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棉色织仿丝绸面料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8355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棉色织仿丝绸面料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于纱支的选取,经纱在9.6tex以下,并选用新疆长绒棉含量占60%以上的全棉精梳股线,纱线单强要高:选用纱线时选用长绒棉和细绒棉的混纺紧密纺纱,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丝绸技术领域。该全棉色织仿丝绸面料的生产工艺,采用33~39毫米,细度为7000~8500米/克,宽度15~16微米,强度较高,为4~5克力/根,断裂长度34~39千米,转曲较多,为80~120个/厘米的长绒棉和长度24~32毫米,细度5200~6300米/克,宽度19~20微米,天然转曲40~64个/厘米,强度3.2~4.4克力/根的细绒棉进行混纺大大提高了丝绸面料的精度和丝滑度,并增加了除杂处理的过程。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silk like fabric with cotton yarn dy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棉色织仿丝绸面料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丝绸
,具体为一种全棉色织仿丝绸面料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丝绸,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称为:“真丝绸”。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专利技术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丝绸所含的天然纤维主要是蚕丝纤维,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动物纤维之一,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等,现有一种全棉色织仿丝绸面料,其生产的过程及其复杂,且生产出的丝绸面料,质量比较粗糙且经常出现断头。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棉色织仿丝绸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于纱支的选取,经纱在9.6tex以下,并选用新疆长绒棉含量占60%以上的全棉精梳股线,纱线单强要高:选用纱线时选用长绒棉和细绒棉的混纺紧密纺纱,混纺比:选用30%的长绒棉与70%的细绒棉进行混纺,纬向是一个16S和一根7S双股的纱线交替;步骤二、纱线烧毛,通过高温火焰的方式,将纱线表面的毛羽烧掉;步骤三、丝胶软化的浸渍,并做好防潮工作;步骤四、将一定根数和长度的经纱,从络纱筒子上引出,组成一幅纱片,使经纱具有均匀的的张力,相互平行地紧密绕在整经轴上,为形成织轴做好初步准备;步骤五、将经纱穿入综眼和筘齿,是更进一步使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棉色织仿丝绸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于纱支的选取,经纱在9.6tex以下,并选用新疆长绒棉含量占60%以上的全棉精梳股线,纱线单强要高:选用纱线时选用长绒棉和细绒棉的混纺紧密纺纱,混纺比:选用30%的长绒棉与70%的细绒棉进行混纺,纬向是一个16S和一根7S双股的纱线交替;步骤二、纱线烧毛,通过高温火焰的方式,将纱线表面的毛羽烧掉;步骤三、丝胶软化的浸渍,并做好防潮工作;步骤四、将一定根数和长度的经纱,从络纱筒子上引出,组成一幅纱片,使经纱具有均匀的的张力,相互平行地紧密绕在整经轴上,为形成织轴做好初步准备;步骤五、将经纱穿入综眼和筘齿,是更进一步使经纱在排列次序、排列宽度和密度等方面暂时地、局部地固定下来,就是使综、筘附近的经纱在筘齿的控制下,在右方向上不发生相对运动,只保留在上下方向有若干相对活动的余地;步骤六、砂浆处理;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东升孟箫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丝绸之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