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及齿轮形成用的滚轧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26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轮及齿轮形成用的滚轧模,该齿轮在将蜗轮以止转状和止脱状模制成形在驱动轴上时,不必为了止脱而在周方向刻设凹槽状的缝隙,而是在驱动轴(1)的外周,以在轴芯方向邻接(并列)的状态形成第1、第2锯齿形槽(3、4),该第1、第2锯齿形槽(3、4)在周方向错开1/2节距的相位,这样,在该相邻的锯齿槽(3、4)间的交界处形成了台阶状部S,由该台阶状部S阻止蜗轮(2)的脱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车辆的刮水器马达驱动轴等的旋转轴上,模制成形蜗轮等的齿轮轮体(vr水4一^)而形成的齿轮,以及齿轮形成用 的滚轧模(転造夂4 ;O。
技术介绍
下面,把设在刮水器马达上的驱动轴作为齿轮轴的例子进行说明。 树脂制的蜗轮(相当于齿轮),被嵌入模制在金属制的驱动轴上。但是, 该蜗轮(或齿轮)必须相对于驱动轴止脱并止转地固定。为此,在已 往的技术中,在驱动轴的被蜗轮轮毂部外嵌的外周面上,沿周方向以 凹凸重复的方式刻设有锯齿形槽,在该锯齿形槽的轴芯方向中间部, 沿周方向刻设有环状的凹槽状缝隙,用锯齿形槽止住周方向的转动, 用缝隙限制轴芯方向的脱出(滑脱),达到止脱的目的(例如,专利文 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3-53406号公报但是,在上述已往的技术中,由于缝隙的宽度狭窄(轴芯方向的 长度短),所以不能充分确保止脱强度。为此,为了提高止脱强度,提 出了加宽缝隙宽度,或者在轴芯方向设置多条缝隙的方案。但这样一 来,锯齿形槽的轴芯方向槽长变短、导致止转强度降低。为此,又提 出了将齿轮加厚,将缝隙和锯齿形槽的轴方向长度做成与所需强度对 应的长度,或者把锯齿形槽的外径做得比轴粗的方案。但这样一来, 导致装置大型化,并且轴外形加工也复杂化。这些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 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技术方案l的专利技术是一种 齿轮,把树脂材料构成的齿轮轮体(《7水4一^)用模制成形的方式固定在齿轮轴上,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有齿轮轮体的部位的齿轮轴 的外周面,沿轴芯方向形成多个凹凸群,这些凹凸群的凹部和凸部在 周方向上重复,在相邻的凹凸群之间,相对于一方的凹凸群的凸部使 另一方的凹凸群的凹部邻接,在这些凹凸群彼此的交界处形成台阶状 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齿轮中,其特征在于, 多个凹凸群,分别是凹部和凸部以相同的节距重复的锯齿形槽,相邻的锯齿形槽的相位彼此不同。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l所述的齿轮中,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凹凸群,分别是凹部和凸部以不同的节距重复的锯齿形槽。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中, 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凹凸群是用滚轧同时形成的。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中, 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凹凸群中的一方是用第1滚轧形成的,另一方是 用形成了该一方的凹凸群后的第2滚轧形成的。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中, 其特征在于,在台阶状部,形成了一直到达凹部的倾斜状的倾斜端面。技术方案7的齿轮形成用的滚轧模,其特征在于,在用模制成形方式固定着齿轮轮体的部位的、齿轮轴的外周面上,用多个滚轧模形 成凹凸群,这些凹凸群的凹部和凸部在周方向上重复,在上述滚轧才莫上形成了与上述各凹凸群的凹部和凸部相向的凸部和凹部,在用该滚 轧模形成上述凹凸群时,相邻的滚轧模彼此以其凹部和凸部在轴芯方 向邻接的方式对齿轮轴的外周进行滚轧。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齿轮形成用的滚轧模 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各滚轧模,在滚轧模相互邻接的端部,形成了 将凸部的前端切削成倾斜状的切削面。技术方案9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7或8所述的齿轮形成用的滚 轧模中,其特征在于,切削面是把从凸部前端到凸部与凹部的中间部 的部位切削而形成的。技术方案10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形 成用的滚轧模中,其特征在于,将多个滚轧模一体化,齿轮轴外周的 多个凹凸群是用 一次滚轧形成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在齿轮轴的相邻的凹凸群之间的交界处, 凹部和凸部相互错开位置而形成了台阶状部,所以,可发挥齿轮轮体 的止脱功能,尽管在齿轮轴上不形成缝隙,但也能实现切实而牢固的 止转和止脱功能。根据技术方案2或3的专利技术,由于形成了锯齿形槽,因此可简单 地实现切实而牢固的止转和止脱。根据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可以用一次滚轧工序简单地形成在周方 向上节距不同的凹凸群。根据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凹凸群之间交界处的台阶状部的形状复 杂化,可以提高止脱效果。根据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可切实地填充树脂材料,并可使齿轮轮 体与齿轮轴的 一体化更加切实牢固。根据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不必形成缝隙,可提高齿轮轴的加工效率。根据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在齿轮轴上模制成形齿轮轮体时,可有 效地填充树脂材料,可使齿轮轮体的一体化更加切实牢固。根据技术方案9的专利技术,可不影响齿轮轮体的止脱效果,而且在 齿轮轴上模制成形齿轮轮体时,可有效地填充树脂材料。根据技术方案10的专利技术,可以用一次滚轧加工形成多个凹凸群, 可提高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l是驱动轴的正面剖视图。图2表示驱动轴单体,(A)是要部放大侧视图,(B)是将要部展 开了的正视图,(C)是说明用滚轧模进行的滚轧工序的正视图。 图3是驱动轴的要部立体图。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驱动轴单体的要部放大侧视图。 图5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驱动轴单体的、用滚轧模进行的滚轧 工序的要部放大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图中,l是刮水器的驱动轴(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齿轮轴),在该驱 动轴1的一端部, 一体地外嵌支撑着蜗轮2 (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齿轮轮 体)的轮毂部2b,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齿轮,在该蜗轮2的外周刻设着齿轮 齿2a。另外,与齿轮的齿相当的蜗轮2,以一体化的状态形成在驱动 轴1上,其形成的方法是,用注射成形等的措施把树脂材料填充到金 属模内的空间部分、模制成形在驱动轴1的一端部。蜗轮2的齿轮齿 2a,与未图示的马达输出轴上刻设的蜗轮啮合,与马达的驱动连动地 旋转。这些都与已往技术相同。在第l实施方式中,上述驱动轴1如下述地构成。即,在驱动轴 l的、被蜗轮轮毂部2b外嵌的一端部上,以沿轴芯方向并排的状态刻 设着第1、第2锯齿形槽(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凹凸群)3、 4,这些第1、 第2锯齿形槽3、 4形成为同样的直径。第1锯齿形槽3,形成在轮毂 部2b的外嵌部的、轴芯方向一端侧的一半侧部位,其长度是轮毂部 2b的轴芯方向嵌合长度的1/2,在驱动轴l的外周面上,以规定的节 距在周方向重复形成了三角形状(也可以是以四角形状为首的其它凹 凸形状)的凸部(峰部)3a和凹部(谷部)3b。第2锯齿形槽4,形成在驱动轴l的、轮毂部2b的外嵌部的轴芯 方向另一半侧的另一半部位,其长度是轮毂部2b的轴芯方向嵌合长度 的1/2,与上述第l锯齿形槽3同样的凸部4a、凹部4b,以与第l锯 齿形槽3同样的节距、以在周方向重复的状态进行刻设。该第2锯齿 形槽4相对于第l锯齿形槽3,在周方向错开1/2节距的相位(位置错 开),第1、第2锯齿形槽3、 4的相互位置关系是,第2锯齿形槽的 凹部4b与第l锯齿形槽的凸部3a在轴芯方向相邻,第2锯齿形槽的 凸部4a与第1锯齿形槽的凹部3b在轴芯方向相邻。这样,在第1、第2锯齿形槽3、 4之间的交界部分(正交于轴芯方向的端面),由于 凸部3a、 4a与凹部3b、 4b的各内径差,在驱动轴1的周方向一体地 形成了台阶状部S。该台阶状部S起到了与缝隙同样的效果,阻止模 制成形的蜗轮2从驱动轴1上脱出。下面,说明在驱动轴1上形成各锯齿形槽3、 4的方法。在本实施 方式中,第1、第2锯齿形槽3、 4是通过一次的滚轧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把树脂材料构成的齿轮轮体用模制成形的方式固定在齿轮轴上,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有齿轮轮体的部位的齿轮轴的外周面,沿轴芯方向形成多个凹凸群,这些凹凸群的凹部和凸部在周方向上重复,在相邻的凹凸群之间,相对于一方的凹凸群的凸部使另一方的凹凸群的凹部邻接,在这些凹凸群彼此的交界处形成台阶状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部浩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美姿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