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中电路板的布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713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中电路板的布局结构,包括移动电源本体以及外壳,移动电源本体与外壳通过滑槽与滑动部配合连接,移动电源本体内设置有控制充放电的电路板,电路板的上部设有依次横向分布的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持续为外部终端设备进行供电,另外大容量的电池可进行大功率的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边充边放的功效,散热效果好;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进行个性化的logo定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电源中电路板的布局结构
本技术主要涉及的是电子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移动电源中电路板的布局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不断地发展,电子产品不断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由于人们的出行在外,并不能及时找到充电插座进行充电,因此,移动电源应运而生。现有的移动电源仅支持普通的充电,由于充电电流小,电池容量大,导致充电时间超长,一般为8-10个小时,不能满足人们出行在外的要求;而且USB输出功率小,不能支持市场上大电流的终端设备;另外,现有的移动电源并不能满足边为终端设备充电同时本身也进行充电,为使用者造成不便。以上不足,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电源中电路板的布局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移动电源中电路板的布局结构,包括移动电源本体以及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与所述外壳通过滑槽与滑动部配合连接,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内设置有控制充放电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上部设有依次横向分布的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的左侧设置有充电管理芯片,右侧设置有纵向排列的第二二极管与MOS管,正下方设置有MCU,所述MOS管的下方设置有纵向分布的第一锂电池保护芯片、第三锂电池保护芯片及第二锂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右侧为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三三极管及第七三极管,所述第七三极管的下方设置有主控芯片,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右侧设置有纵向排列的第三二极管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下方设置有纵向排列的第五三极管、第四二极管及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右侧为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的下方设置有横向排列的第六三极管及第四三极管。根据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包括一个底板以及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显示板、第二显示板以及所述滑槽,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的内部安装有显示条,所述显示条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显示板以及所述第二显示板的位置对应,所述显示条上设置有logo,所述显示条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电路板为所述显示条供电;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显示孔、第二显示孔以及所述滑动部,所述第一显示孔与所述第一显示板对应,所述第二显示孔与所述第二显示板对应,所述滑动部配合所述滑槽将所述移动电源本体与所述外壳相连。根据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电路板的上部设有发光件以及开关,所述开关控制所述发光件以及所述显示条,所述发光件上扣合安装有遮光壳。根据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遮光壳上设有散光片。根据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口为MicroUSB输入,所述第二连接口为Type-C输入/输出,所述第三连接口为USB输出。根据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底板内安装有若干电池,所述电池为所述电路板供电。根据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电池为18650高容量铝离子电池,且所述电池的数量为三节。根据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显示条包括背光板以及置于其上的镜片,所述背光板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logo位于所述镜片上。根据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两个长度及大小相同的滑条,所述滑条的横截面呈“C”字形,且两个所述滑条呈均匀对称分布。根据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其特征还在于,所述侧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口位置对应。根据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其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有大容量的电池,可以持续为外部终端设备进行供电,以便更长时间的使用,亦增强了实用性,另外大容量的电池还可以进行大功率的输出,以便支持大电流的终端设备;本技术PCB板的设计不仅紧凑了元件的排列,增强了PCB板的使用效率,还具有边充边放的功效,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充电的时间,为使用者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此外,本技术可以进行个性化的logo定制,一定程度上为本移动电源进行了外观美化,并标记有特定的logo,使用方便,不易混淆,提供了区分的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即为本技术正面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分布图。图2即为本技术背面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分布图。图3即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即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5即为本技术移动电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即为本技术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即为本技术Type-C输入/输出及MicroUSB输入的电路图。图8即为本技术USB输出的电路图。图9即为本技术主控芯片的电路图。图10即为本技术发光件的控制电路图。在图中:1.外壳;11.第一显示孔;12.第二显示孔;13.滑条;2.移动电源本体;21.底板;211.第一显示板;212.第二显示板;213.滑槽;22.侧板;23.显示条;24.电路板;241.发光件;242.开关;243.第一连接口;244.第二连接口;245.第三连接口;25.遮光壳;26.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6所示,一种移动电源中电路板的布局结构,包括移动电源本体2以及外壳1,移动电源本体2与外壳1通过滑槽213与滑动部配合连接,移动电源本体2内设置有控制充放电的电路板24,电路板24的上部设有依次横向分布的第一连接口243、第二连接口244以及第三连接口245,第一连接口243的左侧设置有充电管理芯片(U2),右侧设置有纵向排列的第二二极管(D2)与MOS管(Q8),正下方设置有MCU,MOS管(Q8)的下方设置有纵向分布的第一锂电池保护芯片(U4)、第三锂电池保护芯片(U6)及第二锂电池保护芯片(U5),第二二极管(D2)的右侧为第二连接口244,第二连接口244的下方设置有第三三极管(Q3)及第七三极管(Q7),第七三极管(Q7)的下方设置有主控芯片(U1),第二连接口的右侧设置有纵向排列的第三二极管(D3)及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下方设置有纵向排列的第五三极管(Q5)、第四二极管(D4)及第七二极管(D7),第五三极管(Q5)的右侧为第三连接口2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源中电路板的布局结构,包括移动电源本体以及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与所述外壳通过滑槽与滑动部配合连接,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内设置有控制充放电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上部设有依次横向分布的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的左侧设置有充电管理芯片,右侧设置有纵向排列的第二二极管与MOS管,正下方设置有MCU,所述MOS管的下方设置有纵向分布的第一锂电池保护芯片、第三锂电池保护芯片及第二锂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右侧为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三三极管及第七三极管,所述第七三极管的下方设置有主控芯片,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右侧设置有纵向排列的第三二极管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下方设置有纵向排列的第五三极管、第四二极管及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右侧为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的下方设置有横向排列的第六三极管及第四三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中电路板的布局结构,包括移动电源本体以及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与所述外壳通过滑槽与滑动部配合连接,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内设置有控制充放电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上部设有依次横向分布的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的左侧设置有充电管理芯片,右侧设置有纵向排列的第二二极管与MOS管,正下方设置有MCU,所述MOS管的下方设置有纵向分布的第一锂电池保护芯片、第三锂电池保护芯片及第二锂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右侧为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三三极管及第七三极管,所述第七三极管的下方设置有主控芯片,所述第二连接口的右侧设置有纵向排列的第三二极管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下方设置有纵向排列的第五三极管、第四二极管及第七二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右侧为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的下方设置有横向排列的第六三极管及第四三极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中电路板的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包括一个底板以及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显示板、第二显示板以及所述滑槽,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的内部安装有显示条,所述显示条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显示板以及所述第二显示板的位置对应,所述显示条上设置有logo,所述显示条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电路板为所述显示条供电;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显示孔、第二显示孔以及所述滑动部,所述第一显示孔与所述第一显示板对应,所述第二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海飞叶良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斯莱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