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897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主动碾压轮、从动碾压轮、碾压轮驱动组件、碾压轮传动组件以及压实调节组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并排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碾压轮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传动链条,碾压轮传动组件包括两个铰接在一起的第一传动齿盒和第二传动齿盒,第一传动齿盒和第二传动齿盒均由两个侧板以及夹设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上齿轮和下齿轮构成,压实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三螺纹杆和调节转盘,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将刚编织好的石墨接地带压瓷实,使其外观更加好看,电阻率更低,各个石墨线之间更加紧凑,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接地带生产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对维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保障人身及设施的安全至关重要。所谓接地装置,就是把导体线路和设备使用引线接到大地,并和埋设在大地的接地极或地网连在一起,其作用是将雷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有关。输电线路杆塔接地不好,无法及时将雷电导入大地,将造成频繁的雷击绝缘子损坏,严重影响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特别是在山区等特殊地区使用常规接地装置,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效果不佳,投资大且耐久性差,因此,如何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减少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有效的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提出一种直接利用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进行降阻的新方法。基础开挖后,基坑中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可以利用来进行降阻,即在杆塔基础周围进行集中接地。通过使用该种新型接地材料,可加大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散流面积,减小接地电阻,同时它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保水性,改善了土壤的导电状况,充分发挥了接地体中电解质的导电作用。目前,常用的接地体有金属接地体和柔性石墨带接地体,由于金属接地体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局部容易严重腐蚀,难以维护,并且接地体偷盗、认为破坏引起的接地电阻超标事故层出不穷,金属接地体逐渐被柔性石墨带接地体代替,柔性石墨带接地体是用酸化石墨经过高温膨胀加工而后编制成型,其主要由99%的石墨加入玻璃纤维和金属丝组成。柔性石墨带接地材料性能稳定,自身电阻率低,耐高、低温,耐酸碱腐蚀,耐大冲击电流,能够很好地满足现在输电线路接地工程的要求。刚编织好的石墨接地带比较蓬松,各个石墨线之间的缝隙较大,不但影响,还会增大接地电阻,因此,需要使用设备将石墨接地带压瓷实,经过压瓷实后的石墨接地带不但外观更加好看,电阻率也更低,各个石墨线之间更加紧凑,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能将刚编织好的石墨接地带压瓷实,使其外观更加好看,电阻率更低,各个石墨线之间更加紧凑,使用寿命更长。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主动碾压轮、从动碾压轮、碾压轮驱动组件、碾压轮传动组件以及压实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并排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第二转轴依次穿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设置,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上均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滑槽,滑槽内卡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上方,且第一转轴依次穿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上的滑块设置,所述从动碾压轮固定穿设在第一转轴位于第二支架与第三支架之间的轴体上,主动碾压轮固定穿设在第二转轴位于第二支架与第三支架之间的轴体上,从动碾压轮与主动碾压轮之间形成石墨接地带通道;所述碾压轮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传动链条,驱动电机设置在底座内,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套设在第二转轴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轴体上,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条连接在一起;所述碾压轮传动组件包括两个铰接在一起的第一传动齿盒和第二传动齿盒,第一传动齿盒和第二传动齿盒均由两个侧板以及夹设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上齿轮和下齿轮构成,上齿轮和下齿轮相互啮合,第一传动齿盒的上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轴体上,下齿轮通过销轴穿设在两个侧板之间,第二传动齿盒的上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轴体上,下齿轮通过销轴穿设在两个侧板之间,第一传动齿盒的下齿轮与第二传动齿盒的下齿轮相互啮合,第一传动齿盒与第二传动齿盒通过连接板铰接在一起,连接板的两端分别活动套接在第一传动齿盒与第二传动齿盒的销轴上;所述压实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三螺纹杆和调节转盘,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分别竖直旋设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上,螺纹杆的下端伸入滑槽内并与滑块活动连接,螺纹杆可带动滑块在滑槽内上下,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之间以及第二螺纹杆与第三螺纹杆之间分别通过链条传动连接,调节转盘固定在第二螺纹杆的上端头。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石墨接地带通道的出料端还设置有导向槽和导向轮,导向轮位于导向槽的上方。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向槽的下方还设置有防摆组件,防摆组件由固定在底座上的两个侧挡板以及设置在两个侧挡板之间的导向轴组成。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向槽的一侧还设置有切割组件,切割组件包括滑轨、切割机以及伸缩气缸,切割机通过支架设置在滑轨上,伸缩气缸的缸座固定在底座上,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与支架连接,伸缩气缸可驱动切割机朝向或远离导向槽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三支架之间还通过转轴设置有柱状毛刷,柱状毛刷与从动碾压轮外圆周相贴合。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废料回收箱,废料回收箱位于主动碾压轮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设置有四个万向轮。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调节转盘包括圆盘体以及设置在圆盘体上端面的四个施力管,四个施力管沿圆盘体的径向设置,且相邻两个施力管之间呈90°夹角设置。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的压实装置可以将刚编织好的石墨接地带压瓷实,使其外观更加好看,电阻率更低,各个石墨线之间更加紧凑,使用寿命更长。通过人工旋动调节转盘可进行压实程度的调节,能针对不同规格及要求的石墨接地带进行灵活调节;二、本专利技术的压实装置仅通过一套驱动机构带动两个碾压轮转动,并且通过独特设计的传动组件,可实现在两个碾压轮转动的过程中实时对从动碾压轮进行上下移动;三、本专利技术的压实装置还配备有切割功能组件和废料回收箱,切割功能组件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压实后的石墨接地带进行切断处理,废料回收箱可将压实过程中掉下的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石墨接地带压实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石墨接地带压实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Ⅰ;图3为本专利技术石墨接地带压实装置中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传动关系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石墨接地带压实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Ⅱ;图5为本专利技术石墨接地带压实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Ⅲ;图中标记:1、底座,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第三支架,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主动碾压轮,8、从动碾压轮,9、碾压轮驱动组件,9-1、驱动电机,9-2、减速机,9-3、主动齿轮,9-4、从动齿轮,9-5、传动链条,11、压实调节组件,11-1、第一螺纹杆,11-2、第二螺纹杆,11-3、第三螺纹杆,11-4、调节转盘,12、滑槽,13、滑块,14、第一传动齿盒,15、第二传动齿盒,16、侧板,17、上齿轮,18、下齿轮,19、销轴,20、连接板,21、导向槽,22、导向轮,23、滑轨,24、切割机,25、伸缩气缸,26、柱状毛刷,27、废料回收箱,28、万向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第三支架(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主动碾压轮(7)、从动碾压轮(8)、碾压轮驱动组件(9)、碾压轮传动组件(10)以及压实调节组件(11);所述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并排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第二转轴(6)依次穿过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设置,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上均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滑槽(12),滑槽(12)内卡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13),所述第一转轴(5)位于第二转轴(6)上方,且第一转轴(5)依次穿过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上的滑块(13)设置,所述从动碾压轮(8)固定穿设在第一转轴(5)位于第二支架(3)与第三支架(4)之间的轴体上,主动碾压轮(7)固定穿设在第二转轴(6)位于第二支架(3)与第三支架(4)之间的轴体上,从动碾压轮(8)与主动碾压轮(7)之间形成石墨接地带通道;所述碾压轮驱动组件(9)包括驱动电机(9‑1)、减速机(9‑2)、主动齿轮(9‑3)、从动齿轮(9‑4)和传动链条(9‑5),驱动电机(9‑1)设置在底座(1)内,驱动电机(9‑1)的输出端与减速机(9‑2)连接,减速机(9‑2)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主动齿轮(9‑3),从动齿轮(9‑4)套设在第二转轴(6)位于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之间的轴体上,主动齿轮(9‑3)与从动齿轮(9‑4)之间通过传动链条(9‑5)连接在一起;所述碾压轮传动组件(10)包括两个铰接在一起的第一传动齿盒(14)和第二传动齿盒(15),第一传动齿盒(14)和第二传动齿盒(15)均由两个侧板(16)以及夹设在两个侧板(16)之间的上齿轮(17)和下齿轮(18)构成,上齿轮(17)和下齿轮(18)相互啮合,第一传动齿盒(14)的上齿轮(17)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5)位于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之间的轴体上,下齿轮(18)通过销轴(19)穿设在两个侧板(16)之间,第二传动齿盒(15)的上齿轮(17)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6)位于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之间的轴体上,下齿轮(18)通过销轴(19)穿设在两个侧板(16)之间,第一传动齿盒(14)的下齿轮(18)与第二传动齿盒(15)的下齿轮(18)相互啮合,第一传动齿盒(14)与第二传动齿盒(15)通过连接板(20)铰接在一起,连接板(20)的两端分别活动套接在第一传动齿盒(14)与第二传动齿盒(15)的销轴(19)上;所述压实调节组件(11)包括第一螺纹杆(11‑1)、第二螺纹杆(11‑2)、第三螺纹杆(11‑3)和调节转盘(11‑4),第一螺纹杆(11‑1)、第二螺纹杆(11‑2)和第三螺纹杆(11‑3)分别竖直旋设在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上,螺纹杆的下端伸入滑槽(12)内并与滑块(13)活动连接,螺纹杆可带动滑块(13)在滑槽(12)内上下,第一螺纹杆(11‑1)与第二螺纹杆(11‑2)之间以及第二螺纹杆(11‑2)与第三螺纹杆(11‑3)之间分别通过链条传动连接,调节转盘(11‑4)固定在第二螺纹杆(11‑2)的上端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接地带联动压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第三支架(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主动碾压轮(7)、从动碾压轮(8)、碾压轮驱动组件(9)、碾压轮传动组件(10)以及压实调节组件(11);所述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并排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第二转轴(6)依次穿过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设置,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上均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滑槽(12),滑槽(12)内卡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13),所述第一转轴(5)位于第二转轴(6)上方,且第一转轴(5)依次穿过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第三支架(4)上的滑块(13)设置,所述从动碾压轮(8)固定穿设在第一转轴(5)位于第二支架(3)与第三支架(4)之间的轴体上,主动碾压轮(7)固定穿设在第二转轴(6)位于第二支架(3)与第三支架(4)之间的轴体上,从动碾压轮(8)与主动碾压轮(7)之间形成石墨接地带通道;所述碾压轮驱动组件(9)包括驱动电机(9-1)、减速机(9-2)、主动齿轮(9-3)、从动齿轮(9-4)和传动链条(9-5),驱动电机(9-1)设置在底座(1)内,驱动电机(9-1)的输出端与减速机(9-2)连接,减速机(9-2)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主动齿轮(9-3),从动齿轮(9-4)套设在第二转轴(6)位于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之间的轴体上,主动齿轮(9-3)与从动齿轮(9-4)之间通过传动链条(9-5)连接在一起;所述碾压轮传动组件(10)包括两个铰接在一起的第一传动齿盒(14)和第二传动齿盒(15),第一传动齿盒(14)和第二传动齿盒(15)均由两个侧板(16)以及夹设在两个侧板(16)之间的上齿轮(17)和下齿轮(18)构成,上齿轮(17)和下齿轮(18)相互啮合,第一传动齿盒(14)的上齿轮(17)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5)位于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之间的轴体上,下齿轮(18)通过销轴(19)穿设在两个侧板(16)之间,第二传动齿盒(15)的上齿轮(17)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6)位于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之间的轴体上,下齿轮(18)通过销轴(19)穿设在两个侧板(16)之间,第一传动齿盒(14)的下齿轮(18)与第二传动齿盒(15)的下齿轮(18)相互啮合,第一传动齿盒(14)与第二传动齿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松江张国锋邢远朱义华陈瑞斌陈见甫赵振岭赵磊成张明磊杨小杰朱渊博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四达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寒武纪石墨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四达电力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