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661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折弯机构,包括箱体、驱动安装座、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导向元件、第二导向元件、摆杆驱动块、第二驱动装置、摆杆、折弯头、凸轮随动器、轨迹板、第三导向元件、第四导向元件、主轴、上夹持凸轮、下夹持凸轮、上夹持滑块、下夹持滑块、上夹爪、下夹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折弯机构能实现折弯头复合运动轨迹的控制且可以修正端子的偏摆。

A bend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弯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弯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的折弯机构。
技术介绍
折弯是机械加工中一种非常常见的工艺,应用相对普遍。多少年来,最常用的折弯方法就是用凸模和凹模挤压,从而将直料变弯,在连接器端子加工领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可做直线往复运动折弯滑块,配合折弯定位块对待折料进行折弯,这种加工方式在折弯过程中,端子与折弯定位块接触的区域会产生相对运动,很容易导致端子折弯区域被刮伤,从而造成端子失效,产品的不良率上升,另外这种传统的端子折弯机构可能造成端子的偏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端子折弯过程中折弯头做复合运动的端子折弯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弯机构,包括箱体、驱动安装座、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导向元件、第二导向元件、摆杆驱动块、第二驱动装置、摆杆、折弯头、凸轮随动器、轨迹板、第三导向元件、第四导向元件、主轴、上夹持凸轮、下夹持凸轮、上夹持滑块、下夹持滑块、上夹爪、下夹爪,所述驱动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箱体顶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驱动安装座上,所述主轴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上夹持凸轮、下夹持凸轮固定于所述主轴上,所述第三导向元件、第四导向元件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上夹持滑块、下夹持滑块均与所述第三导向元件、第四导向元件连接,且所述上夹持凸轮与所述上夹持滑块连接,所述下夹持凸轮与所述下夹持滑块连接,所述上夹爪固定于所述上夹持滑块上,所述下夹爪固定于所述下夹持滑块上,所述第一导向元件、第二导向元件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摆杆驱动块与所述第一导向元件、第二导向元件连接,所述摆杆与所述摆杆驱动块连接,所述折弯头固定于所述摆杆一端,所述凸轮随动器固定于所述摆杆另一端,所述轨迹板固定于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凸轮随动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摆杆驱动块连接。这样当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主轴旋转时,主轴将驱动上夹持凸轮和下夹持凸轮旋转,上夹持凸轮的旋转将驱动上夹持滑块沿第三导向元件、第四导向元件运动,下夹持凸轮的旋转将驱动下夹持滑块沿第三导向元件、第四导向元件运动,上夹持滑块、下夹持滑块的运动将分别驱动上夹爪、下夹爪运动,从而完成端子的夹持及释放,当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摆杆驱动块沿第一导向元件、第二导向元件运动时,摆杆驱动块驱动摆杆运动,同时因为摆杆一端所固定的凸轮随动器与固定的轨迹板连接,所以摆杆驱动块驱动摆杆运动的同时,摆杆进行摆动,这样固定于摆杆另一端的折弯头就完成复合运动,对端子完成折弯动作。我们还可以通过更换具有不同轨迹的轨迹板及通过控制第二驱动装置的运动情况来进行折弯头复合运动轨迹的控制。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折弯机构,还包括支撑板、微调支座、第三驱动装置,所述微调支座、第三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箱体与所述微调支座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箱体连接。这样第三驱动装置可以驱动箱体进行转动,进而修正端子的偏摆。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折弯机构,还包括感应器、感应片,所述感应器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感应片固定于所述摆杆驱动块上,这样通过感应器感应感应片的位置,可以确定摆杆驱动块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折弯机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折弯机构的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折弯机构的A-A向剖视图。图中:1、箱体;2、驱动安装座;3、第一驱动装置;4、感应器;5、感应片;6、第一导向元件;7、摆杆驱动块;8、第二驱动装置;9、第二导向元件;10、第三驱动装置;11、微调支座;12、轨迹板;13、凸轮随动器;14、下夹头;15、摆杆;16、折弯头;17、上夹头;18、下夹持滑块;19、上夹持滑块;20、第三导向元件;21、主轴;22、第四导向元件;23、下夹持凸轮;24、上夹持凸轮;25、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的折弯机构,包括箱体1、驱动安装座2、第一驱动装置3、第一导向元件6、第二导向元件9、摆杆驱动块7、第二驱动装置8、摆杆15、折弯头16、凸轮随动器13、轨迹板12、第三导向元件20、第四导向元件22、主轴21、上夹持凸轮24、下夹持凸轮23、上夹持滑块19、下夹持滑块18、上夹爪17、下夹爪14,驱动安装座2固定于箱体1顶部,第一驱动装置3固定于驱动安装座2上,主轴21设置于箱体1内并与第一驱动装置3连接,上夹持凸轮24、下夹持凸轮23固定于主轴21上,第三导向元件20、第四导向元件22固定于箱体1上,上夹持滑块19、下夹持滑块18均与第三导向元件20、第四导向元件22连接,且上夹持凸轮24与上夹持滑块19连接,下夹持凸轮23与下夹持滑块18连接,上夹爪17固定于上夹持滑块19上,下夹爪14固定于下夹持滑块18上,第一导向元件6、第二导向元件9固定于箱体1上,摆杆驱动块7与第一导向元件6、第二导向元件9连接,摆杆15与摆杆驱动块7连接,折弯头16固定于摆杆15一端,凸轮随动器13固定于摆杆15另一端,轨迹板12固定于箱体1上并与凸轮随动器连13接,第二驱动装置8固定于箱体1上并与摆杆驱动块7连接。这样当第一驱动装置3驱动主轴21旋转时,主轴21将驱动上夹持凸轮24和下夹持凸轮23旋转,上夹持凸轮24的旋转将驱动上夹持滑块19沿第三导向元件20、第四导向元件22运动,下夹持凸轮23的旋转将驱动下夹持滑块18沿第三导向元件20、第四导向元件22运动,上夹持滑块19、下夹持滑块18的运动将分别驱动上夹爪17、下夹爪14运动,从而完成端子的夹持及释放,当第二驱动装置8驱动摆杆驱动块7沿第一导向元件6、第二导向元件9运动时,摆杆驱动块7驱动摆杆15运动,同时因为摆杆15一端所固定的凸轮随动器13与固定的轨迹板12连接,所以摆杆驱动块7驱动摆杆15运动的同时,摆杆15进行摆动,这样固定于摆杆15另一端的折弯头16就完成复合运动,对端子完成折弯动作。我们还可以通过更换具有不同轨迹的轨迹板12及通过控制第二驱动装置8的运动情况来进行折弯头16复合运动轨迹的控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折弯机构,还包括支撑板25、微调支座11、第三驱动装置10,微调支座11、第三驱动装置10固定于支撑板25上,箱体1与微调支座11连接,第三驱动装置10与箱体1连接。这样第三驱动装置10可以驱动箱体1进行转动,进而修正端子的偏摆。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折弯机构,还包括感应器4、感应片5,感应器4固定于箱体1上,感应片5固定于摆杆驱动块7上,这样通过感应器4感应感应片5的位置,可以确定摆杆驱动块7的位置。最后应该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驱动安装座、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导向元件、第二导向元件、摆杆驱动块、第二驱动装置、摆杆、折弯头、凸轮随动器、轨迹板、第三导向元件、第四导向元件、主轴、上夹持凸轮、下夹持凸轮、上夹持滑块、下夹持滑块、上夹爪、下夹爪,所述驱动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箱体顶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驱动安装座上,所述主轴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上夹持凸轮、下夹持凸轮固定于所述主轴上,所述第三导向元件、第四导向元件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上夹持滑块、下夹持滑块均与所述第三导向元件、第四导向元件连接,且所述上夹持凸轮与所述上夹持滑块连接,所述下夹持凸轮与所述下夹持滑块连接,所述上夹爪固定于所述上夹持滑块上,所述下夹爪固定于所述下夹持滑块上,所述第一导向元件、第二导向元件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摆杆驱动块与所述第一导向元件、第二导向元件连接,所述摆杆与所述摆杆驱动块连接,所述折弯头固定于所述摆杆一端,所述凸轮随动器固定于所述摆杆另一端,所述轨迹板固定于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凸轮随动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摆杆驱动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驱动安装座、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导向元件、第二导向元件、摆杆驱动块、第二驱动装置、摆杆、折弯头、凸轮随动器、轨迹板、第三导向元件、第四导向元件、主轴、上夹持凸轮、下夹持凸轮、上夹持滑块、下夹持滑块、上夹爪、下夹爪,所述驱动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箱体顶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驱动安装座上,所述主轴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上夹持凸轮、下夹持凸轮固定于所述主轴上,所述第三导向元件、第四导向元件固定于所述箱体上,所述上夹持滑块、下夹持滑块均与所述第三导向元件、第四导向元件连接,且所述上夹持凸轮与所述上夹持滑块连接,所述下夹持凸轮与所述下夹持滑块连接,所述上夹爪固定于所述上夹持滑块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帅兵郭诗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瀚川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