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玻璃模压机的加热施压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966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玻璃模压机的加热施压轴结构,包括第一加热组件、第二加热组件,和力传导组件;还包括与第一加热组件或第二加热组件连接、并使得第一加热组件或第二加热组件可在限定的行程内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和摆动的限位连接件,上下方向的连接处可选择的设置有实现柔性限位连接的弹性缓冲件;加热施压轴结构还包括传力件,传力件与限位连接件、第一加热组件或第二加热组件相接触的面为弧面,实现与接触面之间的点接触,以调整第一加热组件或第二加热组件的位置,与限位连接件相配合、使得第一加热组件或第二加热组件与玻璃模具表面完全接触。本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模具受热受力不均匀的问题,可模造出优等镜片产品。

A structure of heating and pressing shaft for glass moulding 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玻璃模压机的加热施压轴结构
本技术涉及玻璃模压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模造光学玻璃镜片的模压机的加热加压轴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光学产品都具有精密的光学镜片,光学镜片大致分为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衍射镜片、自由曲面镜片,目前球面镜片大多以研磨方法来制造,而非球面镜片、衍射镜片、自由曲面镜片则多以模造成型的技术来制造。承上所述,公知的光学镜片的制造技术中,使用玻璃模压机进行模造成型方法制造时,通常都是利用配合成对的模具,放入玻璃模压机中,玻璃模压机对模具及玻璃进行加热使玻璃软化,再利用上加压板和下加压板对模具的底面施加压力,使软化的玻璃材料挤压变形成所需要的形状,并在冷却后得到所需要的玻璃镜片。上模具的面形中心轴垂直于上模具底面,下模具的面形中心轴垂直于下模具底面,而模造出的镜片产品的两个面形中心轴分别与上下模具的面形中心轴重合,因此玻璃模压机的上下加压板间平行度对决定了模造出来的镜片产品的两面形中心轴的倾斜。随着科技发展,现在的光学产品对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自然对光学镜片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例如手机摄像镜头、手机3D结构光、车载镜头、无人驾驶智能驾驶光学系统、AR光学系统等;以往这些光学系统对光学镜片的两个面形中心轴倾斜量的要求是≤0.016°,而现在的要求是≤0.008°甚至是0.004°;使用公知的玻璃模压机制造出的玻璃镜片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图1为一种公知的玻璃模压机的加热施压轴结构100,其中包括第一加热施压轴150(如图2所示)和第二加热施压轴160(如图3所示);第一加热施压轴150如图2所示,由第一施压组件110和第一加热组件130构成;第一施压组件110中,由支架板111、支架板113、支架板112、支架板114两两固定构成一个支架腔体1100;直线运动部件117、直线运动部件118为一组直线运动组件置于支架腔体1100内,直线运动部件117与支架板113固定,轴115置于支架腔体1100内并与直线运动部件118固定,轴116与轴115固定连接或为一体,轴116穿过支架板111的孔1119伸出到支架腔体1100外;力输出器119固定在支架板112上,力输出器119的力传动杆1191伸入上述支架腔体1100内与轴115连接;第一加热组件130由第一冷却器134、第一隔热器133、第一加热器132、第一施压板131两两固定构成;第一加热组件130与第一施压组件110的轴116伸出支架腔体1100以外的部分固定;力输出器119通过力传动杆1191对轴115施力,轴115受到直线运动部件117、118的限制,携带轴116和第一加热组件130做直线运动。第二加热施压轴160,如图3所示,由第二加热组件140构成;第二加热组件140由第二冷却器144、第二隔热器143、第二加热器142、第二施压板141两两固定构成。公知的玻璃模压机的加热施压轴结构100在实施时,如图4所示,由腔体板191、腔体板194、腔体板192、腔体板193两两固定构成成型室腔体1900,并且腔体板191与腔体板192相对置之;第一加热施压轴150的支架板111位于支架腔体1100外部的面1111与腔体板191位于成型室腔体1900外部的面1911固定,轴160通过腔体板191的孔1919伸入成型室腔体1900内使第一加热组件130置于成型室腔体1900内;第二加热施压轴160置于成型室腔体1900内,并且第二施压板141的施压表面1411与第一施压板131的施压表面1311相对置之,第二冷却器144与腔体板192位于成型室腔体1900内部的表面1921固定连接;此时因受各部件的加工公差的影响,第一施压板131的第一施压表面1311与第二施压板141的第二施压表面1411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夹角θ100。模具180放置在成型室腔体1900内并且置于第一施压表面1311和第二施压表面1411之间;力输出器119通过力传动杆1191对轴115施加力使第一加热组件130直线运动向第二加热组件140方向运动时,当第一施压表面1311接触模具180的第一模具面1801并且第二施压表面1411接触模具180的第二模具面1802时,由于受到模具180的阻力,第一施压表面停止直线运动;此时由于第一施压表面1311与第二施压表面1411之间存在夹角θ100,所以第一施压表面1311不能与模具180的第一模具面1801完全接触,而是只有一个点在接触;此时模具180的第一模具面1801、第二模具面1802的受热和受力是不均匀的,即模造出不良品镜片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玻璃模压机的加热施压轴结构,采用柔性或弹性连接和点接触传力的方式,从而改善加热施压板与模具表面不能完全接触导致的模具受热受力不均匀而生产出不良镜片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玻璃模压机的加热施压轴结构,包括第一加热组件、第二加热组件,和用于将压力传导给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以对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之间的玻璃模具施压的力传导组件;其中,所述加热施压轴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连接、并使得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可在限定的行程内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和摆动的限位连接件;所述限位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在上下方向上的连接处可选择地设置有弹性缓冲件,柔性限位连接实现上下方向上的柔性限位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与所述限位连接件在限位过程中提供辅助的力;所述加热施压轴结构还包括传力件,所述传力件在受到所述力传导组件的压力时,通过弧面与所述限位连接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之间进行点接触传力,以灵活调整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位置和角度,该点接触结构与所述限位连接件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与所述玻璃模具表面完全接触。本技术所述的加热施压轴结构,其中,所述限位连接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内穿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孔内径略大于所述导向柱外径;所述导向柱伸出所述第一导向孔的第一端设置有导向外斜面,所述第一导向孔内径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外斜面相对应的导向内斜面,所述导向外斜面卡在所述导向内斜面上;所述导向柱伸出所述第一导向孔的第二端上套设有弹性缓冲件,且所述第二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固定连接;相应地,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之间留有便于所述弹性缓冲件恢复弹性形变的间隙。本技术所述的加热施压轴结构,其中,所述限位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力传导组件和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之间,并与所述力传导组件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通过所述导向柱柔性限位连接;或者,所述限位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力传导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之间,并与所述力传导组件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导向柱和所述弹性缓冲件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柔性限位连接。本技术所述的加热施压轴结构,其中,所述力传导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固定于一外框相对的两侧,所述限位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玻璃模压机的加热施压轴结构,包括第一加热组件、第二加热组件,和用于将压力传导给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以对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之间的玻璃模具施压的力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施压轴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连接、并使得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可在限定的行程内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和摆动的限位连接件;所述限位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在上下方向上的连接处可选择地设置有弹性缓冲件,柔性限位连接实现上下方向上的柔性限位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与所述限位连接件在限位过程中提供辅助的力;所述加热施压轴结构还包括传力件,所述传力件在受到所述力传导组件的压力时,通过弧面与所述限位连接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之间进行点接触传力,以灵活调整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位置和角度,该点接触结构与所述限位连接件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与所述玻璃模具表面完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玻璃模压机的加热施压轴结构,包括第一加热组件、第二加热组件,和用于将压力传导给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以对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之间的玻璃模具施压的力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施压轴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连接、并使得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可在限定的行程内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和摆动的限位连接件;所述限位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在上下方向上的连接处可选择地设置有弹性缓冲件,柔性限位连接实现上下方向上的柔性限位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与所述限位连接件在限位过程中提供辅助的力;所述加热施压轴结构还包括传力件,所述传力件在受到所述力传导组件的压力时,通过弧面与所述限位连接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之间进行点接触传力,以灵活调整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位置和角度,该点接触结构与所述限位连接件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与所述玻璃模具表面完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施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连接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内穿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孔内径略大于所述导向柱外径;所述导向柱伸出所述第一导向孔的第一端设置有导向外斜面,所述第一导向孔内径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外斜面相对应的导向内斜面,所述导向外斜面卡在所述导向内斜面上;所述导向柱伸出所述第一导向孔的第二端上套设有弹性缓冲件,且所述第二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固定连接;相应地,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之间留有便于所述弹性缓冲件恢复弹性形变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施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力传导组件和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之间,并与所述力传导组件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通过所述导向柱柔性限位连接;或者,所述限位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力传导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之间,并与所述力传导组件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导向柱和所述弹性缓冲件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柔性限位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施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导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固定于一外框相对的两侧,所述限位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与所述外框之间,并通过所述导向柱和所述弹性缓冲件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柔性限位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加热施压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设置于所述限位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之间,或设置于所述限位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之间;而且,所述传力件固定设置于所述限位连接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上;相应地,所述传力件上的弧面相对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亚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