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CD19纳米抗体的制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412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1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D19的纳米抗体的VHH链,包括框架区FR和互补决定区CDR,公开了框架区FR选自下组的FR的氨基酸序列和互补决定区CDR氨基酸序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CD19纳米抗体,还公开了一种DNA分子,它编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CD19的纳米抗体的VHH链或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CD19纳米抗体,还公开了一种宿主细胞,它可以表达CD19的纳米抗体,还公开了该CD19纳米抗体用于检测CD19的用途。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布的纳米抗体基因序列及宿主细胞,该纳米抗体能够在大肠杆菌内高效表达,应用于CD19检测试剂及生物制药的研发。

Preparation of anti-CD19 nano anti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CD19纳米抗体的制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或生物制药
,涉及针对于CD19的纳米抗体及其编码序列。
技术介绍
1989年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Muyldermans偶然发现骆驼血液中有半数的抗体是天然缺失轻链。4年后,与其导师Hamers教授在Nature发文阐述了该类重链抗体特性。源于骆驼的SdAb,即纳米抗体(Nanobody,Nb),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KD,其内部存在二硫键,表面有大量亲水残基,对热和pH值有较强的抵抗力。具有常规单域抗体无法比拟的水溶性和构象稳定性。这种单体结构域能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地与抗原结合,从而中和或者封闭相对隐蔽的抗原表位。凭借以上特性,Nb较之常规单域抗体收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认可。随着1994年第一个Nb的氨基酸序列测定以后,便进入了对Nb结构、特性和生产、应用的探索与开发研究阶段,纳米抗体技术的研发也将大大提高人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血液系统常见恶性疾病之一,B细胞系ALL(B-ALL)占ALL的70%-80%,在儿童恶性血液病中尤为多见。目前成人ALL的疗效较差、生存期较短,单独应用联合化疗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需要结合骨髓移植、生物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研究表明,ALL白血病细胞表面免疫共刺激分子B7.1表达低下或缺乏,是导致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机体细胞毒性T细胞(CTL)有效地识别杀伤,从而逃逸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几乎所有的B-ALL病例均高表达CD19表面抗原。因此可以利用CD19表面抗原作为ALL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标记,构建抗CD19纳米抗体-B7.1融合蛋白、表达融合蛋白,通过融合蛋白中抗CD19纳米抗体,将B7.1结合到ALL白血病细胞表面,刺激肿瘤特异性CTL细胞活化,从而起到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CD19的纳米抗体,同时提供该纳米抗体的编码序列及该纳米抗体在制备检测的应用。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针对CD19重链抗体VHH,包括框架区FR和互补决定区CDR,所述框架区FR选自下组的FR的氨基酸序列:SEQIDNO:1所示的FR1,SEQIDNO:2所示的FR2,SEQIDNO:3所示的FR3,SEQIDNO:4所示的FR4。所述互补决定区CDR选自下组的CDR的氨基酸序列:SEQIDNO:5所示的CDR1,SEQIDNO:6所示的CDR2,SEQIDNO:7所示的CDR3。优选地,所述的CD19纳米抗体的VHH链,它具有SEQID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一种针对CD19重链抗体VHH,此抗体特异性识别CD19抗原,包括一条具有SEQIDNO:8所示氨基酸序列的VHH链。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DNA分子,它编码选自下组的蛋白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CD19重链抗体VHH。优选地,所述的DNA分子,其特征在于,它具有选自下组的DNA序列:SEQIDNO:9。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将血液中提取的CD19免疫新疆单峰驼,随后利用该骆驼外周血淋巴细胞建立了针对于CD19的纳米抗体基因库,试验中将CD19偶联在酶标板上,以此形式的抗原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免疫性的纳米抗体基因库(骆驼重链抗体噬菌体展示基因库),从而获得了针对CD19特异性的纳米抗体基因,将此基因转至大肠杆菌中,从而建立了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纳米抗体株。附图说明图1是用噬菌体的酶联免疫方法(ELISA)筛选特异性单个阳性克隆的模式图;其中1是将CD19蛋白偶联在酶标板上,2是纳米抗体,3是鼠抗HA抗体,4是山羊抗小鼠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体,5是碱性磷酸酶显色液。图2是表达的CD19纳米抗体,经镍柱树脂凝胶亲和层析纯化后的SDS-PAGE的电泳图;其中泳道1是蛋白分子标准,其余泳道是250毫摩尔咪唑洗脱液所洗脱下来的纳米抗体,结果显示CD19纳米抗体经过该纯化过程,其纯度可达到95%以上。图3是CD19纳米抗体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耐受性检测。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首先将CD19的可溶性蛋白作为抗原免疫一只新疆单峰驼,经过5次免疫之后提取该单峰驼外周血淋巴细胞并构建了CD19特异的单域重链抗体文库。将CD19偶联在NUNC酶标板上,展示蛋白质的正确空间结构,使得CD19的抗原表位得以暴露出来,以此形式的抗原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CD19免疫性的纳米抗体基因库(骆驼重链抗体噬菌体展示基因库),而获得了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纳米抗体株。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针对于CD19的纳米抗体文库的构建:(1)首先合成抗原CD19,用于免疫所用的CD19的浓度为500μg/mL,每次免疫将0.5mgCD19与弗氏佐剂等体积混合,免疫一只新疆单峰驼(句容圣龙家畜养殖厂),每周一次,共免疫5次,除第一次使用完全的弗氏佐剂(购自sigma),剩余几次全部使用弗式不全佐剂(购自sigma),免疫过程中刺激B细胞表达抗原特异性的纳米抗体。(2)5次免疫结束后,提取骆驼外周血淋巴细胞100mL并提取总RNA参照QIAGEN公司提供的RNA提取试剂盒。(3)按照Super-ScriptIIIFIRSTSTRANDSUPERMIX试剂盒说明书,将提取的RNA反转录成cDNA。用巢式PCR扩增重链抗体的可变区片段:第一轮PCR:上游引物:GTCCTGGCTGCTCTTCTACAAGGC下游引物:GGTACGTGCTGTTGAACTGTTCC扩增重链抗体引导肽和抗体CH2之间的片段,54℃退火,25个循环;结果显示该片段的大小约为700bp,即纳米抗体基因电泳带约为700bp。第二轮PCR:以第一轮PCR产物作模板,上游引物:GATGTGCAGCTGCAGGAGTCTGGRGGAGG下游引物:GGACTAGTGCGGCCGCTGGAGACGGTGACCTGGGT扩增重链抗体FR1区和长、短铰链区之间的片段(长片段和短片段),60℃退火,17个循环,回收目的片段,结果显示该片段的大小约为500bp,即纳米抗体基因电泳带约为500bp。(4)使用限制性的内切酶(购自NEB)PstI及NotI酶切20μgpComb3噬菌体展示载体(Biovector供应)及10μgVHH并用T4DNA连接酶(购自TaKaRa公司)连接两个片段。(5)将连接产物电转化至电转感受态细胞TG1(北京神州红叶科技有限公司)中,构建CD19的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并测定库容,库容的大小为3.1×108。与此同时,通过菌落PCR检测引物使用第二轮PCR引物,Tm55℃。文库构建完成后,为检测文库的插入率,随机选取24颗克隆做菌落PCR。结果显示插入率已达到90%以上。实施例2针对CD19的纳米抗体筛选过程:(1)将溶解在PBS中的100μg/mL的CD19包被在NUNC酶标板上,4℃放置过夜,同时设立负对照。(2)第二天两个孔中分别加入200μL1%牛奶,室温封闭2小时。(3)2小时后,加入100μL噬菌体(8×1011tfu免疫骆驼纳米抗体噬菌展示基因库),在室温下作用1小时。(4)用PBST(PBS中含有0.05%吐温20)洗5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CD19纳米抗体的VHH链,包括框架区FR和互补决定区CDR,所述框架区FR选自下组的FR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所示的FR1,SEQ ID NO:2所示的FR2,SEQ ID NO:3所示的FR3,SEQ ID NO:4所示的FR4;所述互补决定区CDR选自下组的CDR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5所示的CDR1,SEQ ID NO:6所示的CDR2,SEQ ID NO:7所示的CDR3。

【技术特征摘要】
1.CD19纳米抗体的VHH链,包括框架区FR和互补决定区CDR,所述框架区FR选自下组的FR的氨基酸序列:SEQIDNO:1所示的FR1,SEQIDNO:2所示的FR2,SEQIDNO:3所示的FR3,SEQIDNO:4所示的FR4;所述互补决定区CDR选自下组的CDR的氨基酸序列:SEQIDNO:5所示的CDR1,SEQIDNO:6所示的CDR2,SEQIDNO:7所示的CDR3。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英斌张晴晴焦力姚紫娟孙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东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