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聚氨酯材料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5968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医用聚氨酯材料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属于聚氨酯材料表面改性技术领域。本申请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包括:使大分子多元醇与过量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二异氰酸端基预聚物,并使二异氰酸端基预聚物与二羟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可共价接枝的光引发性聚氨酯,以及使可共价接枝的光引发性聚氨酯在功能改性剂溶液中浸渍接枝和紫外光引发聚合,获得表面功能化改性的医用聚氨酯材料。本申请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不仅能够简化步骤并省时节能,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空间位阻的影响,使得功能化涂层的接枝密度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聚氨酯材料表面改性,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聚氨酯材料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


技术介绍

1、聚氨酯(pu)凭借良好的机械性能、加工流动性、耐磨性和挠曲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然而,由于聚氨酯具备硬度大、摩擦系数高和抗污性能差等特点,导致其在侵入性临床治疗时容易造成副损伤和并发性感染,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需要调控pu材料表面功能以满足临床医用需求。

2、目前,主要通过共价接枝的策略在pu材料表面构筑功能涂层,普遍通过在pu材料表面引入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并利用硅烷偶联剂修饰后化学粘接润滑、抗菌、抗黏连等功能涂层,防止摩擦损伤和细菌粘附。例如,公布号为cn 116712607a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共价接枝的白蛋白涂层的制备方法,其使聚氨酯依次经等离子体或臭氧活化和含环氧官能团硅氧烷改性后,浸渍于白蛋白溶液中进行接枝,获得共价接枝的白蛋白涂层。

3、但是,上述在pu材料表面共价接枝功能涂层的策略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依赖表面活化和硅烷偶联剂修饰的预处理过程,步骤繁琐且耗时耗能;二是向聚氨酯表面引入活性基团和/或硅烷偶联剂时易受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聚氨酯材料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分子多元醇为官能度为2~3的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官能度为2~3的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为500~35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聚氨酯材料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分子多元醇为官能度为2~3的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官能度为2~3的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为500~35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羟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为4,4'-二羟基二苯甲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3,4-二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二苯甲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家壮洪瑞韩颜庭李卡王志国邱雨魏雨晴王浚洋李忠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