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661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型钢工艺领域,具体涉及弹性支撑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采用U型框架,且所述框架的内底角处在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斜杆,所述斜杆上端连接在框架的侧杆上,下端连接在框架的内底杆上,所述框架的内底杆的正上方设置有水平杆,且水平杆的两端分别与斜杆的外斜面相接,所述水平杆上表面设置有弹性耐磨层;所述水平杆包括套管、两个第一弹簧套和两根第一伸缩杆,所述套管两端均设置有管槽,且每个所述管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套,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一端套入套管的管槽内,并与第一弹簧套相接,另一端与最近的斜杆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型钢捆扎困难的问题,通过水平杆作为弹性承托板,能够确保型钢的整体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支撑架
本技术属于型钢工艺领域,具体涉及弹性支撑架。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发动机用齿圈型钢的生产母料为钢厂生产的直条圆钢,生产工艺包括连轧、热处理和联拔三个过程。所述连轧采用五连轧,将母材盘圆轧制成扁方收卷。所述连轧包括如下步骤:开盘、在线抛光、一轧二轧菱形孔定方、三轧、四轧、五轧、收卷;所述收卷将型钢卷成盘圆状,所述开盘是将盘绕好的钢材放入开盘机,将弯曲的钢材进行拉伸,保证钢材的拉直结构;所述在线抛光将钢材料表面的氧化物进行抛光去除,裸露出钢表面;一轧二轧菱形孔定方是将圆形的圆形钢材经压轧形成方形结构,然后将钢材进行微旋转呈菱形,通过菱形孔进行定方;三轧、四轧、五轧是将菱形状钢材旋转至方形后,将方形的钢材进行逐步压制,直至达到所需扁方的尺寸;所述收卷是将经过五连轧的扁方钢材收卷呈盘圆状,形成盘绕结构。一轧二轧是依次通过不同方向将圆形的钢材进行压缩,将圆形钢材转化为方形钢材,采用菱形定方的方式能够充分保证各个面的均匀用力,解决了受力不均的问题。联拔包括如下步骤:放卷、在线抛丸、初矫直、冷拔、矫直、探伤和定尺;所述冷拔采用拉拔润滑油涂抹在钢材表面,连续冷拔;所述放卷是将热处理后的盘卷扁方钢材进行初步定为拉伸,形成直线状,在线抛丸的目的在于将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皮去除,裸露出型钢表面;初矫直是通过初矫机将抛丸后的钢材进行预拉伸;冷拔能够将预拉伸后的钢材进行拉伸,起到变形效果;矫直是通过精矫机进行精确的拉伸,保证型钢的拉直状态;探伤是利用探伤机对型钢表面进行检测,保证型钢表面合格,防止缺陷产生;定尺通过剪切机将型钢按照客户要求定制长度,至此,型钢无论截面的扁方参数还是长度均满足客户要求。然而,加工好的产品均放置在支撑架上,并且放置散乱,给工人捆扎带来较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弹性支撑架,解决了现有型钢捆扎困难的问题,通过水平杆作为弹性承托板,能够确保型钢的整体放置,同时斜杆的设置能够保证型钢向内聚集,形成堆垒状,水平杆与底面的空隙能够便于型钢捆扎,降低难度。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弹性支撑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采用U型框架,且所述框架的内底角处在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斜杆,所述斜杆上端连接在框架的侧杆上,下端连接在框架的内底杆上,所述框架的内底杆的正上方设置有水平杆,且水平杆的两端分别与斜杆的外斜面相接,所述水平杆上表面设置有弹性耐磨层;所述水平杆包括套管、两个第一弹簧套和两根第一伸缩杆,所述套管两端均设置有管槽,且每个所述管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套,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一端套入套管的管槽内,并与第一弹簧套相接,另一端与最近的斜杆相接。所述水平杆与框架的内底杆之间设置有数个第一弹簧柱,且所述第一弹簧柱的上端固定在水平杆的套管的外周面上。所述弹簧柱间隔设置,且相邻的所述弹簧柱的间距为2-3cm。每根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第一弹簧套的一端端口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通过轴柱固定转轮,且转轮的轮尖略高出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端面,每个所述斜杆的上斜面上设置有由上至下的滑槽,且所述滑槽与转轮相匹配。每个所述斜杆的上端与框架的侧杆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下端与该侧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柱;所述斜杆包括第二套管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框架的侧杆,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槽孔,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深入槽孔内,并通过第二弹簧套固定在槽孔内,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凹槽,并通过第二轴柱固定有第二转轮。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型钢捆扎困难的问题,通过水平杆作为弹性承托板,能够确保型钢的整体放置,同时斜杆的设置能够保证型钢向内聚集,形成堆垒状,水平杆与底面的空隙能够便于型钢捆扎,降低难度。2.本技术在水平杆和框架底杆之间设置弹簧柱,不仅能够增加两者之间的间隙,确保水平杆与底部的空隙,同时提升空间距离,提升水平杆的重力承受力,也方便计算通过弹性压缩来计算承重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水平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斜杆拉伸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斜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5,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如图1至图5所示,弹性支撑架,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采用U型框架,且所述框架1的内底角处在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斜杆2,所述斜杆2上端连接在框架1的侧杆上,下端连接在框架1的内底杆上,所述框架1的内底杆的正上方设置有水平杆3,且水平杆3的两端分别与斜杆2的外斜面相接,所述水平杆3上表面设置有弹性耐磨层5;所述水平杆3包括套管3-1、两个第一弹簧套3-2和两根第一伸缩杆3-3,所述套管3-1两端均设置有管槽,且每个所述管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套3-2,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3-3一端套入套管3-1的管槽内,并与第一弹簧套3-2相接,另一端与最近的斜杆2相接。所述水平杆3与框架1的内底杆之间设置有数个第一弹簧柱4,且所述第一弹簧柱4的上端固定在水平杆3的套管3-1的外周面上。所述弹簧柱4间隔设置,且相邻的所述弹簧柱4的间距为2-3cm。每根所述第一伸缩杆3-3远离第一弹簧套3-2的一端端口设置有凹槽3-31,所述凹槽3-31内通过轴柱3-33固定转轮3-32,且转轮3-32的轮尖略高出所述第一伸缩杆3-3的端面,每个所述斜杆2的上斜面上设置有由上至下的滑槽,且所述滑槽与转轮3-32相匹配。每个所述斜杆2的上端与框架1的侧杆之间通过转轴7连接,下端与该侧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柱6;所述斜杆2包括第二套管2-1和第二伸缩杆2-2,所述第二套管2-1的一端通过转轴7连接框架1的侧杆,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槽孔,所述第二伸缩杆2-2一端深入槽孔内,并通过第二弹簧套2-3固定在槽孔内,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凹槽,并通过第二轴柱固定有第二转轮。本技术采用U型框架作为支撑架的主框架,将型钢聚集在U型框架内,达到对垒效果,防止型钢的散乱放置;斜杆作为连接杆,用于框架侧杆与底杆的连接,能够形成内加强固定的效果;水平杆作为载物杆,防止在两个斜杆之间,且水平杆两端分别与斜杆相接,能够形成支撑结构,表面设置的弹性耐磨层能够有效的防止型钢与水平杆的硬性碰撞;水平杆由套管和插入套管两端的第一伸缩杆组成,且第一伸缩杆与套管间采用弹簧套连接,故此,水平杆是两端可以伸缩的直杆,当型钢放置在水平杆上时,在型钢重力作用下,水平杆下滑,造成第一伸缩杆内的弹簧套形成压缩,直至重力和斜杆上的承托力达到平衡。为了提升水平杆的承托力,并且保证支撑架的稳定性,在水平杆和框架的底杆之间设置数个弹簧柱,能够起到弹性支撑的作用,竖直方向的弹簧柱能够形成稳定的支撑力,有效的提升水平杆的承载量;间隔设置的弹簧柱能够将型钢的重力形成分摊,保证弹簧柱的使用寿命,防止压缩过度。为解决第一伸缩杆与斜杆之间的摩擦问题,在斜杆的外斜面上设置有由上至下的滑槽,并在第一伸缩杆上一端固定有转轮,通过滑槽与转轮的配合实现水平杆在斜杆上的平衡上下移动。斜杆上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框架的侧杆上,同时下端通过弹簧连接在同一侧杆上,形成弹性微角度旋转体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弹性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采用U型框架,且所述框架(1)的内底角处在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斜杆(2),所述斜杆(2)上端连接在框架(1)的侧杆上,下端连接在框架(1)的内底杆上,所述框架(1)的内底杆的正上方设置有水平杆(3),且水平杆(3)的两端分别与斜杆(2)的外斜面相接,所述水平杆(3)上表面设置有弹性耐磨层(5);所述水平杆(3)包括套管(3‑1)、两个第一弹簧套(3‑2)和两根第一伸缩杆(3‑3),所述套管(3‑1)两端均设置有管槽,且每个所述管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套(3‑2),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3‑3)一端套入套管(3‑1)的管槽内,并与第一弹簧套(3‑2)相接,另一端与最近的斜杆(2)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弹性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采用U型框架,且所述框架(1)的内底角处在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斜杆(2),所述斜杆(2)上端连接在框架(1)的侧杆上,下端连接在框架(1)的内底杆上,所述框架(1)的内底杆的正上方设置有水平杆(3),且水平杆(3)的两端分别与斜杆(2)的外斜面相接,所述水平杆(3)上表面设置有弹性耐磨层(5);所述水平杆(3)包括套管(3-1)、两个第一弹簧套(3-2)和两根第一伸缩杆(3-3),所述套管(3-1)两端均设置有管槽,且每个所述管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套(3-2),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3-3)一端套入套管(3-1)的管槽内,并与第一弹簧套(3-2)相接,另一端与最近的斜杆(2)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杆(3)与框架(1)的内底杆之间设置有数个第一弹簧柱(4),且所述第一弹簧柱(4)的上端固定在水平杆(3)的套管(3-1)的外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沈翼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广兴东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