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压缩单元及制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22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3:18
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包括曲管部和至少一个分隔部,其中,该曲管部至少包含:第一短管部,其位于被压缩流体的流动的最上游侧;第二短管部,其与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并沿与第一短管部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短管部,其位于第一短管部与第二短管部之间,且沿与第一短管部及第二短管部的延伸方向分别不同的方向延伸,该至少一个分隔部在曲管部的内部从第一短管部的至少中途开始延伸至第二短管部的至少中途,将曲管部的内部分隔开,分隔部沿与内切圆所在的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其中,该内切圆在与第一短管部的下游端相比靠上游侧与第一短管部的轴心相切,且与第二短管部的轴心相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压缩单元及制冷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压缩单元及制冷机。
技术介绍
例如涡轮制冷机是被广泛用于大型工厂空调或地区冷暖气设备等的大容量热源设备,已知有将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这类构成设备配置在附近并作为一体而单元化的设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26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涡轮制冷机中,为了高效地配置构成涡轮制冷机的各设备,大多将压缩机配置在蒸发器的上方。因此,蒸发器上部的制冷剂出口与压缩机的吸入口通过例如具有曲管部的配管连接。作为涡轮制冷机中的被压缩流体即制冷剂,在使用所谓的低压制冷剂的情况下,与使用所谓的高压制冷剂的情况相比,由于制冷剂的体积流量增加,因此连接蒸发器与压缩机的配管的管径增大。由于如上所述将压缩机配置在蒸发器的上方,因此连接蒸发器与压缩机的配管的长度较短。另外,由于在该配管中如上所述存在曲管部,因此若该配管的管径增大,则通过曲管部后的制冷剂的流动产生偏差,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压缩机的性能。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压缩机入口处的被压缩流体的流动偏差来防止压缩机的性能降低的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压缩单元及制冷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1)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用吸入配管与压缩机的被压缩流体的吸入侧连接,所述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包括曲管部和至少一个分隔部,其中,所述曲管部将所述被压缩流体的流动方向从第一方向变更为第二方向,该曲管部至少包括:第一短管部,其位于所述被压缩流体的流动的最上游侧;第二短管部,其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并沿与所述第一短管部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短管部,其位于所述第一短管部与所述第二短管部之间,并沿与所述第一短管部及第二短管部的延伸方向分别不同的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在所述曲管部的内部从所述第一短管部的至少中途开始延伸至所述第二短管部的至少中途,将所述曲管部的内部分隔开,所述分隔部沿与内切圆所在的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内切圆在与所述第一短管部的下游端相比靠上游侧与所述第一短管部的轴心相切,且与所述第二短管部的轴心相切。在上述(1)的结构中,能够抑制在压缩机用吸入配管中流动并流入压缩机的被压缩流体的流动偏差,能够防止压缩机的性能降低。即,在被压缩流体在曲管中流动的情况下,由于被压缩流体的惯性而流动在弯曲部的内侧和外侧产生偏差。具体来说,根据流路截面内的区域,被压缩流体的流速产生差异。若产生了这样的偏流的被压缩流体流入压缩机,则无法充分发挥压缩机的性能可能。在上述(1)的结构中,分隔部沿与内切圆所在的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其中,该内切圆在与第一短管部的下游端相比靠上游侧与第一短管部的轴心相切,且与第二短管部的轴心相切。因此,分隔部在成为被压缩流体流路的曲管部中分隔为上述内切圆的半径方向内侧的流路和上述内切圆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流路。因此,分隔部在上述内切圆的半径方向内侧的流路中位于弯曲部的外侧,因而以将被压缩流体的流动方向从第一方向变更为第二方向的方式引导被压缩流体。由此,由于能够抑制流入压缩机的被压缩流体的流动偏差,因此能够防止压缩机的性能降低。(2)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包括与所述曲管部的轴心相比在所述内切圆的中心侧设置的内侧分隔部。根据上述(2)的结构,由于能够抑制流入压缩机的被压缩流体的流动偏差,因此能够防止压缩机的性能降低。即,如上所述,在被压缩流体在曲管中流动的情况下,由于被压缩流体的惯性而流动在弯曲部的内侧和外侧产生偏差,流动方向的变化越急剧,即曲管(流路)的曲率半径越小则流动偏差越大。另外,使连结弯曲部的内侧和外侧的流路的宽度越宽,则在弯曲部的内侧和外侧,流动的偏差越大。在上述(2)的结构中,内侧分隔部与曲管部的轴心相比设置在上述内切圆的中心侧。由此,由内侧分隔部分隔开的曲管部内的流路中的上述内切圆的半径方向内侧的流路宽度比该流路以外的其他流路的宽度窄。即,在上述(2)的结构中,通过减小与上述其他流路相比配置在流动方向的变化急剧的、上述内切圆的半径方向内侧的流路宽度,从而能够抑制该流路中的偏流,能够防止压缩机的性能降低。(3)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2)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曲管部的内部形成有由所述内侧分隔部分隔开且最接近所述内切圆的中心的内侧流路,所述内侧流路的下游端处的流路截面积小于所述内侧流路的上游端的流路截面积。根据上述(3)的结构,由于能够抑制内侧流路出口处的被压缩流体的流速降低,并抑制流入压缩机的被压缩流体的流动偏差,因此能够防止压缩机的性能降低。即,上述内侧流路最接近上述内切圆的中心,因此与其他流路相比,流动方向的变化急剧,从而与其他流路相比具有被压缩流体不易流入且内侧流路中的被压缩流体的流速降低的倾向。但是,根据上述(3)的结构,在内侧流路中,下游端处的流路截面积比上游端的流路截面积小。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在内侧流路的下游侧减小流路面积,从而能够使内侧流路的下游侧的流速上升,因此能够抑制内侧流路出口处的被压缩流体的流速降低,抑制流入压缩机的被压缩流体的流动偏差。由此能够防止压缩机的性能降低。(4)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2)或(3)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包括:所述内侧分隔部;以及外侧分隔部,其相对于所述曲管部的轴心设置在与所述内切圆的中心相反一侧。根据上述(4)的结构,由内侧分隔部分隔开的上述内切圆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流路,通过外侧分隔部进一步被分隔为上述内切圆的半径方向内侧的流路和上述内切圆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流路。即,根据上述(4)的结构,由于曲管部的各流路的宽度变窄,因此能够抑制各流路中的偏流,能够防止压缩机的性能降低。(5)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2)至(4)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延伸至所述第一短管部的上游端。根据上述(5)的结构,至少一个分隔部延伸至最上游侧的短管部即第一短管部的上游端,因此分隔部能够以将被压缩流体的流动方向从第一方向变更为第二方向的方式有效地进行引导。由此,由于能够抑制流入压缩机的被压缩流体的流动偏差,因此能够防止压缩机的性能降低。(6)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2)至(5)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短管部的下游端。根据上述(6)的结构,至少一个分隔部延伸至与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的短管部、即作为最下游侧的短管部的第二短管部的下游端,因此分隔部能够以将被压缩流体的流动方向从第一方向变更为第二方向的方式有效地进行引导。由此,由于能够抑制流入压缩机的被压缩流体的流动偏差,因此能够防止压缩机的性能降低。(7)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2)至(6)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与所述第一短管部的上游端相比向所述被压缩流体的流动的上游侧突出。根据上述(7)的结构,突出部能够对与第一短管部的上游端相比更靠上游侧的被压缩流体的流动进行引导,抑制第一短管部上游侧的流动偏差,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内的被压缩流体的偏流。由此,由于能够抑制流入压缩机的被压缩流体的流动偏差,因此能够防止压缩机的性能降低。(8)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7)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其与压缩机的被压缩流体的吸入侧连接,其中,所述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包括曲管部和至少一个分隔部,所述曲管部将所述被压缩流体的流动方向从第一方向变更为第二方向,所述曲管部至少包括:第一短管部,其位于所述被压缩流体的流动的最上游侧;第二短管部,其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并沿与所述第一短管部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短管部,其位于所述第一短管部与所述第二短管部之间,并沿与所述第一短管部及第二短管部的延伸方向分别不同的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在所述曲管部的内部从所述第一短管部的至少中途开始延伸至所述第二短管部的至少中途,将所述曲管部的内部分隔开,所述分隔部沿与内切圆所在的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内切圆在与所述第一短管部的下游端相比靠上游侧与所述第一短管部的轴心相切,且与所述第二短管部的轴心相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27 JP 2017-0613331.一种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其与压缩机的被压缩流体的吸入侧连接,其中,所述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包括曲管部和至少一个分隔部,所述曲管部将所述被压缩流体的流动方向从第一方向变更为第二方向,所述曲管部至少包括:第一短管部,其位于所述被压缩流体的流动的最上游侧;第二短管部,其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并沿与所述第一短管部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三短管部,其位于所述第一短管部与所述第二短管部之间,并沿与所述第一短管部及第二短管部的延伸方向分别不同的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在所述曲管部的内部从所述第一短管部的至少中途开始延伸至所述第二短管部的至少中途,将所述曲管部的内部分隔开,所述分隔部沿与内切圆所在的假想平面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内切圆在与所述第一短管部的下游端相比靠上游侧与所述第一短管部的轴心相切,且与所述第二短管部的轴心相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包括与所述曲管部的轴心相比在所述内切圆的中心侧设置的内侧分隔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其中,在所述曲管部的内部形成有由所述内侧分隔部分隔开且最接近所述内切圆的中心的内侧流路,所述内侧流路的下游端处的流路截面积小于所述内侧流路的上游端的流路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包括:所述内侧分隔部;以及外侧分隔部,其相对于所述曲管部的轴心设置在与所述内切圆的中心相反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用吸入配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部延伸至所述第一短管部的上游端。6.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贺淳末光亮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