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981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所述约束结构包括上模芯(1)、下模芯(2)和芯轴(3),所述上模芯(1)和下模芯(2)相连,并组合形成铸件(4)的压铸型腔,所述上模芯(1)设有用于安装芯轴(3)的通孔,所述芯轴(3)的一端与上模芯(1)通过弹性装置相连,芯轴(3)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和压铸型腔并与下模芯(2)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非常明显:结构简单、芯轴不会与模具发生强烈刚性碰撞,生产过程稳定,铸件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
本技术涉及压铸模具的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
技术介绍
在压铸模具中,很多铸件都具有中心孔的结构,如涡轮增压器的螺杆。为了不影响生产效率,在生产时,人们将在模具中设置一根芯轴,以铸件一体铸造成型。但在合模时,如果芯轴的长度太短,就容易堵住中心孔,导致铸造失败;如果芯轴的长度太长,就容易与下模发生强烈的刚性碰撞,导致下模破损,既影响生产的长期稳定运行,又缩短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避免芯轴与模具发生强烈刚性碰撞的约束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本技术通过上模芯、下模芯、芯轴和弹性装置的结合创新,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芯轴不会与模具发生强烈刚性碰撞,生产过程稳定,铸件质量好的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般压铸模具的结构没有有效解决芯轴与模具发生强烈刚性碰撞的问题,提供一种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通过上模芯、下模芯、芯轴和弹性装置的结合创新,实现该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芯轴不会与模具发生强烈刚性碰撞,生产过程稳定,铸件质量好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所述约束结构包括上模芯、下模芯和芯轴,所述上模芯和下模芯相连,并组合形成铸件的压铸型腔,所述上模芯设有用于安装芯轴的通孔,所述芯轴的一端与上模芯通过弹性装置相连,芯轴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和压铸型腔并与下模芯紧密接触。将芯轴插入到通孔中,并将芯轴的上端部与弹性装置连接,然后将弹性装置与上模芯固定;在上模芯与下模芯进行合模时,芯轴的下端部与下模芯的内壁接触;在进一步合模时,芯轴的下端部受到下模芯的接触压力并将作用力传递到弹性装置上,弹性装置压缩,使得芯轴的两端均不至于发生强烈的刚性碰撞,直至合模结束;在铸造结束并开模时,弹性装置逐渐释放弹性力,芯轴的下端部一直与下模芯紧密接触,直至弹性装置恢复到初始状态,芯轴的下端部与下模芯平稳分离,不会出现强烈的刚性碰撞。上模芯和下模芯是所述压铸模具进行铸造的核心部件,两者扣合并形成压铸型腔;芯轴,为圆柱形的轴类零件,结构简单,用于形成铸件的中心孔,其长度大于所述中心孔的有效长度;弹性装置,与芯轴的上端部连接,具有伸缩的功能,在所述压铸模具合模后,用于实现所述芯轴与所述下模芯紧密接触且保持两者的紧密接触的工作状态,使得在铸件成型后,减少或消除中心孔内壁的残渣,提高铸件质量。本技术的约束结构通过上模芯、下模芯、芯轴和弹性装置的结合创新,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芯轴不会与模具发生强烈刚性碰撞,生产过程稳定,铸件质量好的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装置由弹簧和封堵组成,所述封堵与通孔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封堵、芯轴紧密接触。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装置还包括与通孔限位连接的压紧块,所述压紧块的上部与弹簧紧密接触,压紧块的下部与所述芯轴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弹簧为碟簧。作为优选,所述碟簧由耐高温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约束结构还设有与通孔相适配的局部冷却装置,所述局部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所述通孔,以实现所述弹簧不变形。作为优选,所述局部冷却装置包括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通孔的侧面设有U型水道,所述U型水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相连。由于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通过上模芯、下模芯、芯轴和弹性装置的结合创新,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芯轴不会与模具发生强烈刚性碰撞,生产过程稳定,铸件质量好的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的教导并不需要实现上面所述的全部有益效果,而是特定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的特定的技术效果,并且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还能够实现上面未提到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附图1的A向放大图。图中:1-上模芯,2-下模芯,3-芯轴,4-铸件,5-弹簧,6-封堵,7-压紧块,8-进水接头,9-出水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技术,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结合图1,一种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约束结构包括上模芯1、下模芯2和芯轴3,上模芯1和下模芯2相连,并组合形成铸件4的压铸型腔,上模芯1设有用于安装芯轴3的通孔,芯轴3的一端与上模芯1通过弹性装置相连,芯轴3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和压铸型腔并与下模芯2紧密接触。将芯轴3插入到通孔中,并将芯轴3的上端部与弹性装置连接,然后将弹性装置与上模芯1固定;在上模芯1与下模芯2进行合模时,芯轴3的下端部与下模芯2的内壁接触;在进一步合模时,芯轴3的下端部受到下模芯2的接触压力并将作用力传递到弹性装置上,弹性装置压缩,使得芯轴3的两端均不至于发生强烈的刚性碰撞,直至合模结束;在铸造结束并开模时,弹性装置逐渐释放弹性力,芯轴3的下端部一直与下模芯2紧密接触,直至弹性装置恢复到初始状态,芯轴3的下端部与下模芯2平稳分离,不会出现强烈的刚性碰撞。上模芯1和下模芯2是压铸模具进行铸造的核心部件,两者扣合并形成压铸型腔;芯轴3,为圆柱形的轴类零件,结构简单,用于形成铸件的中心孔,其长度大于中心孔的有效长度;弹性装置,与芯轴3的上端部连接,具有伸缩的功能,在压铸模具合模后,用于实现芯轴3与下模芯2紧密接触且保持两者的紧密接触的工作状态,使得在铸件成型后,减少或消除中心孔内壁的残渣,提高铸件质量;通过弹性装置的设计,降低了芯轴3在长度方向上的加工精度和难度,降低成本。本技术的约束结构通过上模芯、下模芯、芯轴和弹性装置的结合创新,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芯轴不会与模具发生强烈刚性碰撞,生产过程稳定,铸件质量好的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结合图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弹性装置由弹簧5和封堵6组成,所述封堵6与通孔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封堵6、芯轴3紧密接触。弹簧5结构简单,成本低,伸缩性好,作为弹性装置的核心部件,实现芯轴3与下模芯2紧密接触;封堵6,为平板结构,采用螺栓与上模芯1相固定。结合图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弹性装置还包括与通孔限位连接的压紧块7,所述压紧块7的上部与弹簧5紧密接触,压紧块7的下部与所述芯轴3可拆卸连接。压紧块7结构简单,与芯轴3螺栓连接,与通孔限位连接,用于限制芯轴3伸入到压铸型腔的最大长度,防止芯轴3与下模芯2因接触压力过大而发生刚性破坏,延长压铸模具的使用寿命。结合图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弹簧5为碟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结构包括上模芯(1)、下模芯(2)和芯轴(3),所述上模芯(1)和下模芯(2)相连,并组合形成铸件(4)的压铸型腔,所述上模芯(1)设有用于安装芯轴(3)的通孔,所述芯轴(3)的一端与上模芯(1)通过弹性装置相连,芯轴(3)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和压铸型腔并与下模芯(2)紧密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结构包括上模芯(1)、下模芯(2)和芯轴(3),所述上模芯(1)和下模芯(2)相连,并组合形成铸件(4)的压铸型腔,所述上模芯(1)设有用于安装芯轴(3)的通孔,所述芯轴(3)的一端与上模芯(1)通过弹性装置相连,芯轴(3)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和压铸型腔并与下模芯(2)紧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由弹簧(5)和封堵(6)组成,所述封堵(6)与通孔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封堵(6)、芯轴(3)紧密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的约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还包括与通孔限位连接的压紧块(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凌霄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鑫林机电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