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及动力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64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及动力盖板,该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由至少两层相互并联且平行层叠设置的连接分片构成,且各连接分片包括极柱承载连接板,以及位于极柱承载连接板的两相对侧的极耳连接板;且因层叠设置下的各极耳连接板的延展长度,由外层至内层逐渐变小;各连接分片初始状态下极柱承载连接板和极耳连接板处于同一平面内;翻转状态下各极耳连接板与各极柱承载连接成夹角设置;装配状态下各极耳连接板平行于各极柱承载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通过对极耳连接板翻折,显著减小内层和外层连接分片之间的作用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较高的电池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及动力盖板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安装有该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的动力盖板。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能源的储量已岌岌可危。现在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尤其是汽车行业,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研发并制造电动汽车,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及能量来源,其存储能力决定了汽车的续航里程,因此,动力电池更是现在研究的重点。动力电池的存储单元即为电芯,常用的锂离子电芯由盖板、铝壳、卷芯构成。其主要结构件都集成在电芯盖板上,其中的连接片一般为金属软连接,其作用是连接盖板和卷芯,将卷芯的电流导出到盖板上,并带有短路熔断结构,一般的金属软连接为双层或者多层铜铝片叠层结构,且双层或多层连接片的每层的长度都相同。传统的电芯连接片大多是内外层等长的双层连接片设计,现今随着电池包所采用的电芯容量的增加,电芯厚度越来越大,单个电芯中卷芯的数量越来越多,单个卷芯的厚度越来越大,传统的内外层等长的连接片折弯的设计越来越难以实现。另外,传统的折弯连接片由于极耳厚度增加使得连接片折弯时错层越来越严重,造成连接片折弯时越来越困难;同时,由于连接片内外层的设计长度是相同的,造成连接片折弯时随着连接片分层的厚度越来越大,折弯后内外层之间的应力也越来越大,连接片内层由于受到压缩发生折叠,增加了连接片折弯后的厚度,压缩了卷芯的空间,降低了电芯的能量密度;同时由于内外层之间应力增加连接片折弯后回弹同样增大,增加了连接片压极耳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以提高电池连接片翻折的效果和便利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由至少两层相互并联且平行层叠设置的连接分片构成,各所述连接分片包括:极柱承载连接板,被构造成平面状;因至少两层所述连接分片的层叠,使得位于外层的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构成与极柱的固连;极耳连接板,位于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的两相对侧,并与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一体成型,以构成与极耳的连接;因层叠设置下的各所述极耳连接板的延展长度,由外层至内层逐渐变小;各所述连接分片具有使得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和所述极耳连接板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初始状态;将初始状态的各所述连接分片层叠时,将各所述极耳连接板相对于各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翻折成夹角设置的翻折状态;以及基于所述翻折状态而继续将各所述极耳连接板相对于各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翻折至平行设置的装配状态,于所述装配状态时,各层所述极耳连接板的自由端平齐。进一步地,于各所述连接分片的初始状态时,各所述连接分片呈U形。进一步地,层叠状态的、位于外层的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和所述极柱焊接固连。进一步地,于所述连接分片的翻折状态时,所述极耳连接板和所述极耳焊接相连。进一步地,于所述连接分片的翻折状态时,所述极耳连接板和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的夹角为直角。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通过设置各连接分片上极耳连接板的延展长度由外层到内层逐渐变小,可在对极耳连接板翻折时,显著减小内层和外层连接分片之间的作用力,因而较传统的电池连接片的翻折更加方便,且连接分片翻转后的反弹小,可有效防止因连接片压极耳而造成的短路风险,进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内层的连接分片不会因压缩而发生折叠现象,可降低连接片整体的高度,增加电芯内部卷芯的高度,进而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此外,内层和外层连接分片的长度差,可基于卷线的极耳厚度计算得出,从而不受卷芯厚度的限制,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2)连接分片呈U形,以防止连接片阻挡盖板上的通气孔,而影响电池的通气。(3)极柱承载连接板与极柱焊接固连,可将盖板和连接片提前组合起来,减少电芯组装环节,提高电芯生产效率,并有效降低因连接片与盖板之间焊接不良而造成的不合格品的数量。(4)极耳连接板和极耳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的连接效果好,且在连接片翻转状态焊接时,连接片与焊接设备直接接触进行焊接,从而保护极耳,避免焊接过程中极耳的破损,因此,在焊接时无需增加对极耳进行保护的焊接保护片,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降低生产成本。(5)极耳连接板和极柱承载连接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便于与极耳接触后翻折成平行设置的装配状态,同时,其结构简单,可提高生产加工效率。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盖板,包括盖板主体,设置在盖板主体上的极柱,所述盖板主体上装配有前述的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本技术所述的动力盖板,通过采用前述的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可提高连接片的使用效果和生产效率,进而显著提高盖板与卷芯之间的连接效果,且可提升电芯的能量密度,同时,消除因内外层连接板之间由于应力造成的连接片翻折失效,最大程度的降低由此造成的连接片压极耳短路的风险。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连接片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连接片翻折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图4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连接片与极柱焊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连接片与极耳焊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连接片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二所述的电池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二所述的电池盖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片,101-极柱承载连接板,102-极耳连接板,103-预留弧形段;2-卷芯,201-极耳;3-极柱;4-盖板,401-盖板主体,402-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由至少两层相互并联且平行层叠设置的连接分片构成,且各连接分片包括平面状的极柱承载连接板,以及位于极柱承载连接板的两相对侧的极耳连接板。其中,由于至少两层连接分片层叠设置,因此,极柱固连在位于最外层的极柱承载连接板上。而极耳连接板与极柱承载连接板为一体加工成型,以构成与极耳的连接。并且,因层叠设置下的各极耳连接板的延展长度,由外层至内层逐渐变小。另外,各连接分片具有使得极柱承载连接板和极耳连接板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初始状态;将初始状态的各连接分片层叠时,将各极耳连接板相对于各极柱承载连接板翻折成夹角设置的翻折状态;以及基于翻折状态而继续将各极耳连接板相对于各极柱承载连接板翻折至平行设置的装配状态,极耳安装在装配状态下的极耳连接板上,且在装配状态时,各层极耳连接板的自由端平齐。基于以上结构特点,并结合图1中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片1由两层相互关联且平行层叠设置的连接分片构成,其中,内层连接分片短于外层的连接分片,并位于外层的连接分片的中部。如此设置,在两层连接分片进行翻折时,无需克服内层连接分片的压缩作用力,以及外层连接分片的拉伸作用力,因此,其翻折较传统的连接片更加方便。当然,本实施例中连接片的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由至少两层相互并联且平行层叠设置的连接分片构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分片包括:极柱承载连接板(101),被构造成平面状;因至少两层所述连接分片的层叠,使得位于外层的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101)构成与极柱(3)的固连;极耳连接板(102),位于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101)的两相对侧,并与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101)一体成型,以构成与极耳(201)的连接;因层叠设置下的各所述极耳连接板(102)的延展长度,由外层至内层逐渐变小;各所述连接分片具有使得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101)和所述极耳连接板(102)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初始状态;将初始状态的各所述连接分片层叠时,将各所述极耳连接板(102)相对于各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101)翻折成夹角设置的翻折状态;以及基于所述翻折状态而继续将各所述极耳连接板(102)相对于各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101)翻折至平行设置的装配状态,于所述装配状态时,各层所述极耳连接板(102)的自由端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由至少两层相互并联且平行层叠设置的连接分片构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分片包括:极柱承载连接板(101),被构造成平面状;因至少两层所述连接分片的层叠,使得位于外层的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101)构成与极柱(3)的固连;极耳连接板(102),位于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101)的两相对侧,并与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101)一体成型,以构成与极耳(201)的连接;因层叠设置下的各所述极耳连接板(102)的延展长度,由外层至内层逐渐变小;各所述连接分片具有使得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101)和所述极耳连接板(102)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初始状态;将初始状态的各所述连接分片层叠时,将各所述极耳连接板(102)相对于各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101)翻折成夹角设置的翻折状态;以及基于所述翻折状态而继续将各所述极耳连接板(102)相对于各所述极柱承载连接板(101)翻折至平行设置的装配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贺高顺航渠雁晓娄佳训王志宇史百胜高刚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