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用起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1353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0:45
一种铸造用起模装置,属于铸造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铸造用造型后模具的起模效率低下、以损坏模具的问题,所述铸造用起模装置包括立柱、抬座和抬升机构;所述抬座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抬座上表面设有上卡扣;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所述抬座上,用于实现所述抬座在所述立柱上的上下移动。通过设置具有抬升功能的所述起模装置,实现了对砂型或造型模具的平稳的抬升,避免了敲击取出和撬杠取出对模具的损坏和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铸造用起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特别涉及铸造造型

技术介绍
砂型铸造中,制芯和造型是两个比较关键的环节,只有合格的砂芯和砂型或造型才能铸造出合格的铸件。而在制芯和造型过程中,起模是必须环节,也即将砂芯和砂型从模具中取出。目前采用的起模方法有撬杠或者锤击,撬杠起模效率低,而锤击易损坏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以上起模方式效率低、易损坏模具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铸造用起模装置,所述铸造用起模装置通过抬升方式,将造型用模具从砂型上取出,从而避免了对砂箱的损坏、且提升了铸造起模效率。一种铸造用起模装置,包括立柱、抬座、抬升机构,所述抬座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抬座上部设有上卡扣,所述上卡扣用于抬升造型用模具;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所述抬座内部,用于抬升或者下降所述抬座,使所述抬座沿所述立柱上下移动,以实现对造型用模具的抬升,从而实现造型用模具与砂型的分离,以取出砂型。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一端设有支座,用于提升所述起模装置与接触平台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加立柱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抬座整体为方框结构,套接于所述立柱上,其上部设有上卡扣。进一步地,所述上卡扣与造型模具接触的端面为工作面,所述工作面设置为凹凸表面,以增加所述上卡扣与造型模具间的摩擦力,从而提升所述起模装置的稳定性。更优地,所述上卡扣上设置的凹凸表面,可以为金属凸棱,也可以是橡胶凸棱。进一步地,所述抬升机构包括下控板、上控板、下控板提升弹簧、上控板平衡弹簧、摇柄。所述下控板为套穿在所述立柱上的平板;所述上控板设有两块,且两块所述上控板的一端连接于上卡扣所在的抬座的上表面,且两块所述上控板分为穿套于立柱上的长上控板和位于立柱另一侧平行置于所述长上控板下方的短上控板,所述长上控板和所述短上控板均相对于抬座上表面倾斜设置,所述长上控板和所述短上控板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抬座的上表面、另一端悬空;在所述长上控板和所述短上控板的悬空端设置所述上控板平衡弹簧,通过所述长上控板与所述立柱之间的摩擦力来保证所述抬座锁定在固定的位置,所述上控板平衡弹簧提供了上控板与立柱之间的锁紧力;所述摇柄设置在所述下控板上方、且位于所述立柱的一侧、并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抬座的内壁;所述下控板提升弹簧设置在所述下控板和所述抬座上表面内壁之间、且置于所述立柱一侧,实现对上控板的提升。更优地,为了实现所述下控板的平稳提升,所述下控板提升弹簧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下控板提升弹簧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两侧。所述铸造用起模装置的工作原理为:1)将若干所述起模装置置于需要起模的模具外侧;2)通过抬升机构调整上卡扣的高度,使所述起模装置的上卡扣置于所述模具上端沿下方;3)通过抬升机构使所述模具与砂型脱离。更具体地讲,所述铸造用起模装置的工作原理为:1)将所述起模装置置于造型或砂型模具外侧、且立于造型或砂型底板的平面处;2)向上摇所述摇柄,将所述起模装置的抬座降低到砂型或造型模具上端沿的下方,也即使所述上卡扣位于所述模具上端沿下端面以下;3)将若干所述起模装置按照步骤2)的方式分布在所述模具的四周,每个所述起模装置配备一个操作人员,同时向下按所述摇柄,即可使所述抬座上升,从而实现对所述模具的抬升,从而将所述模具从所述砂型或造型上取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具有抬升功能的所述起模装置,实现了对砂型或造型模具的平稳的抬升,避免了敲击取出和撬杠取出对模具的损坏和效率低下。附图说明图1是起模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起模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起模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起模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立柱;2-抬座;201-上卡扣;3-抬升机构;301-下控板;302-上控板;303-下控板提升弹簧;304-上控板平衡弹簧;305-摇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按照附图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结构形式或者组合。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铸造用起模装置,包括立柱1、抬座2、抬升机构3。所述抬座2为一个面敞开的方框结构,所述抬座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立柱的通孔,所述抬座2穿套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抬座2的上表面一端还设有上卡扣201,所述上卡扣201用于伸入砂型制作模具的上端沿下方,以作为抬升所述模具的支撑点。所述立柱1的一端还设有支座,以提升所述立柱1的横截面面积,提升立柱1的稳定性。所述抬升机构3包括下控板301、上控板302、下控板提升弹簧303、上控板平衡弹簧304和摇柄305;所述下控板301为平板结构,且所述下控板301中部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立柱1的通孔,所述下控板301穿套在所述立柱1上;所述上控板302以一定的角度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抬座2的上表面,所述上控板302设有长上控板和短上控板,所述长上控板通过设置在所述抬座2上表面的卡槽与所述抬座2相连,所述长上控板上还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立柱1的通孔,所述长上控板以倾斜的姿势穿套于立柱1上,用于卡接所述长上控板的卡槽设置在上卡扣201与所述抬座2上表面的衔接处;所述短上控板设置在立柱1相对于所述上卡扣201的另一侧,且所述长上控板与所述短上控板所在的面平行设置;所述长上控板与所述短上控板的另一端悬空;所述上控板平衡弹簧304设置在所述长上控板与所述短上控板的悬空端,用于使长上控板卡紧在所述立柱1上,以使所述抬座2能停留在固定的位置,从而实现抬升功能;所述下控板提升弹簧303在本实施例中对称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下控板提升弹簧303设置在所述立柱两侧,以实现平衡的提升所述下控板301。所述摇柄305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于抬座2平行于所述立柱1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摇柄305的另一端从所述抬座2敞开的一个面伸出,用于方便操作者把握,也即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抬座2敞开面相对应的侧壁的内壁的中部;同时,所述摇柄305设置在所述下控板301上部,也即所述下控板301为所述摇柄305的支撑。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卡扣201与所述模具上端沿下方接触的表面设有凹凸纹理,以提升所述上卡扣201与所述模具上端沿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所述起模装置与所述模具脱离。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或者工作原理如下:1)取四个所述铸造用起模装置设置在造型完毕、且已经硬化的砂型的模具外围,具体地,四个所述起模装置应均匀的设置在方形所述模具的四个角处;2)将所述起模装置立柱底部的支座置于砂型底板的平整面处;3)向上摇所述摇柄,是所述抬座下降,直至上卡扣低于所述模具上端沿的下表面;4)将四个所述起模装置的上卡扣置于所述模具上端沿下方,并向下摇所述摇柄,使所述抬座上升,直至上卡扣接触到所述模具上端沿的下表面;5)由四个操作者同时向下摇所述摇柄以抬升所述模具,从而将所述模具从所述砂型上取出,实现平稳的取模;也即当使所述模具与所述砂型之间的粘结力破坏后,即可采用吊车等其他起吊工具,将所述模具吊离所述砂型,实现完全取模。也即,所述取模装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破坏模具与砂型之间在造型过程中形成的粘结力,从而避免敲击和撬杠方式对砂型的损坏。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典型应用的描述,在合理的、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造用起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用起模装置包括立柱、抬座和抬升机构;所述抬座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抬座上表面设有上卡扣;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所述抬座上,用于实现所述抬座在所述立柱上的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用起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用起模装置包括立柱、抬座和抬升机构;所述抬座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抬座上表面设有上卡扣;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所述抬座上,用于实现所述抬座在所述立柱上的上下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起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一端还设有支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起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扣的工作面设置为凹凸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造用起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表面可以为金属凸棱或者橡胶凸棱。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起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座为一个面敞开的方框结构,且所述抬座套穿于所述立柱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起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包括下控板、上控板、下控板提升弹簧、上控板平衡弹簧、摇柄;所述下控板穿套于所述立柱上、且置于所述抬座内;所述上控板设有长上控板和短上控板,所述上控板倾斜的设置在所述抬座的上表面,所述长上控板穿套于所述立柱上,所述长上控板和所述短上控板与所述抬座相连接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立柱两侧;所述上控板平衡弹簧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郭新光周杰王首强
申请(专利权)人: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