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688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一流量控制装置中,一流体压力从一计量孔的下游被引入到一滑阀的后室,而滑阀中的释压阀是预先组装的。一释压阀分组件的前段部分压配合入滑阀上的一孔中,并且通向滑阀的后室,以使在释压阀壳体中的一阀体的容纳室连通于一旁路。设置在一杆中的一连通路径通过释压阀分组件的外面连通到滑阀的后室。释压阀壳体被容纳在滑阀中的接收孔中,并且一在释压阀壳体和容纳室之间的圆筒形室用作连通路径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量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通过一计量孔把从一油泵泵出的流体油提供给一液压操作装置例如动力转向装置,并且把多余的流体通过一旁路返回该油泵。
技术介绍
在流量控制装置的已有技术中,有一公布号为2002-168358的日本专利涉及到流量控制装置。此公布揭示了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它用于把从油泵中泵出来的工作流体通过一计量孔提供给一液压操作装置并通过计量孔上、下游之间的压力差把多余的流体返回给油泵。此揭示的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形成在一滑阀上的一中空的杆和一形成在一连接器开口及该杆之间的计量孔,所述杆通过连接器的开口以把计量孔下游的工作流体压力通过一在杆中的连通路径引入位于滑阀的相对端的一压力室。按照此已有技术,不需要用在流量控制阀壳体中的连通路径,因为计量孔下游的流体压力通过一在杆中的连通路径而被引入到位于滑阀的相对端的一压力室中。因此,该流量控制阀壳体的尺寸可以变小,并且流量控制阀的壳体的钻孔工作以及塞进操作,例压配一球到钻孔中以密封流体的操作可以省略。结果,流量控制装置的组装效率可以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可靠性,因为不会有工作流体泄漏到流量控制装置的外面。这样的一种流量控制装置需要一释压机构以当液压操作装置中的液压达到一预定阈值压力时,通过降低在滑阀相对端的室中的流体压力以及缩回滑阀而保护油泵不会承受太大的负荷。然而,在上述的已有技术中,上述释压机构需要复杂的结构,例如一环形的座阀等等,因为在计量孔的下游和在滑阀相对端的室之间提供一流体压力的连通路径的杆是沿着滑阀的中心线设置在从计量孔下游到滑阀的相对端的室的一个区域中的。此外,还不能使用预先分组装的释压阀。所以该流量控制装置的装配过程变得非常复杂,因为在组装成流量控制装置之后,必须进行释放压力的调节和设定工作,从而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量控制装置,以通过预先分组装一设置在滑阀中的释压阀以及在释压阀的轴向区域中,在释压阀之外设置一到滑阀的后室的流体压力连通路径而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流量控制装置,该装置用一圆筒形室提供一压力连通路径,该圆筒形室设置在一释压阀壳体和一在滑阀上的接收孔之间路径。该接收孔设置在滑阀的后侧,其直径大于释压阀壳体的外直径。在接收孔的底面中心提供一压配孔,释压阀壳体的前段被压配合入该压配孔中。至少一部分释压阀分组件容纳在接收孔中,并且该圆筒形室是设置在接收孔和压力阀分组件之间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流量控制装置,该装置通过压配入到滑阀的压配孔中的释压阀壳体的前段的外圆周上的一连通槽而提供一到圆筒形室的压力连通路径。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流量控制装置,该装置通过一设置在滑阀中的连通路径而提供一到圆筒形室的压力连通路径。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流量控制装置,该装置提供一具有凹部的滑阀,凹部的外直径小于滑阀的外直径。该凹部位于轴向的至少一个区域,在那里,释压阀分组件的前段是压配合到可滑动地插入流量控制阀孔中的滑阀上的。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个目的提供一流量控制装置,该装置提供一释压阀壳体,它的前段的外直径小于其它段。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装置主要包括一壳体,它提供流量控制阀孔及一形成在流量控制阀孔的轴向的中间部分并连通到流量控制阀孔的旁路;一滑阀,它可滑动地插入流量控制阀孔中以打开和关闭在连接到流量控制阀孔的一流体引入室和旁路之间的流体连通,并形成滑阀的一后室以及滑阀的一前室,在那里,工作流体从一油泵引入,并且该滑阀被推动到滑阀的前室的一侧以关闭到旁路的连通;一开孔,它与流量控制阀孔同轴地形成在一部件上,此部件在滑阀的前室侧的一侧处一体设置在壳体上,并且该开孔把滑阀的前室连通到壳体的一个出口;一与滑阀同轴地形成的杆,它以一个间隙穿过开口而在开孔和杆之间形成一计量孔;一沿轴向通过杆中的连通路径,它把滑阀的后室连通到壳体的出口;一释压机构,它通过将在滑阀后室的高压释放到旁路中去而保护油泵使它不承受太大的负荷;其中,释压机构包括一释压阀壳体及一阀体,该阀体被弹性地压到与阀座件一体形成的一阀座面上,并且该释压机构是预先作为一释压阀分组件而组装的,与释压阀壳体的阀座件的一侧相对的前段被压配入通向滑阀的后室的压配孔中,以使接受在释压阀壳体中一阀体的室与旁路路径相连通,并且该连通路径通过释压阀分组件的外面连通到滑阀的后室。按照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流量控制装置的组装过程可以简化并且释压阀分组件的释放压力可以预先设定,所以流量控制装置的生产成本可以降低。此外,一连通路径通过释压阀分组件的外面被连通到滑阀的后室。所以,当释压阀分组件预先提供在释压阀壳体中时,滑阀的后室可以连通到一壳体的出口的一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是用一圆筒形室提供一压力连通路径,该圆筒形室设置在一释压阀壳体和一滑阀中的接收孔之间。该接收孔设置在滑阀的后侧,其直径大于释压阀壳体的外直径。一压配孔设置在接收孔的底面的中心且释压阀壳体的前段被压配入压配孔中。至少一部分释压阀分组件容纳在接收孔中而提供在接收孔和释压阀分组件之间的圆筒形室。所以,容纳释压阀分组件的滑阀可以缩短接收孔的长度,从而流量控制装置的尺寸可以减小。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是,一连通路径通过一设置在一释压阀壳体的一前段的外圆周上的连通槽连通到圆筒形室。该连通槽易于形成,从而制造成本可以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是,一连通路径是通过一形成在滑阀中的连通路径连通到一圆筒形室的。连通路径的长度可以缩短,因此生产成本可以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方面是,一其外直径小于滑阀的其它部分的外直径的凹部设置在一滑阀的外圆周上。该凹部至少设置在一压配合到滑阀的一压配孔中的释压阀壳体的一前段的轴向区域。在把释压阀壳体的前段部分压配合到滑阀的压配孔中以后,由于压配合变形使对应于压配合部分的滑阀的外直径的增加可能发生,此外,由于滑阀的外圆周和流量控制阀孔之间的间隙的减小,有可能对滑阀的滑动产生坏的影响。然而,按照本专利技术,当将释压阀分组件的前段压配合时,滑阀的外直径由于凹部的功能而不会增加,因此,由于滑阀和流量控制阀孔之间的间隙的减小而对滑阀的滑动产生不利影响不可能产生,因为凹部具有比其它部分小的外直径。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个方面是,一释压阀壳体的前段部分的外直径小于释压阀壳体的其它段。按照本专利技术,释压阀壳体的前段部分压配合处的外壁厚度可以增加释压阀壳体的前段的小直径的量。所以,由于压配合变形而使滑阀的外直径的增加可以被抑制,从而使由于压配合变形而对滑阀滑动造成坏影响的可能性可以进一步减小。附图说明图1是一流量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一流量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其中一流量控制装置主要包括一壳体10,一可滑动地插入一形成在壳体10中的流量控制阀孔11,以及一设置在滑阀20中的释压阀分组件40,用以保护油泵使其免受过大的负荷。壳体10形成有一油泵的壳体(未示)。长而细的细长形流量控制阀孔11形成在壳体10中,其一端是敞开的。一连接器15流体密封地拧到流量控制阀孔11开口上。在向流量控制阀孔11凸伸出的一侧,一开口16与流量控制阀孔11同轴地形成在连接器15上。一出口19在开口16的相对端设置在连接器15上。一旁路13设置在流量控制阀孔11的轴向中间部分,且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它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提供一流量控制阀孔及一连通到所述流量控制阀孔的轴向的中间部分的旁路;    一滑阀,它可滑动地轴向插入所述流量控制阀孔中以打开和关闭在连通到所述流量控制阀孔的一流体引入室和所述旁路之间的连通,该滑阀提供所述的滑阀的一后室及所述滑阀的一前室,工作流体从油泵被引入该室,并且该滑阀被推向所述滑阀的所述前室侧以关闭到所述旁路的连通;    一开孔,它与流量控制阀孔同轴地设置在一部件上,该部件在所述滑阀的前室一侧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该开孔把所述滑阀的所述前室连通到所述壳体的一出口;    一与所述滑阀同轴并一体设置的杆,它以一间隙穿过所述开口,并且在所述开口和所述杆之间提供一计量孔;    一轴向通过所述杆的连通路径,它提供在所述滑阀的所述前室和所述壳体的所述出口之间的一连通路径;    一容纳在所述滑阀中的释压机构,它把所述滑阀的后室中的高压释放到所述旁路而保护所述油泵使之不受过重的负荷;    其中,所述释压机构包括一释压阀壳体及被弹性地推向设置在所述释压阀壳件上的一阀座件的阀座面;    所述释压机构预先组装成一释压阀分组件;    在所述释压阀壳体上位于阀座件的相对侧的一前段部被压配入一通向所述滑阀的所述后室的一压配孔中,以使在所述释压阀壳体中的所述阀体的一容纳室连通到所述旁路;以及    所述连通路径通过所述释压阀分组件的外部连通到所述滑阀的所述后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典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