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及包含其的拖拉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1669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及拖拉机,包括:离合器缸体与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转毂的一端套设在输入轴的外侧;离合组件套接在转毂外侧并与动力输出轴相连接,用以实现动力输出轴转速的变化;活塞组件设置于离合器缸体内的腔体中并将腔体分为活塞推力油腔和摩擦片润滑油腔,活塞组件位于容纳腔的一侧与离合组件相连接;配油座合件上连接有制动摩擦片,离合器缸体上设有顶针,动力输出轴的外侧套接有制动压盘,顶针在活塞组件的带动下推动制动压盘,制动压盘与制动摩擦片配合实现动力输出轴的制动;动力输出轴内具有与油腔相连通的强压油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有效的制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A new independent wet power take-off clutch device and its tra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ew independent wet power output clutch device and tractor, which includes: a clutch cylinder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power output shaft; one end of the hub is sleev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input shaft; a clutch component is sleev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hub and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output shaft to realize the change of the speed of the power output shaft; a piston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 the cavity of the clutch cylinder body The cavity is divided into the piston thrust oil cavity and the friction plate lubricating oil cavity. The piston assembly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accommodation cavity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lutch assembly. The oil distribution seat assemb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brake friction plate, the clutch cylinder body is equipped with a thimble, the outer side of the power output shaft is sleeved with the brake pressure plate, and the thimble pushes the brake pressure plate under the drive of the piston assembly. The brake pressure plate and the brake friction plate cooperate to achieve The brake of the power output shaft has a strong pressure oil passage connected with the oil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can brake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reduce labor intensity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及包含其的拖拉机
本技术涉及拖拉机动力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及包含其的拖拉机。
技术介绍
目前,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大多有两种转速,在动力输出轴工作过程中需要变换挡位,非工作状态时需要切断动力。采用现有干式离合器控制动力输出结构需要通过操纵离合操纵系统分离离合器切断发动机动力,再操作换挡手柄改变动力输出轴转速或切断动力,离合操纵沉重,在作业时增加了劳动强度,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及包含其的拖拉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包括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包括:离合器缸体,所述离合器缸体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转毂,所述转毂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输入轴的外侧;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套接在所述转毂外侧并与所述动力输出轴相连接,用以实现所述动力输出轴转速的变化;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设置于所述离合器缸体的腔体中并将所述腔体分为活塞推力油腔和摩擦片润滑油腔,所述活塞组件位于所述摩擦片润滑油腔的一侧与所述离合组件相连接;配油座合件,所述配油座合件上卡接有制动摩擦片,所述离合器缸体上设有顶针,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外侧套接有制动压盘,所述顶针在所述活塞组件的带动下推动所述制动压盘,所述制动压盘与所述制动摩擦片配合实现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制动;所述动力输出轴内具有与所述活塞推力油腔相连通的强压油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活塞组件、顶针、制动压盘和制动摩擦片配合实现动力输出轴制动,能够快速有效的制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还包括制动隔板,所述制动隔板套接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外侧,所述制动摩擦片夹设在所述制动压盘和所述制动隔板之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制动压盘和制动隔板在制动时共同压紧制动摩擦片,增大摩擦力,实现快速制动。进一步,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和弹簧,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所述活塞一侧与所述离合器缸体之间形成所述活塞推力油腔,另一侧与所述离合组件相连接;所述转毂内形成有所述摩擦片润滑油腔,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外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相抵接,另一端具有限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油腔内的强压油减压后,弹簧弹力进一步推动活塞快速回位,避免活塞回位慢、制动效果差。进一步,所述动力输出轴内具有与所述摩擦片润滑油腔相连通的润滑油道,所述转毂的侧壁具有过油孔,所述摩擦片润滑油腔通过所述过油孔与所述离合组件相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润滑油经过润滑油道润滑容纳腔内的零件和离合组件,避免干摩擦、烧结。进一步,所述配油座合件内具有与所述强压油道相连通的强压油进油道,所述配油座合件内具有与所述润滑油道相连通的润滑油进油道。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润滑油和强压油从配油座合件进入动力输出轴的油道,配油座合件与机体固定便于加油,同时进油时可以润滑配油座合件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的转动间隙。进一步,所述制动摩擦片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润滑油道与所述第一间隙相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润滑油经过润滑油道进入第一间隙,润滑制动摩擦片,避免干摩擦。进一步,还包括过油螺栓,所述转毂的内侧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相连接,所述过油螺栓与所述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所述润滑油道通过所述过油螺栓的通孔与所述转毂的内侧腔体相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润滑油通过过油螺栓润滑第一轴承,过油螺栓减小油道直径、控制润滑油量,避免润滑油过多。进一步,所述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配油座合件内,所述润滑油道与容纳所述第二轴承的腔体相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润滑油进入容纳所述第二轴承的腔体,润滑第二轴承。进一步,还包括弹性圆柱销,所述弹性圆柱销套设在所述润滑油道内,所述润滑油道通过所述弹性圆柱销的通孔与容纳所述第二轴承的腔体相连通。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弹性圆柱销内具有通孔,润滑油经过弹性圆柱销润滑第二轴承,弹性圆柱销控制出油量,避免出油过多。一种拖拉机,包括所述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的结构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输入轴,2、转毂,201、过油孔,3、过油螺栓,4、尼龙套,5、摩擦片,6、从动盘,7、橡胶垫,8、活塞,9、顶针,10、活塞外密封圈,11、活塞内密封圈,12、制动压盘,13、制动摩擦片,14、制动隔板,15、配油座密封环,16、配油座合件,17、弹性圆柱销,18、动力输出轴,181、离合器缸体,1811、活塞推力油腔,1812、摩擦片润滑油腔,19、限位圈,20、弹簧,21、箱体,221、润滑油道,222、润滑油进油道,231、强压油道,232、强压油进油道,24、第一轴承,25、第二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包括输入轴1和动力输出轴18,包括:离合器缸体181,所述离合器缸体181与所述动力输出轴18固定连接;转毂2,所述转毂2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输入轴1的外侧;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套接在所述转毂2外侧并与所述动力输出轴18相连接,用以实现所述动力输出轴18转速的变化;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设置于所述离合器缸体181的腔体中并将所述腔体分为活塞推力油腔1811和摩擦片润滑油腔1812,所述活塞组件位于所述摩擦片润滑油腔1812的一侧与所述离合组件相连接;配油座合件16,所述配油座合件16上卡接有制动摩擦片13,所述离合器缸体181上设有顶针9,所述动力输出轴18的外侧套接有制动压盘12,所述顶针9在所述活塞组件的带动下推动所述制动压盘12,所述制动压盘12与所述制动摩擦片13配合实现所述动力输出轴18的制动;所述动力输出轴18内具有与所述活塞推力油腔1811相连通的强压油道231。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活塞组件、顶针、制动压盘和制动摩擦片配合实现动力输出轴制动,能够快速有效的制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具体的,所述转毂2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输入轴1的外侧,转毂2通过花键与输入轴1相连接。具体的,离合器缸体181与所述动力输出轴18焊接固定,离合器(转毂、离合组件、活塞组件和配油座合件可分装总成后直接装入传动系中,实现传动系模块化。具体的,所述动力输出轴18远离转毂2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配油座合件16内并相对配油座合件16转动,所述配油座合件16与所述动力输出轴18之间夹设有配油座密封环15。具体的,所述制动摩擦片13为圆环状,所述制动摩擦片13套设在动力输出轴18的外侧,制动摩擦片13与动力输出轴18之间具有间隙,制动摩擦片13具有沿径向向外凸起的摩擦片定位部,所述配油座合件16具有与所述摩擦片定位部相适配的摩擦片卡槽,摩擦片定位部卡设在摩擦片卡槽内实现所述配油座合件16与制动摩擦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包括输入轴(1)和动力输出轴(18),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合器缸体(181),所述离合器缸体(181)与所述动力输出轴(18)固定连接;转毂(2),所述转毂(2)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输入轴(1)的外侧;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套接在所述转毂(2)外侧并与所述动力输出轴(18)相连接,用以实现所述动力输出轴(18)转速的变化;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设置于所述离合器缸体(181)的腔体中并将所述腔体分为活塞推力油腔(1811)和摩擦片润滑油腔(1812),所述活塞组件位于所述摩擦片润滑油腔(1812)的一侧与所述离合组件相连接;配油座合件(16),所述配油座合件(16)上卡接有制动摩擦片(13),所述离合器缸体(181)上设有顶针(9),所述动力输出轴(18)的外侧套接有制动压盘(12),所述顶针(9)在所述活塞组件的带动下推动所述制动压盘(12),所述制动压盘(12)与所述制动摩擦片(13)配合实现所述动力输出轴(18)的制动;所述动力输出轴(18)内具有与所述活塞推力油腔(1811)相连通的强压油道(2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包括输入轴(1)和动力输出轴(18),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合器缸体(181),所述离合器缸体(181)与所述动力输出轴(18)固定连接;转毂(2),所述转毂(2)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输入轴(1)的外侧;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套接在所述转毂(2)外侧并与所述动力输出轴(18)相连接,用以实现所述动力输出轴(18)转速的变化;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设置于所述离合器缸体(181)的腔体中并将所述腔体分为活塞推力油腔(1811)和摩擦片润滑油腔(1812),所述活塞组件位于所述摩擦片润滑油腔(1812)的一侧与所述离合组件相连接;配油座合件(16),所述配油座合件(16)上卡接有制动摩擦片(13),所述离合器缸体(181)上设有顶针(9),所述动力输出轴(18)的外侧套接有制动压盘(12),所述顶针(9)在所述活塞组件的带动下推动所述制动压盘(12),所述制动压盘(12)与所述制动摩擦片(13)配合实现所述动力输出轴(18)的制动;所述动力输出轴(18)内具有与所述活塞推力油腔(1811)相连通的强压油道(2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动隔板(14),所述制动隔板(14)套接在所述动力输出轴(18)的外侧,所述制动摩擦片(13)夹设在所述制动压盘(12)和所述制动隔板(1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独立湿式动力输出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8)和弹簧(20),所述活塞(8)套设在所述动力输出轴(18)上,所述活塞(8)一侧与所述离合器缸体(181)之间形成所述活塞推力油腔(1811),另一侧与所述离合组件相连接;所述转毂(2)内形成有所述摩擦片润滑油腔(1812),所述弹簧(20)套设在所述动力输出轴(18)的外侧,所述弹簧(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全李建启亓文正赵文科樊建潘龙龙毛学伦李金鹏马滨赵健松兰经伟
申请(专利权)人: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