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及成套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390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32
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及成套接地装置,该模块包括薄壳、圆纸筒以及接地引线,所述薄壳为柔性石墨线编织而成的圆筒,薄壳的上下端均设有防水封头,圆纸筒设置在薄壳内部圆纸筒的内部填充有缓释型石墨降阻填充物,且圆纸筒的上下两端均设有两个相对的缓释口;接地引线的中部位于圆纸筒的底部,接地引线的两端分别从对侧底部的缓释口穿出,再从顶部的缓释口穿入圆纸筒上部,最后从圆纸筒上部穿出薄壳。接地引线的中部沿缓释口分布,在模块内部形成一个上下回转的路径,解决了现有接地模块只能在水平散流,不能进行垂直散流,降阻效率一般的问题。降阻效率一般的问题。降阻效率一般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及成套接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雷接地
,具体涉及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及成套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系统中,可靠的防雷接地装置,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输电线路杆塔多处在不同地形、地貌及地质区域,很难采取一致的降阻方式来降低杆塔接地装置的内地电阻。不同降阻方式受制于地形、地貌、空间及施工成本的限制,实际施工时往往无法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降阻施工。接地模块是一种常见的降阻措施,包括硬质接地模块和柔性石墨接地模块,不过在实际输电线路杆塔进行接地模块降阻时仍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硬质接地模块导电外敷层电阻率高。(2)硬质接地模块脆性大,运输及施工极易造成断裂损坏。(3)硬质接地模块内电芯为金属的易腐蚀,内芯为柔性石墨的电阻率高。(4)柔性石墨接地模块厚度小,表面散流面积小,降阻效率不理想。(5)上述两种接地模块只能在水平散流,不能进行垂直散流,降阻效率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接地模块不能进行垂直散流,降阻效率一般,硬质的接地模块导电外敷层电阻率高、脆性大、内部电芯易腐蚀,柔性的石墨接地模块厚度小,表面散流面积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及成套接地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包括薄壳、圆纸筒以及接地引线;
[0005]所述薄壳为柔性石墨线编织而成的圆筒,薄壳的上下端均设有防水封头,圆纸筒设置在薄壳内部圆纸筒的内部填充有缓释型石墨降阻填充物,且圆纸筒的上下两端均设有两个相对的缓释口;
[0006]接地引线的中部位于圆纸筒的底部,接地引线的两端分别从对侧底部的缓释口穿出,再从顶部的缓释口穿入圆纸筒上部,最后从圆纸筒上部穿出薄壳,接地引线由外层的柔性石墨线编织层以及内层的不锈钢芯构成;不锈钢芯延伸至薄壳外的端部均超过300mm。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薄壳上端的防水封头开设有注水口。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缓释型石墨降阻填充物由膨润土、食用盐以及石墨基柔性接地体颗粒混合而成,石墨基柔性接地体颗粒的成分为柔性石墨和玻璃纤维丝。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薄壳的电阻率为1.5
×
10
‑5Ω
·
m。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接地引线电阻率为1.5
×
10
‑5Ω
·
m。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防水封头为塑料制品。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防水封头的直径大于薄壳直径。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薄壳的上下端设有外螺纹接口,防水封头上设有与外螺纹接口配合内螺纹。
[0014]一种具有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的接地装置,包括设置在杆塔塔腿处的四根引下线,每一根引下线处都设有一个上述接地模块,接地模块上接地引线的一端通过非金属楔形夹具与引下线连接,接地模块的下方设有石墨基柔性降阻布,接地模块上接地引线的另一端紧贴石墨基柔性降阻布敷设。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的接地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楔形夹具的材质为塑胶。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一、接地引线的中部沿缓释口分布,在模块内部形成一个上下回转的路径,解决了现有接地模块只能在水平散流,不能进行垂直散流,降阻效率一般的问题;
[0018]二、通过更改接地模块的结构,接地模块的薄壳为柔性编制薄壳,避免了因硬质接地模块脆性大,运输及施工极易造成断裂损坏的问题;
[0019]三、接地引线由外层的柔性石墨线编织层以及内层的不锈钢芯构成,解决了硬质接地模块的接地引线为金属的易腐蚀,接地引线为柔性石墨的电阻率高的技术问题;
[0020]四、圆纸筒的上下端设置缓释口,圆纸筒内部填充的石墨离子和缓释离子可通过缓释口流出到该接地模块的周围,能提高接地模块的降阻效率;
[0021]五、薄壳由柔性石墨线编织而成,相对现有硬质接地模块导电外敷层,其电阻率低。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1接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接地引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实施例2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薄壳,2、圆纸筒,3、防水封头,4、缓释型石墨降阻填充物,5、接地引线,6、引下线,7、非金属楔形夹具,8、注水口,9、杆塔,10、石墨基柔性降阻布,11、缓释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
[0027]如图1

2所示,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包括薄壳1、圆纸筒2以及接地引线5;
[0028]薄壳1为柔性石墨线编织而成的圆筒,圆筒的内径为300mm,高度为700mm,柔性石墨线的电阻率为3.0
×
10
‑5Ω
·
m,薄壳1的上下端均设有防水封头3,防水封头3的材质为绝
缘材质,具体可以为塑料材质,防水封头3的直径大于薄壳1直径,薄壳1的上下端设有外螺纹接口,防水封头3上设有与外螺纹接口配合内螺纹,防水封头3旋设在薄壳1的上下端。
[0029]柔性石墨线编织的薄壳1均有一定韧性,在运输及施工过程中不易造成断裂损坏,且薄壳1由柔性石墨线编织而成,相对现有硬质接地模块导电外敷层,其电阻率低。
[0030]圆纸筒2设置在薄壳1内部,其内径为300mm,高度为700mm,圆纸筒2的内部填充有缓释型石墨降阻填充物4,缓释型石墨降阻填充物4由膨润土、食用盐以及石墨基柔性接地体颗粒混合而成,石墨基柔性接地体颗粒的成分为柔性石墨和玻璃纤维丝,在圆纸筒2距离上下端为150mm处设有两个相对的缓释口11,缓释口11的尺寸为50mm
×
10mm,圆纸筒2内部填充的石墨离子和缓释离子可通过缓释口11流出到该接地模块的周围,经实验得出其缓释半径为5000mm。圆纸筒2的上下端设置缓释口11,圆纸筒2内部填充的石墨离子和缓释离子可通过缓释口11流出到该接地模块的周围,能提高接地模块的降阻效率。
[0031]接地引线5的中部位于圆纸筒2的底部,接地引线5的两端分别从对侧底部的缓释口11穿出,紧贴圆纸筒的外壁向上延伸,再从顶部的缓释口11穿入圆纸筒2上部,最后从圆纸筒2上部穿至薄壳1上方,接地引线5由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薄壳(1)、圆纸筒(2)以及接地引线(5);所述薄壳(1)为柔性石墨线编织而成的圆筒,薄壳(1)的上下端均设有防水封头(3),圆纸筒(2)设置在薄壳(1)内部,圆纸筒(2)的内部填充有缓释型石墨降阻填充物(4),且圆纸筒(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两个相对的缓释口(11);接地引线(5)的中部位于圆纸筒(2)的底部,接地引线(5)的两端分别从对侧底部的缓释口(11)穿出,再从顶部的缓释口(11)穿入圆纸筒(2)上部,最后从圆纸筒(2)上部穿出薄壳(1),接地引线(5)由外层的柔性石墨线编织层(501)以及内层的不锈钢芯(502)构成;不锈钢芯(502)延伸至薄壳(1)外的端部均超过3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壳(1)上端的防水封头(3)开设有注水口(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型石墨降阻填充物(4)由膨润土、食用盐以及石墨基柔性接地体颗粒混合而成,石墨基柔性接地体颗粒的成分为柔性石墨和玻璃纤维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墨基薄壳管状型双接头接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壳(1)的电阻率为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从鹏松张明磊张国锋陈晓朋陈瑞斌务孔永李付磊陈四甫陈见甫胡松江郑伟谭永殿朱渊博陈彦青孙秋君冀义豪吕金勇吕若冰刘礼琴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四达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