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涂层无内胆防绒蓄热纱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377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面料领域,提供一种无涂层无内胆防绒蓄热纱面料,包括特定组织结构,所述组织结构由六条经纱和两条纬纱交织而成,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经纱,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所述特定组织结构循环往四周延伸组成所述面料,所述经纱采用N20D/24F FD FDY,所述纬纱采用N20D/24F SD FDY蓄热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蓄热面料质感和透气性欠佳,面料的防绒效果和保温效果差的缺点,主要应用于服装面料。

A kind of recoil fabric without coating and l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涂层无内胆防绒蓄热纱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涂层无内胆防绒蓄热纱面料。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冬季穿着的服装大多是保暖类型的,穿上之后只能保持人体体温,而不能自发的发出热量,必须使用额外的东西才能起到发热的作用,并且现有的服装的蓄热面料由于采用的蓄热纱的DPF值偏低,以20/12F为主,同时在织物设计时密度分布不够合理,导致质感和透气性欠佳,面料的保温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涂层无内胆防绒蓄热纱面料,解决了现有蓄热面料质感和透气性欠佳,面料的防绒效果和保温效果差的缺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涂层无内胆防绒蓄热纱面料,包括特定组织结构,所述特定组织结构由六条经纱和两条纬纱交织而成,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经纱,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所述特定组织结构循环往四周延伸组成所述面料,所述经纱采用N20D/24FFDFDY,所述纬纱采用N20D/24FSDFDY蓄热纱。进一步的改进的是:经纱总条数13500条,经密210条/厘米,纬密180条/厘米,胚布幅宽164cm,面料平方米重38-40g/㎡。进一步的改进是:沿经纱方向的相邻两特定组织结构之间,设置有一条碳纤维纬线,所述碳纤维纬线的组织点为纬纱一下两上一下两上。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特定组织结构中,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之间,第三经纱与第四经纱之间,第五经纱与第六经纱之间还分别设置有斜穿的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第三碳纤维,所述第一碳纤维穿过第二经纱与第一纬纱的上交织点的下方,然后经过第三经纱与第二纬纱的下交织点的上方,所述第二碳纤维穿过第四经纱与第一纬纱的上交织点的下方,然后经过第五经纱与第二纬纱的下交织点的上方,所述第三碳纤维以与所述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相同的规律向右斜穿。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碳纤维纬线规格为11.1tex。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增加了原纱的F数,面料的质感更好,所选经纱和纬纱通过所选交织方式交织,透气性能佳,结构排布紧凑,具有较佳的保温效果。2.通过进一步改进的经密和纬密,增加了面料的质感和强度,保温效果更好。3.进一步改进设置的碳纤维纬线,可以增加纬向的尺寸稳定定,且利用碳纤维的导电性,可以起到面料防静电的作用,利用在冬装面料上效果尤其明显。4.进一步改进设置的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第三碳纤维,以斜穿的方式穿过特定组织结构中,结构稳定性更佳,且碳纤维的暴露点较多,可以更好的减少静电。5.进一步改进选择的碳纤维规格,手感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特定组织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考图1,图2,一种无涂层无内胆特定绒蓄热纱面料,包括特定组织结构,所述特定组织结构由六条经纱和两条纬纱交织而成,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经纱1、第二经纱2、第三经纱3、第四经纱4、第五经纱5、第六经纱6,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纬线7和第二纬线8,所述特定组织结构循环往四周延伸组成所述面料,所述经纱采用N20D/24FFDFDY,所述纬纱采用N20D/24FSDFDY蓄热纱,经纱总条数13500条,经密210条/厘米,纬密180条/厘米,胚布幅宽164cm,面料平方米重38-40g/㎡。本实施例中,沿经纱方向的相邻两特定组织结构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一条碳纤维纬线9,所述碳纤维纬线9的组织点为纬纱一下两上一下两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特定组织结构中,第一经纱与1第二经纱2之间,第三经纱3与第四经纱4之间,第五经纱5与第六经纱6之间还可以分别设置有斜穿的第一碳纤维10、第二碳纤维11,第三碳纤维12,所述第一碳纤维10穿过第二经纱2与第一纬纱7的上交织点的下方,然后经过第三经纱3与第二纬纱8的下交织点的上方,所述第二碳纤维11穿过第四经纱4与第一纬纱7的上交织点的下方,然后经过第五经纱5与第二纬纱7的下交织点的上方,所述第三碳纤维12以与所述第一碳纤维10、第二碳纤维12相同的规律穿行,穿过第六经纱6与第一纬纱7的上交织点的下方;所述碳纤维纬线规格为11.1tex。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涂层无内胆防绒蓄热纱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组织结构,所述组织结构由六条经纱和两条纬纱交织而成,从左到右分别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经纱,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所述组织结构循环往四周延伸组成所述面料,所述经纱采用N20D/24F FD FDY,所述纬纱采用N20D/24F SD FDY蓄热纱;沿经纱方向的相邻两组织结构之间,设置有一条碳纤维纬线,所述碳纤维纬线的组织点为纬纱一下两上一下两上;所述组织结构中,在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之间,第三经纱和第四经纱之间,第五经纱与第六经纱之间还分别设置有斜穿的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第三碳纤维,所述第一碳纤维穿过第二经纱与第一纬纱的上交织点的下方,然后经过第三经纱与第二纬纱的下交织点的上方,所述第二碳纤维穿过第四经纱与第一纬纱的上交织点的下方,然后经过第五经纱与第二经纱的下交织点的上方,所述第三碳纤维以与所述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相同的规律穿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涂层无内胆防绒蓄热纱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组织结构,所述组织结构由六条经纱和两条纬纱交织而成,从左到右分别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经纱,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所述组织结构循环往四周延伸组成所述面料,所述经纱采用N20D/24FFDFDY,所述纬纱采用N20D/24FSDFDY蓄热纱;沿经纱方向的相邻两组织结构之间,设置有一条碳纤维纬线,所述碳纤维纬线的组织点为纬纱一下两上一下两上;所述组织结构中,在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之间,第三经纱和第四经纱之间,第五经纱与第六经纱之间还分别设置有斜穿的第一碳纤维、第二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辉蔡华锌何诗传林雄华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万兴隆染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