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及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848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包括轴体、行星架、行星轮及耐磨机构,行星架为空心圆柱框架结构,其前端面于轴体后端面连接并同轴分布,行星架侧表面均布至少三个承载槽,每个承载槽内均设一个行星轮,行星轮嵌于承载槽内,承载槽前端面和后端面与行星轮前端面机后端面间通过耐磨机构相互连接。其制备工艺包括制备零部件,工件装配及润滑作业等三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之间连接关系的韧性,另一方面有效的为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连接位置之间设定专用的磨损防护机构,有效降低行星轮减速箱运行时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设备因摩擦损耗而导致精度、动力传递能力下降的情况发生。

A kind of wear-resistant high-precision planetary reducer output shaft and its prepara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及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及制备工艺,属行星减速机

技术介绍
目前行星减速机在机械传动行业以其体积小、精度高、减速范围广等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用于纺织、矿山、机器人、激光等行业。主要被用来降低转速以及增大扭矩。现有的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之间往往均通过轴承相互连接,虽然可以满足行星减速机运行的需要,但当前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之间均为刚性连接,因此当受力不均或外力冲击过大时,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之间弹性形变能力较差,从而导致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之间摩擦损耗严重,同时当前的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在进行连接作业时,往往均是通过轴承来达到降低摩擦损耗的目的,因此在抗摩擦损耗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极易导致行星减速机的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之间侧表面等位置在运行时摩擦损耗严重,从而导致当前行星减速箱使用寿命均不同程度小于设计寿命,且随着运行时间延长,行星轮减速箱动力传动效率、精度均下降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前行星轮减速箱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及制备工艺,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及制备工艺,提高了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之间连接关系的韧性,可有效对受力不均、外力冲击等异常运行状态导致的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之间发生摩擦损耗,延长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的整体使用寿命和降低行星轮减速箱运行及维护成本。为了实现上面提到的效果,提出了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其包括以下内容: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包括轴体、行星架、行星轮及耐磨机构,行星架为空心圆柱框架结构,其前端面于轴体后端面连接并同轴分布,行星架侧表面均布至少三个承载槽,各承载槽环绕行星架轴线均布,且承载槽轴线与行星架轴线平行分布,行星轮数量与承载槽数量一致,每个承载槽内均设一个行星轮,行星轮嵌于承载槽内,通过承载轴与承载槽前端面和后端面相互连接并与承载槽同轴分布,承载槽前端面和后端面与行星轮前端面机后端面间通过耐磨机构相互连接,且耐磨机构分别与承载槽及行星轮同轴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的行星架前端面设定位孔,并通过定位孔与轴体后端面相互连接,且所述轴体后端面嵌于定位孔内并通过至少一个承载弹簧与定位孔孔底相互连接,所述轴体侧表面于定位孔侧壁间通过至一条连接键相互连接,所述定位孔对应的行星架前端面位置设紧固螺帽,所述紧固螺帽包覆在轴体外与轴体同轴分布,并与行星架前端面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耐磨机构包括万向滚珠、碟形弹簧、承载座及承载板,其中所述承载座和承载板均为与行星轮同轴分布的圆形板状结构,所述承载座和承载板上均设轴孔,并通过轴孔包覆在承载轴外,所述承载座后端面与承载槽侧壁相互连接并行分布,所述承载板后端面通过至少一个碟形弹簧与行星轮侧表面相互连接,且碟形弹簧与承载板间同轴分布,所述万向滚珠至少三个,环绕承载槽轴线均布,所述万向滚珠后端面通过至少一个碟形弹簧与承载座前端面相抵,前端面与承载板前端面滑动连接,且所述万向滚珠轴线与行星轮轴线平行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座及承载板均包括青铜基座和巴士合金衬层,其中所述青铜基座前端为“凵”字型槽状结构,所述巴士合金衬层包覆在青铜基座前端面且厚度不低于1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板为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其前端面与承载座前端面间间距为1—10毫米,槽底与承载座前端面间间距为5—20毫米,且所述万向滚珠前端面与承载板前端槽底相抵,且所述承载板槽体侧壁另设至少一个加油口。进一步的,所述的万向滚珠中,各万向滚珠间通过承载龙骨相互连接,所述承载龙骨为与承载座及承载板同轴分布的环状框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座及承载板间通过弹性护套管相互连接,所弹性护套管包覆在承载座及承载板外侧并与承载座及承载板共同构成密闭腔体结构,且所述承载座和承载板对应的承载槽侧表面及行星轮侧表面均设定位槽,所述承载座和承载板厚度至少1/2部分嵌于定位槽内。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零部件,首先根据减速机工艺要求,分别对轴体、行星架、行星轮及耐磨机构进行生产制备,并将生产好的轴体、行星架、行星轮及耐磨机构分别独立存放备用;S2,工件装配,首先将行星架通过支座进行承载定位,使行星架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并可进行0°—360°范围回转运动,然后将轴体与行星架前端面连接定位,然后对行星架翻转,使其中一个承载槽位于行星架正上方处于作业状态,然后对处于作业状态的承载槽前端面和后端面均匀涂布粘接胶层,对行星轮前端面和后端面均匀涂布粘接胶层,然后将耐磨机构通过粘接胶层首先与行星轮前端面和后端面进行连接,然后将完成连接后的行星轮及耐磨机构一同嵌入至处于作业状态的承载槽内,并调整承载槽、行星轮及耐磨机构间相互同轴分布,并通过承载轴对行星轮及耐磨机构与承载槽连接定位,最后通过辐照烘干装置对粘接胶层以30℃—60℃恒温辐照烘干作业,然后继续对行星架进行翻转,依次对各承载槽安装行星轮及耐磨机构;S3,润滑作业,完成S2步骤后,并在粘接胶层自然冷却至常温后,通过各耐磨机构的加油口依次为各耐磨机构内部填充润滑剂,从而完成本新型装备;进一步的,所述的S3步骤中的润还剂为润滑油及润滑脂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较传统的行星减速箱设备,在满足动力传递精度、承载能力同时,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之间连接关系的韧性,可有效对受力不均、外力冲击等异常运行状态导致的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之间发生摩擦损耗,另一方面有效的为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连接位置之间设定专用的磨损防护机构,可有效降低行星轮减速箱运行时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设备因摩擦损耗而导致精度、动力传递能力下降的情况发生,并延长输出轴、行星架及行星轮的整体使用寿命和降低行星轮减速箱运行及维护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耐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施工,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2所述的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包括轴体1、行星架2、行星轮3及耐磨机构4,行星架2为空心圆柱框架结构,其前端面于轴体1后端面连接并同轴分布,行星架2侧表面均布至少三个承载槽5,各承载槽5环绕行星架2轴线均布,且承载槽5轴线与行星架2轴线平行分布,行星轮3数量与承载槽5数量一致,每个承载槽5内均设一个行星轮3,行星轮3嵌于承载槽5内,通过承载轴6与承载槽5前端面和后端面相互连接并与承载槽5同轴分布,承载槽5前端面和后端面与行星轮3前端面机后端面间通过耐磨机构4相互连接,且耐磨机构4分别与承载槽5及行星轮3同轴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行星架2前端面设定位孔13,并通过定位孔13与轴体1后端面相互连接,且所述轴体1后端面嵌于定位孔13内并通过至少一个承载弹簧7与定位孔13孔底相互连接,所述轴体1侧表面于定位孔13侧壁间通过至一条连接键8相互连接,所述定位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包括轴体、行星架、行星轮及耐磨机构,所述行星架为空心圆柱框架结构,其前端面于轴体后端面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行星架侧表面均布至少三个承载槽,各承载槽环绕行星架轴线均布,且承载槽轴线与行星架轴线平行分布,所述行星轮数量与承载槽数量一致,每个承载槽内均设一个行星轮,所述行星轮嵌于承载槽内,通过承载轴与承载槽前端面和后端面相互连接并与承载槽同轴分布,所述承载槽前端面和后端面与行星轮前端面机后端面间通过耐磨机构相互连接,且所述耐磨机构分别与承载槽及行星轮同轴分布,所述的行星架前端面设定位孔,并通过定位孔与轴体后端面相互连接,且所述轴体后端面嵌于定位孔内并通过至少一个承载弹簧与定位孔孔底相互连接,所述轴体侧表面于定位孔侧壁间通过至一条连接键相互连接,所述定位孔对应的行星架前端面位置设紧固螺帽,所述紧固螺帽包覆在轴体外与轴体同轴分布,并与行星架前端面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包括轴体、行星架、行星轮及耐磨机构,所述行星架为空心圆柱框架结构,其前端面于轴体后端面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行星架侧表面均布至少三个承载槽,各承载槽环绕行星架轴线均布,且承载槽轴线与行星架轴线平行分布,所述行星轮数量与承载槽数量一致,每个承载槽内均设一个行星轮,所述行星轮嵌于承载槽内,通过承载轴与承载槽前端面和后端面相互连接并与承载槽同轴分布,所述承载槽前端面和后端面与行星轮前端面机后端面间通过耐磨机构相互连接,且所述耐磨机构分别与承载槽及行星轮同轴分布,所述的行星架前端面设定位孔,并通过定位孔与轴体后端面相互连接,且所述轴体后端面嵌于定位孔内并通过至少一个承载弹簧与定位孔孔底相互连接,所述轴体侧表面于定位孔侧壁间通过至一条连接键相互连接,所述定位孔对应的行星架前端面位置设紧固螺帽,所述紧固螺帽包覆在轴体外与轴体同轴分布,并与行星架前端面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机构包括万向滚珠、碟形弹簧、承载座及承载板,其中所述承载座和承载板均为与行星轮同轴分布的圆形板状结构,所述承载座和承载板上均设轴孔,并通过轴孔包覆在承载轴外,所述承载座后端面与承载槽侧壁相互连接并行分布,所述承载板后端面通过至少一个碟形弹簧与行星轮侧表面相互连接,且碟形弹簧与承载板间同轴分布,所述万向滚珠至少三个,环绕承载槽轴线均布,所述万向滚珠后端面通过至少一个碟形弹簧与承载座前端面相抵,前端面与承载板前端面滑动连接,且所述万向滚珠轴线与行星轮轴线平行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座及承载板均包括青铜基座和巴士合金衬层,其中所述青铜基座前端为“凵”字型槽状结构,所述巴士合金衬层包覆在青铜基座前端面且厚度不低于1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磨高精度行星减速机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板为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其前端面与承载座前端面间间距为1—10毫米,槽底与承载座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柏君李泽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摩多利传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