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端子自动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5130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端子自动铆接装置,包括无杆气缸,无杆气缸的滑块上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第一气缸及第一线槽块,第一气缸推动第一压板及第一压条对线束进行压紧;无杆气缸的一端设有第二线槽块,第二线槽块顶面设有切割位,第二线槽块上方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推动第二压板及第二压条对线束进行压紧,以及推动切割刀对线束进行切齐;第二线槽块远离无杆气缸的一侧设有导料槽,导料槽上设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推动推块与导料槽端部形成卡持位、并对端子进行卡持固定,卡持位上方设有第四气缸,第四气缸推动压块实现端子与线束的铆接;其可在线束与端子铆接前对线束的端部进行切齐,保证线束与端子的铆接准确,保证产品质量。

An Automatic Riveting Device for Wire Harness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端子自动铆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束端子铆接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线束端子自动铆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源线束加工时,需要将线束与端子对应位置铆接固定,目前的铆接设备在工作过程一般需要手动放线,接着将线推进端子内,然后再进行压合;该加工过程中,由于线束在移动时可能会出现偏差,导致线束接入端参差不齐,这样会影响线束端部与端子铆接,造成铆接位置偏差,铆接精度较低,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线束端子自动铆接装置,其结构新颖,可在线束与端子铆接前对线束的端部进行切齐,保证线束与端子的铆接准确,保证产品质量。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端子自动铆接装置,包括工作台及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顶面的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上滑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板及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二横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二横板的一端通过竖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块的顶面,所述第一横板的顶面固定设有第一线槽块,所述第一线槽块上设有多条均匀间隔的线槽,且线槽延伸方向与所述竖板平行,所述第二横板上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的底部设有多条第一压条,所述第一压条与所述第一线槽块上的线槽一一对应、且形状相适配;所述无杆气缸的一端设有第二线槽块,所述第二线槽块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线槽块的顶面设有多条均匀间隔的线槽,所述第二线槽块上的线槽与所述第一线槽块上的线槽一一对应、且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线槽块顶面远离所述第一线槽块的一侧设有切割位,所述切割位的底面与线槽底面平齐;所述第二线槽块的上方设有第三横板,所述第三横板与所述第二横板平行,所述第三横板的一端通过立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立板与所述竖板平行,所述第三横板上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三横板,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的底面固定设有多条第二压条,所述第二压条与所述第二线槽块的线槽一一对应、且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压板的底面固定设有切割刀,所述切割刀位于所述第二压条远离所述第一线槽块的一侧,且所述切割刀与所述切割位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线槽块远离所述无杆气缸的一侧设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的一端密封,所述导料槽的密封一端靠近所述第二线槽块一侧,所述导料槽的密封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插线缺口,所述插线缺口与所述第二线槽块的线槽对应;所述导料槽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沿所述导料槽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与所述导料槽密封端之间形成用于固定线束端子的卡持位;所述卡持位的上方设有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顶面,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端部固定设有压块。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料槽的顶面设有竖立设置的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位于所述卡持位靠近所述第三气缸的一侧,所述导料管底面固定在所述导料槽的顶面,所述导料管的底端开口与所述导料槽相对应;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及所述推块从所述导料管的底端下方经过。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压条由橡胶制成。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线槽块与所述导料槽之间设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靠近所述切割刀下方的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线束端子自动铆接装置,其结构新颖,无杆气缸、第一气缸、第一线槽块及第一压板的配合可实现对线束的压紧及推送;第二气缸、第二压板、切割刀及第二线槽块的配合可实现对线束的二次压紧及端部切割;导料槽、第三气缸、推块、第四气缸及压块的配合可实现端子的自动上料及端子与线束的自动铆接;整个装置自动化程度较高,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线束与端子的铆接准确,保证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线束端子自动铆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线束端子自动铆接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导料槽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导料槽与导料管配合的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线槽块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线槽块的俯视图。图中:100、工作台;200、无杆气缸;210、滑块;300、安装架;310、第一横板;320、第二横板;330、竖板;340、第一线槽块;350、第一气缸;360、第一压板;370、第一压条;410、第二线槽块;420、切割位;430、第三横板;440、立板;450、第二气缸;460、第二压板;470、第二压条;480、切割刀;510、导料槽;520、插线缺口;530、第三气缸;540、推块;550、卡持位;560、第四气缸;570、支架;580、压块;590、导料管;600、收集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线束端子自动铆接装置,包括工作台100及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00顶面的无杆气缸200,所述无杆气缸200上滑动设有滑块210,所述滑块210上固定设有安装架300,所述安装架300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板310及第二横板320,所述第一横板310位于所述第二横板320的下方,所述第一横板310与所述第二横板320的一端通过竖板3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310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块210的顶面,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横板310的顶面固定设有第一线槽块340,所述第一线槽块340上设有多条均匀间隔的线槽,且线槽延伸方向与所述竖板330平行,所述第二横板320上安装有第一气缸350,所述第一气缸350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二横板320,所述第一气缸350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一压板360,所述第一压板360的底部设有多条第一压条370,所述第一压条370与所述第一线槽块340上的线槽一一对应、且形状相适配;第一压条370与线槽之间留有放置线束的空间所述无杆气缸200的一端设有第二线槽块410,所述第二线槽块410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00上,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线槽块410的顶面设有多条均匀间隔的线槽,所述第二线槽块410上的线槽与所述第一线槽块340上的线槽一一对应、且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线槽块410顶面远离所述第一线槽块340的一侧设有切割位420,所述切割位420的底面与线槽底面平齐;所述第二线槽块410的上方设有第三横板430,所述第三横板430与所述第二横板320平行,所述第三横板430的一端通过立板440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00上,所述立板440与所述竖板330平行,所述第三横板430上安装有第二气缸450,所述第二气缸450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三横板430,所述第二气缸450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二压板460,所述第二压板460的底面固定设有多条第二压条470,所述第二压条470与所述第二线槽块410的线槽一一对应、且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端子自动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00)及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00)顶面的无杆气缸(200),所述无杆气缸(200)上滑动设有滑块(210),所述滑块(210)上固定设有安装架(300),所述安装架(300)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板(310)及第二横板(320),所述第一横板(310)位于所述第二横板(320)的下方,所述第一横板(310)与所述第二横板(320)的一端通过竖板(3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310)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块(210)的顶面,所述第一横板(310)的顶面固定设有第一线槽块(340),所述第一线槽块(340)上设有多条均匀间隔的线槽,且线槽延伸方向与所述竖板(330)平行,所述第二横板(320)上安装有第一气缸(350),所述第一气缸(350)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二横板(320),所述第一气缸(350)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一压板(360),所述第一压板(360)的底部设有多条第一压条(370),所述第一压条(370)与所述第一线槽块(340)上的线槽一一对应、且形状相适配;所述无杆气缸(200)的一端设有第二线槽块(410),所述第二线槽块(410)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00)上,所述第二线槽块(410)的顶面设有多条均匀间隔的线槽,所述第二线槽块(410)上的线槽与所述第一线槽块(340)上的线槽一一对应、且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线槽块(410)顶面远离所述第一线槽块(340)的一侧设有切割位(420),所述切割位(420)的底面与线槽底面平齐;所述第二线槽块(410)的上方设有第三横板(430),所述第三横板(430)与所述第二横板(320)平行,所述第三横板(430)的一端通过立板(440)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00)上,所述立板(440)与所述竖板(330)平行,所述第三横板(430)上安装有第二气缸(450),所述第二气缸(450)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三横板(430),所述第二气缸(450)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二压板(460),所述第二压板(460)的底面固定设有多条第二压条(470),所述第二压条(470)与所述第二线槽块(410)的线槽一一对应、且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压板(460)的底面固定设有切割刀(480),所述切割刀(480)位于所述第二压条(470)远离所述第一线槽块(340)的一侧,且所述切割刀(480)与所述切割位(420)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线槽块(410)远离所述无杆气缸(200)的一侧设有导料槽(510),所述导料槽(510)的一端密封,所述导料槽(510)的密封一端靠近所述第二线槽块(410)一侧,所述导料槽(510)的密封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插线缺口(520),所述插线缺口(520)与所述第二线槽块(410)的线槽对应;所述导料槽(510)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气缸(530),所述第三气缸(530)的活塞杆沿所述导料槽(510)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三气缸(530)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设有推块(540),所述推块(540)与所述导料槽(510)密封端之间形成用于固定线束端子的卡持位(550);所述卡持位(550)的上方设有第四气缸(560),所述第四气缸(560)通过支架(570)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00)顶面,所述第四气缸(560)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端部固定设有压块(5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端子自动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00)及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00)顶面的无杆气缸(200),所述无杆气缸(200)上滑动设有滑块(210),所述滑块(210)上固定设有安装架(300),所述安装架(300)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板(310)及第二横板(320),所述第一横板(310)位于所述第二横板(320)的下方,所述第一横板(310)与所述第二横板(320)的一端通过竖板(3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310)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块(210)的顶面,所述第一横板(310)的顶面固定设有第一线槽块(340),所述第一线槽块(340)上设有多条均匀间隔的线槽,且线槽延伸方向与所述竖板(330)平行,所述第二横板(320)上安装有第一气缸(350),所述第一气缸(350)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二横板(320),所述第一气缸(350)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一压板(360),所述第一压板(360)的底部设有多条第一压条(370),所述第一压条(370)与所述第一线槽块(340)上的线槽一一对应、且形状相适配;所述无杆气缸(200)的一端设有第二线槽块(410),所述第二线槽块(410)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00)上,所述第二线槽块(410)的顶面设有多条均匀间隔的线槽,所述第二线槽块(410)上的线槽与所述第一线槽块(340)上的线槽一一对应、且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线槽块(410)顶面远离所述第一线槽块(340)的一侧设有切割位(420),所述切割位(420)的底面与线槽底面平齐;所述第二线槽块(410)的上方设有第三横板(430),所述第三横板(430)与所述第二横板(320)平行,所述第三横板(430)的一端通过立板(440)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00)上,所述立板(440)与所述竖板(330)平行,所述第三横板(430)上安装有第二气缸(450),所述第二气缸(450)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三横板(430),所述第二气缸(450)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二压板(460),所述第二压板(4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发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帝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