模头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模头和所述下模头之间设有出料间隙,还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头上的多个泄流机构,所述上模头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道,所述出料间隙包括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多段分间隙,所述泄流机构与所述分间隙一一对应,所述泄流机构与相应的所述分间隙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泄流机构能调节各分间隙处的流量。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头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出料间隙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出料间隙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出料间隙的一端的孔口大小不超过所述第一腔体的槽口大小。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头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出料间隙的第二腔体,在出料路径上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前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出料间隙的一端的孔口宽度与所述第一腔体的槽面宽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泄流机构可拆卸地设于所述上模头上;当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泄流机构拆卸后,露出的所述第一通道用于连通点胶机构和相应的所述分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垫片设为两种,其中一种所述垫片为第一垫片,另一种所述垫片为第二垫片;整面涂布时,各所述分间隙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泄流机构,所述垫片采用所述第一垫片;点胶涂布时,至少一个所述分间隙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点胶机构,所述垫片采用所述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上设有用于容纳涂布浆料的第一容料腔,所述第一容料腔的一侧开口,所述上模头、所述下模头和所述第一容料腔的侧壁围成所述出料间隙;所述第二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和点胶部,所述垫片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纳涂布浆料的第二容料腔,所述第二容料腔的一侧开口;所述点胶部设于所述垫片本体上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容料腔内,所述点胶部上设有用于点胶至待涂覆基材上的点胶流道;所述上模头、所述下模头、所述点胶部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容料腔的侧壁围成所述出料间隙。进一步地,还包括测厚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测厚装置用于监测涂覆至基材上的涂层的厚度,所述泄流机构和所述测厚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涂布头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泄流机构通过调节分间隙处的流量,使这个分间隙对应的第一通道的泄流量变化,从而达到调节分间隙处的出料量的目的,因此通过调节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多段分间隙的出料量就能调节整个基材上涂层的面密度,达到多段分间隙精细调节的目的,提高涂层面密度调节的精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涂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涂层厚度调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涂布装置,包括浆料输送系统、涂辊和上述任一实施例述及的涂布头,所述浆料输送系统用于为所述涂布头提供浆料,所述涂辊与所述涂布头配合给所述基材涂布浆料,所述浆料输送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点胶机构。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涂布头靠近或远离所述涂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涂布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控制系统能控制浆料输送系统为涂布头提供的进料量来控制涂层的整体厚度,涂辊与涂布头配合能为基材涂层,控制系统控制泄流机构调节其对应的分间隙处的出料量,来调节基材上涂层的面密度,提高了涂布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基材上涂层厚度调节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涂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涂布头的正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涂布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涂布方法的流程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涂布头;11、上模头;111、第一通道;12、下模头;121、第一腔体;122、第二腔体;13、出料间隙;14、泄流机构;15、第一垫片;151、第一容料腔;16、第二垫片;161、垫片本体;162、点胶部;1621、点胶流道;1622、点胶槽;163、第二容料腔;164、涂布段;20、涂辊;21、基材;30、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涂布头进行说明。涂布头10,包括上模头11、下模头12和设于上模头11与下模头12之间的垫片,上模头11和下模头12可拆卸连接,上模头11和下模头12之间设有出料间隙13,还包括设于上模头11上的多个泄流机构14,上模头11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道111,出料间隙13包括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多段分间隙,泄流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涂布头,包括上模头、下模头和设于所述上模头与所述下模头之间的垫片,所述上模头和所述下模头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模头和所述下模头之间设有出料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头上的多个泄流机构,所述上模头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道,所述出料间隙包括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多段分间隙,所述泄流机构与所述分间隙一一对应,所述泄流机构与相应的所述分间隙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泄流机构能调节各分间隙处的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1.涂布头,包括上模头、下模头和设于所述上模头与所述下模头之间的垫片,所述上模头和所述下模头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模头和所述下模头之间设有出料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头上的多个泄流机构,所述上模头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道,所述出料间隙包括沿待涂覆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多段分间隙,所述泄流机构与所述分间隙一一对应,所述泄流机构与相应的所述分间隙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泄流机构能调节各分间隙处的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头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出料间隙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出料间隙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出料间隙的一端的孔口大小不超过所述第一腔体的槽口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头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出料间隙的第二腔体,在出料路径上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前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所述出料间隙的一端的孔口宽度与所述第一腔体的槽面宽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机构可拆卸地设于所述上模头上;当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泄流机构拆卸后,露出的所述第一通道用于连通点胶机构和相应的所述分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涂布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设为两种,其中一种所述垫片为第一垫片,另一种所述垫片为第二垫片;整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林王精华刘宗辉陈贵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