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具有离散传动比的变速箱的换档拨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68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具有离散传动比的变速箱的换档拨叉,拨叉(10;110)包括沿变速箱的固定杆(38,40)导引的支撑部(14;114),从支撑部(14;114)延伸并在远端分别形成作用在变速箱的滑动耦合套筒上的指状部的成对叉状物(16;116),以及通过其沿固定杆(38,40)用于接合期望齿轮的滑动运动可传递至拨叉(10;110)的致动鼻凸部(18;118)。支撑部(14;114)以及叉状物(16;116)由通过冲裁及折弯获得的单个片状金属主体(12)一体形成,或形成为每个都通过冲裁及折弯获得的两个独立片状金属零件。支撑部(14;114)成形并布置以允许具有相同主体(12;112)的两个拨叉(10;110)被安装在相同固定杆(38,40)上,以在沿杆的滑动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变速箱的换档拨叉,该变速器用于汽车,具有离散传动比。
技术介绍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档拨叉,其包括意在可滑动地安装在固定杆上的支撑部、从支撑部延伸并分别在其末端形成适于在变速箱的滑动耦合套筒上作用的指状部的成对叉状物、以及通过其使得拨叉沿固定杆滑动以接合希望的齿轮的致动鼻凸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换档拨叉,其用于具有离散传动比的汽车齿轮箱,其可以低成本制造,其可用于致动手动变速箱的全部滑动耦合套筒以及可从相同的手动变速箱获得的自动版及双离合器模式的全部滑动套筒,其允许最小化布置在相同杆上的一组两个拨叉的轴向尺寸,其允许满足规定尺寸及几何公差而不需要特别或高精度加工作业,其确保在操作中承受应力的区域中的需求机械强度及表面硬度,且其提供很大的应用灵活性。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限定在独立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的换档拨叉(用于具有离散传动比的汽车变速箱),可完全实现上述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有利特征限定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附图说明参考附图,通过以下仅以非限制性示例方式给出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清楚,其中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拨叉的立体图;图2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其中示出的拨叉不具有致动鼻凸部; 图3是立体图,示出了图1所示类型的四个拨叉的布置的示例,其适用于手动变速箱及从其获得的自动变速箱两者;图4是立体图,示出了图1所示类型的四个拨叉的布置的示例,其适用于双离合器变速箱及从其获得的自动变速箱两者;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拨叉的立体图;和图6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其中示出的拨叉不具有致动鼻凸部。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以下详细描述及权利要求中,术语“纵向”用于表示平行于变速箱轴的轴线的方向,即平行于其上滑动地安装有换档拨叉的固定杆的方向,而术语“横向”用于表示垂直于上述纵向方向的任意方向。首先参考图1及图2,用于具有离散传动比的汽车变速箱的换档拨叉由标号10来总体表示,并基本上包括片状金属主体12以及致动鼻凸部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主体12一体地形成有支撑部14以及从支撑部14的相对两侧突出的一对叉状物16,而致动鼻凸部18形成为独立于片状金属主体12并牢固地连接至主体12的部件。支撑部14包括中心板部19以及一对耳部22,该中心板部19在其安装在各个固定杆(在图1及图2中未示出)上的情况下位于平行于杆的轴线的平面内,并优选地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延长的矩形形状,该对耳部22与中心板部19成直角布置。耳部22分别具有共轴孔24,其界定用于沿杆导引拨叉10的滑动运动的座部。优选的,如图1及图2中的实施例所设置的,两个耳部22中的一者相较于另一者布置得更加远离叉状物16。相关地,支撑部14还具有从中心板部19纵向地延伸并在其相对端形成两个耳部22中一者上的附件20。换言之,支撑部14相对于两个叉状物16的与固定杆的轴线垂直的对称平面而言布置在非对称位置。根据本实施例的变更示例(未示出),另一耳部22也可形成在从中心板部延伸的第二附件(位于第一附件20的相反侧)的端部处。形成在耳部22中的孔24分别有利地设置有减摩且抗磨损衬套26。衬套26优选地由塑料覆盖模制而成以满足需求尺寸及几何公差而无需对主体12进行额外的机加工操作。叉状物16从中心板部19横向地延伸,一个叉状物16直接从中心板部19的两个纵向侧中一者延伸出而另一个叉状物16从相对于中心板部19折弯的桥状部28(从图3及图4可更好地观察到)延伸出。为了加强主体12的支撑部14,桥状部28沿焊缝30焊接至从两个耳部22中一者横向延伸的突片32。两个叉状物16由板状细长构件制成,其长度在横向平面方向上延伸(即,与拨叉滑动方向垂直)并且其宽度沿拨叉滑动方向上方的平行方向延伸,由此具有较高抗弯刚度,并因此抑制了因致动力产生的形变。叉状物16的宽度从其近端(即从面对支撑部14的端部)至其远端(即与支撑部14相反的端部)逐渐减小。叉状物16远端具有指状结构,其适于作用在设置用于接合一个或两个齿轮的滑动耦合套筒(未示出)上。叉状物16的指状端部有利地设置有减摩塑料覆盖层34(优选地通过覆盖模制而成)。叉状物16在其近端部分中分别具有槽36(见图2),其中一个槽用于致动鼻凸部18的装配。两个槽36相对于叉状物16的指状端部形成在对称位置,由此允许致动鼻凸部18根据拨叉10的方位装配在两个槽中的任意一者中。有利的是,在包围意在配合特殊控制构件(未示出,例如由变速箱的控制轴的换档杆带有的指状构件)的凹部37的鼻凸部中,致动鼻凸部18设置有覆盖模制而成的减摩塑料覆盖层35。因为其特殊的设置,可通过冲裁及折弯而将主体容易地制造成单一零件,由此可以较低成本进行制造。此外,通过以下描述可更好的理解的是,手动变速箱以及从其获得的双离合器变速箱或自动变速箱的全部拨叉都具有相同的主体,彼此之间的不同仅在致动鼻凸部上。这使得可进一步降低拨叉的成本,并使其制造方法简化。通过支撑部相对于两个叉状部的垂直于固定杆的轴线的对称平面的非对称布置,且支撑部被构造为使得一组两个部分重叠的拨叉安装在相同固定杆上,可获得另一优点。以此方式,即使在固定杆上保持合适的支撑(即,保持两个支撑耳部之间的足够间距),相对于现有技术拨叉的并排布置也可以大大减小一组两个拨叉的轴向尺寸。现参考图3及图4,将分别描述用于手动变速箱及用于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拨叉的布置的两个示例。图3示出了可用于手动变速箱(具有六个前进档位及一个后退档位)及从其获得的自动变速箱两者的换档拨叉的布置的示例。在示出示例中,设置有以10a、10b、10c及10d表示的四个换档拨叉,该四个换档拨叉两个一组布置在成对固定杆38及40上,该固定杆平行于变速箱的输入轴及输出轴的轴线(未示出)。具体而言,用于第一及第二档位的第一换档拨叉10a以及用于第五及第六档位的第二换档拨叉10b可滑动地布置在杆38上,而用于第三及第四档位的第三换档拨叉10c以及用于后退档位的第四换档拨叉10d可滑动地布置在杆40上。关联于四个拨叉的部件及组件以与图1及图2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其中在分别属于或关联于拨叉10a、10b、10c或10d的那些部件或组件后增加了字母a、b、c或d。可立即注意到的是,拨叉10a-10d的主体12a-12d彼此相同。各个拨叉之间仅存的不同之处在于致动鼻凸部18a-18d。因为该设置关联于单离合器齿轮箱(手动或自动),故致动鼻凸部18a-18d布置在单个横向换档平面上。此外,拨叉以镜对称方式方便地成对安装在相同的杆上,即,其中叉状物16a-16d布置在纵向相反侧而附件指向纵向面对侧。此外,各个拨叉对10a,10b及10c,10d的叉状物16a,16b及16c,16d分别布置在关联固定杆38及40分别的相同侧。以此方式,设置第一对拨叉10a,10b以作用在布置在变速箱的相同输出轴(未示出)上的一对耦合套筒(也未示出)上。类似的,设置第二对拨叉10c,10d以作用在布置在变速箱的相同输出轴(未示出)上的一对耦合套筒(也未示出)上。此外,拨叉的附件20a-20d布置在另一拨叉的桥状部28a-28d的下方,由此可相对于其滑动。因此,可以抑制拨叉组的轴向尺寸而不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具有离散传动比的变速箱的换档拨叉(10;110),所述换档拨叉包括:    主体(12;112),其包括支撑部(14;114)以及一对叉状物(16;116),所述支撑部(14;114)设置为沿所述变速箱的固定杆(38,40)被导引,所述一对叉状物(16;116)在所述支撑部(14;114)的相反侧上延伸,并在其远端分别形成指状部,所述指状部适于作用在所述变速箱的滑动耦合套筒上,以及    致动鼻凸部(18;118),其固定至所述主体(12;112),通过所述致动部鼻凸部(18;118),沿所述固定杆(38,40)用于接合期望齿轮的滑动运动可被传递至所述拨叉(10;110);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4;114)被成形并相对于所述叉状物(16;116)布置为允许具有相同主体(12;112)的两个拨叉(10;110)被安装在相同的固定杆(38,40)上,以在沿所述杆的滑动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加拉贝洛V帕派斯托雷洛
申请(专利权)人: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