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商用车高压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7168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型商用车高压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转向传动轴、高压转向机、第一纵拉杆、第二纵拉杆前段、第二纵拉杆后段、转向中间臂、转向助力缸、第一前轴、第二前轴、第一左转向轮、第二左转向轮、第一转向横拉杆、第二转向横拉杆、第一右转向轮、第二右转向轮、转向油罐、出油管、高压转向油泵、高压油管、回油管与高压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大流量高压转向油泵、大缸径高压转向机、大缸径转向助力缸以及变速比技术,优化了转向传动比,全面提升了转向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转向系统油罐、油管等附件,增大散热能力,提高系统清洁度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型商用车高压转向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重型商用车高压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重型商用车前轴轴荷大、转向沉问题,目前方案多采用单独提升转向机缸径或提升压力的办法,但由于依然采用恒速比转向机,转向传动比小,传递到方向盘上的阻力降低不明显,转向轻便性提升效果不明显,性价比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满足大轴荷重型商用车的转向要求、提高转向轻便性、可靠性和操纵性的重型商用车高压转向系统。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重型商用车高压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转向传动轴、高压转向机、第一纵拉杆、第二纵拉杆前段、第二纵拉杆后段、转向中间臂、转向助力缸、第一前轴、第二前轴、第一左转向轮、第二左转向轮、第一转向横拉杆、第二转向横拉杆、第一右转向轮、第二右转向轮、转向油罐、出油管、高压转向油泵、高压油管、回油管与高压管;在第一前轴的左端安装有第一左转向轮,在第一前轴的右端安装有第一右转向轮,在第一左转向轮与第一右转向轮上均固定有转向臂,第一左转向轮的转向臂与第一右转向轮的转向臂均与第一转向横拉杆相铰接;在第二前轴的左端安装有第二左转向轮,在第二前轴的右端安装有第二右转向轮,在第二左转向轮与第二右转向轮上均固定有转向臂,第二左转向轮的转向臂与第二右转向轮的转向臂均与第二转向横拉杆相铰接;方向盘与高压转向机通过转向传动轴相连,高压转向机的驱动端与第一纵拉杆以及第二纵拉杆前段的一端铰接,第一纵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左转向轮的转向臂上;第二纵拉杆前段的另一端与转向中间臂的一端相固定,转向中间臂的另一端与第二纵拉杆后段的一端相固定,第二纵拉杆后段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左转向轮的转向臂上;转向油罐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连接高压转向油泵的进油口,高压转向油泵的出油口通过高压油管与高压转向机的一个进油口连接,高压转向机的回油出口通过回油管与转向油罐的回油进口连接,高压转向机通过两根高压管分别与转向助力缸的上腔、下腔连接,转向助力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转向中间臂的相铰接。所述高压转向油泵的最大工作压力为19Mpa。本技术采用大流量高压转向油泵、大缸径高压转向机、大缸径转向助力缸以及变速比技术,优化了转向传动比,全面提升了转向性能。本技术中的转向系统油罐、油管等附件,增大散热能力,提高系统清洁度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重型商用车高压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1、转向传动轴2、高压转向机3、第一纵拉杆41、第二纵拉杆前段42、第二纵拉杆后段43、转向中间臂5、转向助力缸6、第一前轴71、第二前轴72、第一左转向轮81、第二左转向轮82、第一转向横拉杆91、第二转向横拉杆92、第一右转向轮101、第二右转向轮102、转向油罐11、出油管12、高压转向油泵13、高压油管14、回油管15与高压管16;在第一前轴71的左端安装有第一左转向轮81,在第一前轴71的右端安装有第一右转向轮101,在第一左转向轮81与第一右转向轮101上均固定有转向臂,第一左转向轮81的转向臂与第一右转向轮101的转向臂均与第一转向横拉杆91相铰接;在第二前轴72的左端安装有第二左转向轮82,在第二前轴72的右端安装有第二右转向轮102,在第二左转向轮82与第二右转向轮102上均固定有转向臂,第二左转向轮82的转向臂与第二右转向轮102的转向臂均与第二转向横拉杆92相铰接;方向盘1与高压转向机3通过转向传动轴2相连,高压转向机3的驱动端与第一纵拉杆41以及第二纵拉杆前段42的一端铰接,第一纵拉杆41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左转向轮81的转向臂上;第二纵拉杆前段42的另一端与转向中间臂5的一端相固定,转向中间臂5的另一端与第二纵拉杆后段43的一端相固定,第二纵拉杆后段43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左转向轮82的转向臂上;转向油罐11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12连接高压转向油泵13的进油口,高压转向油泵13的出油口通过高压油管14与高压转向机3的一个进油口连接,高压转向机3的回油出口通过回油管15与转向油罐11的回油进口连接,高压转向机3通过两根高压管16分别与转向助力缸6的上腔、下腔连接,转向助力缸6的活塞杆端部与转向中间臂5的相铰接。本技术的核心在于采用大缸径可变速比高压转向机3、大排量高压转向油泵13和大缸径转向助力缸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方向盘1有转向动作时,该转向系统的助力来自高压转向机3、高压转向油泵13和大缸径转向助力缸6,推动第一左转向轮81、第二左转向轮82,第一左转向轮81通过第一转向横拉杆91推动第一右转向轮101,第二左转向轮82通过第二转向横拉杆92推动第二右转向轮102,实现转向。本技术采用大排量耐高压的高压转向油泵13,压力最大提升到19Mpa,结合大缸径耐高压可变速比的高压转向机3,提供不同转角状态下更大的输出扭矩,另外统筹考虑增大系统转向传动比,增大方向盘转角,匹配大缸径转向助力缸,用施加在方向盘上较小的手力,就可实现转向能力,从而达到转向轻便的效果,全面提升整车操纵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型商用车高压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1)、转向传动轴(2)、高压转向机(3)、第一纵拉杆(41)、第二纵拉杆前段(42)、第二纵拉杆后段(43)、转向中间臂(5)、转向助力缸(6)、第一前轴(71)、第二前轴(72)、第一左转向轮(81)、第二左转向轮(82)、第一转向横拉杆(91)、第二转向横拉杆(92)、第一右转向轮(101)、第二右转向轮(102)、转向油罐(11)、出油管(12)、高压转向油泵(13)、高压油管(14)、回油管(15)与高压管(16);其特征是:在第一前轴(71)的左端安装有第一左转向轮(81),在第一前轴(71)的右端安装有第一右转向轮(101),在第一左转向轮(81)与第一右转向轮(101)上均固定有转向臂,第一左转向轮(81)的转向臂与第一右转向轮(101)的转向臂均与第一转向横拉杆(91)相铰接;在第二前轴(72)的左端安装有第二左转向轮(82),在第二前轴(72)的右端安装有第二右转向轮(102),在第二左转向轮(82)与第二右转向轮(102)上均固定有转向臂,第二左转向轮(82)的转向臂与第二右转向轮(102)的转向臂均与第二转向横拉杆(92)相铰接;方向盘(1)与高压转向机(3)通过转向传动轴(2)相连,高压转向机(3)的驱动端与第一纵拉杆(41)以及第二纵拉杆前段(42)的一端铰接,第一纵拉杆(41)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左转向轮(81)的转向臂上;第二纵拉杆前段(42)的另一端与转向中间臂(5)的一端相固定,转向中间臂(5)的另一端与第二纵拉杆后段(43)的一端相固定,第二纵拉杆后段(43)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左转向轮(82)的转向臂上;转向油罐(11)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12)连接高压转向油泵(13)的进油口,高压转向油泵(13)的出油口通过高压油管(14)与高压转向机(3)的一个进油口连接,高压转向机(3)的回油出口通过回油管(15)与转向油罐(11)的回油进口连接,高压转向机(3)通过两根高压管(16)分别与转向助力缸(6)的上腔、下腔连接,转向助力缸(6)的活塞杆端部与转向中间臂(5)的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商用车高压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1)、转向传动轴(2)、高压转向机(3)、第一纵拉杆(41)、第二纵拉杆前段(42)、第二纵拉杆后段(43)、转向中间臂(5)、转向助力缸(6)、第一前轴(71)、第二前轴(72)、第一左转向轮(81)、第二左转向轮(82)、第一转向横拉杆(91)、第二转向横拉杆(92)、第一右转向轮(101)、第二右转向轮(102)、转向油罐(11)、出油管(12)、高压转向油泵(13)、高压油管(14)、回油管(15)与高压管(16);其特征是:在第一前轴(71)的左端安装有第一左转向轮(81),在第一前轴(71)的右端安装有第一右转向轮(101),在第一左转向轮(81)与第一右转向轮(101)上均固定有转向臂,第一左转向轮(81)的转向臂与第一右转向轮(101)的转向臂均与第一转向横拉杆(91)相铰接;在第二前轴(72)的左端安装有第二左转向轮(82),在第二前轴(72)的右端安装有第二右转向轮(102),在第二左转向轮(82)与第二右转向轮(102)上均固定有转向臂,第二左转向轮(82)的转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志坚郭亚昌吴启昌徐忠宇李鹏杨佳亮岳涛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