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24128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棘组合物,包括沙棘提取物和辅料,所述辅料为α‑乳糖、甘露醇或可溶性淀粉。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沙棘组合物颗粒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吸湿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沙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沙棘又名沙枣、醋柳果、黑刺、酸刺;果实形状近球形或卵形,沙棘分布范围极广,在两半球的温带至热带都有分布;我国的西北、华北、西南各省区也有分布,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沙棘资源。沙棘果中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含量丰富,包括VB1、VB2、VB6(叶酸)、VC、VE、VK(叶绿醌)、VP及类胡萝卜素等;尤以VC含量为高,几乎居一切果蔬之冠,每百克沙棘果中含VC可高达800~1907mg,最高可达2100mg以上。此外,沙棘原汁还含有VK1、VA、VB1、VB2,在所有浆果中,沙棘中的维生素含量最高,故有“维生素宝库”之称。沙棘维生素P粉是儿茶素、白花青素、花青素、黄酮、黄酮醇、查尔酮、脱氧查尔酮、芳香苷和酚酸的统称。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沙棘维生素P粉中Vc含量高达5000mg/L,此外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生长发育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辅助降血脂、降血糖功能,促进排铅功能等。主要用于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原料、普通食品原料、药品原料等。经临床多年应用,沙棘颗粒对止咳化痰、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疗效确切,沙棘颗粒系采用沙棘提取物与蔗糖、微晶纤维素、明胶、甘油、植物油、硬脂酸镁、乙基纤维素等辅料配伍制成。但是,这种沙棘颗粒尚存在吸湿性强,颗粒不稳定,成型率低的问题。申请号为200810046037.2的专利申请一种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采用固形物沙棘浸膏、甘露醇、糊精、可溶性淀粉、甜菊素制备沙棘类药物,存在辅料用量大,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沙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沙棘组合物主要由沙棘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申请人研究发现,辅料种类和用量对沙棘组合物的稳定性和成型率具有明显的影响,辅料用量过大会造成沙棘组合物的吸湿性增强,造成稳定性下降,辅料种类多会影响沙棘颗粒的口感。申请人通过实验研究,所述沙棘组合物选用的辅料选自α-乳糖、甘露醇或可溶性淀粉,制得成品均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吸湿率低,且对制得成品口感影响小,保留了沙棘叶的原有味道。本专利技术实验中,当辅料选自甘露醇时,制得成品的成型率最高,而吸湿率最低。本专利技术实验中,所述沙棘提取物和辅料的质量比为1:1-2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成型率。优选的,所述沙棘提取物和辅料的质量比为1:2。本专利技术所述沙棘提取物采用包括以下内容的方法制备得到:将沙棘叶粉碎成粉,加水提取至少1次,过滤并合并所得滤液即为沙棘提取液,将沙棘提取液经浓缩、烘干、粉碎得到沙棘提取物。进一步的,所述沙棘叶与水的料液比1:6-16,单次提取时长为1-4h,提取次数为3-4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沙棘叶与水的料液比选自1:12,单次提取时长选自1h,提取次数选自3次。应当知道,当提取次数为1次时,所得滤液直接进入后续工序操作,无合并处理过程。进一步的,所述沙棘提取液经浓缩后制得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9-1.33g/ml;所述烘干温度为70℃。所述沙棘组合物用于制备保健品或食品添加剂的用途。上述保健品或食品添加剂,还含有适应不同使用剂型的可用辅料或载体。保健品为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沙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取沙棘提取物、辅料,加入粘合剂,经制粒、干燥、整粒即得。本专利技术实验中,所述原、辅料质量总和与粘合剂体积比为6-10:1wt:vol。优选质量体积比为6:1时,制得沙棘组合物成型率最高、吸湿率最低、稳定性最好。本专利技术实验中,粘合剂选自质量浓度为70-90%的乙醇。粘合剂选自质量浓度为90%的乙醇时,沙棘组合物的成型率最高。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制得沙棘组合物颗粒的吸湿率低,提高了颗粒稳定性,保证疗效,采用浸膏干粉与辅料的组合,相比直接采用浸膏与辅料的组合,可以有效减少辅料的用量,节约了成本。二、选择单一辅料,在制备时更为简便快捷,相比于多种辅料,单一辅料的服用量减少,但效果相同,减少了辅料种类过多造成沙棘叶原味的流失,尽可能的保留沙棘叶本身的味道,特别当辅料选自甘露醇时,还具有一定的矫味效果,可在一定范围内缓解沙棘叶酸涩的口感,对服用者体验感更佳。三、本专利技术选用乙醇作为粘合剂,可以使颗粒成型性良好,且性质稳定,相比以水作为粘合剂,有效避免了结块和粘性过大无法过筛情况的产生。四、本专利技术制得沙棘组合物颗粒,包装剂量小,服用剂量少,适合人群广,特别是便于儿童应用,也便于携带。五、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于保健品、食品添加剂,应用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制得3批次沙棘叶颗粒实物图;图2为颗粒临界相对湿度图;图3为颗粒剂生产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一、仪器与材料1.1仪器HH-2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METTLERAE240电子分析天平;KQ-25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IKARV10型旋转蒸发仪(艾卡仪器设备有限公司);WatersAcquityH-Clas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1.2材料与试剂色谱甲醇(Fischer公司),色谱磷酸(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超纯水。槲皮素(批号:16022301,成都康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奈酚(批号:15120415,成都康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异鼠李素(批号:15100348,成都康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均≥98%。食品级α-乳糖、可溶性淀粉、糊精、甘露醇、木糖醇、葡萄糖(郑州卓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方法和结果2.1剂型的选择结合沙棘叶药理药效、活性化合物理化性质及贮藏条件,以及汤剂服用量较大,片剂的压片、包衣以及合剂和口服液的防腐剂毒性、矫味剂配制复杂等不利因素,而颗粒剂相对辅料用量少、易于加工、便于储藏携带等优点,故将剂型确定为颗粒剂。2.2提取工艺路线拟定沙棘叶经提取制得沙棘叶水提液,经减压浓缩、干燥得到浸膏粉,加入辅料制得颗粒,再经整粒、分装即得成品。2.3提取工艺研究中药材提取工艺确保资源利用率和其制剂安全有效药效的重要环节,前期研究表明沙棘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为苷元的中强极性黄酮类化合物,因此本颗粒剂原料采用极性较强的纯净水提取,以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含量为主要指标,以及以出膏率为辅助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2.3.1单因素考察料液比的影响:分别精密称取沙棘叶粉末3份,每份5g,置圆底烧瓶中,分别按料液比1:6、1:8、1:10、1:12、1:16加纯净水,提取1h,过滤,合并滤液,旋干,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含量,并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膏率。结果见表1。出膏率(%)=干膏质量/药材质量×100%表1料液比考察Table1Investigationoftheratioofmaterialtoliquid由结果可知,总体上随着加水量的增加,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含量和出膏率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异鼠李素的含量显著提高,基于提取便捷度和成本等因素,采用料液比1:12提取。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沙棘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沙棘提取物和辅料,所述辅料为α‑乳糖、甘露醇或可溶性淀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棘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沙棘提取物和辅料,所述辅料为α-乳糖、甘露醇或可溶性淀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沙棘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选自甘露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沙棘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沙棘提取物和辅料的质量比为1:1-2;优选为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沙棘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沙棘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将沙棘叶粉碎成粉,加水提取至少1次,过滤并合并所得滤液即为沙棘提取液,将沙棘提取液经浓缩、烘干、粉碎得到沙棘提取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沙棘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沙棘叶与水的料液比1:6-16,单次提取时长为1-4h,提取次数为3-4次;优选的,所述沙棘叶与水的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锋吕露阳刘璇薛樵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