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减震系统和模型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131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遥控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减震系统和模型车。该前减震系统包括左减震器、右减震器和转动支架;左减震器的底端和右减震器的底端用于分别与模型车的前桥铰接;转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左连接轴、枢转轴和右连接轴,沿支架本体的从左至右的方向,左连接轴、枢转轴和右连接轴依次设置在支架本体上,枢转轴用于与模型车的前桥副车架铰接,左连接轴与左减震器铰接,右连接轴与右减震器铰接。该模型车包括该前减震系统。该前减震系统和该前模型车,有效利用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的压缩行程,从而提高了前减震系统对于崎岖地形造成的冲击载荷的适应能力和吸收能力。

Front shock absorption system and model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减震系统和模型车
本技术涉及遥控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减震系统和模型车。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模型车的前减震系统,减震效果不够理想,而且可靠性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分别独立地工作,地面施加在左前轮上的冲击载荷主要由左减震器上的弹性件形变吸收,右前轮上的冲击载荷主要由右减震器上的弹性件形变吸收,但是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由于多种结构限制,其弹性件的形变量十分有限,所以一方面容易导致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的减震能够交底,另一方面当模型车的一侧前轮的跳动明显大于另一侧的跳动时,跳动更明显的一侧的减震器有可能会由于过载而损坏失效,以上两种情况均会严重影响模型车的操控性。因而,亟待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模型车的减震能力的前减震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减震系统。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型车。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减震系统,包括左减震器、右减震器和转动支架;所述左减震器的底端和所述右减震器的底端用于分别与所述模型车的前桥铰接;所述转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左连接轴、枢转轴和右连接轴,沿所述支架本体的从左至右的方向,所述左连接轴、所述枢转轴和所述右连接轴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枢转轴用于与所述模型车的前桥副车架铰接,所述左连接轴与所述左减震器铰接,所述右连接轴与所述右减震器铰接。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左减震器的底端与所述右减震器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左减震器的顶端和所述右减震器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沿所述前减震系统的左右方向,所述支架本体的截面呈V形,所述左连接轴和所述右连接轴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端,所述枢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中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型车,包括:包括前桥、前桥副车架及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前减震系统;所述前桥设置在所述前桥副车架上,所述前减震系统的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设置在所述前桥上;所述前减震系统的转动支架与所述前桥副车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减震器和所述右减震器铰接。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模型车还包括避震塔和主车架,所述避震塔设置在所述前桥副车架上,所述前桥副车架包括顺次连接的前部和后部,所述后部连接在所述主车架上,所述前部与所述后部呈角度设置,所述前部位于所述后部的上侧;所述避震塔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和避震塔主体,所述避震塔主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前部连接,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后部连接,所述第一支脚、所述避震塔主体、所述第二支脚、所述后部与所述前部共同形成封闭的环形;所述第一支脚、所述避震塔主体和所述第二支脚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前减震系统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枢转轴与所述避震塔可转动连接。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模型车还包括接收机盒,所述接收机盒包括透明底壁;所述主车架上开设有镂空安装部,所述接收机盒设置在所述主车架上,至少部分所述透明底壁对应所述镂空安装部。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模型车还包括转向系统、转向副车架、左前轮、右前轮和前轴,所述转向副车架设置在所述主车架上,所述前轴能够相对于所述前副车架定轴转动,所述左前轮与所述前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前轮与所述前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系统包括左舵机、左转向传动杆组、左转向羊角、右舵机、右转向传动杆组和右转向羊角;所述右转向羊角位于所述前桥与所述右前轮之间,所述右转向羊角与所述前轴的左端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左转向羊角位于所述前桥与所述左前轮之间,所述左转向羊角与所述前轴的右端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左舵机和所述右舵机的输出轴均设置在所述转向副车架上且均沿其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左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左转向传动杆组,所述左转向传动杆组驱动连接所述左转向羊角,所述右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右转向传动杆组,所述右转向传动杆组驱动连接所述右转向羊角。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主车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底板和右侧板;所述转向副车架和所述前桥副车架相对独立地连接在所述主车架上;所述模型车还包括罩设在所述主车架上的防滚笼,所述防滚笼包括车头防滚部、车身防滚部和车尾防滚部;所述车身防滚部的顶部设置有左行李架、右行李架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左行李架和所述右行李架之间,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交叉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开设有多个预留安装孔;所述车头防滚部的前端设置有防撞栏和拖车钩;所述防撞栏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向前凸出的弧形。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模型车还包括电池盒和车灯;所述电池盒内设置有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梁;所述车身防滚笼的前部的顶端设置有车顶灯,所述车头防滚笼的前端设置有前大灯和前转向灯。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模型车还包括结合器、锁紧套筒和螺栓;所述前轴的端部设置有沿所述前轴的轴向延伸的螺纹连接孔和径向第一连接通孔;所述左前轮和所述右前轮的轮毂上均设置有六角轴孔,所述前轴的端部穿设在所述六角轴孔内,所述结合器设置在所述前轴与所述轮毂之间,所述结合器的外表面设置有六角卡接部,所述六角卡接部与所述六角轴孔相适配;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连接孔螺接,所述锁紧套筒套设在所述结合器上,且所述锁紧套筒位于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轮毂之间。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模型车还包括马达、传动系统和多个散热风扇,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系统相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马达与所述传动系统之间,其他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马达壳的顶部;所述马达壳的材质为冷挤压型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减震系统,有效利用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的压缩行程,从而提高了前减震系统对于崎岖地形造成的冲击载荷的适应能力和吸收能力。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型车,有效利用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的压缩行程,从而提高了模型车的左前轮和右前轮对于崎岖地形造成的冲击载荷的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和贴地能力,进而提高该模型车的车身动态响应能力,也就能够有效减小前桥与模型车的后桥之间的空间扭曲干涉。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前减震系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减震系统,用于模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减震器、右减震器和转动支架;所述左减震器的底端和所述右减震器的底端用于分别与所述模型车的前桥铰接;所述转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左连接轴、枢转轴和右连接轴,沿所述支架本体的从左至右的方向,所述左连接轴、所述枢转轴和所述右连接轴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枢转轴用于与所述模型车的前桥副车架铰接,所述左连接轴与所述左减震器铰接,所述右连接轴与所述右减震器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减震系统,用于模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减震器、右减震器和转动支架;所述左减震器的底端和所述右减震器的底端用于分别与所述模型车的前桥铰接;所述转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左连接轴、枢转轴和右连接轴,沿所述支架本体的从左至右的方向,所述左连接轴、所述枢转轴和所述右连接轴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枢转轴用于与所述模型车的前桥副车架铰接,所述左连接轴与所述左减震器铰接,所述右连接轴与所述右减震器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减震器的底端与所述右减震器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左减震器的顶端和所述右减震器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沿所述前减震系统的左右方向,所述支架本体的截面呈V形,所述左连接轴和所述右连接轴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端,所述枢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中部。3.一种模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桥、前桥副车架及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减震系统;所述前桥设置在所述前桥副车架上,所述前减震系统的左减震器和右减震器设置在所述前桥上;所述前减震系统的转动支架与所述前桥副车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减震器和所述右减震器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型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避震塔和主车架,所述避震塔设置在所述前桥副车架上,所述前桥副车架包括顺次连接的前部和后部,所述后部连接在所述主车架上,所述前部与所述后部呈角度设置,所述前部位于所述后部的上侧;所述避震塔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和避震塔主体,所述避震塔主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前部连接,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后部连接,所述第一支脚、所述避震塔主体、所述第二支脚、所述后部与所述前部共同形成封闭的环形;所述第一支脚、所述避震塔主体和所述第二支脚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前减震系统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枢转轴与所述避震塔可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型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机盒,所述接收机盒包括透明底壁;所述主车架上开设有镂空安装部,所述接收机盒设置在所述主车架上,至少部分所述透明底壁对应所述镂空安装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型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系统、转向副车架、左前轮、右前轮和前轴,所述转向副车架设置在所述主车架上,所述前轴能够相对于所述前桥副车架转动,所述左前轮与所述前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前轮与所述前轴的右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无疆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