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薄膜用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和薄膜及有机发光器件和封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5932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封装薄膜用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和薄膜及有机发光器件和封装方法,所述化合物如下式:

Compounds, compositions, film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packaging methods for packaging fil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封装薄膜用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和薄膜及有机发光器件和封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封装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封装薄膜用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和薄膜及有机发光器件和封装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机层与有机层反复涂布形成的薄膜,展现出氧和水分的低透过率,并以此封装膜延长有机发光器件的寿命,加强有机层对等离子体(plasma)的耐蚀刻性来实现更高平坦度的有机/无机混合封装膜的封装组合物和封装薄膜以及利用这些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包含了由空穴注入电极(阳极)、有机发光层以及电子注入电极(阴极)组成的有机发光器件(OLED)。这个有机发光器件通常是提供在玻璃基板上,为了防止受到从外部流入水分或氧导致劣化,用另外一张基板覆盖住。最近,包括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在内的显示设备在消费者的需求下日渐变薄,有机发光设备方面也为了满足此需求将薄膜封装(ThinFilmEncapsulation;TFE)适用在有机发光器件的覆盖上。薄膜封装结构是在基板显示范围内将形成的有机发光器件上方分别将无机膜与有机膜一层以上交替叠层从而覆盖住显示范围来保护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通常将叠层的无机膜与有机膜称为薄膜封装层。具有此薄膜封装层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与具有柔性的基板一起优化设备的柔韧性。另外,此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使设备的多样设计成为了可能,最重要的是让薄型化成为了可能。现有薄膜封装结构使用的无机膜是通过溅射(sputtering)或气相沉积(CVD)等产生等离子体(plasma)的方法进行蒸镀,下方的有机膜在对等离子体(plasma)较弱的结构时表面会被蚀刻,从而导致上方无机膜的平坦度下降,接着水蒸气透过率(WaterVaporTransmissionRate;WVTR)也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封装薄膜用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和薄膜及有机发光器件和封装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无机膜与有机膜重复交替叠层制造有机发光器件封装膜时,在下部有机层中引入了对等离子体(plasma)耐受的结构,从而防止蒸镀无机膜时表面被蚀刻来维持较高平坦度,相对来说这对厚度较薄的上方无机膜的平坦度有巨大影响。含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化合物或者组合物的封装薄膜具有较高水蒸气透过率,并且利用此封装薄膜可制成具又可弯曲性的有机发光器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封装薄膜用化合物,其结构如化学结构式1所示:其中:A是碳数量为6至12的烷氨基、或被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基团;R1至R4是相同或不同的碳数量为1至6的烷基、或芳香族基团;R5和R6是相同或不同的碳数量为2至6的烷基、或是包含1到6个烷基与乙烯氧基的基团;R7和R8是氢或甲基;n1和n2是相同的自然数;n3为0或1;Y1和Y2是相同或不同的氧、被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或硫,或是选自如下列化学结构式2至4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组合物,包括: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组分A:化学结构式1所示的封装薄膜用化合物;组分B:一种以上具有受光以及热可固化的丙烯基化合物;组分C:一种以上受光或热产生游离基以及产生酸的化合物。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如下:组分A的重量百分含量为:9.5-90%;组分B的重量百分含量为:9.5-90%;组分C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组分B为2-苯氧乙基丙烯酸、2-苯氧乙基(甲基)丙烯酸、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3-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4-苯氧基丁基丙烯酸、4-苯氧基丁基(甲基)丙烯酸、5-苯氧基戊基丙烯酸、5-苯氧基戊基(甲基)丙烯酸、6-苯氧基己基丙烯酸、6-苯氧基己基(甲基)丙烯酸、7-苯氧基庚基丙烯酸、7-苯氧基庚基(甲基)丙烯酸、8-苯氧基辛基丙烯酸、8-苯氧基辛基(甲基)丙烯酸、9-苯氧基壬基丙烯酸、9-苯氧基壬基(甲基)丙烯酸、10-苯氧基癸基丙烯酸、10-苯氧基癸基(甲基)丙烯酸、2-(苯硫基)乙基丙烯酸、2-(苯硫基)乙基(甲基)丙烯酸、3-(苯硫基)丙基丙烯酸、3-(苯硫基)丙基(甲基)丙烯酸、4-(苯硫基)丁基丙烯酸、4-(苯硫基)丁基(甲基)丙烯酸、5-(苯硫基)戊基丙烯酸、5-(苯硫基)戊基(甲基)丙烯酸、6-(苯硫基)己基丙烯酸、6-(苯硫基)己基(甲基)丙烯酸、7-(苯硫基)庚基丙烯酸、7-(苯硫基)庚基(甲基)丙烯酸、8-(苯硫基)辛基丙烯酸、8-(苯硫基)辛基(甲基)丙烯酸、9-(苯硫基)壬基丙烯酸、9-(苯硫基)壬基(甲基)丙烯酸、10-(苯硫基)癸基丙烯酸、10-(苯硫基)癸基(甲基)丙烯酸、2-(萘-2-基氧基)乙基丙烯酸、2-(萘-2-基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3-(萘-2-基氧基)丙基丙烯酸、3-(萘-2-基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4-(萘-2-基氧基)丁基丙烯酸、4-(萘-2-基氧基)丁基(甲基)丙烯酸、5-(萘-2-基氧基)戊基丙烯酸、5-(萘-2-基氧基)戊基(甲基)丙烯酸、6-(萘-2-基氧基)己基丙烯酸、6-(萘-2-基氧基)己基(甲基)丙烯酸、7-(萘-2-基氧基)庚基丙烯酸、7-(萘-2-基氧基)庚基(甲基)丙烯酸、8-(萘-2-基氧基)辛基丙烯酸、8-(萘-2-基氧基)辛基(甲基)丙烯酸酯、9-(萘-2-基氧基)壬基丙烯酸酯、9-(萘-2-基氧基)壬基(甲基)丙烯酸酯、10-(萘-2-基氧基基氧基)癸基丙烯酸盐、10-(萘-2-基氧基)癸基(甲基)丙烯酸盐、2-(萘-2-)乙基丙烯酸盐、2-(萘-2-基硫代)乙酯(甲基)丙烯酸盐、3-(萘-2-基硫代)丙基丙烯酸酯、3-(萘-2-基硫代)丙基(甲基)丙烯酸酯、4-(萘-2-基硫代)丁基萘丙烯酸酯、4-(萘-2-基硫代)丁基(甲基)丙烯酸酯、5-(萘-2-基硫代)戊基丙烯酸酯、5-(萘-2-基硫代)基萘(甲基)丙烯酸酯、6-(萘-2-基硫代)己基丙烯酸酯、6-(萘-2-基硫代)己基(甲基)丙烯酸酯、7-(萘-2-基硫代)庚基丙烯酸酯、7-(萘-2-基硫代)庚基(甲基)丙烯酸酯、8-(萘-2-基硫代)辛基丙烯酸酯、8-(萘-2-基硫代)辛基(甲基)丙烯酸酯、9-(萘-2-基硫代)壬基丙烯酸酯、9-(萘-2-基硫代)壬基(甲基)丙烯酸酯、10-(萘-2-基硫代)癸基丙烯酸酯、10-(萘-2-基硫代)癸基(甲基)丙烯酸酯、2-([1,1`-联苯]-4-基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1,1`-联苯]-4-基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1,1`-联苯]-4-基氧基)丙基丙烯酸酯、3-([1,1`-联苯]-4-基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4-([1,1`-联苯]-4-基氧基)丁基丙烯酸酯、4-([1,1`-联苯]-4-基氧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5-([1,1`-联苯]-4-基氧基)基萘丙烯酸酯、5-([1,1`-联苯]-4-基氧基)基萘(甲基)丙烯酸酯、6-([1,1`-联苯]-4-基氧基)己基丙烯酸酯、6-([1,1`-联苯]-4-基氧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7-([1,1`-联苯]-4-基氧基)庚基丙烯酸酯、7-([1,1`-联苯]-4-基氧基)庚基(甲基)丙烯酸酯、8-([1,1`-联苯]-4-基氧基)辛基丙烯酸酯、8-([1,1`-联苯]-4-基氧基)辛基(甲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装薄膜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如化学结构式1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装薄膜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如化学结构式1所示:其中:A是碳数量为6至12的烷氨基、或被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基团;R1至R4是相同或不同的碳数量为1至6的烷基、或芳香族基团;R5和R6是相同或不同的碳数量为2至6的烷基、或是包含1到6个烷基与乙烯氧基的基团;R7和R8是氢或甲基;n1和n2是相同的自然数;n3为0或1;Y1和Y2是相同或不同的氧、被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或硫,或是选自如下列化学结构式2至4中的任意一种;2.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组分A:权利要求1中化学结构式1所示的封装薄膜用化合物;组分B:一种以上具有受光以及热可固化的丙烯基化合物;组分C:一种以上受光或热产生游离基以及产生酸的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如下:组分A的重量百分含量为:9.5-90%;组分B的重量百分含量为:9.5-90%;组分C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10%。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B为2-苯氧乙基丙烯酸、2-苯氧乙基(甲基)丙烯酸、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3-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4-苯氧基丁基丙烯酸、4-苯氧基丁基(甲基)丙烯酸、5-苯氧基戊基丙烯酸、5-苯氧基戊基(甲基)丙烯酸、6-苯氧基己基丙烯酸、6-苯氧基己基(甲基)丙烯酸、7-苯氧基庚基丙烯酸、7-苯氧基庚基(甲基)丙烯酸、8-苯氧基辛基丙烯酸、8-苯氧基辛基(甲基)丙烯酸、9-苯氧基壬基丙烯酸、9-苯氧基壬基(甲基)丙烯酸、10-苯氧基癸基丙烯酸、10-苯氧基癸基(甲基)丙烯酸、2-(苯硫基)乙基丙烯酸、2-(苯硫基)乙基(甲基)丙烯酸、3-(苯硫基)丙基丙烯酸、3-(苯硫基)丙基(甲基)丙烯酸、4-(苯硫基)丁基丙烯酸、4-(苯硫基)丁基(甲基)丙烯酸、5-(苯硫基)戊基丙烯酸、5-(苯硫基)戊基(甲基)丙烯酸、6-(苯硫基)己基丙烯酸、6-(苯硫基)己基(甲基)丙烯酸、7-(苯硫基)庚基丙烯酸、7-(苯硫基)庚基(甲基)丙烯酸、8-(苯硫基)辛基丙烯酸、8-(苯硫基)辛基(甲基)丙烯酸、9-(苯硫基)壬基丙烯酸、9-(苯硫基)壬基(甲基)丙烯酸、10-(苯硫基)癸基丙烯酸、10-(苯硫基)癸基(甲基)丙烯酸、2-(萘-2-基氧基)乙基丙烯酸、2-(萘-2-基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3-(萘-2-基氧基)丙基丙烯酸、3-(萘-2-基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4-(萘-2-基氧基)丁基丙烯酸、4-(萘-2-基氧基)丁基(甲基)丙烯酸、5-(萘-2-基氧基)戊基丙烯酸、5-(萘-2-基氧基)戊基(甲基)丙烯酸、6-(萘-2-基氧基)己基丙烯酸、6-(萘-2-基氧基)己基(甲基)丙烯酸、7-(萘-2-基氧基)庚基丙烯酸、7-(萘-2-基氧基)庚基(甲基)丙烯酸、8-(萘-2-基氧基)辛基丙烯酸、8-(萘-2-基氧基)辛基(甲基)丙烯酸酯、9-(萘-2-基氧基)壬基丙烯酸酯、9-(萘-2-基氧基)壬基(甲基)丙烯酸酯、10-(萘-2-基氧基基氧基)癸基丙烯酸盐、10-(萘-2-基氧基)癸基(甲基)丙烯酸盐、2-(萘-2-)乙基丙烯酸盐、2-(萘-2-基硫代)乙酯(甲基)丙烯酸盐、3-(萘-2-基硫代)丙基丙烯酸酯、3-(萘-2-基硫代)丙基(甲基)丙烯酸酯、4-(萘-2-基硫代)丁基萘丙烯酸酯、4-(萘-2-基硫代)丁基(甲基)丙烯酸酯、5-(萘-2-基硫代)戊基丙烯酸酯、5-(萘-2-基硫代)基萘(甲基)丙烯酸酯、6-(萘-2-基硫代)己基丙烯酸酯、6-(萘-2-基硫代)己基(甲基)丙烯酸酯、7-(萘-2-基硫代)庚基丙烯酸酯、7-(萘-2-基硫代)庚基(甲基)丙烯酸酯、8-(萘-2-基硫代)辛基丙烯酸酯、8-(萘-2-基硫代)辛基(甲基)丙烯酸酯、9-(萘-2-基硫代)壬基丙烯酸酯、9-(萘-2-基硫代)壬基(甲基)丙烯酸酯、10-(萘-2-基硫代)癸基丙烯酸酯、10-(萘-2-基硫代)癸基(甲基)丙烯酸酯、2-([1,1`-联苯]-4-基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1,1`-联苯]-4-基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1,1`-联苯]-4-基氧基)丙基丙烯酸酯、3-([1,1`-联苯]-4-基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4-([1,1`-联苯]-4-基氧基)丁基丙烯酸酯、4-([1,1`-联苯]-4-基氧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5-([1,1`-联苯]-4-基氧基)基萘丙烯酸酯、5-([1,1`-联苯]-4-基氧基)基萘(甲基)丙烯酸酯、6-([1,1`-联苯]-4-基氧基)己基丙烯酸酯、6-([1,1`-联苯]-4-基氧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7-([1,1`-联苯]-4-基氧基)庚基丙烯酸酯、7-([1,1`-联苯]-4-基氧基)庚基(甲基)丙烯酸酯、8-([1,1`-联苯]-4-基氧基)辛基丙烯酸酯、8-([1,1`-联苯]-4-基氧基)辛基(甲基)丙烯酸酯、9-([1,1`-联苯]-4-基氧基)壬基丙烯酸酯、9-([1,1`-联苯]-4-基氧基)壬基(甲基)丙烯酸酯、10-([1,1`-联苯]-4-基氧基)癸基丙烯酸酯、10-([1,1`-联苯]-4-基氧基)癸基(甲基)丙烯酸酯、2-([1,1`-联苯]-4-基硫代)乙基丙烯酸酯、2-([1,1`-联苯]-4-基硫代)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1,1`-联苯]-4-基硫代)丙基丙烯酸酯、3-([1,1`-联苯]-4-基硫代)丙基(甲基)丙烯酸酯、4-([1,1`-联苯]-4-基硫代)丁基丙烯酸酯、4-([1,1`-联苯]-4-基硫代)丁基(甲基)丙烯酸酯、5-([1,1`-联苯]-4-基硫代)基萘丙烯酸酯、5-([1,1`-联苯]-4-基硫代)基萘(甲基)丙烯酸酯、6-([1,1`-联苯]-4-基硫代)己基丙烯酸酯、6-([1,1`-联苯]-4-基硫代)己基(甲基)丙烯酸酯、7-([1,1`-联苯]-4-基硫代)庚基丙烯酸酯、7-([1,1`-联苯]-4-基硫代)庚基(甲基)丙烯酸酯、8-([1,1`-联苯]-4-基硫代)辛基丙烯酸酯、8-([1,1`-联苯]-4-基硫代)辛基(甲基)丙烯酸酯、9-([1,1`-联苯]-4基硫代)壬基丙烯酸酯、9-([1,1`-联苯]-4-基硫代)壬基(甲基)丙烯酸酯、10-([1,1`-联苯]-4-基硫代)癸基丙烯酸酯、10-([1,1`-联苯]-4-基硫代)癸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2-羟基-2-苯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2-(萘-2-基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羟基-2-(萘-2-基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1,1`-联苯]-4-基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1,1`-联苯]-4-基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2-苯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2-苯氧基乙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苯氧基甲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苯氧基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1,1`-联苯]-4-基氧基)甲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1,1`-联苯]-4-基氧基)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萘-2-基氧基)甲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萘-2-基氧基)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苯硫基)甲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苯硫基)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萘-2-基硫代)甲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萘-2-基硫代)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2`-(4,4`-(9H-芴-9,9-二基)双(4,1-亚苯基))双(氧基)双(乙烷-2,1-二基)二丙烯酸酯、2,2`-(4,4`-(9H-芴-9,9-二基)双(4,1-亚苯基))双(氧基)双(乙烷-2,1-二基)双(2-丙烯酸甲酯)、3,3`-(4,4`-(9H-芴-9,9-二基)双(4,1-亚苯基))双(氧基)双(丙烷-3,1-二基)二丙烯酸酯、3,3`-(4,4`-(9H-芴-9,9-二基)双(4,1-亚苯基))双(氧基)双(丙烷-3,1-二基)双(2-丙烯酸甲酯)、2,2`-(4,4`-(9H-芴-9,9-二基)双(4,1-亚苯基))双(硫代二基)双(乙烷-2,1-二基)二丙烯酸酯、2,2`-(4,4`-(9H-芴-9,9-二基)双(4,1-亚苯基))双(硫代二基)双(乙烷-2,1-二基)双(2-丙烯酸甲酯)、3,3`-(4,4`-(9H-芴-9,9-二基)双(4,1-亚苯基))双(硫代二基)双(丙烷-3,1-二基)二丙烯酸酯、3,3`-(4,4`-(9H-芴-9,9-二基)双(4,1-亚苯基))双(硫代二基)双(丙烷-3,1-二基)双(2-丙烯酸甲酯)、2,2`-(4,4`-(4,4`-(9H-芴-9,9-二基)双(4,1-亚苯基))双(氧基)双(4,1亚苯基))双(氧基)双(乙烷-2,1-二基)二丙烯酸酯、2,2`-(4,4`-(4,4`-(9H-芴-9,9-二基)双(4,1-亚苯基))双(氧基)双(4,1-亚苯基))双(氧基)双(乙烷-2,1-二基)双(2-丙烯酸甲酯)、3,3`-(4,4`-(4,4`-(9H-芴-9,9-二基)双(4,1-亚苯基))双(氧基)双(4,1-亚苯基))双(氧基)双(丙烷-3,1-二基)二丙烯酸酯、3,3`-(4,4`-(4,4`-(9H-芴-9,9-二基)双(4,1-亚苯基))双(氧基)双(4,1-亚苯基))双(氧基)双(丙烷-3,1-二基)双(2-丙烯酸甲酯)、2,2`-(4,4`-(4,4`-(9H-芴-9,9-二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恩心姜晓晨段伟伟于哲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