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807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拖拉机,操作者可以就座于该驾驶席上轻松而平稳地对驾驶席进行向前和向后的位置变更。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在机体的后方连接作业装置,同时,可以在操作者向着前方就座的向前就座位置和操作者向着后方就座的向后就座位置之间对设置于机体上的驾驶席进行位置变更。其特征在于,可以围绕上下方向的旋转轴使驾驶席自由转动,同时,在配置在该驾驶席的旋转方向上的后车轮挡泥板的立起壁和上述驾驶席之间,形成有下肢移动用空间,可以使就座于驾驶席上的操作者的下肢部通过上述下肢移动用空间而在向前就座位置和向后就座位置之间进行移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拖拉机的驾驶席。
技术介绍
现阶段,作为拖拉机的一种形式,在机体的后方可以连接有作业装置,同时,可以在操作者向着前方就座的向前就座位置和操作者向着后方就座的向后就座位置之间对设置于机体上的驾驶席进行位置变更(参照专利文献1)然后,在操作本机后方的作业装置时,操作者可以预先将驾驶席位置变更为向后就座位置,在该状态下,就座于驾驶席上来进行操作。但是,由于后车轮的挡泥板分别以近接状态而配置在驾驶席的左右侧位置,所以,操作者在就座于驾驶席上的状态下,不可能在向前和向后位置之间对该驾驶席进行位置变更。因此,一旦操作者从驾驶席站起,从向前就座位置变更位置至向后就座位置之后,必需跨过该驾驶席才能就座,因此,由操作者来进行驾驶席位置变更作业比较麻烦。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206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拖拉机,使得操作者可以就座于该驾驶席上轻松而平稳地对驾驶席进行向前和向后的位置变更。(1)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是一种拖拉机,可以在机体的后方连接有作业装置,同时,可以在操作者向着前方就座的向前就座位置和操作者向着后方就座的向后就座位置之间对设置于机体上的驾驶席进行位置变更,其特征在于,可以围绕上下方向的旋转轴而使驾驶席自由转动,同时,在配置在该驾驶席的旋转方向上的后车轮挡泥板的立起壁和上述驾驶席之间,形成有下肢移动用空间,可以使就座于驾驶席上的操作者的下肢通过上述下肢移动用空间,而在向前就座位置和向后就座位置之间移动。这样,由于就座于驾驶席上的操作者的下肢,可以通过上述下肢移动用空间而在向前就座位置和向后就座位置之间移动,因此,操作者可以就座于该驾驶席上轻松且平稳地进行驾驶席向前和向后的位置变更。结果,能够提高作业形式变更的效率。(2)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后车轮挡泥板的立起壁上形成有脚尖前部移动用凹部,能够使就座于驾驶席上的操作者的脚尖前部通过上述脚尖前部移动用凹部而能够在向前就座位置和向后就座位置之间移动。这样,由于就座于驾驶席上的操作者的脚尖前部可通过上述脚尖前部移动用凹部,而在向前就座位置和向后就座位置之间移动,因此,操作者可以不使其脚尖前部与后车轮挡块板的立起壁冲突,平稳而可靠地进行驾驶席的位置变更。(3)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驾驶席的旋转中心位置从机体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向着与下肢移动用空间相反一侧的侧面位置偏移配置。这样,由于使驾驶席的旋转中心位置从机体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向着与下肢移动用空间相反一侧的侧面位置偏移,因此,当使驾驶席在下肢移动用空间转动时,可以确保增大该驾驶席的旋转半径,使就座于该驾驶席上的操作者坐在该驾驶席上,便可以更轻松且平稳地进行驾驶席的向前和向后的位置变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拖拉机的侧视说明图。图2是该拖拉机的后半部的放大侧视说明图。图3是该拖拉机的后半部的放大平面说明图。图4是离合器和变速箱的截面侧面说明图。图5是动力输出部的正视图。图6是图5的I-I线的截面说明图。图7是驾驶部的侧视说明图。图8是该驾驶部的背面说明图。图9是该驾驶部的平面说明图。图10是防滑体的立体说明图。图11是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滑体的说明图。图12是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防滑体的说明图。图13是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输出部的截面平面说明图。图14是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油压回路部的说明图。图15是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油压回路部的说明图。图16是作为第四实施方式的油压回路部的说明图。图17是作为第五实施方式的油压回路部的说明图。图18是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驾驶席的姿势变更动作说明图。图19是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驾驶席的姿势变更动作说明图。图20是作为第四实施方式的驾驶席的姿势变更动作说明图。图21是作为第五实施方式的驾驶席的姿势变更动作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A是本技术的拖拉机,该拖拉机A在机体框架1上设置有原动机部2,在该原动机部2上经由离合器3而连动连接着变速箱4,在该变速箱4的后部装卸自如地连动连接着PTO变速部5,同时,在该变速箱4上配设有驾驶部6,在上述机体框架1的下方经由前轴箱7而连动连接着左右一对前车轮8、8,另一方面,在上述变速箱4上经由后轴箱9、9而连动连接有左右一对后车轮10、10。如图1所示,对于原动机部2来说,在机体框架1上安装有发动机15,在该发动机15的前方位置上配置有散热器16,在该散热器16的前方位置上配置有蓄电池17。此外,在发动机15的上方位置配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燃料箱18,它们通过机罩19而开闭自如地被覆盖。20为消音器(muffle)。如图2~图4所示,对于离合器3来说,将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内外侧双重驱动轴体160旋转自如地支撑在离合器壳体21内,该内外侧双重驱动轴动体160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内侧驱动轴161和旋转自如地嵌合在该内侧驱动轴161的外周上的筒状外侧驱动轴162所构成。此外,一方的内侧驱动轴161的基端部(前端部)经由行走用离合器22而与上述发动机15连动连接,同时,该内侧驱动轴161的先端部(后端部)与后述行走系统传动机构163连动连接,而且,另一方的外侧驱动轴162的基端部(前端部)经由PTO用离合器23而与上述发动机15连动连接,同时,该外侧驱动轴162的先端部(后端部)与后述PTO系统传动机构164连动连接。这样,同轴地使行走用离合器22和PTO用离合器23在离合器壳体21内近接配置而构成双重离合器机构165。如图2~图4所示,对于变速箱4来说,在前后方向延伸而形成呈筒状的变速箱箱体24内,从前方向后方而依次配置有主变速机构166、副变速机构167以及差动机构168,形成进行主变速和副变速的行走系统传动机构163。此外,在上述外侧驱动轴162和后述PTO变速部5之间设置有PTO系统传动机构164。此外,变速箱体24被分割成内置有主变速机构166的主变速箱体25、内置有副变速机构167的副变速箱体26、和内置有差动机构168的差动箱体27三个部分。此外,如图2~图6所示,在变速箱4的一侧(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左侧前部)设置有动力输出部28,对于该动力输出部28来说,是将向着外方突出形成的动力输出壳体29经由安装螺钉30而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主变速箱体25的左侧壁前部;将在前后方向向着轴线的动力输出轴33以可围绕其轴线自由转动的方式、经由轴承31、32而安装在该动力输出壳体29内;将动力输出用输入齿轮34安装在该动力输出轴33上,使该动力输出用输入齿轮34经由中间齿轮35而与设置在上述PTO系统传动机构164上的输出齿轮169啮合。36是中间齿轮支轴,37是轴承。然后,如图6所示,在动力输出用输入齿轮34上一体形成有向着前方延伸的前部筒状嵌合片34a,同时,一体形成有向着后方延伸的后部筒状嵌合片34b,在两筒状嵌合片34a、34b配置在同一轴线上。此外,在上述动力输出壳体29的前端部,可装卸自如地安装有作为另一驱动装置的空气压缩机38,另一方面,在该动力输出壳体29的后端部装卸自如地安装有油压泵39。而且,如图5所示,对于从空气压缩机38向后方突出的输入轴40来说,使在先端部形成的先端接合片40a接合分开自如地与设置在前部筒状嵌合片34a的前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拖拉机,能够在机体的后方连接有作业装置,同时,可以在操作者向着前方就座的向前就座位置和操作者向着后方就座的向后就座位置之间对设置于机体上的驾驶席进行位置变更,其特征在于:    可以围绕上下方向的旋转轴使驾驶席自由转动,同时,在配置在该驾驶席的旋转方向上的后车轮挡泥板的立起壁和所述驾驶席之间,形成有下肢移动用空间,可以使就座于驾驶席上的操作者的下肢部通过所述下肢移动用空间而在向前就座位置和向后就座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家要造高桥延明加藤胜三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