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端子以及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90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8:0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电端子包括:形成的一接触件;一罩体,包围所述接触件。所述接触件和罩体具有用于将所述接触件固定于所述罩体的配合的保持特征,且所述罩体为提高所述接触件的机械性能提供强化功能。所述电端子安装在一连接器组件内。所述电端子具有防止所述连接器组件的一密封件损坏或使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密封件损坏最小化的功能。

Electrical terminals and connector assembl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端子以及连接器组件相关申请本申请主张于2017年3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US62/465355的优先权,该临时申请的内容其整体上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端子以及电端子安装于其内的连接器组件的领域。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端子,且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能用在车辆中的连接器系统使用的电端子。
技术介绍
供用于车辆的连接器系统使用的电端子是熟知的。通常,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系统适用于包括接线分布块(junctiondistributionblocks)、功率控制模块和其他车身控制系统的车辆系统。这些系统典型地使用一线束以将整个车辆中的各种车身系统和控制系统连接。典型的连接器系统包括一接头或插座连接器,接头或插座连接器具有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或者保持在插座的绝缘的基座中的多个公型电端子或插针。一插头连接器包括用于与插座连接器的基座配合对接的一模制成形的外基座,外基座具有用于保持多个母型端子的多个凹穴或腔体。各自的连接器组件均包括一电端子配件,电端子配件可拆卸地接合在基座中。通常,电配件或基座具有一可挠曲的锁定臂,该锁定臂接合形成在端子配件上或基座中的窗口或肩部。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电端子包括:形成的一接触件;一罩体,包围所述接触件。所述接触件和罩体具有用于将所述接触件固定于所述罩体的配合的保持特征,且所述罩体为提高所述接触件的机械性能提供强化功能。所述电端子安装在一连接器组件内。所述电端子具有防止所述连接器组件的一密封件损坏或使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密封件损坏最小化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仅是出于总结一些示例实施例的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的目的。相应地,应该理解的是,上述示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且不应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缩小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从下文的结合通过示例示出所说明的实施例的原理的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其它实施例、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连接器组件和接触组件连结在一起的一前视立体图;图2是连接器组件和接触组件连结在一起的一后视立体图;图3是接触组件的一接触件和接触组件的一罩体连结在一起组成一电端子的一前视立体图;图4是电端子的另一前视立体图;图5是电端子的一后视立体图;图6是电端子的一前视图;图7是电端子的一俯视图;图8是电端子沿图7的线8-8的剖视图;图9是电端子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10是电端子沿图7的线10-10的剖视图;图11是电端子沿图7的线11-11的剖视图;图12是接触件和罩体分解的一前视立体图;图13是接触件的一前视立体图;图14是接触件的另一前视立体图;图15是接触件的一侧视图;图16是接触件的另一侧视图;图17是接触件的一俯视图;图18是罩体的一前视立体图;图19是罩体的另一前视立体图;图20是罩体的一侧视图;图21是罩体的一俯视图;图22是罩体沿图20的线22-22的剖视图;图23是罩体的一前视图;图24是罩体的一后视图;图25是罩体沿图20的线25-25的剖视图;图26是连接器组件安装其内的一接触组件的一前视立体图;图27是彼此分解地示出的连接器组件、接触件组件、一公型端子、一撤出工具以及一探头的一前视立体图;图28是彼此分解地示出的连接器组件、接触件组件、公型端子、撤出工具以及探头的一后视立体图;图29是连接器组件的一前盖的一前视立体图;图30是前盖的一后视立体图;图31是前盖的一前视图;图32是前盖的一后视图;图33是连接器组件的一前基座的一前视立体图;图34是前基座的一侧视图;图35是前基座的一后视立体图;图36是连接器组件的一独立的二次锁定件的一前视立体图;图37是独立的二次锁定件的一侧视图;图38是连接器组件的一密封件的一前视立体图;图39是密封件的剖视图;图40是连接器组件的一密封盖或套环(grommet)盖的一前视立体图;图41是以立体示出的密封盖或套环盖的剖开图;图42是密封盖或套环盖的一后视图;图43是密封盖或套环盖的一前视图;图44是连接器组件和接触组件处于一组装状态下的一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且将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而是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且作为表示性的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实施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针对于安装在一连接器组件620中的一电端子20做出说明,因此附图示出连接器组件620的一单个线路,所以针对连接器组件620的各元件的图示均为整个连接器组件620其中的一单个组件或一部分,而完整的连接器组件620是提供多个线路的。应注意的是,本文使用诸如“前”、“后”、“顶”、“上”、“底”和“下”等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是任意的,并不表示在使用期间所需的取向,并且用于提供对所示实施例的更清晰的理解。电端子20由两个单独的部件构成,即一第一部件或接触件22以及一第二部件或罩体24。两部件构造提供一更小的电端子20同时提供增强的性能。接触件22由单片的一高导电材料(诸如铜或任何其它铜基合金或具有相同导电性能的类似材料)冲压成形,以提供优异的电气性能。罩体24是由单片的一高拉伸强度的材料形成的金属(诸如不锈钢)的冲压成形,以提供优异的保持力和补强。形成罩体24的材料的拉伸强度大于形成接触件22的材料的拉伸强度。电端子20收容一对应的公型端子320,诸如一插针或刀片形件(blade)。钢相比于铜或铜基合金能提供了额外的益处。钢通常表现出更高的拉伸强度性能,并且其用于弹性或施压应用的情况是一种优越的选择。接触件22以及罩体24独立形成,之后再经由另外的组装或结合模具被固定在一起。在该实施例中,以下说明针对于使一导电引线420与其附接的电端子20。如本领域熟知的,引线420具有包围导体424的一绝缘包覆层422。绝缘包覆层422在引线420的前端处部分地被去除以露出设置于绝缘包覆层422内的导体424。接触件22最佳示出在图13至图17。接触件22具有:一接触部26,其配置成给对应的公型端子320提供一电连接;一线固定部28,其配置成连结于引线420;以及一过渡部30,其将接触部26连接于线固定部28。接触部26由一本体32形成,本体32具有相反的前端32a和后端32b且具有从前端32a到后端32b延伸穿过本体32形成的一通道34以及从本体32延伸并延伸到通道34内的第一和第二悬臂式的弹性臂或接触梁36、38。一中心线40沿本体32的从前端32a到后端32b的长度来限定。本体32由形成通道34的相对的顶壁和底壁42、44以及使相对的顶壁和底壁42、44彼此分隔开的第一和第二直立的侧壁46、48形成。各壁42、44、46、48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平面。顶壁42具有一前缘部42a、一相反的后缘部42b、在前缘部42a和后缘部42b之间延伸的一第一侧缘部42c以及在前缘部42a和后缘部42b之间延伸的一第二侧缘部42d。壁42、44、46、48的前缘部42a、44a、46a、48a形成进入通道34内的一进入开口50。一顶开口52形成在顶壁42上、接近但与本体32的前端32a间隔开且由一前缘部52a、一后缘部52b以及在前缘部52a和后缘部52b之间延伸的侧缘部52c、52d形成。一底开口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端子,包括:一接触件,由一本体形成,所述本体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穿过所述本体形成的一通道以及从所述本体延伸并延伸到所述通道中的第一和第二接触梁;以及一罩体,包围所述接触件,所述罩体由一本体形成,所述本体具有一顶壁、一底壁以及在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延伸的侧壁,从而本体的一前端和一后端被限定且一通道穿过其形成,一对位肋部从所述顶壁延伸,所述对位肋部具有:一前段,其部分地横跨所述顶壁的顶表面延伸出一第一距离;一后段,其部分地横跨所述顶壁的顶表面延伸出一第二距离;以及一中间段,其部分地横跨所述顶壁的顶表面延伸出一第三距离,并且所述中间段位于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之间,其中,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或第二距离,一窗口由所述顶壁设置,且一突片在所述窗口的一缘部处从所述顶壁延伸,所述突片与所述对位肋部的中间段接合抵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01 US 62/465,3551.一种电端子,包括:一接触件,由一本体形成,所述本体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穿过所述本体形成的一通道以及从所述本体延伸并延伸到所述通道中的第一和第二接触梁;以及一罩体,包围所述接触件,所述罩体由一本体形成,所述本体具有一顶壁、一底壁以及在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延伸的侧壁,从而本体的一前端和一后端被限定且一通道穿过其形成,一对位肋部从所述顶壁延伸,所述对位肋部具有:一前段,其部分地横跨所述顶壁的顶表面延伸出一第一距离;一后段,其部分地横跨所述顶壁的顶表面延伸出一第二距离;以及一中间段,其部分地横跨所述顶壁的顶表面延伸出一第三距离,并且所述中间段位于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之间,其中,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或第二距离,一窗口由所述顶壁设置,且一突片在所述窗口的一缘部处从所述顶壁延伸,所述突片与所述对位肋部的中间段接合抵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接触件还包括从所述本体的顶表面延伸的凸缘,并且所述罩体包括一窗口,所述凸缘延伸穿过所述窗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对位肋部的后段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空间,并且所述凸缘安置在该空间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对位肋部的中间段具有:一第一壁部,从其中一个侧壁向上延伸;一水平壁部,从所述第一壁部的上端延伸;以及一倾斜壁部,从所述水平壁部的一端部延伸,所述倾斜壁部朝向所述顶壁向下延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倾斜壁部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所述前端比所述后端更靠近所述中间段由其延伸的侧壁。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对位肋部的前端与所述罩体的本体的前端向后间隔开。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对位肋部还包括向下延伸的一指以及位于所述罩体的顶壁上的一窗口,所述指延伸到所述窗口中。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中,各接触梁相对所述接触件的本体能够移动,且所述电端子还包括从所述罩体的本体延伸并延伸到所述罩体的通道中的第一和第二加强梁,各加强梁相对所述罩体的本体能够移动,所述第一加强梁接合所述第一接触梁而所述第二加强梁接合所述第二接触梁。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接触件由具有拉伸强度的一第一材料形成,所述罩体由具有拉伸强度的一第二材料形成,其中所述第二材料的拉伸强度大于所述第一材料的拉伸强度。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梁彼此对齐并接近所述接触件的本体的前端从所述本体延伸。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罩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突起,在接近所述罩体的本体的前端设置以形成一止挡部,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延伸到所述罩体的通道中,所述接触件的本体的前端接合抵靠所述至少一个突起。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还包括从所述罩体的各壁的前端向外延伸的一凸缘,各凸缘由一第一壁部和一第二壁部形成,所述凸缘的第二壁部相对所述凸缘的第一壁部的一中心线以约120度至约180度的角度倾斜。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中间段在所述第一接触梁和所述第二接触梁的纵向后方。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突片接合抵靠所述对位肋部的中间段的一后端。15.一种组合体,包括:一连接器组件,包括:一基座,具有穿过其延伸的一通道,一顺从性的弹性密封件,包括一前端和后端以及延伸穿过其的一通道,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基座的后方,以及一套环盖,包括一前端和后端、延伸穿过其的一通道以及延伸穿过其并从所述通道延伸的一键槽,所述套环盖位于所述密封件的后方;以及一电端子,包括:一接触件,由一本体形成,所述本体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穿过所述本体形成的一通道以及从所述本体延伸并延伸到所述通道中的第一和第二接触梁;以及一罩体,包围所述接触件,所述罩体由一本体形成,所述本体具有一顶壁、一底壁以及在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延伸的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拉戈那塔·巴亚那塔萨斯那塔伊夫·勒波捷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