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加压无偏斜金属带式汽车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6545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无级变速器,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均由可动轮和固定轮组成,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分别套有滚珠螺旋,滚珠螺旋位于可动轮外侧,在滚珠螺旋和可动轮之间设有自动加压装置,步进电机通过齿轮传递与主动轴上的滚珠螺旋啮合,主动轴上的滚珠螺旋通过传动齿轮与从动轴上的滚珠螺旋啮合。主动轴上位于固定轮外侧设有轴向带偏纠正凸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运转平稳、传动比范围大,易于平缓连续地变速,控制容易,对外部负载有良好的调节和适应性能,实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节省能量,经济性好。同时金属带始终与传动轴垂直,从而可以进一步扩大传动比范围,并能提高传动效率,延长机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所使用的无级变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传动 系统的金属带(链)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CV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技术即无级变速技术,采用 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传递动力。由于CVT可以实现传 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提高整车的燃 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改善操纵方便性和乘坐舒适性,同时也减少了废气排放, 有利于环境保护,被认为是理想的汽车传动装置。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都是采用液压系统实现变速比 和加压,变速及加压夹紧装置消耗能量大,整体效率不够理想,没有发挥其应 有优势。与四档自动变速器(AT)相比,CVT系统能够将燃油经济性提高 10%-15%,但仍然只是和手动档(MT)汽车油耗相当;其二,存在金属带偏斜 问题,限制了传动比范围的扩大,而且,严重影响变速器传动效率和使用寿 命。对于上述变速及加压装置能量消耗大的问题,也有人提出一种机械弹簧 加压取代耗能的液压加压调速系统的方案,但是弹簧加压装置的压紧力必须 按最大负荷要求来确定,不能顾及运转时实际负荷的大小、变化,降低了传 动效率和机器寿命。对于金属带偏斜问题,有技术方案提出改变锥盘曲线来 解决带偏,该方案在理论上更好的解决了带偏。但是,金属传动带与锥盘的 接触方式由线接触改变为点接触,削弱了钢带的承载和传动能力,而且曲母 线锥盘和曲边摩擦片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性好、 能根据传递扭矩的大小自动加压,并能自动调节带偏的汽车无级变速器,本 无级变速器对外部负载有良好的调节和适应性能,实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 的最佳匹配,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节省能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自动加压无偏斜金属带式汽车无级变 速器,包括主动轴、主动轮组、从动轴、从动轮组和金属传动带,主动轮组 和从动轮组均由可动轮和固定轮组成,固定轮安装于对应的传动轴上,可动 轮套于对应的传动轴上可在轴上滑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可动轮和固定轮 交叉设置;可动轮与固定轮为锥面结构,可动轮与固定轮的锥面形成V型槽 与金属传动带相接触,其特征在于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分别套有滚珠螺旋, 滚珠螺旋位于可动轮外侧,在滚珠螺旋和可动轮之间设有自动加压装置,步 进电机通过齿轮传递与主动轴上的滚珠螺旋啮合,主动轴上的滚珠螺旋通过 传动齿轮与从动轴上的滚珠螺旋啮合,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可动轮移动方向 相同。所述自动加压装置由钢球、挡环和设于对应轴上的径向加压凸轮组成, 可动轮外端面具有轴向斜槽,在滚珠螺旋作用下,挡环将凸轮面上的钢球压 紧使钢球始终位于轴向斜槽内。这样径向加压凸轮在随不同扭矩转动过程中, 通过钢球将作用力传递到可动轮的轴向斜槽上,产生一个轴向分力,该力使 可动轮对金属带加压并随扭矩变化。径向加压凸轮在轴向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升角,即径向加压凸轮在轴向 不同位置的截面轮廓曲线是不一样的,这样在不同传动比时,钢球在由传动 比规定的位置处,传递相同扭矩所产生的径向加压凸轮对钢球的作用力大小 不同,这就保证了在不同传动比时,锥盘对传动带的轴向夹紧力大小正好与 所传递扭矩相适应。因为,不同传动比处,由于传动锥盘的工作半径不同, 即使是传递相同的扭矩,其所需夹紧力大小也是不同的。进一步地,所述径向加压凸轮在轴上呈螺旋结构,主动轴的固定轮外端 面具有轴向凸轮结构,主动轴上位于固定轮外侧设有与所述轴向凸轮结构对 应的轴向带偏纠正凸轮,该结构用来纠正传动比变化时金属带的偏斜。当主 动轴上的可动轮沿轴向移动而改变传动比时,由于径向加压凸轮的螺旋结构, 使得通过键套联接的主动轴可动轮和固定轮一起产生相对于主动轴的转动, 这个相对转动使得主动轴固定轮外端的纠偏凸轮结构发生作用,使得主动轴 固定轮的轴向位置发生小量变化,这样就实现了自动纠正传动带偏斜,纠偏 凸轮曲线的设计要保证在不同传动比时,主动轴固定轮的轴向位置调整量恰 好能保持金属带与传动轴垂直,实现在变速过程中传动带零偏斜量。所述径 向加压凸轮轴上的螺旋结构沿轴向由两段旋向不同的部分组成,以实现当传 动比从l: l处开始增大或减小时,主动轴固定轮都是沿轴向向左偏移。在主动轴上设有可在轴上滑移的使可动轮和固定轮同步转动的套筒,可 动轮和固定轮与套筒外壁键连接,由此避免主动轴上可动轮和固定轮产生相 对转动。在滚珠螺旋内设有对滚珠螺旋分力的分力弹簧,分力弹簧套于对应轴上, 从而使可动轮对滚珠螺旋的反作用力二部分由分力弹簧承担。在主动轴的可动轮和自动加压装置之间设有预压弹簧,该预压弹簧给金 属带一个经常的预压力,使启动性能更好。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螺旋面凸轮自动加压装置,锥盘对金属带的夹紧力自动跟 随传递扭矩大小和传动比大小的变化,避免了目前变速器所采用的液压系统 效率低消耗能量大的缺点;也克服了弹簧加压系统夹紧力不可调整的不足。 此外,还设计了另外一个轴向凸轮,用来纠正传动比变化时金属带的偏斜, 使金属带始终保持与传动轴垂直,从而可以进一步扩大传动比范围,并能提 高传动效率,延长机器寿命。而且,是采用简单的直母线锥盘和直边摩擦片, 加工容易,接触强度好。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运转平稳、传动比范围大,易 于平缓连续地变速,控制容易,对外部负载有良好的调节和适应性能,实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节省能量,经济性好。 由于其应用于汽车等领域,生产批量大,所以,潜在经济、社会效益是相当 可观的。而且,是效果显著的节能减排产品,符合经济、科技发展潮流,具 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本专利技术调速机构中产生的轴向力不用箱体承受,能在轴上构成封闭力系, 故可减小箱体的复杂程度。附图说明图l-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凸轮加压机构图3—图2侧视图4一轴向带偏纠正凸轮机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l,从图上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汽车无级变速器,包括箱体l,在箱 体1内设有主动轴2、主动轮组、从动轴3、从动轮组和金属传动带4,主动 轴2和从动轴3通过轴承安装于箱体1上并在两端设有端盖。主动轮组和从 动轮组均由可动轮5和固定轮6组成,其中,从动轴3上的固定轮6与从动 轴3—体成型;主动轴2上的固定轮6是相对可动轮而言的,其本身并非固 定不动,为了调节带偏,主动轴2上的固定轮6在带偏纠正机构的作用下可 以沿轴向有小幅移动。主动轴2和从动轴3上的可动轮5套于对应的传动轴 上可在轴上滑动。在主动轴2上设有可在轴上滑移的使可动轮5和固定轮6 同步转动的套筒7,可动轮5和固定轮6与套筒7外壁键连接,由此避免可动 轮和固定轮产生相对转动。主动轴2和从动轴3上的可动轮5和固定轮6交 叉设置;可动轮5与固定轮6为锥面结构,可动轮5与固定轮6的锥面形成V 型槽与金属传动带4相接触。在主动轴2和从动轴3上分别设有滚珠螺旋8,滚珠螺旋8位于可动轮5外侧,在滚珠螺旋8和可动轮5之间设有自动加压装置9。在箱体1外设有步进电机10,步进电机10通过齿轮传递(降速齿轮 组)与主动轴2上的滚珠螺旋8啮合,主动轴2上的滚珠螺旋8通过传动齿 轮与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加压无偏斜金属带式汽车无级变速器,包括主动轴(2)、主动轮组、从动轴(3)、从动轮组和金属传动带(4),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均由可动轮(5)和固定轮(6)组成,固定轮(6)安装于对应的传动轴上,可动轮(5)套于对应的传动轴上可在轴上滑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可动轮(5)和固定轮(6)交叉设置;可动轮(5)与固定轮(6)为锥面结构,可动轮(5)与固定轮(6)的锥面形成V型槽与金属传动带(4)相接触,其特征在于:在主动轴(2)和从动轴(3)上分别套有滚珠螺旋(8),滚珠螺旋(8)位于可动轮(5)外侧,在滚珠螺旋(8)和可动轮(5)之间设有自动加压装置(9),步进电机(10)通过齿轮传递与主动轴上的滚珠螺旋(8)啮合,主动轴(2)上的滚珠螺旋(8)通过传动齿轮与从动轴(3)上的滚珠螺旋(8)啮合,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可动轮移动方向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建军邓均程乃士吴敏杨新桦杨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