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618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连通连接多个筒状箱体形成变速箱体的拖拉机中,在其中任一筒状箱体的端部的内周边缘部可自由装拆地安装有轴支撑壁形成体,无需通过该轴支撑壁形成体而使筒状箱体的端面之间相互面接触而后进行连接。由此能够防止油的泄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使多个筒状箱体的端面之间相互面接触而后连接形成变速箱的拖拉机
技术介绍
现有,作为拖拉机的一个形式,具有以下的结构通过轴支撑壁形成体连接离合器外壳与变速箱,跨越该离合器外壳与变速箱而使各传动轴贯通轴支撑壁形成体而架设(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127766号公报)。而且,在离合器外壳内的前部配置离合器,并且在该离合器外壳内的后部配置主变速机构,而且,在变速箱体的前部配置副变速机构,并且在该变速箱的后部配置差速器机构。这里,离合器外壳的后端边缘部、轴支撑壁形成体的周边缘部以及变速箱的前端边缘部,由轴线向着前后方向的连接螺栓拧紧连接为一体。然而,在上述拖拉机中,由于离合器外壳内的后端边缘部、轴支撑壁形成体的周边缘部以及变速箱体的前端边缘部,由轴线向着前后方向的连接螺栓进行一体连接,所以在不能确保离合器外壳的后端面与轴支撑壁形成体的前面周边缘部之间的密封性、以及轴支撑壁形成体的后面周边缘部与变速箱体的前端面之间的密封性的情况下,就有发生漏油的不希望的现象。而且,在将离合器外壳、轴支撑壁形成体及变速箱体进行连接时,必须是分别预先组装入离合器外壳及变速箱体内所设置的部件,其后在分别支撑的状态下由连接螺栓将离合器外壳、轴支撑壁形成体及变速箱进行连接,所以该连接动作非常烦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拖拉机,以解决上述漏油和变速箱的组装作业的烦杂。(1)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形式中,在前后方向连通连接多个筒状箱体而形成变速箱的拖拉机中,在其中任一个筒状箱体的端部内周边缘部可自由装拆地安装有轴支撑壁形成体,无需通过该轴支撑壁形成体而使筒状箱体的端面之间相互面接触而后进行连接。这样,由于不通过该轴支撑壁形成体而使筒状箱体的端面之间相互面接触而后进行连接,所以仅由确保两端面之间的密封性就能够防止漏油的发生。而且,由于在其中任一筒状箱体的端部的内周边缘部可自由装拆地安装有轴支撑壁形成体,所以该筒状箱体内配置的部件能够预先通过轴支撑壁形成体而可以装入,在该状态下该筒状箱体与其它筒状箱体连接即可,所以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变速箱体的组装操作。此时,由于还能够容易地确保筒状箱体的端面之间的密封性,所以能够容易地防止漏油的发生。(2)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形式中,通过使作为内置主变速机构的筒状箱体的主变速箱与作为内置副变速机构的筒状箱体的副变速箱在前后方向连通连接形成变速箱,在主变速箱后端部的内周边缘部可自由装拆地安装有轴支撑壁形成体,无需通过该轴支撑壁形成体而使主变速箱的后端面与副变速箱的前端面相互面接触而后进行连接。这样,由于在主变速箱的后端部的内周边缘部可自由装拆地安装有轴支撑壁形成体,所以在组装变速箱时,能够预先将副变速机构组装于副变速箱内,将主变速机构组装于主变速箱内,之后无需通过该轴支撑壁形成体而使主变速箱的后端面与副变速箱的前端面相互面接触而后进行连接,由此能够简单确实地进行变速箱体的组装。所以,由于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变速箱体的组装操作,同时能够容易地确保副变速箱与主变速箱的端面相互之间的密封性,所以能够容易地防止漏油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拖拉机的侧面图。图2是该拖拉机中所设置的离合器部与变速部的侧面图。图3是该离合器部与变速部的平面图。图4是该离合器部与变速部的截面侧面说明图。图5是该变速部的局部剖开背面图。图6是该离合器部的截面侧面说明图。图7是上述变速部设置的主变速部的截面侧面说明图。图8是该变速部的背面图。图9是上述变速部设置的副变速部的截面侧面说明图。图10是该副变速部的上部的放大截面背面说明图。图11是上述变速部设置的差速机构及PTO变速部的截面侧面说明图。图12是该差速机构的截面背面说明图。图13是该变速部上设置的提升臂支撑体的局部剖开侧面说明图。图14是该提升臂支撑体的平面图。图15是该提升臂支撑体的局部剖开背面图。图16是上述变速部上设置的油压回路体的截面平面说明图。图17是该油压回路体的中央部截面侧面图。图18是该油压回路体的左侧部截面侧面图。图19是作为另一实施形式的提升臂支撑体的平面图。图20是该提升臂支撑体的局部剖开背面图。图21是作为另一实施形式的分支位置临时固定部的放大截面侧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A是本技术的拖拉机,该拖拉机A在机体框架1上设置有原动机部2,该原动机部通过离合器部3连动设置有变速器部4,在该变速器部4上配置运转部5,同时在该变速器部4的后部可自由装拆地连动连接有PTO变速部6,在上述机体框架1的下方通过前轴箱(未图示)而连动连接有一对前车轮7、7,另一方面,在上述变速器部4上通过后轴箱8、8(参照图12)而连动连接有一对后车轮9、9。10是前部保护框架,11是后部保护框架,12是转动耕耘装置等工作机连接用的上部拉杆,13是工作机连接用低连接杆,14是拖车等工作机连接片。以下按照上述、、、,及的顺序,对各结构进行具体的说明。如图1所示,原动机部2在机体框架1上装载发动机15等,该发动机15等由发动机罩16可开闭自由地开闭。如图2~图4及图6所示,离合器部3将前后方向延伸的内外侧二重驱动轴体18可自由转动地支撑于离合器壳17内,该内外侧二重驱动轴体18由前后方向延伸的内侧驱动轴19与自由转动地嵌合于该内侧驱动轴19的外周的筒状的外侧驱动轴20所构成。而且,一侧的内侧驱动轴19的基端部(前端部)通过行走用离合器21与上述发动机15相连动连接,而该内侧驱动轴19的前端部(后端部)与后述的行走系统传动机构51相连动连接,并且,另一方的外侧驱动轴20的基端部(前端部)通过PTO用离合器22与上述发动机15相连动连接,同时,该外侧驱动轴20的前端部(后端部)与后述的PTO系统传动机构52相连动连接。这里,在离合器壳17的后端边缘部,可自由装拆地连接有后述变速器部4的主变速箱53的前端边缘部,上述内外侧二重驱动轴体18的前端部轴支于设置在离合器壳17内的前部的轴承24,而后端部轴支于设置在主变速箱53内前部的轴承25。而且,在离合器壳17的后端内周边缘部,形成中央具有开口部26的后壁27,在该后壁27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支撑体28插通开口部26而安装,由筒状支撑体28支撑内外侧二重驱动轴体18的中途部外周面。而且,筒状支撑体28以缩径状形成位于离合器壳17内的前部28a,而以扩径状形成位于主变速箱53内的后部28b,在该后部28b的外周面形成安装用突出片28c,该安装用突出片28c从后方与离合器壳17的后壁27的后面相接,同时,由安装用螺栓29安装。内侧驱动轴19分割形成前部分割驱动轴片30与后部分割驱动轴片31,同时,两分割驱动轴片30、31在外侧驱动轴20内连动连接,前部分割驱动轴片30与后部分割驱动轴片31的分割位置(连动连接位置),配置于离合器壳17与主变速箱53的连接部附近,就是说,配置于筒状支撑体28的后部28b内。而且,前部分割驱动轴片30与后部分割驱动轴片31的基端部接合良好地嵌合,可自由装拆地连动连接。就是说,前部分割驱动轴片30的前端面上向后方突出设置嵌合用凸片30a,而后部分割驱动轴片31的基端部上形成基端侧嵌合用凹部31a,该基端侧嵌合用凹部31a中承插接合(套筒结合)地嵌合有上述嵌合用凸片30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拖拉机,在前后方向连通连接多个筒状箱体而形成变速箱,其特征在于:    在其中任一筒状箱体的端部的内周边缘部可自由装拆地安装有轴支撑壁形成体,无需通过该轴支撑壁形成体而使筒状箱体的端面之间相互面接触而后进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达夫山本助幸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