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诃子糅质茶多酚的复合抑菌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7817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诃子糅质茶多酚的复合抑菌物,所述的复合抑菌物按照重量包括:诃子糅质30‑70份、茶多酚30‑70份、水溶性膳食纤维粉5‑10份、氯化钾溶液10‑20份、水适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诃子糅质茶多酚的复合抑菌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将诃子果实粉碎后,用纯净水水煮浸提1‑3次,合并三次水煮液、过滤、浓缩成诃子糅质;步骤二、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步骤三、取上述诃子糅质30‑70份,用水溶解,之后用过滤膜除菌;步骤四、加入氯化钾溶液10‑20份,加入水溶性膳食纤维粉5‑10份、茶多酚30‑70,充分搅拌;步骤五、用调节上述溶液的PH值为6‑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诃子糅质茶多酚的复合抑菌物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有效成份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诃子糅质茶多酚的复合抑菌物及制备方法,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抑制口腔、肠道及其他外伤微生物感染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诃子对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表现出广谱的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证明了成熟诃子果实的皮对某些痢疾杆菌的抑菌效果也十分显著,其原理可能为糅质可使菌体内的蛋白质凝结。有报道研究发现诃子的水提取物在121℃的高压灭菌条件下半小时后仍然具有抑菌活性,浓度在约2mg/ml范围里的依旧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Sato等人研究发现从诃子果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的有效浓度分别为1:128;1:64;1:32。并且诃子的提取物通过口腔抑菌测试发现具有明显抑制链球菌等微生物的生长以及微生物所引起的载附现象和糖酵解作用。MalekzadehF等人研究了诃子水提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抑菌效果良好,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0mg/ml)。同时研究了诃子提取物中主要成分多酚类物质对十余种胃肠病致病菌都具有抑制活性,尤其对气单胞菌、枯草芽胞杆菌、霍乱型弧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根据SingP等人的研究结果:诃子对植物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显示诃子对7种真菌和霉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因此发现可用于生物环保防治植物病原菌等。康帅等人用体外实验方法测定了诃子对放线杆菌的抑菌能力强弱,采用了二倍稀释法,结果表明在体外条件下,其最小抑菌浓度是一个范围,约在6mg-50mg/mL之间,说明诃子果实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刘伟等利用诃子提取物对三种食源性微生物的抑菌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诃子水提物对三种食源性微生物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0.625g/mL,抑菌圈直径为0.68cm。在诃子水提物中分离出的诃子酸,鞣花酸,1,3,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等糅质类成分都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使用传统的中医疗法治疗痢疾等微生物感染疾病一直是日常使用的良方。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所含有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简称为TP。其中主体儿茶素类为2-苯基苯并吡喃的衍生物,包括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现代研究已证实,茶多酚的抑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如对肉制品中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都有抑菌活性。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25%、12.5%、25%;茶多酚的浓度越高与菌种作用时间越长,抑菌活性越强;在弱碱性环境中的抑菌活性最强;一定温度内处理不影响茶多酚的抑菌活性;氯化钠能增强茶多酚的抑菌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是提供增效的抑菌组合,使诃子鞣质与茶多酚的抑菌强度和范围更广,更有利于体外和肠道抑菌。本专利技术针对诃子糅质已知抑菌活性结合茶多酚已知抑菌活性,提出两种物质组合增强抑菌效果的假设,并添加带有氯离子的盐溶液以及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抗菌辅助剂,并通过一系列实验分析和综合评估、对比论证,结果证明抑菌有显著疗效的实验结果为由中药有效部位提取一定比例组合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效部位的提取及其抑菌生物活性的增效对比,它作为外伤口感染外用涂抹或是口腔抑菌和治疗痢疾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诃子糅质茶多酚的复合抑菌物,所述的复合抑菌物按照重量包括:诃子糅质30-70份、茶多酚30-70份、水溶性膳食纤维粉5-10份、氯化钾溶液10-20份、氯化钠溶液5-10份、氯化钙溶液5-10份,水适量。实验发现,添加氯离子、和钾、纳以及钙离子和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抗菌辅助剂,能够提高诃子糅质和茶多酚的抗菌协同效果,制备的复合物的抗菌性明显优于单个抗菌物。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各组分包括:诃子糅质30份、茶多酚70份、2%的氯化钾溶液10份、水溶性膳食纤维粉10份,5%的氯化钙5份、5%的氯化钠5份、水适量。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粉为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乳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琼脂粉、羧甲基纤维素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诃子糅质茶多酚的复合抑菌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将诃子果实粉碎后,加入水,加入纳米铜,形成纳米铜悬浮液,用微波辐射,纳米铜在水中形成悬浮液,用纯净水水煮浸提1-3次,合并三次水煮液、过滤、浓缩成诃子糅质;步骤二、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步骤三、取上述诃子糅质30-70份,用水溶解,之后用过滤膜除菌;步骤四、加入氯化钾溶液10-20份,加入水溶性膳食纤维粉5-10份、茶多酚30-70,氯化钙5份,氯化钠5份,充分搅拌;步骤五、用调节上述溶液的PH值为6-8。在本专利技术中施加微波一方面能够使得纳米金属碰撞植物细胞,使得溶解的更加充分,另一方面微波辐射会导致溶液温度过高,纳米金属粒子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散热效果,防止溶液温度过高。在一些情况下,纳米铜能够改变溶剂对有效成份的提取性能,进一步的提高提取率,提取率能够提高20%以上。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一包括:选用水做为提取溶剂,将3.5kg的诃子果实粉碎后40目筛,再将粉末置于大锅内,加入纳米铜形成纳米铜悬浮液,用粉末三倍的纯净水水煮浸提三次,微波辐射,每次30min,合并三次水煮液,用棉纱布过滤,在转蒸发仪上浓缩成浸膏。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水溶性膳食纤维粉为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乳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琼脂粉、羧甲基纤维素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氯化钾溶液的浓度为2%-4%。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诃子鞣质与茶多酚的重量比例为1:(0.3~5)。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诃子鞣质与茶多酚的重量比例为1:(0.5~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各原料包括:诃子糅质30份、茶多酚70份、2%的氯化钾溶液10份、羧甲基纤维素10份、5%的氯化钙5份、5%的氯化钠5份、适量水以使得上述物质溶解进而制备抑菌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一、实验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ereu)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沙门氏菌(SalmonelasPenteritidis)志贺菌(Shigella)弯曲空肠杆菌(Campylobacterjejuni)白色念珠菌(Moniliaalbican)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二、实验材料主要是诃子果实(西藏)、茶多酚、可溶性膳食纤维等。三、实验方法3.1提取物制备1)诃子糅质提取物制备选用水做为提取溶剂,将3.5kg的诃子果实粉碎后40目筛。再将粉末至于大锅内,加入水和纳米铜,纳米铜平均粒径平均粒径80nm、纯度99.9%,比表面积14.5,体积密度0.25g/cm3,密度8.9g/cm3,用微波辐射,微波频率为400MHz,功率为200w,在用水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诃子糅质茶多酚的复合抑菌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抑菌物按照重量包括:诃子糅质30‑70份、茶多酚30‑70份、水溶性膳食纤维粉5‑10份、氯化钾溶液10‑20份、氯化钠溶液5‑10份、氯化钙溶液5‑10份,水适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诃子糅质茶多酚的复合抑菌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抑菌物按照重量包括:诃子糅质30-70份、茶多酚30-70份、水溶性膳食纤维粉5-10份、氯化钾溶液10-20份、氯化钠溶液5-10份、氯化钙溶液5-10份,水适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诃子糅质茶多酚的复合抑菌物,其特征在于,各组分包括:诃子糅质30份、茶多酚70份、2%的氯化钾溶液10份、水溶性膳食纤维粉10份,5%的氯化钙5份、5%的氯化钠5份、水适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诃子糅质茶多酚的复合抑菌物,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膳食纤维粉为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乳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琼脂粉、羧甲基纤维素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4.一种诃子糅质茶多酚的复合抑菌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将诃子果实粉碎后,加入水,加入纳米铜,形成纳米铜悬浮液,用纯净水水煮浸提1-3次,辅助微波辐射,合并三次水煮液、过滤、浓缩成诃子糅质;步骤二、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步骤三、取上述诃子糅质30-70份,用水溶解,之后用过滤膜除菌;步骤四、加入氯化钾溶液10-20份,加入水溶性膳食纤维粉5-10份、茶多酚30-70,氯化钙5份,氯化钠5份,充分搅拌;步骤五、调节上述溶液的PH值为6-8。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平邓小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