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行程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68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阀行程传感器,是检测阀柱行程量的阀行程传感器。阀行程传感器,设置有装配于阀的阀柱端部并随阀柱一起运动的被检测体、以覆盖被检测体外侧的方式配置并输出与被检测体的行程量相对应的信号的行程检测部、以及吸收偏心的偏心吸收装置。这种阀行程传感器,可吸收阀柱与行程检测部的偏心,容易加工与组装,而且检测精度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行程传感器,尤其涉及检测阀移动量,阀移动量的补偿调整或可变排量泵、发动机等控制用的阀行程传感器。阀上加设的行程传感器,在阀柱的端部通过棒装配芯件,同时覆盖芯件外的行程检测部装配于阀柱端侧的阀本体的侧面。当对阀进行操作、阀柱运动一定行程时,行程传感器其行程检测部测定芯件位置,并将该测定信号作为阀柱位置信号进行输出。作为此类行程传感器的在先技术,特开平9-303327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阀装置的位置传感器。根据该公报,如图4所示,作为行程传感器的位置传感器60通过装配于阀本体61一侧的盖体62及装配螺栓63进行安装。装配螺栓63,中央部设有轴孔,并与嵌于行程检测部65内侧的内管66的一部分外圆周面配合,在行程检测部65的末端被固定。另外,在装配螺栓63的轴部设有与阀本体一侧所设的安装孔的母螺纹相螺合的公螺纹,设在其外圆周上的圆周槽内嵌有密封圈67。根据上述结构,位置传感器60在调整其输出零点时,放松固定螺母68,以使装配螺栓63相对于安装孔进行转动,旋转装配螺栓63调节其螺入量。这样,可进行调节从相对应芯件69的行程检测部65输出电压的零点。在调整时,对行程检测部65的输出电压实际上可边校验边调节,以易于短时间内进行零点调整。另外,由于在固定螺母68与装配螺栓63间用密封圈67进行密封,所以使调整操作过程中阀本体内的油不发生泄露。上述位置检测器,为减小供给电力且提高检测精度,就必须缩小行程检测部与芯件的间隙,以可靠地检测芯件位置。但是,在特开平9-303327号公报中,其阀柱可自由滑动地支撑于阀本体内,而位置检测器通过盖体装配于阀本体的侧部位置上,因此在阀柱与位置检测器之间易产生偏心,缩小间隙是困难的。该偏心例如由阀本体与盖体间的位置偏离及螺合阀柱上所设的芯件用的螺孔的倾斜所产生。特别是由于芯件与长棒一体形成,必须高精度控制螺孔倾斜,但实现其精度是困难的。该位置检测器,由于阀柱的螺孔的同轴度及螺孔的倾斜,在其前端产生较大的偏心,装配于阀柱上的芯件与位置检测器间易产生偏心,有必要加大间隙。在该位置检测器中,如果缩小间隙,则芯件与内阀内侧发生干涉,会产生部件摩损或损坏芯件,但若增大间隙,则检测精度低,使位置检测器的性能降低。为防止上述问题,必须在阀本体与盖体之间使用定位销,同时减小阀柱的同轴度及螺孔的倾斜来改善偏心,但这样就会提高成本,并且组装工序也变多。另外,阀本体与盖体间在组装时即使对准,但在使用时由于振动等原因也可产生偏心,这种情况同样会产生上述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阀行程传感器,包括装配于阀的阀柱一端并可随阀柱一起运动的被检测体、覆盖被检测体外侧,输出与被检测体的行程量相对应的信号的行程检测部,吸收偏心的偏心吸收装置。这种情况下,最好将上述偏心吸收装置设置于阀柱与行程检测部中间。其次,最好在上述行程检测部上设置同心支撑被检测体的支撑装置。另外,上述偏心吸收装置,最好是由设于阀柱一端的弹簧部、设于阀柱一侧的被检测体的平行部、具有允许偏心的间隙并覆盖被检测体的平行部同时与阀柱的螺钉部相螺合的盖形螺母组成。另外,最好可沿轴心方向移动进行零点调整。由于上述结构,阀行程传感器,即使阀柱与行程检测部发生偏心,但设有使被检测体与行程检测部同轴的偏心吸收装置,可吸收偏心。因此,即使缩小被检测体与行程检测部之间的间隙,阀行程传感器也不会发生干涉,不会有损伤等现象发生,从而提高检测精度。由于阀柱与行程检测部的被检测体间设有偏心吸收装置,因此没有必要提高阀柱与行程检测部间的同轴度,能够降低阀柱及行程检测部等的价格。另外,通过偏心吸收装置连接阀柱与行程检测部可使组装容易。被检测体在阀柱的螺钉部具有允许偏心的间隙,并通过盖形螺母装配,因此仅盖体上装配行程检测部就可吸收偏心并连接阀柱与行程检测部。从而,没有提高部件精度的必要,部件价格低并且组装上也容易。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第1阀行程传感器的侧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第2阀行程传感器的侧剖视图。图4.是现行的位置检测器的侧面剖视图。图中1-阀行程传感器,1A-第1阀行程传感器,1B-第2阀行程传感器,2-阀本体,3-阀柱,4、21-装配螺栓,5-盖体,6-衬筒,7-弹簧,8-护圈,9-盖形螺母,10-行程检测部,11-行程检测器,12-被检测体,12A-第1被检测体,12B-第2被检测体,22-H形联轴器,25-第1弹簧,26-弹簧架,Dm-偏心吸收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阀行程传感器的实施方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首先,基于附图说明图1针对实施例1的阀行程传感器1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阀行程传感器1侧剖视图。如图1所示,阀行程传感器1主要由阀本体2、阀柱3、装配螺栓4、盖体5、衬筒6、弹簧7、护圈8、盖形螺母9及行程检测部10构成。在阀本体2上开设有阀柱孔2a,在阀柱孔2a中,阀柱3可自由滑动地轴间紧密配合地插入,在阀柱3的轴心上开设有螺孔3a,螺孔3a与装配螺栓4相螺合。装配螺栓4,一端设有与螺孔3a相螺合的一端侧螺钉4a,而另一端设有另一端侧螺钉4b,并形成有平坦的另一端侧螺钉4b的端面4c。该另一端侧螺钉4b也可设于阀柱3上,将阀柱3与装配螺栓4一体设置。盖体5装配在自阀柱3一端突出的阀本体2的一端面侧,其内部形成有收容弹簧7、护圈8等部件的有底孔5a。盖体5通过未图示的螺栓装配于阀本体2上。在有底孔5a上设有螺合衬筒6的衬筒6用螺孔5b。在衬筒6外圆周上设有与盖体5相螺合的公螺纹6a,另外,内部开设有阶梯状的中空孔,在其内部设有可自由滑动地支撑的被检测体12的第1孔6b与第2孔6c。在衬筒6的中央部开设有可插入行程检测部10外径的第3孔6e。由于第1孔6b与第2孔6c与第3孔6e以规定的同轴度设置,即使缩小被检测体12与行程检测部10的间隙也不会产生干涉,而且可提高检测精度。在衬筒6的另一端开设有螺合行程检测部10的检测器用螺孔6d。弹簧7一端通过护圈8对接支撑于阀本体2,而另一端对接支撑于盖体5,将阀柱3保持在中立位置。阀柱3可抵抗弹簧7左右运动,从而将来自压力源的流体排至操作机构并使之动作,其行程由行程检测部10检出。盖形螺母9夹持被检测体12并与装配螺栓4相螺合。在盖形螺母9的内侧9a上,在相对于轴心沿垂直方向上设置有允许阀柱3与行程检测部10偏心的间隙Cr。另外,盖形螺母9与装配螺栓4,在轴方向上具有非常小的间隙并夹持被检测体12的平行部12a,被检测体12相对于轴心沿垂直方向可自由移动。盖形螺母9与装配螺栓4的轴方向非常小的间隙,也可对盖形螺母9和装配螺栓4进行调节螺合以便使其具有比平行部12a稍厚的尺寸,另外,也可将比平行部12a稍厚的垫圈插入盖形螺母9与装配螺栓4之间来进行调节。行程检测部10由行程检测器11、被检测体12组成。行程检测器11,例如可使用非接触式差动变压器取出与被检测体12的行程成比例的信号、检测阀柱3的行程量并作为电信号进行输出。行程检测器11,其壳体11a用公螺钉6a与衬筒6相螺合,并且与衬筒6与盖体5的衬筒用螺孔5b相螺合。壳体11a外圆周的前端,插入衬筒6的第3孔6e中,行程检测器11,由第1孔6b与第2孔6c的导引确定与被检测体12的同轴度。为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阀行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于阀的阀柱一端并可随阀柱一起运动的被检测体、覆盖被检测体外侧,输出与被检测体的行程量相对应的信号的行程检测部,吸收偏心的偏心吸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谷真芳堀秀司山元裕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